APP下载

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症状40例

2022-11-03陈益升蔡福才林荣启范文东

福建中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阳上亢甲磺酸钩藤

陈益升,蔡福才,林荣启,范文东

(1.上杭县医院,福建 上杭 364200;2.龙岩市中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临床中最常见外周前庭疾病,眩晕专病门诊就诊患者中20%~30%的前庭性眩晕为BPPV。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终生发病率约为2.4%,其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最为常见,约占BPPV的 70%~90%[1-2]。手法复位是 BPPV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法复位成功后,仍有22%~38%患者仍有头昏、漂浮感、头重脚轻、失衡、不稳感等的残留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3]。对于耳石症复位成功后残留症状治疗的研究比较少,临床上常采用倍他司汀、前庭康复训练、中医药等方法治疗[4]。近年来笔者通过2 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对比分析,发现天麻钩藤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PC-BPPV 复位后残留症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PC-BPPV 诊断标准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1]。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辨为眩晕肝阳上亢证,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1.3 纳入标准 ①经过Epley 复位法或是Semont复位法成功复位,复位后无典型的体位性复发性眩晕,无典型眼球震颤;②手法复位成功后,有持续性头昏、漂浮感、头重脚轻、失衡、不稳感等残留症状。

1.4 排除标准 ①手法复位失败;②治疗期间耳石症复发;③前庭阵发症、前庭性偏头痛、突发聋、后循环缺血等与BPPV 相似疾病;④发病前有焦虑、抑郁患者;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2022 年4 月在上杭县医院眩晕专病门诊及神经内科病房诊治的PC-BPPV 复位后残留症状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中年龄最大80 岁,最小48 岁,病程5~35 d;治疗组中年龄最大 79 岁,最小 46 岁,病程 3~40 d。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40 40性别男19 17女21 23年龄/岁65.89±5.56 65.01±6.21病程/d 10.7±3.75 11.2±3.56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8005],每次12 mg,每日3 次,疗程7 d。

2.1.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随证加减,组方:天麻10 g,钩藤(后下)12 g,生石决明(先煎)18 g,栀子9 g,黄芩9 g,川牛膝12 g,杜仲10 g,益母草10 g,桑寄生10 g,夜交藤10 g,茯神10 g。辨证加减:阳虚者加黑附片(先煎)10 g,干姜8 g;气虚者加黄芪20 g,党参10 g,白术 10 g;痰湿者加陈皮10 g,姜半夏9 g,茯苓15 g;口苦面赤、心烦易怒者加夏枯草10 g,龙胆草5 g;脉弦细者加生地黄10 g,麦冬10 g。每日1 剂,每剂中药头煎加水400 mL 浸泡半小时后煎至约200 mL,滤出药液;次煎再加水300 mL 煎至约150 mL,两者混合后分2 次早晚饭后温服。疗程7 d。

2.2 观察指标

2.2.1 病情严重程度 ①残留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眩晕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评分评估患者头晕、眩晕、恶心、头痛、视觉敏感、失衡6 个维度,无不适为0 分,症状难以忍受为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6]。②生活质量:采用眩晕残疾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评定。DHI 量表是对眩晕所致生活残障的可靠、有效的量化评估工具,DHI 量表总分100 分,共计25 个问题。其中情绪性分数9 题,计36 分;功能性分数 9 题,计 36 分;躯体性分数 7 题,计 28 分。总分越低表示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小、残障程度越低[7]。

2.2.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2 组治疗前后DHI、VSI 评分比较 见表 2。

表2 2 组治疗前后 DHI、VSI 评分比较() 分

表2 2 组治疗前后 DHI、VSI 评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对照组例数40治疗组VSI评分29.53±3.77 18.34±3.851)28.60±3.68 11.21±3.671)2)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DHI评分52.83±12.35 28.12±8.591)53.01±12.96 16.33±9.461)2)

3.2 2 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 组疗效比较

4 讨 论

PC-BPPV 患者复位治疗成功后,仍有高达约40%的患者存在持续性头昏、漂浮感、头重脚轻、失衡、不稳感等的残留症状,这些症状可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且高龄女性及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缺血性脑病者,残留症状不易自愈[9],因此,PC-BPPV 患者复位成功后的残留症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治疗。导致残留症状的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考虑和耳石碎片的残留、内耳和前庭功能紊乱、紧张焦虑状态等相关[10-12]。目前对于PC-BPPV 复位后的残留症状,西药治疗主要是以甲磺酸倍他司汀为主。甲磺酸倍他司汀属于H1 受体激动剂,同时有轻微抑制中枢H3 受体作用,具有改善前庭系统微循环、降低血小板及红细胞的黏附性、减轻前庭器官的淋巴水肿等作用,有利于改善PC-BPPV 成功复位后遗留残留症状[13-14]。本研究结果提示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PC-BPPV 手法成功复位后的残留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PC-BPPV 复位成功后的残留症状以头晕为主,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黄帝内经》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亦有学者认为PC-BPPV 复位成功后的残留症状可归因于“风、火、痰、虚”等因素。患者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致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发为眩晕;或肾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亦可发为眩晕。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肝阳上亢证是PC-BPPV 复位后残留症状的常见中医证型,治疗宜从肝论治,以平肝熄风为主,随证加减。天麻钩藤饮出自胡光慈的《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经典方剂,具有化痰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故能有效缓解PC-BPPV 复位后的头昏、头重脚轻、漂浮感、不稳感等的残留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天麻钩藤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肝阳上亢型PC-BPPV 复位后残留症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阳上亢甲磺酸钩藤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328例住院患者应用甲磺酸加贝酯的合理性分析Δ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拌蕨菜安神镇静
吴茱萸贴敷太冲涌泉穴辅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剑河钩藤”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