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2-11-03刘雨
刘 雨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 561000
引言
我国乡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一直都受到当地经济与资源的制约,因此旅游业的优势也始终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将对乡村地区旅游业的资源特征以及开发与应用要点进行总结,只有乡村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旅游业发展才能体现出更好的态势。
一 乡村地区旅游资源的特征
(一)资源类型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乡村旅游资源最基本的特征,仅是乡村地区旅游的自然资源,其组成便是十分复杂的,包括森林、农田、牧场、渔村等。不同的村落,会有不同的自然景观,景观的形成,与当地的发展历史有着直接关系,也正是这些自然资源,能够体现出乡村地区独有的风情。乡村的其他旅游资源也同样具备这样的特色,无论是村落建筑、文物古迹等,都各有不同的特色。
(二)资源分布的广泛性
我国人口数量长期稳居世界前列,当前依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因此除沙漠及过于偏僻的山地等不适宜居住的地带以外,都有人口的分布,有农民、牧民等劳动人民生活的痕迹。各个地区的人们,世代推动着当地的社会发展,同时也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体系,渔村、牧场、农场各有不同。
(三)资源特色的地域性
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都与当地的经济特征、生活习惯等有着直接关系。在不同地区的环境影响之下,各地的景观呈现出了明显差异。即使是岩石与树木,也会因各地的地域特征而有不同的形态,甚至会产生新的品种。这里所指的地域性,包含各地宗教、文化、人口、民族、历史差异等因素。我国作为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在社会文化背景、发展历程、自然环境甚至于民众性格上都会存在差异,这也正是各地乡村旅游业的资源发掘重点。
(四)资源形成的系统性
这里所指的系统性,是指形成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以及形成过程的周期性。乡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往往是在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之下所形成的,往往需要多方面因素的介入,任何要素的变动,都可能会引起乡村景观、风俗等方面的变化。总而言之,乡村的景观受到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最终构成复杂、有机的系统。
(五)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社会是人与环境共同构成的,乡村社会亦是如此。乡村的土地、河水、草木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村民,村民们也在不断建设乡村,打造更美好的乡村风景,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相互成就,这是和谐的最佳诠释。
(六)资源变化的季节性
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变化有着直接关系,而季节变化则是对乡村旅游资源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四季的变换,不但能够改变景观,同时也能反映出村民们一年不同阶段的生活与生产规律。不同季节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景观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例如部分以枫树为特色景观的地区,秋天是景色最美、氛围感也最为浓厚的季节。
(七)资源内涵的民族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所在地与发展历史造就了我国文化体系的深刻内涵,更是我国文化多元化的优势体现。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的根基,我国每个地方的民族文化,都蕴含着在地人民对于本民族以及故乡的热爱。民族特色越强,当地文化资源的价值也会更高。
(八)资源发展的时代性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历史发展所留存的产物,反映着不同时期乡村的风貌。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的景观也会变化,乡村的每一处风景,都蕴含着乡村发展的痕迹,新旧文化的交替与融合,使人看到时代发展的脉络。
(九)资源开发的保护性
乡村生态体系的构成中,文物古迹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文物古迹是乡村悠久历史的见证,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保护之下所留存的文化宝藏,更是当地旅游的亮点。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原有资源的保护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容忽视的。
二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应用对策
(一)着眼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乡村的生态环境与文物古迹,是乡村旅游业的优势,也是乡村之美的体现。乡村旅游对于环境的依赖是不可否认的,因此需要树立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并且将相关的保护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健康、长久发展。首先,了解环境与文物古迹保护的相关规章政策。不仅当地政府要将相应的规章落实到位,旅游相关单位也要共同推动相关保护措施的落实。包括对于古迹的合理整修,对于古街的整修,以及对于当地街道、农田、河流等区域的垃圾清理、污染治理等。不同的工作,需要与不同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例如景区范围内的河道环境治理,要尽可能保证河道治理与景区经营的协调。要通过环境的优化去突出田园风光特色。田园风光是乡村旅游区的优势,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所谓田园风光,应当通过实际的生产活动去体现。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基于本地的农业生产实际去进行环境清理,重点解决垃圾与污染问题,而不破坏原有的农田结构,也不应影响生产活动,甚至要让当地农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助力。可以开创农园民宿、农场度假村等新的经营模式。要进一步提升对当地原始村落等遗迹的监管与保护力度,特别是对于当地的酒店以及其他旅游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规划,更要做好监管,避免相关设施建设侵占原始村落的占地,破坏村落景观。
(二)基于地方形象,探索地方特色旅游资源
每个地方的发展,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这也决定着地方旅游形象的核心要素。乡村旅游的特色体现,重点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是要体现乡村本身的属性特征。乡村旅游主要的客户群体是钟爱乡村风情,甚至有着隐居情结的人,如果不重视乡村特色,便会选择城市景区。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意识到,乡村的特有环境正是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因此,对于当地资源的开发,也必须要基于当地风土人情,基于原本的乡村生活,除基础设施(水、电、网络等)优化之外,当地建筑外观不应有过度明显的改变,年代已久的老街民房更要做好维护,为了尽可能不破坏当地原有的布局结构,基于原有民居改建民宿、度假村等设施是更为合理的。
其二是要兼具文化性。乡村旅游的文化魅力渗透在当地的生活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很深刻的体会,而是要有发现美的人,把乡村旅游区的文化魅力变成图像、动态影像,或是更加具体的宣传片,才能将乡村的魅力尽数展现出来。当地要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宣传做出具体规划,整合当地不同的文化形式,填补文化宣传的内容。包括当地的饮食文化、戏曲文化以及其他民间的特殊文化形式,让文化宣传的内容更丰富,旅游形象更丰满。
其三是要合理利用当地的特殊生态属性以及生态资源,打造当地旅游品牌。溶洞、海岛、瀑布、火山、梯田、断崖,不同地区的乡村,都有特殊的风景有待发掘与宣传。不同的地理与生态特征,也赋予了不同地区的乡村以不同的形象特征。例如幅员辽阔的黄土高坡的地理特征,便赋予了陕北豪迈粗犷的气息,当地的农家人也受到环境影响,养成了特别豪迈、直爽、朴实的性格,这也决定了游客对于陕北的印象,能够吸引理解陕北粗犷魅力的游客。
(三)发挥政府职能,做好引导与规划
各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都与当地政府有着直接关系。在旅游业竞争激烈的趋势下,为了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政府首先需要明确旅游业在当地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文化古城来说,更要整合农业与旅游业资源,强调旅游业的主导地位,基于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核心思想,大力建设融合发展的健全的旅游业体系,政府应当给予旅游业政策与经济两方面的支持,职能体现不应仅仅局限于监督,而是应当做出整体的规划与引导,助力宣传,作为沟通纽带,打通旅游相关单位与其他相关领域的沟通渠道,确保相关法规的落实,让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真正得到重视。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助力当地民众的就业与创业。利国利民的举措,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对于我国乡村民众来说亦是如此。换言之,如果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能够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便自然会得到民众的支持。政府需要考量当地民众可参与的旅游行业经营与发展模式,并且加大推广力度。当地民众与旅游企业乃至整个旅游市场的关系协调,对于旅游行业相关工作的认识程度与配合程度,都取决于政府的宣传引导。政府要让民众认识到旅游业是振兴当地经济的有效对策,而且民众自身也可以申请旅游企业中的不同岗位,甚至是利用自家的独立用地创办农家乐、民宿、特色农家菜或是小茶馆等服务设施,打开创业之路。民众从旅游业的发展中看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希望,看到了自身就业与创业的希望,自然会更加关注并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政府也要关注农村外流人才的回归,要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的宣传,制造话题,提升当地旅游业在社会上的整体认知度,让在外谋生的本地人,看到家乡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头,看到当地旅游业的活力,看到就业与创业的机会,自然更乐于回归家乡,建设家乡。
(四)做好队伍建设,提升人才水平
对于任何产业来说,优秀的人才都是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产业缺乏充分的发展经验,更需要成熟的人才体系支持,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行业体系。虽然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更加推崇本地人的介入,因为本地人往往更加了解当地的风土民俗,但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乡村民众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问题,需要有相应的教育引导支持,才能让当地民众具备旅游业从业与创业的知识、能力与素养。针对当地已过学习年龄的民众,如果有旅游业从业或是创业的意向,应当利用闲暇时间,开展技能讲座等,通过短暂的、渗透性的培训逐渐强化其专业知识存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及专业素养。除此之外,当地旅游行业与当地职业教育机构也要建立合作关系,在职业院校当中开设旅游相关的专业与课程,包括导游专业、酒店专业等。开设与旅游业相关的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管理学、旅游英语、酒店经营与管理等,并且将合作的旅游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培养专业人才。随着专业育人体系的完善,自然会有更多符合旅游业人才需求的从业者加入,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五)助力农业发展,激发寻根意识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路依靠农业发展摆脱贫困,走向强盛,虽然当今有许多人出生在城市,甚至从未踏足乡村,但是中国人对于乡村的熟悉与眷恋依然是烙印在骨子里的。换言之,乡村旅行的本质是文化寻根之旅,当地旅游业,也要利用文化寻根这一理念去吸引游客。乡村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基,中国人勤劳、踏实、坚韧等正面的特质,都凝聚在一片又一片田地中,结出了玉米、稻谷、棉花,支持着中国不断发展壮大,这正是乡村旅游的精神意义。当地更应当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打造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允许游客进到农园采摘,讲解不同农作物的培育发展过程,让游客在采摘蔬菜水果时感受到农作物收获时的喜悦,同时认识到农产品培养的不易。
三 结语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农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发展,激励在外人口回归乡村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宣传的重点所在。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是国人永远的根,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乡村旅游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希望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