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洛中医药文化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2022-11-03

当代旅游 2022年14期
关键词:河洛康养文旅

赵 越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引言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对健康服务产业的概念、内容和模式都有深刻的研究。基于文旅与健康产业的融合,河洛中医药文化是近两年才兴起的话题和研究对象,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分析,并多以河洛中医药文化的界定内涵和重要意义研究居多。其中,以某个地域为基点研究健康产业与当地文旅融合的较少,侧重于开展具体的地域性健康文旅融合模式探究的更少。本文试图以河洛地区这一具体性的地域为考察对象,分析健康服务与文旅融合的可行性。

一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对河洛中医药文化、健康服务、康养旅游进行科学界定,是研究可行性的前提,也将为医药文化健康服务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河洛中医药文化

河洛中医药文化,是指河洛地区产生、存续、发展的一种区域性医药文化,包括河洛地区所特有的医药资源、河洛地区的医药传承以及河洛地区具有的医药品牌或产品。具体来讲,所谓的河洛地区在界定上多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形成的区域。

(二)健康服务

所谓的健康服务,是基于构建“健康中国”的政策背景下提出的,从广义上可将健康服务按照其内涵细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性健康服务业,二是以提供健康保险与保障服务、健康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健康信息服务、政府与社会组织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健康服务业,三是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健身产品等健康产品制造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支撑产业,四是以医疗旅游、体育健身、美容保健、环境监测与治理等其他健康服务的关联产业。

(三)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是在现代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目前学术界针对康养旅游的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康养服务其实是将含有医药内容的健康服务通过饮食调理、娱乐、旅游、学习、休闲、修心等文旅项目,而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生理调养、心理慰藉目的的一种活动形式。从这里不难看出,康养旅游可以看做是将医药健康服务与文旅融合后的一个代称,究其根本,还是一种旅游产业抑或是文化产业的医药融合样式,针对促进大众身心健康、身心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兴融合服务业态。

二 河洛中医药文化健康服务与文旅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河洛地区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

河洛中医药文化其实是根植于河洛地区这片沃土,是在河洛文化的基础之上而提出的。深厚的河洛文明催生了河洛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直接产生河洛中医药诊疗养生理念,河洛中医药文化就是在厚重灿烂的河洛文化中孕育、形成、发展。

河图洛书,既是古人上观宇宙之妙、下看天地之机而推演产生,同时也是王权与帝王的象征。传说伏羲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他的“一划开天地”的思想基源来自河图洛书,太极和八卦的灵感触发于黄河洛水交汇形成的太极旋涡,通过这种自然现象,创造推演太极和八卦,医易同源衍生中国哲学、医学,进而影响着祖国医药文化的形成。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河洛医药确立了中医药的基本范式。《黄帝内经》是经过河洛地区历代医家传承增补发展而来,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其提出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证”“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来源于河洛先民对自我生命现象的反观,以及在身验、实践感受中对天地万物的规律探索,并从联系的观点进行论述,呈现出社会、人体、生理、自然等多系统构成的“整体医学模式”,进而确定人体生病的缘起及治疗应遵循的认知规律,是中医药历史上影响重大的一部医学典籍,也被称为中医之始。

历代名医大家荟萃于此,著书立说,医药文化蔚为兴盛。伊尹作《汤液经》, 首开以药为食,在一粥一汤中调养生命。杜康酿酒, 酒不但可以麻醉病人,更可作为诸药之引,帮助治疗各类疾病。医圣扁鹊更是长期行医在古周地今河洛地带。张仲景, 南阳人,却于晚年隐居于南阳郡的伏牛山东北部(今栾川县), 安葬于宛东城郊。《脉经》的作者王叔和,曾担任西晋太医令, 更是长期居于京都洛阳。“针灸鼻祖”皇甫谧在洛阳著成《针灸甲乙经》,奠定了穴位针灸理论。《诸病源候论》的作者巢元方也因跟隋炀帝迁都洛阳后任太医博士, 才得以编成我国第一部中医病因症候学专著。

(二)后疫情时代健康服务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不断高涨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隔两年,疫情趋于常态化,这也让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健康需求、旅游心理和娱乐形式发生变化,解构重组并形成了新的旅游形态和方式;同时,也促使众多旅游企业在面对消费新需求时,思考如何变革旅游文化产品的输出形式,促进新的业态的形成。健康旅游产业表面上看是健康服务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实质上是关注人的身心的修养与康健,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的活动,是体现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旅游活动,游客对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需求高,对本土原生态食品、医药、医疗文化和技术需求高,大健康旅游产业需更重视产品的原生态、特色和品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较长时间的“禁足”,可能带来一定的精神压抑以及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厌倦”的宅生活促使人们亟须“除厌放松”,渴望外出“走走”,让生活快乐起来;同时希望体验异地文化,让生活更有品位、丰厚和有价值。另外,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对公共卫生需求更高,对餐饮业或有更强烈的卫生安全需求,有意识地寻求一种更为合适的健康旅游方式。

河洛地区已有的文旅健康服务也在不断焕发生机。每年一到夏季,栾川便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前往,在留宿游玩的同时,栾川也因其丰富多样的医药农产品而成为顾客争相消费的对象。到了冬季,龙门山温泉、汝州温泉更是成为后疫情时代居民就近旅游消费的热点,与此同时,被温泉催生的还有按摩推拿、养生理疗等医药类康养项目。

(三)“非遗”语境下可供展示体验的河洛医药展馆很普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作为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一大门类便是传统医药项目。在“非遗”语境下,因其对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治未病”的突出成效有目共睹,而成为当下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非常看好的一类项目。医药类“非遗”也不再只是为延续而传承,为继承而保护,不仅仅是大家有了头疼脑热,需要寻医问药时才会关心的项目,在“非遗+医药”创新融合发展中,成为没病也可以体验感受、旅游休闲也可以养生保健的一体化发展项目,在对传统医药活态保护的同时,医药类项目创新性发展,吸纳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近年来,洛阳在着力打造“博物馆之都”,这既是迎合当下“博物馆热”浪潮下的创品牌之举,也是为了完成文化旅游业的“提质升级”。如今,“博物馆之都”建设如火如荼,很多新修场馆成为古都洛阳的文化新地标。如果你去趟洛阳老城,在穿街走巷中不难发现医药文化的身影,李占标膏药、殷天章喉科、象庄秦氏妇科,这些家族医药堂内都陈放展示部分家族医药文化内容,而已建成的河洛医药展馆更有平乐郭氏正骨正元堂医药展馆、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洛中医药文化展馆、洛阳市中医院医药展馆,这些普遍存在的河洛医药展馆为洛阳地区发展、打造医药类文旅、医药类康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三 河洛中医药文化健康服务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一)乡村医药型康养旅游模式

河洛地区属于盆地,四周山脉维系,气候温和适宜,众多中草药分布在周边山区。据统计, 河洛地区中药材品种总数有 2302 种, 植物类 1963 种, 动物类 270 种, 矿物类 44 种,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有“中原药库”之称。其中,有很多产类都属于地理标志特有品种,而诸如山茱萸、连翘的产量更是位居全国之首,可以说,康养离不开中药调养加持,中药的养植离不开良好的地理自然环境,而良好的自然环境更是康养类旅游的首要前提,这三者刚好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闭环。

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河洛地区周边的乡村因有山峦屏障,负氧离子含量较高,水质优良,常年空气状态好,是康养的天然条件,再加上医药资源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周边游客前来避暑、疗养、购药,而作为第三产业的康养旅游,能有效提升农村经济,为农民创收,如果同时能引入一些民宿类康养文旅品牌,吸纳老年医养、推拿按摩等专业人才提供医养类服务,更会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

(二)城市“非遗”型医药康养旅游模式

该模式依托于市内的几大旅游景点,消费群体也多是休闲时间有限的职场人士或者年轻人,因职场人士的康养旅游需求主要是亚健康问题和缓解职场压力,但是受限于休假时间,不允许长时间康养闲居,于是通过亲自制作药食同源的方药、膏剂,既能感受到传统医药制作流程,也能体会到自己手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缓解职场压力,有利于身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和保健,是深受年轻人和文化创意人士喜爱的一种形式。

其实,每年依托洛邑古城举办的“非遗”展中,就有大量的医药类文化资源、产品及服务,这其中就包含上述所提到的几个洛阳医药老字号品牌,即近代洛阳中医三大亨:李占标药店、平乐正骨、象庄妇科;四大药,即李占标风湿膏药,象庄秦氏妇科求病丸,平乐正骨接骨丹,展筋丹。这些简便廉验的医药在老百姓心中是有口碑的,往往也能吸引大量的游客群众驻足。遗憾的是这些都属于一时的呈现,缺乏长期的门店去吸纳游客。而在这一点上全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杭州的胡庆余堂、北京的同仁堂、广州的陈李济,都是医药文化融入文旅,给游客带来康养体验。这种前堂后馆,历史文化与商业共存的老字号,除了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品牌价值因素外,还得益于经营者对消费者心理的准确拿捏,古城商业街地段的有利承载,以及医药康养与文旅商业的完美融合。所以,河洛地区闻名全国的四大药都可以参考这些成功模式,依托已经成熟的城市“非遗”网红地段,打造成前堂后馆,兼有售药、文旅参观、康养一体的综合模式。洛阳地区较为知名的老字号可利用已有的博物馆,打造医药老街或是医药古镇延长产业链条,融入文旅景点,形成综合品牌效应。

(三)节庆民俗型医药文旅模式

该模式依托于某一区域的民俗性或是某一节日性的文化“大事件”,并围绕这一主题事件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其中内含的医药性成分并对其进行文旅创意打造而形成的医药民俗型旅游产业链。比如每年农历“三月三”在河南新密举行的黄帝祭祖大典,是海内外众多认祖归宗的华夏儿女朝拜祭奠的文化大典,围绕姓氏文化这一主题设置了非常多的祭拜及礼仪环节,除此以外,岐黄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遗产,同样需要被后世记忆传承。河洛地区作为《黄帝内经》思想的形成地,同时也是岐黄文化的发源地,可以依托黄帝祭祖大典,开展传统医术相关展示、体验活动,利用这一大典的海内外影响力,召集海内外中医药传承人士共襄盛事、切磋医技,同时对外界也是个集中展示祖国传统医药文化的文旅活动平台。

另外,还可以依托杜康小镇、伊尹故里开发相关的药食文化展示、体验等项目。其实,药酒的创制与发展,不仅仅是丰富了中医药治病体系,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影响着后世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发展。中药与酒的结合,更是将我国中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成为我国食疗文化、康养文化、防病文化中最为独特的存在。“酿酒始祖”杜康正是在河洛地区发明了秫酒,而出生于有莘国的伊尹更是将烹调技术与医药养生相结合,自创汤液、汤药,一改历代中药服食方法,标志着方剂的诞生。这些本身便具有一定康养性质的医药资源完全可以融入该地域的节俗性活动中进行再挖掘以及旅游性推介。

(四)寺庙型斋食气修康养文旅模式

河洛地区有两座全国皆有影响力的寺庙,一座是少林寺,一座是白马寺,少林武术本身便自带有调养身心的气功拳法套路,白马寺更是因其紧邻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而成为伤科膏药的代名词,另外形成于佛教寺院的禅养斋食文化更因融入医药成分,而与康养旅游自然而然的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两座寺庙本身就是享誉全国的旅游景点,可以利用寺庙安养院,建立“医药+斋养”模式,服务于有长期疗养需要的信徒,甚至是伤养康复的群众,也能以“少林禅医”为内容加入一定的研修研学性质,突出以禅定为基础法门,运用气化、导引、点摩等治疗手段,提高身体素质、激发潜能、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对倾向于花费少、耗时少的旅客来说,可以将佛教景点旅游加入部分药食茶、药斋饭的体验与制作,深入挖掘药食、斋食文化融入康养旅游的契合点,探索寺庙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形成产业模式,能满足各阶层、各年龄段、各收入群体游客需要的医药康养新模式。

四 结语

将中医药文化健康服务融入文旅产业是洛阳市后疫情时代拉动旅游经济新热点的重要途径,面对“健康中国”“治未病”“非遗热”语境下的康养旅游巨大市场需求,洛阳市应依托多种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和医药类院校专业人才,创新旅游发展新业态,创建青年型友好城市,不断推动河洛地区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创业就业,实现洛阳地区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河洛康养文旅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冰雪文旅乘风起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太极三部曲Ⅲ·河洛象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