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唯物史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2022-11-02孟凡存

考试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高中历史历史

孟凡存

一、 引言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生为本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唯物史观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唯物史观追求真实性、实践性的特质,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与探究历史事件,使其能够在阐释历史的过程中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真正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历史知识。基于唯物史观,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各位历史教师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 唯物史观的形成

唯物史观的形成与长期积累及发展的社会历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唯物史观形成过程,具体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从生产力发生转变的角度分析,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资本主义世界背景下的生产力得到一定提高,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拓展了贸易市场渠道,国内社会阶级关系清晰,人们的眼光看得更加长远,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世界格局确立,在此过程中人们渐渐认识与掌握了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为对社会历史规律进行揭示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第二,从阶级力量发生转变的角度分析,物质力量增强的同时,先进思想也正处于不断更新发展的状态中,仅依靠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这一目标无法实现,逐渐被无产阶级所明确,意识到要敢于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真正解放。工人运动成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有效途径,在持续斗争的过程中,无论是无产阶级的价值观还是思想觉悟均得到一定升华,革命性、组织性以及进步性成为无产阶级主要代名词,最终成为推动社会公平、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同时也为助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夯实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第三,从历史观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该时期背景下的欧洲正处于多元化思想发展状态,与“人”相关的思想是当时各流派思想领域研究的重点,其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基础上对其也进行了批判,充分整合前人对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有益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前提,具有革命性、实践性以及唯物性的辩证法逐渐成形。无产阶级以该科学理论为指导,学会观察历史现象掌握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观形成的思想基础。

三、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唯物史观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下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高中生接触多元化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就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生活阅历、社会阅历等均相对匮乏,无法准确识别各种不良信息,进而影响价值判断,极易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渗透唯物史观,并培养及强化学生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再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唯物史观深入探究历史知识,并在研究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利用唯物史观的思维模式理清其中潜在的价值观,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效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自身对不良信息的辨识能力,实现个人品格不断健全和完善。

(二)有助于学生准确认识与把握其他价值观

对历史发展过程提出一种看法是各历史观普遍存在的特性,以全球史观为例,提出站在整体角度上对历史进行研究与认识,强调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将“世界联系”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马克思则是将历史划分为世界性与民族性两个部分,也提出站在全球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分析和研究。上述对历史的看法从本质上均与唯物史观所坚持的历史规律有着一定相似之处,但全球史观对历史的阐述仍存在单一性,对历史的阐释不够全面,唯物史观以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并融合哲学内容对其提出的观点加以完善。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唯物史观进行有效渗透,帮助学生在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去研究和认识其他历史观,既能为其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对不同历史观的深刻认识。

(三)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本质进行全面剖析

历史是一门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以及运用历史知识阐释历史问题与规律的学科。在高中文化教育中,历史学科不仅教授学生历史知识,也发挥着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意识与思维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现象看其本质,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切实领会自我价值所在。在唯物史观有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社会历史,并加强对其认识,更好地理解古今中外历史发展中存在的复杂因果关系,看透其本质,引导学生注重自身发展,从而为学生今后为人处世、职业发展提供借鉴。

四、 高中历史课堂中唯物史观教学现状

唯物史观并不是全面推进核心素养教学改革下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所提出的产物,而是从传统教学中一直延续而来的经典教学内容。唯物史观的存在能够跨越历史知识,为高中学生打造更加真实直观的历史观念,是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有关读史可以明智这一真理的生动演绎。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课堂当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进程中,有关唯物史观的教学现状却呈现出一定的弊病,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学科当中逐渐出现窄化问题。有的历史教师认为,唯物史观等同于高中学生对历史的观点,而学生则进一步将自己对历史的观点转化为记住当前的历史结论。这样的影响之下,使历史教学逐渐演变为简单地记忆历史结论,而无法促使学生正确地结合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辨析。不利于培养学生真正从历史视角思考问题,导致唯物史观逐渐失去了其本意。

其次,现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唯物史观逐渐出现泛化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高中历史教师广泛应用唯物史观,每逢某一历史事件,尝试对其进行总结,从而形成所谓的历史观点。导致从根本上忽略了某一历史事件背后所存在的社会现实以及历史发展的客观认知规律,不利于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有效引导学生。尽管从某一方面而言,现代社会呈现出多元体系,包括人的思想在内,同样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但这样的思想认知并不意味着需要从某些独立历史事件当中进行观点总结,也不意味着这样的总结过程是培养唯物史观的过程。

最后,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有关唯物史观呈现出一定的模糊化问题。表面上是注重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唯物史观,却无法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唯物史观的深刻含义,难以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当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仅仅是促使高中学生经历获得看似唯物史观的过程,而无法促使自身构建起良好的唯物史观。

五、 基于唯物史观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

高中历史涉及内容相对广泛,若仅依靠现有教材进行教学,并不利于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向学生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无法起到引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因此,基于唯物史观,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学生整体认知水平,再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融入多样性的历史素材,既能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又能夯实学生历史知识基础,拓展历史视野,更加准确地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历史知识,有效提升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历史知识时,首先,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整体性、全局性的角度对本单元历史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对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发生的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学习本单元历史知识,正确理解与掌握中共八大至中共十五大的探索历程,最终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背景以及重要作用。其次,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对本单元历史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依据时间顺序梳理历史知识,并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认识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与其必然联系,准确理解唯物史观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最后,收集与整合网络中各种历史材料,将其导入历史课堂教学中,补充与丰富教学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历程更加直观地向学生阐释,做到从历史必然性方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必要性,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全过程中,以期培育与弘扬中国精神,以及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为个人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激活学生历史思维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核心观点之一,要求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逐渐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并在教学中着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行为与意识,便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问题,激活学生历史思维的同时,也能达到将唯物史观向学生有效渗透的效果。基于唯物史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以期通过运用唯物史观为培育学生其他学科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在教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相关历史知识时,首先,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与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正确认知无产阶级以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与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客观历史本质,明确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及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其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在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让学生基于唯物史观探究与判断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二者之间差异性和密切联系。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进行探究,正确理解中国如何稳步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此外,历史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着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历史课堂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并将与唯物史观相关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以期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积极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历史过程解析效果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存在的客观历史事实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为唯物史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渗透提供便利。针对历史教学中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阐释,教师可以从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机制角度出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环境下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以及事件本质。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相关的历史知识时,井田制瓦解、生产力发展是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而言,重农抑商是对自身利益有着密切关联的社会机制;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封建经济并不发达,重视农业发展有利于为人们基础生活需求提供相应保障,再加上手工业生产原料的来源主要由农业提供,由此说明,变法与社会稳定发展需求有一致性。而清朝末期的商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虽然变法运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有些政策的不利影响仍对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带来诸多阻碍。在解析历史的过程中,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探究已有客观历史事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唯物史观,使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全程紧密围绕学科素养的培育,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基于唯物史观的运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突出从客观的角度阐释历史事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形成自然的认知,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如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特点、作用和本质,并控制说教内容,利用客观事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以“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相关的历史知识学习为例,将提前准备好的相关视频选择合适的时机在课堂上导入,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所开展的商业活动,再结合现有史料对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正确地构建对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认知过程。与此同时,基于唯物史观创设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搜集与本节课程内容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明确意识到唯物史观在历史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制定清晰合理、符合高中生认知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成因,使本节课程内容的教学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以及整体性;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立场、规律和原理,实现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熟练运用唯物史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唯物史观,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和渗透与唯物史观相关的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能引导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在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理想信念,有效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中国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高中历史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