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利用对策研究

2022-11-02

考试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知识资源

李 明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为注重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地应用“生成性学习资源”,可使学生能够借助于“生成性学习资源”进行高效学习,并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启发,立足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看待数学问题,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利用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对学习资源再创造,更加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会较多应用灌输式、理论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注重让学生进行机械记忆,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学习的知识点,以应付各种考试。而不注重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不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学习数学。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现阶段,教师应秉持“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仅阻碍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难以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导致出现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无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教师也难以有效地完成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影响教学进度,导致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数学实际学习情况,选取最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一个深入的认知与了解,客观、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学生所处的学习水平,通过预先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学习情况与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生成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由于这样的学习资源,是依据学生学习水平而生成的,因材施教,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使得教学设计不再是单调无趣的板书形式,结合流行教学元素,吸收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将各种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中,让其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结合当下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从而构建起高效的数学课堂,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克与千克》一课时,教师既要依据日常备课程序备课,还应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前预判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学习问题,如此一来,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由于这一计量重量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师仅依据教学内容进行理论式的教学,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这一知识点,因此,教师可选取生活化的事例进行教学,可使学生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好地进行理解与记忆。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上绘制出教学主题图,图中展现动画人物小猪佩奇和小羊苏西的对话。小猪佩奇说:“苏西,你到超市购买的一盒饼干和一袋大米,分别有多重?你是否能够准确说出它们的重量?”苏西说:“等我想一想再回答你。”教师可预判学生可能会做出的回答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是看商品外包装;第二是用磅秤实际称量商品。这两种方法是经常使用的了解重量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学生通过称重的方式,能够准确地称量出商品的重量,在学生完成学习实践后,教师再适时地导入克与千克的知识概念,学生可在立足自身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提前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围绕数学问题,较好地进行知识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再创造,充分利用生成性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

二、 充分利用学习信息,创造知识的“生成”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成性资源的机会有很多,可通过研究如何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去制定适合于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教学策略。以生成性资源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学习方法的养成、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等。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去创造形成生成性资源的机会,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逐步转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看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观察学生学习情况,适时地发现有价值的学习资源,通过充分运用这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通过共同探讨学习,在进行探讨学习时,教师可有效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为学生做好指引方向的教学工作。

例如,在进行《表内乘法》教学时,教师在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时可以30×15计算教学为例,能从中发现较多的计算方法:①30×15=450;②30×10+15×10=450;③30×5+150×2=450等计算方法,学生发现不同的计算方式,也可将其视为学生在生成的学习资源,同时,这也是一种学生共同的学习智慧的显现。教师可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去解决问题。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首先,可让学生应用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解题;其次,让学生从这些解题方式中,积极寻找出最佳的解决问题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生成的学习资源,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可要求学生采用各种计算方法,并进行分析研究哪一种计算方式更加高效。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乘法运算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多种解题方法,这其中的哪一种计算方法最为高效便捷?”学生通过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生成”一些全新的数学学习资源。而这样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渐“生成”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拓展了知识,找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进而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同时也使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以及通过知识生成去进行自主学习,进而从“知识生成”这一宏观性的层面认知与了解数学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 灵活地开展教学,有效地“生成”知识

学生虽然在同一个班级共同学习,接受同一位教师的知识灌输,但是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多方面,可能是在性格方面,也可能是在生活方面。教师需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会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水平方面也是参差不齐的,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课堂上会出现同样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就可以很快地解答出来,有的学生却一直也弄不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责怪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要时刻明确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理念,对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依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层级。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成学习资源”教学,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其进行“知识生成”和拓展性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体谅和肯定,不能对学生进行言语过激的批评,要抓住其在学习方面的短板,并分析其中的根本性原因,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使全体学生,都可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整体性提升。教师想要真正地上好数学课,就应充分利用好“生成学习资源”,灵活地进行数学教学,从而高效地进行知识的“生成”。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生成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

例如,在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一课时,由于几何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教师可通过展示几何图形形体的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具的方式,进行直观化的数学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几何知识概念及原理。教师可应用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物体的教具进行现场展示,教师可让学生先观察,再判断这两个物体哪个体积大?哪个重?学生通过思考,发现有时仅仅凭肉眼进行观察,是难以判断出物体的体积的。想要更加准确地判断其体积,就应计算出其周长与面积,才能进一步计算出其各自的体积,这样一来,才能比较体积的大小。教师可提问学生如何计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们回答的结果可能难以达到教师的心理预期。学生们大都会依据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公式,采用拼接法、切割法等分别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可在教学当中直接告知学生为准确地进行判断应寻找到直接计算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方式方法。如此一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更灵活地开展教学,“生成”知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生成性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地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 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

想要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依据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作答,问题是形成思维的基础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的机会更需要通过特定的情境下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至关重要,教师也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接受新知识时产生疑惑的时刻,把让学生感到有难度的知识点和问题记录下来,并与学生交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疑问点,并从问题细节方面为学生解答疑惑,将类似问题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方便后续为学生进行巩固复习。

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认知差异。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应按照数学知识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到数学知识所具有的内在规律,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学习见解。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也是思维模式得到锻炼的表现,因此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见解,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重视和回应,科学地把握问题资源,把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问题资源转变为一种可以融入教学的生成性资源。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当中获得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认识图形》一课时,有的小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图形的分类,学生会在划分时形成多种分类法。教师可让持有不同划分法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分别阐述了自己划分图形的依据。教师可在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时,给予适时的引导,并提出相关的学习问题:“同学们是采用什么标准来划分图形的呢?”学生们会围绕教师所提出的学习思路进行深入地讨论学习。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讨论之后,再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以新的学习发现,能够逐渐“生成”数学知识,而这样所“生成”的数学知识,由于是学生经过学习交流讨论所获得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较好地把握“生成性学习资源”在数学学习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有意识地应用“生成性学习资源”、突破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相关的数学知识等。

五、 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充分应用好“生成性学习资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充分利用“生成性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知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