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运动吧
——关于幼儿园混龄晨间锻炼活动的思与行

2022-11-01赵小红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40期
关键词:晨间区域运动

文/赵小红 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中明确指出:应保障儿童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培养儿童良好的运动习惯。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则是保证幼儿1小时体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更是一天中幼儿在园快乐、愉悦的开始。因此,晨间锻炼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小觑。

我们观察发现,在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以固定场地、固定器械、固定形式开展的晨间锻炼活动中,幼儿玩着玩着就出现参与兴趣锐减、运动量不达标、运动不均衡等情况。那么,什么样的晨间锻炼活动适合幼儿?什么样的晨间锻炼活动是生动有趣且尊重幼儿发展个体差异的?

基于上述问题,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引下,我园在多年的混龄教育实践研究基础上,尝试对晨间锻炼的组织开展进行颠覆性的改革实践研究。

一、混龄晨间锻炼活动的实施模式

混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将不同年龄的幼儿安排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进行生活、游戏和学习。顾名思义,混龄晨间锻炼活动是指打破班级、年龄界限,科学投放不同的锻炼器材,让3—6岁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自由、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我们历经2年,实践了多种混龄晨间锻炼活动的组织形式。

形式一:以姐妹班(大班带中班)合作的方式,初步突破本班的界限,开展小区间混龄晨间锻炼活动。两个班将锻炼场地和材料进行合并,统筹规划锻炼项目和环境创设,教师分项目管理,两班幼儿混合自主锻炼。

形式二:以姐妹班为单位轮流场地与器械,开展混龄晨间锻炼活动。将整个户外场地划分成N块,每一块场地都提供不同类型且较适宜的低结构锻炼材料。以姐妹班为单位轮流进入(尝试初期两周轮一块场地,后期改为一周轮一块场地)开展晨间锻炼活动。他们共同设计属于本区域的一块场地,自主尝试用低结构材料进行锻炼项目创设,教师依然分项目管理,幼儿自主锻炼。

形式三:全园跨班大混龄晨间锻炼活动。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打造了能够全身多部位、全方位得到均衡锻炼的体能区、骑行区、攀爬区、球类区、平衡区等9个大型锻炼区域,将幼儿园晨锻场地变成了一个“游乐场”。同时每一区域项目里都有差异化设置,保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能力幼儿锻炼的需要,两个教师负责一个区域的专项管理与指导。同时为了了解全部幼儿锻炼情况,解决部分幼儿锻炼单一的问题,增加手环控制元素,制订了参加一个区域有效锻炼可获得一个手环的规则,通过幼儿获得手环情况了解其参与锻炼的情况,同时打破班级界限,以项目区域为单位进行锻炼情况集体讲评,让幼儿的锻炼得到更为及时、准确的指导。

二、混龄晨间锻炼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实践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经过适应期、探索期、稳定期、拓展期四个阶段,自然而然地“以大带小”“以强影响弱”的混龄晨间锻炼活动扩大了幼儿间互动交往、相互学习的范围,有效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锻炼过程中,幼儿自然而然产生内驱力,小班幼儿通过模仿中、大班幼儿的行为,运动能力弱的幼儿学习运动能力强的幼儿动作,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促进每一个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走、跑、跳、平衡、投掷等方面样样灵活。同时,不仅有效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还更好地促进所有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同伴关系,为异龄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沟通增加了更多的机会,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空间概念更强了,喜欢自己动手动脑布置创造晨间锻炼环境;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更好了,愿意主动地与更多的人交流,交际圈也更广。虽然教师教育对象更多了,但越来越“舒服”“大胆”“有策略”了,大胆放手将事情交给幼儿去做,常常“袖手旁观”,动手“干活”少了,教师更多地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用脑思考。

可见,混龄晨间锻炼活动不仅丰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增添了晨间锻炼的趣味性,激发且多样化地满足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促进师幼共同发展:一方面,幼儿在自由、自主、创新、开放的跨班混龄晨间锻炼活动中,既能找到属于自身“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锻炼区域和项目,又能扩大交往界限,在新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重新调节自我行为,提升社会交往、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培养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团结友善、勇于挑战等优良品质。真正让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又让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社会交往及个性化发展,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人。另一方面,教师在开放的混龄晨间锻炼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由于参与混龄晨间锻炼活动的幼儿年龄不同,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特点和目标了如指掌,引领幼儿创造性利用现有的锻炼器械和低结构材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创设活动区域,充分调动幼儿锻炼的积极性,并能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作出个别化指导,真正为每一个幼儿的运动能力均衡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混龄晨间锻炼活动的组织原则

1.全面性与差异性原则。

在组织混龄晨间锻炼活动时,一方面要注重多元智能融合,引发和支持幼儿多重经验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多个锻炼区域之间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项目设置、环境创设,还是指导,都要关注幼儿所有运动核心经验的练习与发展,满足所有幼儿全面锻炼的需求。还需要牢记,在混龄晨间锻炼中,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在这些区域里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参与的项目和适宜难度的挑战(例如过独木桥,同时出现三座高低、宽窄不同的独木桥,满足不同平衡能力的幼儿选择),并能正确利用这种差异,促进异龄幼儿之间的主动“学”与“教”。在我们的混龄晨间锻炼中,常常能听到幼儿之间有这样的交流:“弟弟妹妹,你们用这个锻炼,这个好玩。”大班幼儿边说边演示器械的玩法。也能听到这样的交流:“哥哥姐姐,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2.趣味性与开放性原则。

丰富、有趣、多变的锻炼器械和内容是幼儿喜欢晨间锻炼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以开放多变的低结构材料和区域设置提高锻炼的趣味性,以游戏的形式增加内容的趣味性。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材料的一物多玩,将锻炼区域设置成情景游戏,与同伴一起商量游戏情节,自主创设游戏情境,将身体运动融入游戏全过程,在愉悦的游戏中、在创造性的玩法中,完善运动系统,获得发展。

这些晨间锻炼活动区域材料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开放性的低结构材料带来的是变化,所以教师在活动中需要观察、分析幼儿锻炼情况,了解区域设置的适宜性,适时适度地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引导他们随着游戏的深入,不断改进游戏情景,增加锻炼难度,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让锻炼环境变得灵动、丰富。

3.安全性与挑战性原则。

确保安全是开展混龄晨间锻炼活动的前提与根本,要为幼儿提供安全的锻炼环境、材料设施,做到规则先行,预防安全隐患,让幼儿在一个安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运动。活动开展前,全体师幼需要认识并熟悉各区域材料与内容,明确使用规则与安全要求,借助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引导幼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一些活动规则,并用表征的形式呈现在相应区域,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活动中加强运动安全的教育和防范,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要为幼儿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创造混龄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大胆、自主地投入锻炼,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自然而然地发起混龄互动,按自己决定的方式参与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思维,在分析幼儿身体运动可能性与自发性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锻炼器械,为幼儿设置一些他们能完成且有利于激发运动潜能与智慧的挑战性运动环境和项目,鼓励幼儿“跳一跳、摘桃子”,去挑战更具难度的目标。

四、混龄晨间锻炼活动的教师支持路径

为了保障混龄晨间锻炼活动其科学性和适宜性,教师应当基于儿童立场,以高度的教育自觉和使命担当重新检视和促进幼儿教师角色转型,在关爱、顺应、尊重、引导中支持幼儿。

1.强调科学指导,在关爱中支持幼儿。

作为组织打破班级界限的混龄晨间锻炼的教师,必须拥有一颗博爱的心,要主动关爱、用心观察每个进入自己管理区域的幼儿,快速捕捉幼儿锻炼情况和需求,并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个别指导,同时又能针对区域内全体幼儿的共同特点进行教育。在理解的前提下,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发展,还要能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幼儿互动锻炼,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2.突出运动元素,在顺应中支持幼儿。

混龄晨间锻炼活动与同龄晨间锻炼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都是一种顺应幼儿意愿、以幼儿为本位的体育活动。这里所说的顺应绝不是放任,而是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顺应幼儿的天性,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尊重他们的已有能力和想法,科学提供锻炼材料,合理设置锻炼项目,激发他们运动的意愿和潜力。这里所说的顺应还是一种包容,教师要包容幼儿在运动中的“失败”,懂得换位思考,给幼儿提供合适的帮助,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让顺应成为“渠间涌流”的自然之态。

3.关注年龄差异,在尊重中支持幼儿。

在混龄晨间锻炼形式下,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同在一个区域内锻炼,幼儿发展速度、水平参差不齐,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很多不同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并接纳个体差异,必须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并能从内心真正接受幼儿对区域、器材和玩伴的选择,当幼儿选择独立或结伴活动时,教师也不得按照自己的意愿干预幼儿的决定。锻炼中,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眼神、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的互动配合,形成有效的互动氛围,使幼儿间的交流更加顺畅,建设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教师还可以适时适当加入晨锻活动,一方面通过一些师幼共同合作完成的锻炼项目进一步促进幼儿参与晨锻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学习与异龄同伴共同锻炼。

4.巧用低结构材料,在引导中支持幼儿。

幼儿的能力发展受环境的影响,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混龄晨间锻炼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在开展晨间锻炼时,打破班级领域界限,使他们的场地并联打通,同时充分挖掘操场、廊道、通道等有效空间,化零为整,扩大场地,延伸幼儿的活动范围,扩大锻炼空间,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大量的低结构材料,例如垫子、木梯子、轮胎、油桶、纸箱等,要想让这些材料保持生命力,就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同种材料的不同玩法,以“一物多玩”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师幼一起根据每一个年龄段幼儿体能锻炼的要求,遵循幼儿体能锻炼的原则,利用器械的材质不同、高低不等,创设适宜且多变的锻炼环境,激发幼儿自主锻炼的欲望。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材料进行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锻炼的兴趣。此外,丰富多样且富有层次性的活动材料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

猜你喜欢

晨间区域运动
开展小微园混龄晨间游戏
对幼儿晨间播报的几点思考刁
分割区域
浅谈中班幼儿晨间锻炼游戏开展的策略
不正经运动范
糊涂的我
区域发展篇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