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下一抹彩虹梦,厚植浓郁乡土情
——“彩虹儿童农庄”成长记

2022-11-01朱雯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峰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40期
关键词:农庄彩虹仪式

文/朱雯雯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峰幼儿园

我们幼儿园是一所乡村幼儿园,幼儿园旁边有一大片荒地,我们给这片户外原始荒地取名为“彩虹儿童农庄”。我们以儿童兴趣需求的满足为前提、以儿童经验建构和爱祖国、爱家乡、爱幼儿园的情感体验为指向,凸显园本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多种课程活动,与儿童共同开发、共同改造、共同成长,让儿童在种植与收获中体验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一、取名篇——全员投票命名“种植农庄”

孩子们午饭散步时来到了后山,这一次他们因为要给这片种植基地取名字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我喜欢种东西,看着植物长起来可真有意思。”

“幼儿园的后山真美,这里还没有名字呢。”

“我们叫它星星农场好不好?”

带着这个话题,全园幼儿集思广益,先由班级海选,各班组织幼儿讨论取名,让每个幼儿能畅所欲言表达独特想法。通过征集,“星星农场”“小蜜蜂农庄”等备选名字陆续产生,幼儿还用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为自己取的名字绘制图画。与此同时,全园教师也参与其中,并经过票选获得和幼儿取名比拼的机会。

每个班级用各种方式组织幼儿对取名进行投票,产生一个最受欢迎的名字后参与全园投票,孩子们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各班积极进行宣传拉票,分享设计图和名称的创意。其中,第一轮海选共产生12个备选名字参与全园投票,后经过全园幼儿和教师多轮公开投票,最终大三班以乡土、美好、童话、梦想为主题的“彩虹儿童农庄”以最高票数获得冠名权。

教师反思:农庄的命名经过了集思广益和公开投票的过程,全园师生共同参与,幼儿完全作为课程的主人,在全经历、全过程和全参与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打造农庄基地,开展果蔬种植,既能参与农事体验,也能增强乡土情怀,在用心照顾、期待收获期间,培养幼儿付出劳动才能收获的意识,同时可以更好地植入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二、改造篇——自己动手编织“七色梦想”

红彤彤的辣椒、黄澄澄的金橘、紫灿灿的茄子、绿油油的青菜……彩虹就像是充盈的金色雨露,滋润着农场的每个角落。未来,在这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七彩农庄,幼儿播种下“七色梦想”的魔法种子,等到丰收的时候,就会和彩虹一样美丽。

“彩虹儿童农庄”改造计划应运而生,幼儿自主商讨如何给农场划分区域,自主收集废旧材料设计自己班级的种植地,大家用废旧牛奶瓶、矿泉水瓶、奶粉罐、砖头、树枝等各种物品做隔断,年级组之间则用床板、大栅栏等大材料来区分。幼儿还自主设计班级责任田标牌,将各种瓜果蔬菜和自己的种植愿望画到了田间。

“我们班的地可以划分成三块,能在里面种菜,还可以养一些小动物。”

“地里种了水果蔬菜后,我们的幼儿园就会变得越来越漂亮。”

“老师,如果每个幼儿园都有一个彩虹农庄,那我们国家的小朋友是不是就会有吃不完的水果和蔬菜啊?”

在对班级种植区域进行划分时,幼儿充分讨论交流,教师支持鼓励幼儿进行了小组间分工合作,并设计出独特的小组标记牌。

教师反思: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都喜欢户外生活,都喜欢野外生活。“彩虹儿童农庄”的改造从计划到具体实施,幼儿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实践,在此过程中他们逐渐有了探究的意识,并学会用身边各种工具和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把后山荒地改造为农庄,他们用劳动和创造让自己的幼儿园和家乡变得更美丽。这其中,我们应该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将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在参与农庄改造中不断增长知识、培养热爱幼儿园和家乡的情感。

三、揭牌篇——精心筹备喜迎“四方来客”

1.揭牌准备。

在精细准备农庄揭牌活动中,孩子们通过集体讨论、投票,商量确定了揭牌仪式的节目内容,包括舞龙、打鼓、绘本剧、情景剧等,并开动脑筋为农庄设计吉祥物。

“妈妈带我看过商店开业的剪彩,有舞龙舞狮表演,好热闹。”

“我们可以给‘彩虹儿童农庄’设计两个像冬奥会那样的吉祥物。”

“对的对的,还得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到时候说给客人老师听!”

大家纷纷展开想象,幼儿园的公众号也推送了向社会、家长征集吉祥物的活动。经过层层筛选,在一轮又一轮的投票中,我们“彩虹儿童农庄”的吉祥物诞生了。

教师反思:在揭牌仪式的筹备活动中,幼儿能够迁移生活中的经验,由商店开业和冬奥会的吉祥物联想到农庄揭牌活动,在设计、拉票、投票等一系列活动中,把身边的活动与国家举办的冬奥盛会结合起来,在加深农庄主人翁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邀请嘉宾。

揭牌仪式内容确定后,邀请哪些客人老师来参加,怎样才能邀请到他们呢?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集思广益。

“我们可以打电话、发微信呀。”

“我们还可以发邀请函。”

“邀请函上可以画下我们的农庄,这样客人老师一看就知道。”

经过孩子们的讨论,最终决定以邀请函、视频通话、电话邀请等多种方式邀请客人老师。孩子们精心制作了精美的邀请卡,同时将农庄里收获的果蔬制作成果干、糖果等作为礼物,并专门设计包装袋,大家都在期待客人老师的到来。

教师反思:小小的揭牌仪式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新奇,他们每天都围绕揭牌仪式讨论着,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想出了各种邀请客人的方式,教师也及时给予支持。虽然是简单的邀请,但通过与客人老师线上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幼儿主人翁意识更加明确,特别是关于果蔬干的成品制作,让他们更加详细了解本地特色农产品,更加热爱自己美丽的家乡。

3.揭牌仪式。

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揭牌仪式终于到来,“彩虹儿童农庄”变得不一样了,田间小路铺上了红红的地毯,道路两旁摆满了货架气球,栅栏上系上了红红的拉花,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

孩子们热情地向客人们介绍“彩虹儿童农庄”的由来,以及他们的劳动成果,并用不同方式记录下他们对揭牌仪式的感想。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彩虹儿童农庄”的热情依旧不减,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很多有趣的故事,期待孩子们在自然中快乐地成长。

教师反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揭牌仪式让“彩虹儿童农庄”与幼儿之间建立了一份特殊的联系,活动中农庄小主人的身份、特色的农业种植活动,这些都更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乡土情感,激发了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组织幼儿用热情的仪式欢迎客人老师,在与物互动、与人交往中也让幼儿加深了对中国传统美德的认识。

在传统理念中认为儿童参与农庄活动仅局限于农庄的种植、管理、收获等,但通过本次课程的实施,教师突破原有的思维界限,以一种平等的视野审视儿童在农庄中的作用,于是儿童主体地位得以真正凸显,儿童在参与农庄取名、改造、揭牌仪式筹备等一系列活动中,主人翁意识普遍增强,对幼儿园和家乡农业种植和特色农产品的热爱,使得儿童与农庄之间建立了深厚情感,也让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得以更新。

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全程参与幼儿的实践和情感培育活动,以追问延伸幼儿对话,不断提出新问题,鼓励幼儿动手操作验证,在探究中加深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收获新经验、新认知,在师幼平等对话下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在全过程设计、改造农庄和准备揭牌仪式中,教师鼓励幼儿进行讨论分享,植入培育乡土情怀和传统礼仪的特色环节,让幼儿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家乡之美、大自然之美、劳动创造之美,以及中华传统礼仪的待客之道,站在儿童立场让教育回归真实生活,践行了构建园本课程的出发点,有效实现了情感教育的愿景。

猜你喜欢

农庄彩虹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农庄
玉米人农庄
农庄里的羊圈
Talking strategies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