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管理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01钱玲英范弘嘉翁鑫聪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责任制医护外伤

钱玲英,鲁 佗,范弘嘉,翁鑫聪

(浙江省荣军医院 浙江嘉兴314000)

颅脑外伤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大多由于交通意外、高空坠落等导致,患者可表现为意识障碍、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代谢紊乱甚至脑死亡[1-2]。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神经功能损伤表现,还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甚至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不利[3-4]。急诊颅脑外伤作为患者救治的首要环节,发挥重要且关键的作用,采取高效、及时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良好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关键。目前常规急诊护理存在紧急救治责任分工不明确,救治流程欠佳等问题。因此,改善救治流程,强化责任分工意识对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极为重要。医护同步责任护理通过改善以往单一的责任制护士分工制,将医护进行小组分工协同合作,医生与责任护士分管相同患者,为医、护、患三者间有效沟通提供了保障[5]。通过长期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医护之间的默契并加深理解,有助于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6]。本研究采用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旨在促进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有效救治及改善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2月1日~2021年6月30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43例。诊断标准:症状参考《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修订版)》[7]中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颅脑外伤诊断并经临床影像学辅助检查确诊;②患者无精神障碍;③患者及家属配合度好。排除标准:①开放性颅脑外伤患者;②合并全身多发严重外伤或出血患者;③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④入院前已经治疗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2例。观察组男14例、女8例,年龄(45.45±9.99)岁;外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9例;损伤分类:颅内血肿7例,硬膜外血肿7例,脑挫裂伤8例。对照组男15例、女6例,年龄(45.19±9.89)岁;外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8例;损伤分类:颅内血肿9例,硬膜外血肿7例,脑挫裂伤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

笔者认为,“必然性”的概念在这里出现了层次上的分野。一种是“受迫性”,由外部施加,从而将“受迫者”严格限定在因果性链条之中;另一种是神意所蕴含的“必然性”,是一种“预知”意义上的必然性。神意在静观中预知“必然性”的触发。但困难出现了,难道必然性只能从外部被施加?在马车夫掉转车头的时候,作为其内部的意志或者心灵对行为施加了怎样的影响?作为内部的机制是否也处在必然性的统治之下,而上帝是否是这个必然性的原因?

1.2 方法

小虫正在看电视,见玉敏回来,说饿死我了。马上将碗筷排上桌,又拿了瓶白酒,斟了两杯。两人举杯,对饮起来。

2.1 两组急诊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

959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new evidence and focus

1.2.2.1 急诊医护责任同步护理分组 ①分组前评估:科室护士长综合评估所有护士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称、工作年限、性格特点及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综合考虑,依据不同医生、护士的信息资料进行统筹规划,做好分组前详细评估和准备。②分组:在科室例会上,向所有医护人员详细讲解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的方式和实施目的,便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医生根据各方面实际情况成立责任小组,均分管理科室床位,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为总统筹,配置责任小组人员时综合考虑职称、工作年限、经验、年龄等。根据医生分组情况,护士长综合前期护士评估结果,同步医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工作经验丰富且理论知识扎实的高级职称护士作为组长,小组成员均衡分配。小组成员负责本组患者的接诊、急救护理、院内转运等工作。

1.2.2 观察组 采用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干预。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2.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见表2。

1.3 观察指标 ①急诊相关指标:记录患者入院后在急诊科室确诊及救护的时间,记录并电话随访患者从急诊至病房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及总住院时间。②神经功能:患者入院时及离开科室前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8]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9]评定患者神经功能。MMSE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记忆、语言等30项内容,每项内容1分,总分30分,分值越高表示精神状态越好;NIHSS评分包括意识情况、水平凝视功能、面肌、上下肢肌力等8项内容,最高分为45分,总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③并发症:比较两组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言语障碍、严重感染及其他等并发症发生率。④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救治期间医嘱错误执行、越职操作、护患纠纷、护理文书记录不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 结果

传统优势企业的生产已不再具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拥有的丰富而廉价的资源环境条件,若不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路径,突破资源环境瓶颈,这些企业可能不仅无法可持续发展,甚至还会成为地方发展的沉重负担。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传统优势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化发展,还需要政府提供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进行支持,同时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可持续的绿色技术创新。

表1 两组急诊相关指标比较

1.2.2.2 医护同步责任制急诊流程 主班接到急救电话后,通知急救小组,医生对患者进行伤情判断,一名护士根据患者伤情准备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与另一名护士核对。待患者到达后,护士A配合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意识、神志等检查,并及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变化并准确记录;护士B协助医生同步进行急救治疗,患者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波动消失时予以胸外心脏按压;负责配合医生同步进行急救护理;及时进行颅脑外伤创口的清洗和包扎,做好气道护理,确保负压吸引装置和供氧通道通畅,配合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护士C辅助医生同步进行对症治疗,及时建立2条及以上静脉通路,遵医嘱采集血标本、行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并与医生沟通,同步医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与护士B核对并完善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文书记录工作,医生与护士A共同进行抢救医嘱和记录的核对、检查,护士A再次清点抢救用物,包括急救药品使用的数量和剂量,规范填写和完善抢救药物使用登记表并及时申领补齐抢救用物,清点核查所有急救物品后进行急救室的用物和环境整理工作。根据患者病情联系提前手术室或病房做好患者的接收工作,整个流程确保同组的医生和护士对患者接诊,病情预判和诊断、急救治疗和院内转运同时进行,保证急诊颅脑外伤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尽可能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急诊分工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接诊患者后,立即判断患者伤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进行气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遵医嘱予以氧气吸入;提前建立静脉通路,备好负压吸引等各项抢救物品,并配合医生进行急救护理;协助患者转运至病房或者手术室。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比较(分,

作为立法机关的工作者,广大机关干部表示要尊崇并带头遵守宪法法律,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善用法治思维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建设法治山东贡献力量。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的救治时效性尤为重要,在颅脑外伤急诊患者中第一个死亡高峰时间点为伤后1 h内,在此时间段内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达70%[10]。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及时的安全救护是挽救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急诊颅脑外伤的有效救治是急诊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方向,既往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中所采取的救护模式包括危机管理模式、全程优化模式等方式[11-13]。上述护理模式多集中在从护士层面进行改善和对救护流程的改进,但是忽视了医护同步责任护理对患者实施一体化、全方位救治,对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救治的效率存在局限,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实施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较以往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救护时效性。

本研究数据表明,实施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后,观察组确诊及救护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采取此种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救护效率。分析原因:采取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医护进行小组划分,有利于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在接诊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时,医护作为整体进行相对分工绝对合作的模式,能够实现有效沟通,在急救(如开放气道、保持氧供及创伤护理等)过程中默契度更高,能够避免反复沟通说明的情况,缩短救护时间。另外,采取小组成员间的责任制护理,确保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使得医护人员对患者当前情况及治疗护理有全方位认识,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症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对患者转归有改善作用,因此观察组急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王海丽等[14]研究认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配置情况、心理状态、工作经验等密切相关,也是导致护士瞒报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采取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小组成员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相较于传统单一责任制护理,改善了医护人员与床位比例失衡的状态,避免了1名护士分管多张床位的负荷状态,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以小组为单位同步医生进行查房、病例分析及治疗或手术方案的讨论,有助于提高护士对所管患者疾病的深入认知,有利于护士遵循循证医学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也能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数据还显示,采用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后,观察组MMSE、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且肢体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分析原因为:采取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医护进行弹性排班,能够在接诊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时进行团体协作,而非传统模式中先由护士接诊然后通知医生。同步进行护理与治疗,采取小组分工模式,优化了接诊-确诊-治疗的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开始救护的时间,并且采取同步责任护理模式能够进行成员分工,确保各项护理、治疗等同时进行。倪燕青等[15]关于不同时间窗治疗颅脑创伤预后的影响研究中提出,使用对症药物治疗窗前移的患者预后更好,说明颅脑外伤患者及早进行护理和治疗与预后存在紧密联系,及时进行院内救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采取弹性排班模式,每天确保1名小组成员当班,对此小组分管的患者病情变化更能及时关注,责任护士通过与医生同步查房能够更全面了解患者情绪,进行详细地护理评估和干预,有助于提高护士风险识别能力和危机意识,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预判并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因此观察组MMSE、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医护同步责任制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责任制医护外伤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