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化茶艺的项目制教学探索
2022-11-01胡卓君
胡卓君
(武汉传媒学院 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饮用茶的国家,我国的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年前,且在历年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茶艺文化、茶道精神也逐渐融入到世界多个国家。元宇宙时代背景下,现有的技术底座包括5G、拓展现实、脑机接口、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让我国社会的各类产品也逐渐走向虚拟化、智能化。这些理念对我国茶饮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市场环境中也逐渐出现了智能化的茶饮产品和售卖体验,更为便捷地满足了大众日常生活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基于智能化的设计手段来落实项目制教学,以此来提升茶产品相关的用户体验与智能化水平。
1 智能化茶艺的必要性
1.1 节约大众冲泡时间,满足大众品茶需求
智能化茶艺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其能够将中国传统的泡茶、饮茶文化与当代的科学技术全面融合,形成当今时代特有的技术产物,更好地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便利。以智能泡茶机为例,该设备的操作按键位于泡茶机的上方,且每个按键边上都有不同的使用说明,直观明了,操作便捷,且泡茶机身透明,能够清晰看到茶叶重量和水容量的多少,同时茶叶在冲泡之后的废弃茶包也能够自动掉入收集箱中,无需进行手动操作。可以说,这种智能化的茶艺设备能够更好地节约大众冲泡的时间,即使不懂冲泡茶叶的流程,也能够基于自动化的冲泡来满足大众品茶需求,该产品目前也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1.2 顺应智能时代需求,参数准确保障品质
中国传统的饮茶文化则是三五好友在茶室内进行泡茶、饮茶并且能够进行思想交流而形成的,这就使得我国的饮茶是一种慢节奏的日常活动。但是在如今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大众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社会大众逐渐缺少此类品茶活动的时间,这就使得智能化的饮茶设备、饮茶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其能够用智慧化的泡茶服务来为大众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当前市场上的智能泡茶机已经形成了两种模式,分别是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特别是自动模式,其主要采用的是全自动冲泡的形式,严格控制冲泡的时间与温度,自动将水加热到最佳的冲泡水温,能够确保茶水的品质与口感都是最佳的,这就能够通过科学的参数保障来提升茶叶冲泡的品质。另外,据调查,我国茶馆行业中超过70%的店铺销售毛利润率不足20%,茶馆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在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提升茶产品在行业的竞争力。
1.3 科技文化全面融合,智能技术传承发展
对于我国社会上出现的智能化茶叶平台而言,这些平台能够将中国的茶文化与技术进行融合,更好地通过多元化的智能产品来满足大众的品茶需求。在户外快速解决人们对现泡茶刚需的同时,联合全国茶企,整合自动售卖、线上交易、AI互动等技术,多位一体践行新零售。例如,借用区块链技术研发的茶叶溯源平台,不仅解决了茶叶原产地标识问题,还避免了茶叶品质安全问题。这样结合智能化技术的方式,不仅为生产者带来一定的市场经济效益,同时也维护了消费者的相关权益。
1.4 时政选题,饮茶方式的数字化革新
蕴藏千年文化的中国茶,借助智能科学技术,在全新消费模式下走向全国,智能化茶艺系统打开的即时体验,重新定义用户消费场景。在我国传统的茶艺的品鉴流程中,主要包括茶艺基础知识、生活茶艺习惯、茶艺操作流程与方法、茶叶种类辨别、茶道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借助数字化的叙事方式,让用户沉浸式的体验相关文化意涵。未来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践行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果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传播大国文明的窗口之一。
2 智能化茶艺的创作内容梳理
2.1 茶艺的基本知识
从茶艺一词来看,“茶艺”作为新名词首先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1978年的台湾《中央日报》上,林馥泉称之为喝茶艺术,并指出“茶艺”与“茶道”的区别。推广现代茶艺过程需要走过三个阶段。阶段一,设定特定程式,做到如何泡好一壶茶。阶段二,风格塑造、修身养性、人际触媒的加成。阶段三,品茗环境的陈设,通过色香味进行综合陈设,也就是从其空间设计、交互动作、内容展现的形式等方面来让饮茶活动更加有沉浸感,从而赋予茶更直观但不可言说的美感。可以说,针对这部分的资料收集与关键词提取是十分必要的。
2.2 智能化茶艺的互动案例分析
茶空间承载着茶的展示与品尝,是体验者感受茶文化的地方。传统茶空间的设计往往单调且可以预想,而在趣味性、创新性之上,需深度结合茶文化知识,高度还原自然现场,让传统商业空间焕发出更多可能。福建省安溪县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中,SeeekLab(此刻装置)策划的数字互动饮茶体验空间《七茶研究所》,将科技与传统结合,展现传统茶文化的多种玩法。通过茶厅、制茶、炒茶、闻茶、拣茶、茶坊、茶趣等不同环节的交互,让参与者在一个个影、声、味俱全的场景中,完成一场风味之旅。茶厅作为茶文化之旅的第一站,在进入体验馆之前,可以了解到茶的大文化背景、展览体验板块与游戏规则——从中国茶历史,到微观茶世界,多维度解构茶文化。接着在制茶环节中,出现第一个互动板块,用光影互动构筑起了一幅制茶画卷。每一次触碰,都能激活墙面上的制茶场景,全面地了解茶叶的工艺制作流程。茶叶最终所呈现出的风味和不同的季节、天气、温度、湿度、火候,乃至制茶的工具、环境息息相关。茶农们遵循自然法则,不断练习、改良制茶工艺,才得以让茶叶的香气在历史长河中绵延数千年。作为制茶工序之一的炒茶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制茶人的经验与专注力。炒茶时的温度与时长,关系着每一片茶叶的受热以及发酵成败,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而这些,都将在这个区域感受到。在这个互动版块中,将在墙面动画的带领下,在互动点翻炒真实茶叶,完成一次难忘的炒茶初体验。屏幕对应显示炒茶火候与时间,有如身临其境。而闻茶环节中,闻茶而寻味,知茶而泡茶。清淡型,浓郁型,不同的茶叶会呈现出不同的香气。经验丰富的茶人甚至能直接从这些香气中判断出一杯茶的产地、采摘时节及发酵程度。空间内有两台茶香制造机,参与者可以通过触发装置开启闻茶体验——手动触发茶香制造机,通过真实的气味调动你的嗅觉,感受茶的香气。在拣茶这一互动版块,参与者将化身为一名安溪铁观音茶叶的茶叶分拣员,通过手势互动,在屏幕里将色香韵更佳的茶叶分拣出来,感受隔空拣茶的奇妙趣味。如同酒、咖啡或其他任何当下流行的饮品,茶文化既传统,又当代。它可以是茶厅中的一方茶盘,也可以是妙趣横生的、极具创意的互动表达方式,陪伴不同的人群一起度过漫长岁月。在茶坊的七茶装置中,在千年茶文化里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知识与玩法,运用自己的视觉设计语言,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实验场,对“茶”进行了一番趣味转译——机械动态配合数字灯光。通过这种艺术化的演绎,逐一展现各式泡茶步骤的特点,同时配合不同节气,为体验者呈上最适合当季饮用的茶品。茶趣这个篇章,为参与者构筑了一方小小的茶室空间。通过空间里的道具,打造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四个维度的沉浸式体验,让体验者感受一隅的宁静,感受泡茶、品茗的妙趣。通过沉浸式空间四周投影调节情绪,让体验者其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体验者只需要根据空间内的灯光、声音、投影等提示,即可完成传统的泡茶步骤,感受到“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用艺术审美和趣味互动体验,打破固有认知,让传统茶文化新生。在设计布局空间各个版块时,注重各式交互体验,让体验者在踏入之际就被吸引,打开好奇心,一起玩在其中。
3 智能化茶艺的项目制教学实践路径
项目制教学是一种将项目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不把教师作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通过师生的项目探究式学习来进行新项目的自主开发,从而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中激发个体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这种形式引入课程教学中,更能够基于教师与学生的力量来共同研发设计智能化茶艺作品,用科技为传统空间赋能,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到各个场景,是设计探索的方向。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缺席,当空间里传来阵阵茶香,桌面的水流光影闪烁,这一切无不激励着设计者去不断感受,不断创造。
3.1 探究式创新实践训练——市场调研
在智能化茶艺的项目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市场需求,基于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来进行项目的研发与设计。由于市场环境是一个多元价值理念融合的环境,大众的信息与产品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中出现一种细分的发展态势,市场上也会出现价值诉求层面的差异。对此,在开始市场调研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面上的智能茶艺作品都具有怎样的精神属性,这些作品是否能满足大众的日常饮茶的情感需求;二是需要重点收集全年龄段的饮茶动机,便于打开年轻的业务板块。三是收集大众对全智能茶艺作品的态度与看法,基于大众的意见与看法升级茶文化并创新性地融入到智能化作品的相关开发中去。如此一来,通过此方面的市场调查,教师能在项目制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行业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2 “双师制”协同教学
在进行了基本的市场调研工作之后,借助企业导师所给行业的真实命题来进行设计提案。由教师和企业导师构成的“双师制”教学团队,通过可实现性的视角补全学生的设计盲点。教师负责辅助学生的概念策划、草图设计、交互机制等,以方案的形式来检验学生个体的内容梳理能力。在相关草图设计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作品的视频演示,将所研发设计作品的基本属性与功能进行直观呈现。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形式中来为学生需寻求项目发展的空间,通过市场上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来增强学生的项目研发自信心,同时也能获得企业导师的行业指导,学生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便能够获得企业与高校的资金支持,为后期的产品开发与设计奠定足够的物质基础。
3.3 原型制作:不同版本迭代
原型制作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其能够检验学生的设计提案是否具备了可落地性,从而对设计与开发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评估检查。在此过程中,学生则需要解决技术路线和材料问题。例如,制茶环节里的茶壶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传感器等机械装置设计来监测茶壶的移动、茶壶的开合、茶壶的倾斜与翻转等方面的设计,从而完成整个泡茶活动的基本器械工作。可以说,在这一设计流程中,学生需要基于前个版本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优化,必要时需要更换更加适宜的技术线路。通过立体化的模型来直观反映其结构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模型来提出相应的改进性意见。此外,教师需要与学生对各项子系统进行组合应用,从而通过系统的配合来完成一整套智能茶艺的互动体验。最后,教师与学生在基本确定的原型设计之后,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同样也能针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思路提供一定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这种项目制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合作设计,并且通过原型的测试与评估来完善智能化茶艺作品的互动性及叙事性。
3.4 教学评价:师生互动评价,企业反馈
在整个项目制教学的后期,教师需要基于教学目标来进行项目制教学评价,基于整个实践过程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估。对于该教学评估而言,其评价标准不是学生是否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智能化茶艺的作品,而主要评估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其中,对学生而言,需要根据企业的反馈来评估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评估学生的个体职业适应能力,从而基于就业层面的综合评估来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优势。对教师而言,教师也需要在项目制教学过程中学习到自身缺乏的创新能力,且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可以说,在这种师生互动性较强的教学评价活动中,师生能够更好地拉进双方的心理距离,通过项目制的教学实践,能更好的为社会培育优质的、适应智能化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智能化、数字化的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关教学也应该结合我们需传承的优秀内容做设计输出,从而在适应社会需求的背景下做好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对此,在智能化茶艺的项目制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更应该以市场、企业为导向进行项目制教学,结合数字化的叙事手段去探索更多可能性,通过这一过程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思维,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优质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数字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