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教育中的茶文化音乐元素融合研究
2022-11-01郭琼惠
郭琼惠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首次把饮茶从生活领域提升到艺术创作和精神品饮的高度,他将茶事细分十事并加以详细评述,开创了茶道新纪元。但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尤其是他本身的社会地位,也决定了这部伟大的著作并不能够合面总结、反映唐代茶文化的全貌。宫庭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阶层代表,是当时社会时尚的典范,也是文化艺术传播的中心,它同时体现了政治、经济、宗教的结合。法门寺地宫所出土的系列茶具可以作为对唐代宫庭茶道研究的补充,根据地宫中所发掘唐懿宗期望佛祖保佑“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到唐僖宗将茶道具体供奉佛祖的虔诚态度可以看出,茶文化从民间、寺院到宫廷的发展是茶文化得以发展完善的重要原因。茶道中“和、敬”精神也是一种特殊的宫廷礼仪。茶道是茶文化发展的精神核心,既是具体的茶事修持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自古以来,中国人一向认为艺术的境界与光辉是来自于艺术家的精神涵养,茶人以茶事悟道,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信奉“道艺一体”,茶道也是如此,茶人也认为修养第一,基本功第二,茶道第三。可以在茶道中体会孔子说的“游于艺”的增值,过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生活,同时体会到满足和喜悦之情,茶道的意境随着茶人的自我成长而变的更为开阔、深邃和活泼。
2 中国茶文化音乐的发展
2.1 茶文化音乐的发展
我国的音乐起源极早,关于音乐的起源,现代学者归纳出劳动起源说、情感表达说、模仿起源说、巫术起源说、游戏起源说等数种,同时认为音乐的发展是和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狩猎活动、原始迷信及表达情感相关,反映着农牧生活、原始宗教和祭祀生活等。相传上古时期伏羲氏作琴,神农氏制曲,黄帝鼓琴,以教化万民。发展到奴隶制社会时,奴隶主贵族为了享欢作乐,收养了大批以音乐、舞蹈为演出人的乐奴和宫廷乐师,这也在客观上为当时的音乐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至今,乐曲和乐器都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很多乐曲和乐器能发思古之幽情。以古琴的发展为例,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所出土的琴可知,古琴在两汉时期初步确立体制为七弦。据史料记载,古琴在这一时期的技艺非常成熟,涌现出许多知名琴家,如司马相如、蔡邕、蔡琰等。其中古琴曲《广陵散》是传世佳作,它又名《广陵止息》,描写了公元前4世纪时,聂政为父报仇、刺死韩王的故事,古琴乐谱见于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里他把茶的发现和饮用提升到上古时期的神农氏。茶与音乐的发展,最早记录可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唐代鲍君徽《东亭茶宴》、白居易《宿杜曲花下》等,分别提到古琴、笙歌、弦管等多种器乐和声乐。同时出现“茶宜净室,宜古曲”的观点,把饮茶与品曲相结合。蔡镇楚在《茶美学》著作中整理了茶音乐的美学与发展路径,他指出,综观中国现代茶文化音乐,主要的音乐艺术审美特征有以下三种:一是茶歌与民歌的渊源,均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从歌词到曲调,乐曲情调、歌舞形式、艺术风格,都属于地方性的民俗风情、人情物理的艺术再现,如云南的采茶调来自于玉溪花灯,湖南茶歌有着花鼓戏的曲调气息,福建茶歌以闽南音乐的板腔为主。二是茶歌与采茶灯等民间歌舞结合,充满着浓厚的茶乡生活情趣,内容表演点茶种茶、摘茶制茶、卖茶及爱情婚姻。第三是采茶灯,自明代起流行于江南各地茶乡,是乡村民间茶文化与茶音乐的主要传播方式。伴随着种植和饮用茶的历史,采茶音乐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形成了包括茶歌、茶灯和茶戏等艺术形式。
2.2 茶文化音乐的发展困境
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成功普及至世界范围,在英国和印度等国家茶文化已经成为当地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中国的茶文化音乐在发展和传播中受到一定的限制。首先是茶文化音乐的乐理理论发展不够系统。我国的茶文化音乐是劳动者在辛勤劳作时创造出来的,它的发展脉络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朴实,是缓解劳动压力带给人们轻松和愉悦的艺术形式。随着饮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茶歌和茶戏的演变也是基于民间艺术形式,这些没有深厚理论支撑的发展,缺乏理论研究的支撑,使得茶文化音乐的使用意义、实际意义和艺术意义出现混杂,在其创作与展示中,体验性与流传性受到限制。其次是茶文化音乐的品牌影响力较弱。茶文化音乐以“茶歌”的艺术形式进行传播,这些音乐元素来自于民间,虽然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但是歌曲的特殊演绎形式又限制了各地采茶歌曲的品牌化打造,传承人的音乐素养、歌曲的编排和演出,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文化部门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扶持。第三是茶文化音乐没有能在网络时代把握机会进行推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音乐的普及和流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条件,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的用户大规模增加,一些有特色的音乐表演在互联网的强大推动下带来了大规模的网络流量,吸引了民众的关注度,但是茶文化音乐比较小众的音乐元素和较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受到地方区域的限制,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在内容和旋律方面体现着强烈的特征性,在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之后较难获得持续的关注和认同,并不能够激发市场的动力和满足人们的音乐需求。从茶文化音乐表演的角度看,其内容和曲调也都要在特殊的表演场景并借助表演道具才能演绎完美,也减弱了大众对茶文化音乐的热情,这些原因使得茶文化音乐的传播范围较窄,传播方式也比较单一,并没有成功突破地域文化的壁垒,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第四是采茶音乐的继承出现困境。采茶音乐具有典型的地方色彩,在传播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各地的风格在旋律和曲式结构方面较为相似,容易混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繁荣,采茶音乐有限的题材和单一陈旧的形式,民族乐器的选择也较为单一,这些因素综合导致采茶曲的创作和继承陷入困境,也很难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3 高职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与茶文化研究
3.1 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发展
新时代的文化选择是生态文化和信息文化,艺术可以帮助改善人类生活,音乐可以激发人类的创造潜能,同时引发对于现代生活的问题和反思。面对信息文化的特点,要注重现实与虚拟的兼容,面对全球一体化与文化本体个性化的统一,文化的消费与生产的共时性也可以主导多学科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交叉融合,推进知识的创新。具体在高职的音乐教育中,美育是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音乐美包含了四个因素,分别是音响的组合、旋律的展开、节奏的起伏和音色的融合。这四个基本因素结合的审美特征,可以概括为音域、意境和想象。对于一首乐曲而言,它融入了艺术家对于生活的审美理想,艺术家把个人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凝聚在音符中,通过音高、节奏、音色等音乐形式表现出来。首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内容拓宽是文化融合对其较大的影响。音乐是一门人文学科的通识课程,现代教育学和科学已经证实音乐对于科学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既包括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文化背景知识,也包括对于作品的鉴赏所应具备的美学、心理学、历史等知识。其次,艺术与科学的活动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二者都需要创作者用想象力观察世界,并且能够欣赏到其中所蕴藏的自然之美。艺术和科学是从主观、客观两个方向看世界的方式,都同智慧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对音乐的鉴赏和对科学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又同情感紧密相联,如果没有科学的体系,音乐的专业系统也不会得到构建。因此,科学、文学和艺术被称为是推进时代前进的三个齿轮。其中,科学强调逻辑思维,艺术强调形象思维,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度和神韵。第三是音乐在文化的跨界应用,可以借鉴至茶文化中。早在2005年,中华世纪坛的中日网络艺术展中,日本艺术家在东京和京都等五个城市联网进行艺术演出,他们通过碰触铁框产生制造出各种声音,声音实时与其他地区进行互动。将这种远程互动的音乐分享应用于现代商业中也被广泛推广,网络音乐会有着其中的特点并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
3.2 茶文化与音乐类型的搭配
针对不同类型的茶叶,分别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制作标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在饮茶品茶时在不同的季节可以选择不同的茶叶,同时结合茶叶的特点挑选合适的茶文化音乐。如夏天时可以选择清新淡雅的绿茶,起到降温之效,其色翠、形美、香幽,适合《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乐曲,绿茶性质寒冷,有退热清暑的特性。秋季适合饮用红茶,秋天天气爽,可以饮解决秋燥的乌龙茶,乌龙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音乐类型可以选择节奏悠长舒缓柔美的乐曲如《平沙落雁》等乐曲。茶文化的音乐突破了地域和空间、语言的限制,让人们在享受茶艺的美感之余更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和韵味。以著名的《采茶舞曲》为例,这首歌曲吸收了浙江曲艺的表现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展现出早春采茶的生产场景,唱出了采茶姑娘在劳动中辛劳但体会丰收愉快的喜悦心情。这首舞曲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了《亚太地区歌曲集》,取得了中国历代茶歌茶舞的最高荣誉,把茶文化音乐推向了世界范围,获得了国际盛誉。
我们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茶道中沏茶和品茶的流程,茶叶在开水中缓缓晕开,茶香随着雾气飘散,这种视觉审美动态的过程,结合音乐听觉艺术的审美性,帮助学生分析音乐曲调感、节奏感、结构感、音色感等感性方面的敏锐性,并以此为前提,把茶道与音乐通过想象与联想,进行深层次地体验其情感内涵,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
4 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创新融合
把音乐专业知识与茶文化相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也可以使他们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和视野来审视音乐,这样的背景和角度对提高同学们的思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拓宽他们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在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创新融合方面,首先是提高艺术审美的精神境界,高校学生要深入学习音乐作品及创作背景,了解到音乐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思想精神,领会到音乐家灵魂深处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要符合时代的精神潮流,同时也是符合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气质。了解到作曲家的背景和艺术创作经历,加深同学们对于作品创作的感同身受,让有价值的、优秀的作品深入学生的思想,在学习中可以成功帮助大学生去思考、创新和领悟哲理,使自己成长为有欣赏品味和思想内涵的人。其次是对于每个音乐作品的鉴赏与茶文化的品赏相结合。音乐的鉴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官鉴赏,这是对于音乐最基本“好听”或“不好听”的基本判断。第二个层次是情感鉴赏,学生经过作品创作背景的学习及自身音乐素养,会对音乐的发展产生自身情感的变化,以自己的审美体验感知音乐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第三个层次是理性鉴赏,这也是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学生经过学习与体验,可以在具体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前提下,深入准确地描述和评价音乐,可以准确表达出对于音乐情感的体验。这三个层次与茶文化的结合,表现在对于不同茶类特点的掌握,并据此推荐相适应的音乐。
5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教学提升
人类文化的异质性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有着更多的联系与交流。因此在音乐的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的理论高度,要以多元文化视野的高度建构音乐教学体系,多元音乐文化的特点是平等看待世界上存在着价值平等、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的音乐文化,这种新型的音乐教育观念不否定西方古典音乐,是在肯定西方音乐的基础上让人们更多去关注被忽略的亚洲、非洲、美洲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一些民间音乐重视受视口传心授,不同于西方音乐用各种标记音符精准地记录音乐并传播,他们在音乐演绎时同一首作品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使之出现多种不同风格的版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对不同音乐的解读使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其次是多元文化视野下学生鉴赏力维度的培养。多维是教学目标中一个重要的知识概念,结合茶文化而言,可以从知识面维度、鉴赏力维度及文化精神维度方面进行解读。教学中通过茶艺的欣赏与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文士茶的泡茶手中经典礼仪凤凰三点头中所蕴含的雅趣礼仪,中国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和准则、对精神素养的修养培养,通过选茶、沏茶、品茶等一系表现,在敬茶、谢茶、以茶待人、以礼待人的传统美德展示下,把弘扬茶文化的价值和文化理念相融合,同时在茶文化音乐的传播扎根群众,根植大众,把文化自信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第三是茶艺音乐新形态的发展,可以通过跨界合作和创新传播资源打破传统茶文化音乐的思维与认知。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为茶音乐注入了创新和活力,增加代入感和体验感,现在的茶艺表演是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呈现,视觉与听觉的同时体验增强了茶文化的魅力层次,音乐引导听众感受千百年来流传的茶文化歌曲的意境,融入戏曲、古风类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体会劳动人民和作曲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特征,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音乐语言要素成为精神的洗礼,而视觉感受也更为直观,依靠服饰、色彩、灯光及舞蹈动作带给观众更为直观的刺激,把茶文化音乐的鉴赏提升到文化精神的维度,理解其精神内涵用艺术形式的表达过程,把音乐作品显性负载的文化和隐性蕴含的精神完美传递。古典乐曲的秀丽意境也让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符合现代都市人追求放松的心态,可以改善心理状况,并重新拾回敬畏传统的神圣价值观,改变因人际疏离与价值观失落的生活,正确把握进取和宁静之间的平衡,重建人群互动。
6 结语
茶文化音乐在高校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要以茶文化音乐中正平和的意境与严谨规范的音律为重点,让学生在对茶文化和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茶文化音乐对于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创作探索,在完整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品味天人合一境界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