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研究措施
——以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2022-11-01刘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9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重庆市文化遗产

刘华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 400013]

0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建设的快速革新,现阶段大部分城市都呈现出了高速发展与繁荣的趋向。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预估的破坏,最终影响历史文化遗产的存续与建设。如果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那么很有可能会影响地域性的文化传承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也会使我国在民族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方面遭受重大损失。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人员,应当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进行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状态的研究。本文以重庆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来进行相应问题的探讨。

1 文化遗产概述

在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对文化遗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文化遗产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通过具体的物质承载形式来进行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呈现的物品。这些物品包括但不局限于墓葬建筑、壁画以及不可移动文物,还包括各类手稿、艺术品和文献资料等,甚至包括古建筑集聚具有较为明显留存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历史文化村镇、城市等,都属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关注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以抽象形态存在的,但却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产生实际联系且能世代传承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节日仪俗。这些以抽象形式存在的艺术形式和风俗民情虽然无法进行直接的触碰,但却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养成以及审美观念的形成,甚至影响了人民群众价值观念的构建。上述两类便是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保护的部分。

2 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价值分析

2.1 是城市发展和建设需要考虑的基本点

之所以要进行城市的发展规划,是因为在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功能性得到扩充的背景形势下,原有的城市土地建设和开发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因此,人民政府及进行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行政机关单位认为需要进行城市土地的再次开发和利用,但大多数坐落在城市内部的文化遗产都处于繁华地段,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其所在地理位置也逐渐演变成现代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中心。但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价值,需要对中心地段进行重新开发与建设,这就很可能会影响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心地段的生存状况。有些城市为了进一步扩充土地利用的空间,会牺牲历史文化遗产。而有些城市在开发与建设中心地段的过程中,没有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也没能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具有良好经济开发价值的地点进行开发、利用。这很可能导致与历史文化遗产毗邻的周边区域,缺乏必要的开发与建设,呈现出了设施落后、功能严重衰退的问题和现象。倘若与文化遗产毗邻区域为居民生活区,那么居民的日常生活问题就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这也是目前城市更新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仿佛想要进行城市的全面建设与更新,就必须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的牺牲,如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势必要放弃某片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土地规划。因此但凡想要进行城市发展与更新,就务必要考虑文化遗产方面的问题,这是城市建设的基本点。

2.2 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从审美观念的角度来看待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留存形态较为丰富,则很有可能会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构建出一个强烈的新旧对比,使相关城市以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魅力,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尚。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何种形式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更新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和有限,使土地开发和空间开发问题成了现阶段城市规划中务必要考虑的重点。即便要保存和维护文化遗产,也并不意味着不适宜于城市更新的粗糙古建筑或并不具备代表性的古建筑需要完全留存和维护。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个动态革新与完善的过程,它本身的变迁表现形式就是城市更新状态的反映,这也是文化遗产保护所具备的现代价值。

3 重庆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格局分析

要在重庆市的城市更新过程中,进一步改良文化遗产资源生存状态,就需要对现阶段重庆市的文化遗产资源分布格局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目前,重庆市全市38个区县中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数量在片区分布上呈现出了极其不均匀的特征。在所有行政区划内,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数量最多的区县是綦江区,这一区域的文化遗产总计有1620处,是市政建设和发展规划中需要关注的重心。而其中分布历史文化遗产数量最少的区县是大渡口区,大渡口区的文化遗产总数只有62处。而在重庆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分布中,数量超1000处的区县除了綦江区外,还有巴南、彭水、巫山、丰都等地。

从空间格局分布上看,重庆市的文化遗产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了一圈两片带两带的趋势。这里的一圈指的是主城文化圈组成区县所在的地理位置,这部分地域自古以来就是重庆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中心地带,自然条件优渥,交通也更便利,人文环境较良好,因此有较多的文化遗产资源。该区域拥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27处,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到了近代这里也是抗战革命文化的根据地,具有众多的红色文化遗产,值得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

在空间格局中,两片指的是南片和北片,南片是重庆市拥有最丰富石刻遗迹的区域。这一片区域中还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单位,因此值得城市建设和规划工作人员的重视。北片指的是钓鱼城片区,该片区不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国家重点的风景名胜区域,因此也值得城市建设和规划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空间分布过程中,两带指三峡文化带和民族文化带。三峡文化带留存着十分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遗迹,是巴文化的诞生地,因此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文化带指因少数民族聚居而留存众多珍贵历史文物的区域。该区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外部的沟通与交流少,保存了少数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和民俗传统。

4 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分析

4.1 制度方面存在困难

重庆市任何区县的历史文化遗产都需要在城市的整体规划背景下实施和开展保护计划。因此文化遗产是否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在很长时间内都取决于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是否将文化遗产保护看作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而实际上城市的发展规划是对土地的进一步利用和开发建设。从重庆市现有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制度看,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呈现出长期分离的状态,虽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转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庆市的某些土地使用权都交予了各单位来进行暂时支配,虽然其所有权仍然收归国家,但究竟由国家哪个部门来进行土地所有权的履行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重庆市现阶段的文化遗产土地占用问题探讨过程中,不同单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行使权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争论。这会直接影响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状况。

此外,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过度开发行为的界定,尚未进行明确规定。因此重庆市参与城市更新建设的工作人员无法在合理的制度引导下,进行自身开发和城市建设行为的约束。而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经济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有关这一问题也尚未进行明确的制度规范,重庆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较为明显的困境。

4.2 责任承担方面存在困境

城市开发、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必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早在2007年,国家的文物行政部门就已经对各地的文化遗产日常保护修缮和开发等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希望主管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部门能在日常工作中承担起自身职责。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文化遗产其本身属性较特殊,单独的文物行政部门难以承担其日常的修缮开发与保护责任,需要建筑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和土地资源部门共同责任承担,方能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建设和保护工作任务顺利完成。而在具体的某一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其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十分复杂,参与文化建设、建筑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各部门都需要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进行责任的担当和职责的完善。

因此,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以通过某一单位主体来对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完善。倘若想要全面保护文化遗产,各部门、各文物保护机构需相互协调和协同合作。文物保护机构在法律意义上是文化遗产修缮维护的直接责任单位,但缺乏实际保护权利和能力,因此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一旦涉及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就很容易出现冲突和推脱责任的现象,这也是目前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4.3 资金方面存在困境

相比其他行业和产业,文化遗产保护在资金循环利用方面呈现出较为理想的状态,在资金投入方面所需额度很大,但却难以产生等同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公益性质,在日常资金渠道开发过程中时常面临困境,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就重庆市的文化遗产等级分布而言,在南片的石刻区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为大足石刻片区。在重庆市的行政区划内部一共有14个国家级的文化遗产,这两部分文化遗产能够通过中央拨款的形式来获得充足的保护资金。但需要注意的是,重庆市的文化遗产数以千计,除了上述两类可通过中央财政拨款的方式来进行维护资金保障之外,其余文化遗产都难以获得较稳定的资金保障。虽然重庆市政府也通过地方的财政支出给予了部分文化遗产必要的修缮经费,但其在经费投入和实际需要花费的经费对比方面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在进行财政支出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方面的问题,许多重庆市的文化遗产在很长时间都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在难以得到充分的资金资源分配的情境下,其在城市更新中的生存状态并不容乐观,这也是目前重庆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困难。

5 城市更新中文化遗产保护和建设的措施分析

5.1 在城市更新中进行文化指标的引入

在长久的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研究学者都以GDP作为衡量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最终标准。但实际上经济建设状况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方面,只单纯使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显然是不科学的。城市的发展不仅与经济建设水平有莫大的关联,还与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社会保障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想要改良政府以经济指标建设作为衡量业绩唯一标准的畸形现象,就需要进行文化指标的引入。只有如此,城市发展建设才具有更明确的价值方向,才能有更正确的精神价值观念作为城市的发展内核,支撑城市的不断建设与完善。

实际上,国际所通用的衡量城市发展状况的指标是HDI人类发展指标。这一指标包含的知识因素进一步强调了城市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功用,也意味着城市建设不能忽略文化发展与文化保护。在重庆市的未来发展和更新中,也许可以尝试借鉴、应用人类发展指标,将文化指标引入到城市更新的评估体系中。

5.2 进行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运用

想要使城市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就要对现有建筑用地进一步革新。由于城市中的土地具有一定限制,因此城市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城市的土地使用方式和形式需要进行更新。若只将文化遗产当作是不适宜于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老旧建筑,那么文化遗产势必会遭到拆除。但实际上文化遗产需要被保护是由于它本身就有极大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其他老旧建筑或老旧物品无法替代的。因此一经拆除便无法复原。

在城市建设与革新过程中,工作人员势必要将文化遗产与普通老旧建筑进行区别,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保护和完善文化遗产。虽然从短期的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面看,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城市革新,很容易使城市经济建设在短期内受到负面影响,但文化遗产也能转换为经济建设动力,通过其所独具的文化价值来进行经济价值的转换。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城市需要在更新过程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重庆市在进行文化遗产生存状态考察与研究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5.3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建设

就目前而言,虽然各级人民政府已意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但在法律内容制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条款漏洞,这会直接影响到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为了使重庆市的文化遗产生存状态得到有效的改进与完善,重庆市人民政府应当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条件背景下,进行地方性法规的建设,争取使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中能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同时,相关公职人员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破坏行为的惩治力度,使用较科学合理的惩治手段来进行文化遗产日常的开发与维护,避免过度追求利益而导致文化遗产遭受损失。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更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

5.4 进行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城市建设模式运用

就目前重庆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而言,政策导向仍然倾向于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而城市的不断扩张也使土地价值逐年攀升,这很容易导致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与城市更新出现不可避免的矛盾。若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局限在历史文化层面,是难以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有力保护,政府需要进一步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经济建设呈现出一致性和同步性。通过分析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和增值特征,来进行其能带来经济价值的评估。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务必要多方面考量文化遗产,使城市更新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平衡。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重庆市的城市更新与发展建设中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是很重要的,只有维持文化遗产现阶段的生存状态,才能使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内涵,这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能够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各部门工作人员和研究学者务必要对此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重庆市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
常谈常新的城市更新思路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Tough Nut to Crack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城市更新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