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2022-10-31江西财经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顾金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分率乘法橘子

江西财经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 顾金华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探究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当前所需、当务之急。

一、探究背景

(一)内容重要,分布广泛

“分数”内容主要分布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等教材中。

(二)内容复杂,思维抽象

用乘除法解决分数问题,堵点多、难度大,稍复杂的分数问题比较抽象。如对于确定中间问题比较量对应的分率计算方法,学生知识迁移不够顺畅。

(三)打好基础,利于学段纵向衔接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应用比较频繁、广泛。比如,实际问题与解方程、销售中的盈亏等很多内容涉及分数问题。因此,学懂、弄通分数问题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应用广泛,“一起向未来”

生活中的增长问题、节约问题、折扣问题、递增问题、利率问题、税率问题,营销中的盈亏问题,统计中的百分率等都是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应用。在生活中,分数问题更是无处不在。掌握好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才能更好地“一起向未来”。

二、探究策略

(一)“准”:定准单位“1”

1.理解单位“1”,感知单位“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学生能根据直观图写出分数,表述把什么看作单位“1”,分数表示什么的几分之几。分数的意义中的难点是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

2.两种数量比较时,定准单位“1”

两种数量比较时,教师要助力学生改变认知结构,完成认识顺应,达到新的认知平衡。

第一,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把一个数看作单位“1”。第二,与什么比,就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分数问题和倍数问题进行统一,与什么比,什么就是标准,即单位“1”的量。

3.复杂多变时,定准不变的量为单位“1”,或统一单位“1”的量

(二)“稳”:数形结合,分析透彻,稳妥解题

1.简单分数乘法问题

数形结合,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归纳整理数量关系式。比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第5页第4题,首先,教师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养成自主画图的习惯。(如图1)

图1

图2

2.简单分数除法问题

逆向思维理解困难时,学生可依托线段图,借助顺向思路,熟练掌握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用方程和除法解答,归纳数量关系。例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第35页例4,首先,我们根据关键条件“水分占体重的4—5”,体重是单位“1”的量,水分28kg是比较量,水分对应的分率是

4—5,准确地画出线段图,标出条件与问题(如图3)。根据图3,我们可将题目提炼成文字题:已知一个数的是28,求这个数。在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顺向的等式关系:小明的体重×明的水分28kg,列出方程并解答。再根据顺向数量关系,推出用除法解决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逆向数量关系式。求小明的体重用除法计算在图中标出三个数量: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如图4)。最后归纳整理:比较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如此,为学习用较复杂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

图3

图4

(三)“精”:精准捕捉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核心

抓住复杂问题的核心,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为解决复杂问题保驾护航。比如,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第13页例9和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第36页例5,都是稍复杂的分数问题。核心问题1:找准单位“1”的量,再确定比较量及比较量对应的分率。如图5,隐去其他具体的数量,显示单位“1”和另外一个已知分率,便于学生理解求比较量对应分率的计算方法。核心问题2:最后问题求什么量,选择合适的解答方法。结合线段图(如图6)。无论多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后,都会转变成简单的问题。例9:表示求75的是多少,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例5:已知一个数的是35,求这个数,求单位“1”的量,可以用算术法解答,也可以用方程解。

图5

图6

例9

(四)“通”: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融会贯通

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知识点之间同样如此,分数、百分数、比、比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要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分数乘除问题,达到学活、用活的高阶思维能力。

1.用比例知识解决分数乘除问题

抓住条件和问题,罗列两组数据。如“分数乘法”第5页的例4:

2.将复杂问题的条件进行转化,培养高阶思维

转化思想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对于综合性、挑战性强的分数问题,灵活地运用所学关联知识,融会贯通,有效转化,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第一种:将比转化成分数。例如,快递公司配送一批加急件,已配送的件数与剩下的件数之比是3:4,如果再配送72件,正好配送这批加急件的这批加急件一共有多少件?我们可以把条件“已配送的件数与剩下的件数之比是3:4”,转化成“已配送加急件是这批加急件的与条件“再配送72件,正好配送这批加急件的的单位“1”统一起来,从而突破问题难点。

第二种:将分数转化成比。例如,某校开展了兴趣班,围棋小组和魔方小组一共有40人,魔方小组人数是围棋小组的围棋小组和魔方小组各有多少人?这道题除了可以用和倍问题解答方法进行解答,还可以把条件“魔方小组人数是围棋小组的转化成“魔方小组人数与围棋小组人数之比是3:5”,就成了典型的按比分配问题,如此,将难点化整为零,通俗易懂。

第三种:复杂信息化繁为简。例如,张阿姨买了三筐同样重的橘子,取出第一筐质量的第二筐质量的,从第三筐中取出12kg,这时,三筐中剩下的橘子恰好等于原来两筐橘子的质量。原来每筐橘子有多重?面对这个看似复杂的题目,我们要抓住烦冗的信息,将条件“张阿姨买了三筐同样重的橘子”“这时剩下的橘子恰好等于原来两筐橘子的质量”转化成关键条件“一共取了一筐橘子”,再找到比较量“12kg”对应的分率,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此,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

(五)“深”:编题说题,深度学习,培养能力

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中,主动学习有三项:教授给他人、实践、讨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讨论50%、实践75%、教授给他人90%。因此,编题、说题是自主学习的高级阶段,也是提质培优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分数问题的能力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不同类型分数问题的算式创编生活中各种情境问题。同学之间互换互评、互练互讲,进入学习的输出阶段,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三、策略回馈,青草更青,春意盎然

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梯度的探讨和学习,教学效果初现端倪,探究策略在教学中得到有效体现。六年级两个班112名学生参加测试,其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为89.17%,逆向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为82.31%。对于其中一道问题,学生的解答正确率达91.07%,其解答有多种解法:归一法、将两数之差看作单位“1”、用比例解答、用倍比法解答等。

在用乘除法解决分数问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习的有效落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形成学习的捷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解、能说、能评、能编,达到自主学习的高级阶段,有效培养高阶思维,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分率乘法橘子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橘皮猜想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摘橘子
沉下去,浮起来
解分数问题例谈
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乘法猪
利用分率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