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2-10-31闫鑫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

闫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如今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人们在物质水平和消费水平提升后,开始对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有更高的要求。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能够满足人们强身健体、人际交往、放松身心等需求。而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具有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作用。当二者结合在一起时,不仅能够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体育产业向前。体育影视作品主要由体育电影和体育题材电视剧组成。《“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利用好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这一平台,鼓励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体育题材影视作品。因此,对体育类影视作品的研究尤为重要。

1 中国体育影视作品的发展意义

1.1 普及体育知识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就如同一本好书、一位教师一样,在讲述剧情故事的同时,也能给予观众一些感悟。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影视作品,其通过穿插在故事中的字幕、旁白,抑或角色间的对话,既丰富了剧情,又向观众传递专业知识。体育影视作品传递的就是影片中所涉及的体育项目相关知识,让不了解该体育活动的观众在观看影片之余,了解项目的基本常识,激发观众的体育兴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而体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可以通过画面、声音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受众,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体育知识。

以网剧《荣耀乒乓》为例,虽然该剧在情节的刻画和人物的设计上存在一些让人诟病的内容,但其在每集的片尾安排了小剧场环节,介绍了乒乓球项目的相关专业知识,如大区集训、比赛规则、胶皮、乒乓球职业俱乐部等,让观众观看剧集后在理论知识方面也有所收获。这对运动项目的普及,吸引更多人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小众的体育项目,在影片中补充体育知识可以降低观影门槛,让观众了解项目背景、规则,更好地融入影视作品中,拥有更佳的观影体验。

1.2 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少年强则国强”,年轻人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同样体育强国的建设也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吸引年轻人参与体育活动,选择体育行业作为自身发展方向,仅仅依靠学校的体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体育影视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利用画面、音乐、人物等更容易吸引青少年,也更容易让青少年在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视作品传输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体育影视作品传递的坚持不懈,团队精神,尊重他人,胜不骄、败不馁等体育精神,经过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人铭记于心。近年来,我国影视作品的观影群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 岁,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利用好体育影视这一载体至关重要。对于非体育专业的人来说,体育影视作品所展现的体育活动独有的魅力会吸引他们了解并参与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而对于运动员来说,体育影视作品可以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向前,尤其是以真实运动员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如《夺冠》《绝杀慕尼黑》可以很好地为年轻运动员树立奋斗目标,利用榜样的力量促进他们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国争光。

1.3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建设体育强国不仅是进一步提升人民的身体素质,竞技体育水平达到新高度,体育产业不断完善,还要使体育文化更加繁荣昌盛。《“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强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华体育精神就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体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其所承载的能量是巨大的。影片《夺冠》将视角聚焦在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上,不仅回顾了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还将女排精神深深印在了每一位观众心上,凝聚起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而体育影视作品最常表达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团结协作等精神,更是对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刻表达。对于中华体育精神的宣传不能停留在国内,还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宣传。2005 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此后每年举办一届,所有参展影片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这些脱颖而出的影视作品还会被选送到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进行角逐。利用好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这一平台,不仅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体育,学习西方优秀体育影视作品的创作历程,还有利于中国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大放异彩。

2 中国体育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类影视作品的数量增长明显,并且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使体育类影视作品的创作迎来新的高峰。尽管如此,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我国体育影视作品的质量却参差不齐,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2.1 口碑与票房惨淡

我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勇攀高峰,体育产业日益壮大,但体育影视作品的质量却不能与之匹配,虽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期中,我国体育影视作品的数量突飞猛进,但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屈指可数。如今一部影视作品要想让观众买账,仅依靠明星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剧情逻辑是否禁得住推敲,演员的演技是否在线,角色人设是否真实可信,都是一部优秀影视作品难以避免的问题。纵观我国体育影视作品,在口碑方面普遍不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故事和人物的不真实,往往简单的故事情节被没有意义地拉长,观众很难有共情,甚至会产生厌恶情绪。同时,大部分作品把目光停留在励志层面,很少有创新之处。没有良好的口碑,票房收入自然也就不容乐观,除了《飞驰人生》(17.28亿)、《夺冠》(8.36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外,大部分体育影视作品票房难以破亿,或者只能依靠明星流量维持一阵热度,但上座率却难以保持。反观体育纪录片,由于过于小众,即使优秀的作品也很难获得傲人的票房成绩,以《棒!少年》和《无尽攀登》为例,豆瓣评分分别为8.5分和8.2分,但票房却只有789.6万和277.3万。

2.2 专业化程度欠缺

体育类影视作品的专业化程度是吸引体育迷的关键因素。体育类影视作品需要涉及运动场景的拍摄,在作品中最难处理的便是与体育相关的表达,很多演员并没有过相关运动经历,拍摄前所接受的训练十分有限,很难表现得较为专业。另外,在场景和道具方面,体育比赛或训练往往有其特定的规则,剧组对运动项目的了解程度,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也是比一般影视作品有更高要求。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一些所谓的体育类影视作品不过是将体育作为宣传点,其本质上仍然是剧情类或爱情类的电视剧,对这些影视作品而言,体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元素,但其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影视作品。

众所周知,体育技能的学习和体育训练的成果都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需要日积月累地练习,然而影视剧有其拍摄周期,演员也有档期安排,想要在几个月内训练出较高水平并非易事。在当今碎片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人们更喜欢短平快的内容,资本追求利益和流量,像体育影视这类需要专业沉淀的作品少有片方愿意尝试和拍摄。

2.3 题材趋于单一固化

新中国体育电影经历了新中国初期(1949—1966年)、改革开放初期(1977—2001 年)、北京奥运周期(2001—2009 年)和后奥运时代(2009—2017 年),虽然在不同时期我国体育影视作品的数量都有一定的增长,所涉及的体育项目逐渐丰富,但其涉及的体育项目以篮球、足球、田径为主。整体来看,我国体育类影视作品的题材和类型仍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

在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 年杭州亚运会背景下,未来一段时期会有越来越多体育影视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与冰雪运动相关影视作品的创作必然会进入狂热期。根据国家电影局电影备案立项公示网站所示,截至2021年11月23日与冰上体育项目有关的电影超过30部,以花滑、速滑为主,与雪上体育项目有关的电影不足10 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体育冰强雪弱的现状。不难发现,我国体育影视作品题材的开发依旧以优势项目、热门项目为主,而相对冷门的体育项目和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却无人问津。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体育影视作品没有跟上时代精神的步伐,大部分仍然以强调顽强拼搏和追逐梦想作为故事主线,并且在影片的表达上趋于表面,难以吸引到观众,也就更难保证口碑、票房和收视率。

3 中国体育影视作品的发展对策

3.1 挖掘真实的体育事迹

我国作为体育大国,蕴含的体育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竞技体育赛场上奥运健儿争金夺银,还是运动员的成长历程,都是体育影视作品可以参考的素材。如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运动员与大众的距离更近,更多的体育事件、体育人物进入大众视野,这些都是体育影视作品创作的源泉。艺术源于生活,体育影视作品的灵感只有来源于真实的体育事件才会有更高的艺术表达。《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的传奇经历,最终获得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项。《摔跤吧!爸爸》改编自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最终在中国内地获得12.99亿的票房成绩和豆瓣9.0分的优异口碑。《绝杀慕尼黑》讲述了苏联篮球队在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打破美国队36 年的不败纪录的故事,影片最终创造了俄罗斯本土票房纪录。不难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体育影视作品取材于真实事件,不仅能够吸引影迷和体育迷,还能获得一定的艺术成就,成为家喻户晓的佳作。

3.2 提高体育影视作品的专业性

一方面,体育影视作品对演员的拍摄要求虽然不需要像专业运动员一样拥有极高的竞技水平,但基本的运动技术、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仍然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例如,《摔跤吧!爸爸》中女演员为了1 分钟的摔跤画面,在专业指导下训练了9 个月之久。为了改变体育人不懂影视,影视人不懂体育的局面,急需培养体育影视方面专业人才,呼吁体育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形成体育+影视的专业课培养体系,培养既懂体育,又懂影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剧组在拍摄前也需要做好相关专业准备,进行体育知识培训,避免无关的器材、比赛环境、服饰等出现在体育运动场景中,保证所拍摄的每一场戏都有专业依据。体育影视作品并非一己之力就能完成,要想引起观众共鸣就需要演员、导演,甚至是编剧都要亲身参与影视作品涉及的体育运动,亲身参与训练、比赛,把自身的真实感受投入影视作品的创作中。

3.3 关注弱势群体体育运动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体育运动有助于残疾人的身心康复,提高身体素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维护和关注其健康,这也体现了我国在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在体育影视作品中,残疾人体育电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期无论是《了不起的老爸》《妈妈的神奇小子》,还是《无尽攀登》都将视角放在了残疾人体育运动上。《了不起的老爸》讲述了患有眼部疾病的少年肖尔冬怀有一颗奔跑的心,然而他的父亲却不希望他走上赛场,通过一场领跑员与运动员身份互换的马拉松比赛,父子俩并肩站在起跑线,不仅化解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并且激励了肖尔冬在体育道路上越走越远。《妈妈的神奇小子》则是以苏桦伟为原型,根据这位残奥会冠军的真实事件进行改编,讲述了在苏妈的帮助下,因黄疸病导致脑痉挛无法站立行走的苏桦伟从站起来到跑起来,最后夺得残奥会冠军并且打破世界纪录的励志故事。《无尽攀登》记录了夏伯渝在经历失去双腿、病痛折磨等一切困难挑战后,通过自身的坚持和热爱,最终在69 岁时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假肢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残疾人。

苏炳添通过微博表达了他对《妈妈的神奇小子》和苏桦伟的支持,《无尽攀登》同样获得众多明星的支持。可以看出,无论是体育故事片,还是体育纪录片,都可以将视角放在弱势群体的体育运动上,尤其是有真人真事的影视作品,在展现体育魅力的同时,更加凸显运动员顽强不息、奋勇向前的精神,吸引更多人关注残疾人群体,关注残疾人体育,给予其更多帮助和温暖,推动社会公平,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体育强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结语

体育影视作品虽然相对小众,甚至在影片分类中难以寻得其标签,但其蕴含的能量是不容小觑的。体育与电影的结合不仅了丰富电影产业的内容,而且带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影视作品利用其娱乐和传播的特性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为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添砖加瓦。同时,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只有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体育影视作品,更好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
浅谈小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精神
我们的“体育梦”
真正的体育精神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 最美妙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