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小学田径课程教学设计
2022-10-31姚宗耀朱卫东
姚宗耀 朱卫东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加,国家对于人才的需要,逐步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决定人才素质培养的途径正是体育教学。2018 年,教育部发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新时代核心素养,制定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与新时代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一脉相承。这充分说明核心素养已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要求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的发布已经表明我国近期会以此目标进行计划布置,这就要求要打破往常的教学模式,寻求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而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田径教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更加注重田径课程的体育教学改革。
1 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而形成的综合性的、内在的品质或能力,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体质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对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重新定义。它由体育品德与修养、运动品质与意志、运动兴趣与能力、健康行为与习惯4个要素组成。
2 背景分析阶段
2.1 对学生的分析
2.1.1 分析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在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前,体育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针对学生制订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田径运动项目,让学生将兴趣转变为动力,再转变为能力。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开展田径教学,也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克服自卑感。在田径体育教学前,与学生及时有效沟通,清楚每一位学生喜欢的田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对学生教授相关的田径体育知识,拓宽学生在田径知识领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爱上田径。
2.1.2 分析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在组织田径体育教学前,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在田径体育教学中能够有所偏重地培养学生的某一田径专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田径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有目的地发挥学生的优点。通过学生的某一项特长,逐渐转变学生的运动方向,如在100m跑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可以向跳跃式运动逐步发展,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2.1.3 分析班级男女生数量比例
了解班级学生的男女不同比例,在田径教学中通常多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能够实现角色互变的补充。同时,男女生之间有潜在的胜负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性。培养学生敢于拼搏,永争第一的思想观念。在体育教学前,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互帮互助,出现问题与错误时能够及时指正,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异质分组中男女的友好沟通交流,可以促进男女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教学中传授生理知识,让男女生之间懂得互尊互爱,通过田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多种突发状况的处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2 对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教学内容制定前应该明确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三大问题。这直接决定了在田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体育品德目标能否可以实现。了解田径课堂中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教学内容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技术技能的掌握难度也逐渐增加,所有的高难度技术动作都是在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所以在田径体育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基本的技术技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功能进行分析,旨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掌握相应的技术技巧,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如在投掷类运动项目中,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通过田径运动项目,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不仅要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也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田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多样性。
3 决策设计阶段
3.1 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体育作出了深刻论述并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实施田径教学方案之前,应该首先明确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意义,通过此次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精神。以长跑教学为例,在开展长跑体育课程的教学前,通过本单元的长跑教学,让学生掌握关于长跑的发展历史,掌握在长跑运动中变换呼吸节奏及调整步伐等知识技能,通过长跑的锻炼,提升学生的呼吸系统以及心肺机能,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应该多方位、多元化地开展长跑教学,以此完成本单元所设计的体育教学目标。
3.2 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手段
3.2.1 情境式田径课程教学
情境式教学方法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创设出情、意、境,利用某些背景音乐,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共感情绪、学习欲望和动机,使这种学习欲望与教师的教学导向产生共鸣,形成共振,多元化互动,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情境式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个人的身心特点,将情境式教学内容、日常生活知识和体育教学技术技能相结合进行田径教学设计。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例,在上课前向学生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让男生扮演兔子,女生扮演乌龟,进行800m跑,男女生同时出发,当男生跑到50m 的时候,停留1~2min,而女生则不需要停留,直到跑完800m,以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在完成故事的情景设置任务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在娱乐中促进了学生的健康。
3.2.2 合作式田径课程教学
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形式。通过合作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在小组之间展开讨论,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层次维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集思广益,互相激励,互相评价,取长补短,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田径运动,更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合作法教学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田径的课堂之中,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学生终身学习体育思想的培养。以4×100m 接力跑为例,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交流交接棒技术,及时发现学生之间在接棒时所出现的错误,互相指出,及时纠正。小组4人互相练习接棒时,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评,小组4 人都会以夺取优异成绩为目标,彼此加油打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积极讨论奔跑中的技术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适合的训练方法。
3.2.3 竞赛法
在田径课程教学中,竞赛法是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竞赛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将教学任务与知识技能融入竞赛项目中,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达到以赛带学,以赛促学的教学效果。在竞赛类田径运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多教少赛是旧有的教学观念,仅仅掌握教学中的技术技能,无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进行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参与田径运动,达到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的目标。
(1)人人都是比赛的参与者
人人都是参与者,而不是人人都是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照顾了伤病员,使其通过竞赛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在一场比赛中,裁判员、运动员、后勤保障人员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状况担任不同的角色,掌握运动知识。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可以监测学生所掌握技术技能的程度,既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固学生的记忆能力,又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裁判员可以学习裁判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后勤保障小组可以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以及包扎技术,学习保健知识。通过一场比赛,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体育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让比赛成为常态
目前,家庭、学校、社会对于体育比赛的观念较为落后,应积极转变全社会、每个家庭、每个学校以及每位学生的观念,让比赛成为日常生活。在课上课下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田径比赛,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一项田径特长,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比赛来增强学生体质,平时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各种赛事激发学生对田径的热爱。中小学在学习的压力下,社会对于中小学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过低。体育活动场所过少,家庭中很少进行体育活动。可以社区为单位,在社区活动中举行各种赛事,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除了要保证小学每周3 节课,初中每周2节之外,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跳绳等比赛,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3.2.4 游戏法
(1)跑类体育游戏在田径中的运用
跑类体育游戏可以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在奔跑的过程中学生的心肌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提升学生的每分钟吸氧量及最大摄氧量。同时,在奔跑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变速跑的能力。以丢手绢游戏为例,学生围坐成一个大圆圈,面向圆心,学生A 在歌曲的伴奏下拿手绢在圈外缓慢跑动,悄悄将手绢丢在学生B的身后,继续围着圆圈跑动,当学生B发现手绢时,立即起身追赶学生A,如果学生A 被抓住,则需要站在圆圈中间进行节目表演或接受某项运动惩罚;如果A 坐在学生B 的位置,则学生B要站在圆圈中间表演节目或接受某项运动惩罚。在这个游戏中通过躲避追捕,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奔跑的能力。在中间表演节目或接受惩罚,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心理素质。
(2)跳类体育游戏在田径中的运用
跳类游戏主要发展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以及跳跃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以跳山羊游戏为例,一人跳过多个山羊,学生排成一排,排在队尾的学生依次跳过前面的学生,直至跳完最后一个学生,然后充当山羊,再由队尾的学生跳跃。跳山羊游戏,锻炼了学生腿部肌肉力量和跳跃能力,跳山羊游戏,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学生的友谊更加牢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增加自己的勇气。
(3)投掷类体育游戏在田径中的运用
投掷类体育游戏则是锻炼学生的肌肉力量与学生的爆发力,投掷类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拼搏向上、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翻轮胎接力的游戏,采用同质分组的方法,将男生分为两组,女生分为两组,然后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比赛。为增加游戏的公平性,男生和女生所使用的器材重量不同。如翻轮胎20m 后,由另一位学生翻回来,由此接力,看哪个小组最先全部完成翻轮胎游戏。翻轮胎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核心肌肉力量,在翻滚轮胎时,由于轮胎的重量可能使学生产生疲劳,翻滚的速度越来越慢,这就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放弃,努力克服困难,培养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
3.3 可分析的课程教学评价
按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田径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以体育与健康标准为指引方向,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考核方式。在评价之前,应明确评价什么、该怎么评价。《评价方案》指出,要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学教育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意志,培养合作精神。课堂中的体育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以下部分: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奖励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不损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充分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3.3.1 体质健康的评价
通过田径教学来达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患病率明显下降,学生将会少生病甚至不生病。由于学生在体质方面存在差异,在选择具体的田径项目进行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进步幅度。采用田径项目考核的机制,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制定考核标准,考查学生的跳跃、速度、耐力、爆发力等素质,由于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应更加注重学习后学生体能体质的进步幅度,让田径成为学生缓解压力、舒缓情绪的手段。
3.3.2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通过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判断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是否可以将所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合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由知识到技能的应用转变,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通过展示田径运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及表达能力。
3.3.3 态度与参与的评价
在进行体育评价时,课堂参与的态度尤其重要,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课堂体育的教学效果。在田径教学中,学生之间或多或少存在身体差异,高、矮、胖、瘦等身体形态可能导致学生在田径项目的选择上有所顾虑,导致学生在学习前就对某些田径项目产生抵触心理。例如,在100m 跑等爆发性运动项目中,过于肥胖的学生可能在最终考核中成绩不理想,结果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在竞赛类运动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生在经过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将二者的评价结果相互整合作为学生的评价结果,可以提高公平性,激励“差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技术技能的评价中,将学生的评价等级和学生的进步幅度作为学生总体的评价结果,采用奖励积分机制。在课堂外的体育活动,也可作为学生参与体育的评价标准,在“双减”政策以及“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政策的指导下,课外体育活动也应纳入学生评价之中。教师积极组织课下趣味田径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课下趣味比赛中取得的名次作为评价指标,也可以将学生的进步幅度与学生参与次数作为评价指标。
3.4 意志品质的评价
针对田径课堂的教学,评价学生是否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通过田径练习使学生调整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在田径练习和比赛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拼搏意识与合作精神。开展课下趣味田径比赛,采用小组分组的方式,根据学生参与报名的情况,判断学生参与田径的积极性;根据比赛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应对突发情况时所采用的措施,判断学生的反应能力。小组之间分工合作,通过完成各自所承担的角色来共同完成田径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小组内互帮互助,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友爱的品质。
4 评价反馈阶段
教师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田径课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采用创新型教学方式,注重与学生的参与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娱乐,结合各种现实情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责任感,在竞争中锻炼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结语
体育学科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田径是运动之母。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灵活分析田径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用不同的辅助手段,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田径。优化教学要素,挖掘田径的功能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