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2022-10-31王丽芳王晓艳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理论

王丽芳 王晓艳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高校要全力开展好思政课,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课程思政建设就是按照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的思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于学科的教学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通过思政引导、价值引领和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思政的学理思考

“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体育运动具有天然的课程思政的基因,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质,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生在全面掌握体育运动领域实践技能的过程中,通过自然而然的体验式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等,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并通过示范、训练、游戏、竞赛等情景式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奋发拼搏的精神,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人才培养是一个育人育才协同并进的过程。体育类专业理论课程作为体育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未来从事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工作的基础,对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养成职业道德,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专业理论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价值引领,使学生面对日趋多元化的价值观发展,具备价值评估的能力,能做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这是体育类专业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课程思政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课程思政的本质追问、课程思政界域探求及课程思政下的各类课程如何协同共生等方面,这不仅关系到课程思政理论建构的持续深入,更牵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效果。关于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刘纯献认为,立德树人是体育课程思政的本质,要在课程思政中确立协同育人的理念,构建体现体育知识传授、体育价值塑造和体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结构。董翠香等人指出,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重点解决课程教学中重专业素养培育,轻人格修养培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价值培育;重低阶认知培养,轻高阶认知培养的“三重三轻”问题。以上观点均从不同角度对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看法。

2 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立德树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合,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教育问题。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与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职责的同时,也承担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职责,体育专业理论课不仅要注重知识性,而且要凸显专业课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功能。通过挖掘、凝练、升华等方式,弘扬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所蕴含的主流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宗旨。

2.2 突出课程特色

特色就是优势,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所有的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将自身内在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育人要素,在实现育才功能的基础上,关注育人作用的发挥,实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师要深刻理解和阐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导思想,将《纲要》的共性要求与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内涵相结合,明确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着力点,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将课程思政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中。

2.3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思政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思政教育要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把分析学生特点作为思政教育的起点,在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提出方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

3 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方案

3.1 明确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责任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环节中发挥着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类专业理论教师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加强专业理论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形成教师课程思政的自觉性,提升专业理论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是体育类专业理论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

3.1.1 转变教师观念,提升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宽,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种素养。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应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精神富足,格局高远,这是教师师德的基础,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精神支柱。

3.1.2 建立跨学科研讨机制,提升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课程思政的意识,更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育人能力。体育专业理论教师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牢记自己的职责,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政治立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养成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

课程思政要求学校要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发挥教育主体的协同作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研讨机制,组建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课程骨干教师共同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梳理挖掘专业理论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思政理论教师的协助下,准确定位课程思政目标,统筹构建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框架,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除此之外,学校要定期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和课堂思政教学经验。教研室内部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研讨,通过课程观摩等活动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3.2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立足体育专业课程的独特视域,围绕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与体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理论与实现问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框架,结合知识、技能、情感三维课程目标体系,深入梳理和挖掘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将教学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显性目标与以理想信念、责任担当、道德情操、仁爱之心为核心的教育情怀、师德内涵相结合;将知识建构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相融合,构建具有逻辑性、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法治意识、文化素养、道德修养、职业素养的新时代合格体育教师。

3.3 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每门课程都有独特的思政价值,通过深入分析,每个知识点都能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和素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发挥其价值引领的作用。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应秉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从不同的层次和视角,发掘教材中蕴含的职业素养、法治意识、爱国精神、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人文底蕴等思想教育元素和课程内容所承载的立德树人的功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形成专业理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例如,教师在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时,以核心素养的背景提出为融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意识到核心素养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回答了教育“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并进一步明确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养成学生的健康行为,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彰显体育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3.4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体育专业理论课思政教育要避免“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动”的尴尬局面,就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创新,可采取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辩论、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情怀,涵养精神。

在线教学是推动现代教学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可以为课程思政在高校和专业的不同定位提供弹性的配置空间。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可以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配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模式有机融入该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教学资源中,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讨论模块和测试模块,分析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同时,依托课程平台讨论区,分享课程思政时事案例教学资源,结合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评价社会热点问题及国家学校体育改革的动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5 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标准。体育类专业理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应立足专业理论知识,将思政元素渗入教学评价中,采取学生、教师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方法,将学生的情感、素养、道德等心理品质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内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自我展示、体育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等,客观反映体育类专业理论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导的结合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思想教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专任教师是体育类专业理论课程思政中的中坚力量。专业课教师要注重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立足自身实际补齐短板,积极挖掘体育理论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讲深讲透专业理论知识的思政内涵,培养具有爱国精神的下一代,为民族复兴伟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思政教育要立足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深度融合,对体育理论课堂进行整体设计和有效实施,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理论课程的思政化教育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承担起育人使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理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