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对Harris 评分的影响
2022-10-30林强
林 强
( 法库县中心医院骨外科, 辽宁 法库 110400 )
近年来,老年人的人口占比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增加,而老年群体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年龄较大,其自身的骨质量和骨密度不断下降,骨脆性不断上升,从而导致老年人比青壮年更容易出现骨科疾病。 股骨颈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高龄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在外力作用下非常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1]。 目前,股骨颈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该骨折最有效的方法,具体手术类型包括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者只是帮助患者置换人工股骨柄及股骨头;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置换人工髋臼[2]。 以往的医学研究证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推动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但受患者个体化差异的影响,不同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差异较大,有研究指出[3],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则非常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目前医学上针对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为进一步探究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为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将2 种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治疗的112 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6 例。 ⑴纳入标准:经X 线、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者;所有患者的年龄均>60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骨折;所有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指征者。 ⑵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有髋关节、下肢手术史的患者;伴有严重言语、肢体障碍的患者;心、肾、肝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本次研究在开展前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对照组56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61 -80岁,平均年龄为(71.26 ±2.6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8 例,摔伤20 例,打击伤15 例,其他3 例;Carden分型:15 例患者为Ⅱ型,28 例患者为Ⅲ型,13 例患者为Ⅳ型。 观察组56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6 例;年龄61 -80 岁,平均年龄为(71.84 ±2.23)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7 例,摔伤19 例,打击伤16 例,其他4 例;Carden 分型:16 例患者为Ⅱ型,28 例患者为Ⅲ型,12 例患者为Ⅳ型。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2 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骨折原因、Carden 分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2 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2 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均需进行术前探视,负责本次手术的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前锻炼,主治医生需根据患者实际的骨折情况决定是否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确保手术能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本次研究的2 个手术方案均由我院副主任以上职称的临床医生主刀。 对照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详细的手术步骤如下: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全麻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保持侧卧位,消毒、铺无菌单,使用X 线确定患者具体的骨折位置后,从外侧入路切开患者骨折部位的皮肤组织,将断裂的股骨颈完全暴露出来,将碎骨和血肿组织完全清除后,使用电锯截取患者的股骨颈,将股骨颈的残端保留1cm,并把股骨头取出,根据患者的股骨端髓腔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柄型号,进行常规冲洗后,将其放入患者的股骨侧,随后根据取出的股骨头大小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进行常规冲洗后,将其放入患者的股骨髓腔内,确认无误后缝合伤口,冲洗并放入引流管。 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为: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全麻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保持侧卧位,消毒、铺无菌单,行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口,分离肌肉充分暴露髋关节,切开关节囊;在小粗隆上1.2cm 处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 清理髋臼内容物后,植入合适的人工髋臼,再植入人工股骨柄及股骨头。 确认无误后缝合伤口,放入引流管。 2 组患者在术后均需予以抗感染、抗凝等治疗,术后72 小时后可将负压引流管拔除,并在合适的时机引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训练,查看是否存在脱位现象。
3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评分(Harris)评分和数字评分法(NRS)评分。 其中,Harris 评分内容包括疼痛、活动范围、功能3 方面,总分100 分,高于90 分为优,70 -90 分为良,<70 分为差;NRS 评分0 -10,11 个数字,让患者挑选1 个能代表其疼痛感的数值,数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 (2)比较2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假体髋臼前倾角和假体髋臼外展角。 其中,关于患者的假体髋臼前倾、外展情况,选择使用髋臼定位器、X 线等测量患者术后的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 (3)比较2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下肢静脉血栓、假体松动、髋内翻、异位骨化等均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类型。 (4)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治疗1 天后的5ml 空腹静脉血,在3000r/min 的条件下离心10 分钟,获得血清样本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5)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使用SF-36 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根据相关的参考文献[4],SF-36 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主要包含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8 项内容,每项内容的评分范围均是0 -100 分,SF-36 生活质量评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呈正比。
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用计数资料(%)表示并发症发生率,用x2检验;用计量资料(±s)表示Harris、NRS 评分和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TNF -α 水平、IL -6水平和SF-36 生活质量评分,用t检验。 若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结果均为P<0.05,则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 组患者的Harris、NRS 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2 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的Harris、NRS 评分比较(±s,分)
表1 2 组患者的Harris、NR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Harris 评分 NRS 评分对照组 56 74.21 ±2.63 4.25 ±1.23观察组 56 83.26 ±2.48 2.41 ±0.63 t - 9.41 4.58 P - <0.05 <0.05
5.2 2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2 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小于对照组,2 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比较(±s)
表2 2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比较(±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完全负重时间(d) 假体髋臼前倾角(°) 假体髋臼外展角(°)对照组 56 29.35 ±1.27 45.23 ±2.35 14.25 ±0.68 49.62 ±1.24观察组 56 25.62 ±1.04 36.52 ±2.17 12.01 ±0.42 45.65 ±1.17 t-4.21 8.52 10.21 3.89 P -<0.05 <0.05 <0.05 <0.05
5.3 2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 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56)
5.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2 组患者的TNF-α 水平和IL -6 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 天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 水平和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 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ng/L)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TNF-α IL-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21.06 ±1.68 228.45 ±12.16* 45.64 ±3.12 65.78 ±4.17*观察组 56 21.08 ±1.66 221.12 ±12.14* 45.66 ±3.15 62.01 ±4.11*t - 0.06 3.19 0.03 4.82 P->0.05 <0.05 >0.05 <0.05
5.5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2 组患者SF -36 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F-36 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 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n=56)
表5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n=56)
组别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生理机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11 ±8.57 66.72 ±9.13* 51.47 ±6.23 61.44 ±8.16* 55.16 ±8.73 61.37 ±8.54* 58.31 ±8.57 66.48 ±8.85*观察组 56.23 ±8.61 79.68 ±9.76* 51.58 ±6.31 75.12 ±9.51* 55.23 ±8.67 74.53 ±9.76* 58.47 ±8.35 78.56 ±9.14*t 0.07 7.26 0.09 8.17 0.04 7.59 0.10 7.1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续表:
讨 论
大多数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其自身的股骨强度及稳定性之间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其本身的股骨强度相对较低,加上股骨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容易发生摔倒等不良情况,进而加重股骨颈骨折的程度,限制患者受伤后的移动能力,且随着高龄患者的病情加重,不仅其心理状态会受到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的治疗信心,还会导致患者的股骨外展受到阻碍,限制股骨的血液供应情况,进而延长高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严重情况下,还会直接导致患者股骨头的坏死,降低患者往后的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高龄患者一旦出现股骨颈骨折情况,其骨折的部位会遍布大量的滋养血管孔,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则容易降低患者股骨颈的生物力学结构稳定性,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5]。 以往临床上常使用股骨头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术2 种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上述2 种手术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关节畸形情况,重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风险小的优点,可以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但部分高龄患者在进行股骨头置换术之后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不良情况,预后效果不够理想[6]。 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将人工材料制成的仿真部件替换患者髋组织,从而推动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股骨头置换术相比,髋关节置换术更符合人体的生物力学,能更好地强化高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 近年来,随着组织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医学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医学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常用的2 种术式,但临床针对这2 种手术的效果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故本次研究重点探讨这2种方法的应用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Harris 评分、NRS评分、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能有效缓解疼痛,缩小假体外展、倾斜角度,促进骨折端恢复,提升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功能。 半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帮助患者置换人工股骨柄及股骨头,手术难度较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非常适用于身体条件差的高龄患者[7-8]。 但该方法所置换的人工股骨头稳定性较差,与真髋臼匹配度低,负重效果不佳,术后更容易发生假体倾斜、外展现象,增加机体疼痛和并发症风险[9-10]。 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通过人工股骨头和人工髋臼的置换帮助患者重建受损的髋关节生物结构,且人工假体与髋臼之间的匹配度高,在疾病恢复早期能完全负重,从而减少假体松动、髋内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风险[11]。 更重要的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的髋臼、股骨头假体非常接近人体的下肢生物力学,在减少患者髋臼软骨与金属股骨头摩擦、加强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帮助患者髋关节恢复活动功能,更好的保持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角度,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 在陈永杰[12]等学者的研究中,通过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其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在Harris 评分、假体髋臼前倾角和假体髋臼外展角的指标比较上,均明显优于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该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时间,加强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在改善预后上有积极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与上述学者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这说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好。 生物型假体固定性好,且固定时间持久,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为患者置换髋臼和股骨头假体后,患者的髋关节机械稳定性更好,能有效扩大松质骨的传导范围,将真骨头与假体之间的应力均匀分布,从而减少假体、髋臼的磨损和移位,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非常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在彭子和[13]等学者的研究中,通过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其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该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预后较好。 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与上述学者一致。 TNF-α 能加速患者体内的白细胞聚集,损伤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导致患者的炎症反应加重;而IL-6 是医学上较为常见的炎性因子,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以及机体的防御机制,能很好地体现患者机体的组织受损情况,与患者机体的趋化因子表达、黏附因子表达之间均有密切关系。因此,TNF-α 水平和IL-6 水平与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之间均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 -α 水平和IL -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所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减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 分析原因认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患者髋关节的磨损程度,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缓解该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各项身体机能的尽快恢复。 在甘华[14]的研究中,通过比较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其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TNF -α 水平和IL -6 水平明显低于采取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患者,该研究认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炎症反应较轻。 虽然本文的研究方法与上述学者的研究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同样可以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减轻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上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F-36 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所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析原因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通过植入人工髋臼代替受损髋关节的方式,减少人工股骨柄及股骨头与患者髋臼组织的摩擦,既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舒适度,又能增加患者股骨头的活动范围,加强患者髋外展肌和附件软组织的张力,提高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度,从而缩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的行走能力。 除此之外,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无需长时间卧床,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体骨量的流失,强化患者肌肉力量的恢复情况,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在路培彦[15]的研究中,通过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其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SF -36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该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与上述学者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髋内翻、异位骨化、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防止假体外展、倾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功能,且在减轻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上有显著作用,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