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图表的制作》为例

2022-10-29温友考

教育信息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图表数字化素养

温友考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棠澍小学,广东广州 510800)

一、引言

信息技术教育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关键期。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训练。因此,学生为了完成某节课的学习任务,往往只是模仿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依葫芦画瓢,学生的创造力并未真正得到发挥,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也并未获得满足,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学习效率也随之降低。因此,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日益发达的社会需要。我们需要打破原有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教学观,根据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各个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现代社会实践能力[1]。基于此,笔者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究,总结出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其中其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最大。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都从教师如何去教学生这种角度来加以论述,而疏忽了学生怎么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教学模式,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思维能力。

(二)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提出了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协同探究与知识分享,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创新的习惯。

2003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的概念[3]。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的一种的教学形式,通过“线上”+“线下”两个课堂组织形态的有机融合,把课堂由教室里延伸到了课堂外,并巧妙地把课堂内外环境相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运用线上、线下双向转换的模式实现更为高效的学习,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能够灵活配置自身的学习时间,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使学习变得既轻松又高效。

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提高数字化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阶段分为:“线上课前自学”“线下课中探究与交流”“线上课后拓展”。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

1.课前线上学习

课前线上学习是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第一个阶段。本阶段是将传统课堂的部分学习环节前置,让学习者在互联网环境下完成基础知识传输,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开发线上课程资源,同时设计导学案,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探究任务、学习疑惑和自我评价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发布在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智慧共享社区后,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学习终端点击教师推送的学习链接自主学习,利用导学案进行在线学习探究。师生通过微信、QQ、钉钉等网络平台沟通、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线上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了解学生的课前线上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线下教学活动的设置。

2.课中线下教学

课中线下教学是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知识内化、高阶学习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前置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提出疑问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探究的方式答疑解惑,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师根据基于前置基础知识传递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疑惑和自我评价,分析归纳、梳理出学生学习本课所存在的疑惑。

课中线下教学是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知识内化、高阶学习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前置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提出疑问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协作、探究的方式答疑解惑,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师根据基于前置基础知识传递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疑惑和自我评价,分析归纳、梳理出学生学习本课所存在的疑惑。

3.课后线上拓展

课后线上拓展是课中线下教学的继续。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对课堂上没有掌握透彻的内容继续学习,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高与拓展,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资源环境。

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反馈,对课前、课中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推送不同的拓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针对课堂中尚未解决的疑难点,学生可以使用教师提供的在线课程资源进行多次观看,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提交的拓展作业进行评价,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予表扬鼓励。优秀的作业还可以推荐给全班学生,让学生对其进行点评,找出他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不仅要认同它的优秀,还要明白它为什么优秀。这种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笔者执教的《运动小健将—图表的制作》一课为例,介绍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混合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该课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小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第18课,以“运动小健将”为主线学习柱形图、折线图及饼图的创建方法。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知道图表的作用。(2)知道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特点。(3)会创建柱形图、折线图、饼图。

(二)教学过程

1.课前线上学习

在线上课程资源微课中,教师介绍了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基本创建方法以及三种图表的适用特点。为了达成预定的目标,笔者在导学案中设置了四个探究任务,探究任务一:打开“趣味跳绳成绩榜”文件,创建柱形图,根据创建的图表,找出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哪个小组。探究任务二:打开“练习成绩记录表”文件,创建折线图,分别找到进步最快的项目、进步缓慢的项目、成绩不稳定的项目和成绩退步的项目。探究任务三:打开“投票表”文件,创建饼图,找到选票数过半的是哪号选手。探究任务四:打开“跳远练习成绩记录表”文件,创建合适的图表,找出成绩最稳定的是几号队员,最有潜力的是几号队员。

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学习状态决定学习线上课程资源的时间与次数,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在导学案上可以写出自己学习本节课的疑惑,并通过班级微信学习群、钉钉群等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在线上提出和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完成导学案上的自我评价表。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2.课中线下教学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合理运用。笔者通过导学案的收集与分析和运用知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抢答功能检测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好地完成前三个探究任务,对于探究任务四,有部分学生没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创建。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与交流柱形图、折线图、饼图三种图表的适用特点和范围。

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柱形图、折线图、饼图三种图表有什么特点?适用于哪些范围?这是完成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阶段,学生首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每个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本小组的结论。然后各小组依次汇报本小组结论,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或质疑,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突破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如果通过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组间探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选择第二轮学习,或者进行关键点讲授,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课后线上拓展

教师在课后推送了条形图、面积图、散点图、雷达图、组合图等类型图表的介绍到班级微信群和钉钉群,还介绍了如何对图表进行编辑修改,包括修改图表标题格式、添加数据标签和设置数据系列格式等。学生对图表的熟练运用能够迁移运用到下一单元电子小报的制作中,在后续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能够根据电子小报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图表,这说明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四、应用效果

为检验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学生3D打印创意设计作品跟踪分析与调查问卷分析。

(一)学生3D打印创意设计作品跟踪分析

学校每学年开展学生3D打印创意设计作品大赛,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创作3D打印创意设计作品,结果显示2021学年、2020学年、2019学年的3D打印创意设计作品相比,其作品构思、创意造型、样式功能、渲染效果等方面都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能力有很大提高。例如,学校29名学生参加“2021年广州市花都区第三届创客大赛3D打印创意设计现场赛”,6人次获得一等奖,8人次获得二等奖,3人次获得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二)调查问卷分析

笔者以学校五年级33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主要围绕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作品的能力开展调查。其中9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升;92%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同伴开展协作学习的意识有所增强;94%的学生认为自己数字化创作和数字化评价能力提高了。实践证明,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良好的。本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学习局限,灵活拓展了学习时间和空间,实现了教与学时空分离的可能,提高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互为补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认真探索,让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而作为一线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与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并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深层次地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石。

猜你喜欢

图表数字化素养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