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午时、酉时耳穴贴压按摩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2022-10-28张菊红曾玲玉梁旺吴金链苏怡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交型头晕耳穴

张菊红 曾玲玉 梁旺 吴金链 苏怡

(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000)

失眠属于祖国医学“不寐”、“不得卧”等范围,主要特征表现为睡眠浅、睡眠时间不足、难以入睡、夜晚兴奋而无法获得正常睡眠[1]。大多数是因为心肾不交所致,极易导致患者肾阴亏损,使得肾脏与心脏不能正常协调,阴精无法上承,故而心火亢进,失于下降[2]。下焦为肾,属水;上焦为心,属火,二者互相制约、协调,一旦失衡,便会产生明显的病理现象,降低患者睡眠质量,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因此,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达到促进健康目的。近些年来,随着中医研究深入,基于传统中医理论之上,以时间与十二经络之间的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刺激特定穴位,能够有效缩短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疗效,减轻其睡眠障碍[3]。故而本研究纳入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80例作为探讨案例,给予了午时、酉时耳穴贴压按摩治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干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纳入观察主体8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收入院,入组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提出的诊断标准,证实为心肾不交型失眠,并且伴有多梦、头晕头痛等症状;主要指标完整齐全。排除标准:哺乳或妊娠期女性;精神病史;心脑血管疾病、躯体症状诱发的失眠;视听功能严重障碍而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残疾病患。遵循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将80例观察对象随机纳入常规组、研究组,分别40例。研究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27~77岁,均龄(51.6±16.7)岁;患病时间1~6年,平均(3.5±0.6)年。常规组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25~79岁,均龄(50.8±16.6)岁;患病时间2~5年,平均(3.6±0.5)年。两组极限特征相匹配,其男女比例、平均年龄、患病时间经过统计学检验,未体现出差异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普通护理,不加入午时、酉时耳穴贴压按摩治疗,首先深入了解患者失眠原因,然后由临床医护人员针对患者实际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让患者重新建立信心,对睡眠加强认知;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音乐疗法、食补、睡前温水泡脚等方式放松身心,加快入眠;确保睡眠环境舒适、温馨、安静、干净,严控湿度、光照亮度、温度。坚持护理干预4周。

研究组基于普通护理之上在午时、酉时给予耳穴贴压和按摩治疗,即:主要穴位包括心、神门、肾、失眠点,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对配血进行随症加减,包括皮质下、内分泌、交感、枕、神经衰弱处。首先利用探测棒,探寻阳性点,耳廓消毒使用74%酒精,将胶布(附着王不留行籽)紧贴于所选穴位处,加压,使其贴近皮肤,一直到患者主诉发热、酸麻胀痛为宜。若是患者头痛、头晕不适、易怒、急躁不安,适当加重手法,若是患者纳差、年老体弱,适当减轻手法。每天午时(中午12点)、酉时(下午6点)指导患者自己进行耳穴按压,2次/d,以对压手法进行按压,3 min/次,坚持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干预疗效评定标准:相关症状、体征彻底消退,能够正常获得睡眠且PSQI总分较治疗干预前降低50%以上,视为显效;相关症状、体征基本缓解、减轻,无需安眠药辅助入眠且PSQI总分较治疗干预前降低25%~49%,视为有效;相关症状以及体征无任何改变,需要安眠药辅助入眠且PSQI总分较治疗干预前降低不足25%,视为无效。总体疗效=100%-无效。(2)睡眠质量评价依据为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价指数量表,21分满分,主要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睡眠参数,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3)为期6个月的观察随访,记录复发病例数。(4)调查统计患者满意度,100分满分,十分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总满意度=100%-不满意。(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值。

1.4 数据统计处理

运用(SPSS22.0版本)统计学软件检验处理研究组、常规组定量资料、定性资料,用t检验(PSQI睡眠评分)定量资料,并以(±s)形式描述;用χ2检验(临床干预疗效、满意程度、失眠复发率)定性资料,并以[n(%)]形式描述;用P值描述检验结果,当P<0.05说明检验结果有差异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总体疗效

通过对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分析,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体疗效对比[n(%)]

2.2 观察两组PSQI睡眠障碍评分

通过对两组患者PSQI睡眠障碍评分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PSQI睡眠障碍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PSQI睡眠障碍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研究组 40 17.5±2.2 9.8±3.3 13.077 <0.05常规组 40 17.1±2.4 13.4±5.5 10.476 <0.05 t 0.180 7.264 - -P>0.05 <0.05 - -

2.3 观察两组6个月内复发率

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6个月内复发率对比(n,%)

2.4 观察两组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对比[n(%)]

2.5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相关参数评分比较

通过对常规组、研究组患者进行睡眠参数比较,其中常规组失眠患者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值分别为4.26±2.04、4.12±1.06、5.30±1.13、3.02±1.10,研究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值分别为5.34±2.41、5.62±1.36、6.06±1.03、2.12±1.02,经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睡眠参数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相关参数评分分析(±s,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相关参数评分分析(±s,分)

组别 例数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40 3.12±2.13 4.26±2.04 3.03±0.13 4.12±1.06 3.22±1.36 5.30±1.13 4.12±2.15 3.02±1.10研究组 40 3.02±2.34 5.34±2.41 3.06±0.25 5.62±1.36 3.36±1.45 6.06±1.03 4.18±2.02 2.12±1.02

3 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约有一半的老年人睡眠障碍,同时睡眠障碍患者多数患有慢性病症,存在失眠、高血压、血脂等慢性疾病,在老年共病不断出现的同时直接导致诊疗复杂性增加,同时共病管理成为难题。在此期间,受长期住院的影响 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导致依从性明显降低,采用常规模式不能对老年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评估,采用综合评估方式,针对老年患者进行科学化、精心治疗整体效果较为优异。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眠困难,想睡但是睡不着,或者是入睡1~2 h之后又醒来,辗转反侧难以再次入眠,被祖国医学归为“不寐”范畴[4]。轻则时醒时寐,重则彻夜不寐。通常是因为饮食不节、久病体虚、易怒烦躁、劳逸失调所致,进而导致患者阴阳失调,可见多虚(心肾不交)、实少(心神不安),或者是虚实夹杂,给患者心理、生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5]。

现代临床中,心肾不交型失眠比较多见,除了单纯失眠、不寐症状之外,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不断的加重失眠症状,导致患者入睡严重困难,以内心烦躁、夜难入寐、记忆力下降、健忘、耳鸣、头晕头痛、脉搏细弱、舌红、舌苔少、粪便干燥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使得患者心神难安,心神失养,魂不守舍,与肾脏、心脏、肝胆、脾胃有关[6]。

人的记忆功能、睡眠状态已成为现阶段热门研究领域,直接影响着人的大脑生理功能。就高龄患者而言,睡眠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差,经过匹兹堡睡眠问卷调查,大部分高龄患者伴有程度不一的睡眠紊乱。一旦睡眠状态紊乱,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的认知能力、记忆功能。加之早醒、入睡迟缓、频繁觉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思维反应会越来越迟缓,肌力也会越来越弱。现代临床研究学者认为睡眠紊乱、认知功能下降均会不利于患者注意力集中,影响其睡眠广度。在老年人群中,若是睡眠质量一直呈降低趋势,记忆功能便会受到严重伤害,甚至有可能会诱发抑郁症;若是睡眠状态良好,记忆功能也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夜间充分睡眠,可以增强认知功能,巩固记忆力,受认知功能受损的影响,增加学习任务中,能够促进睡眠次数增多。

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龄。针对年龄相对偏高的患者而言,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睡眠模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睡眠时间提前、夜间数次觉醒、早醒等等。(2)家庭因素。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没有人陪伴,加之自我社会交际圈狭窄,缺少社会娱乐活动,难以让老年人接受,若是老年患者不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势必会引起严重后果,影响其睡眠质量。(3)躯体疾病。多数老年患者会因为自身健康状态而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导致其睡眠模式改变,使其睡眠状态紊乱,长期得不到有效调整,必然会引起更多的睡眠问题。失眠和精神疾病有关,同时也是诊断抑郁的主要特征。

头晕作为当前神经内科常见症状之一,目前年发病率在1.5%左右,当前头晕以老年人多发,同时头晕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头晕、出现地板模糊情况,此种状态为前庭损害主观性头晕,被称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当前患者在出现此种症状时,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存在睡眠障碍[2]。对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进行分析,该量表主要包含定向力、注意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几个方面。部分学者通过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检查,对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中,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效率、障碍、催眠药物等均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其中总分也呈现明显差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中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

现代临床中医治疗患者的关键在于脏腑阴阳调节、补虚泻实[7]。针对虚证患者,通常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养血为主,必要时辅以安神、养血、补虚、泻实、清心、镇静处理;针对实证患者,通常以清热化痰、疏泻肝火、和中消导为主。而对于心肾不交型睡眠患者,中医治疗通常以交通心肾、泻火滋阴为主[8]。本研究根据时间与十二经络的关系,特此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尝试了耳穴贴压按摩,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97.50%,高于常规组77.50%,而治疗干预4周之后的PSQI睡眠障碍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充分肯定了午时、酉时耳穴贴压按摩治疗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原因分析:属于耳廓上的耳穴,就是腧穴,一旦人体遭受病邪入侵后,便会在耳廓出现相应的反应,比如颜色改变、疼痛、产生结节等等,在午时(心脏病在午时)、酉时(肾病在酉时)按摩并且贴压失眠点、肾、心以及神门等穴位,有助于患者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9]。祖国医学讲究人与天地相应,认为自然环境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病理变化并表现出相应的规律,以此提出按时针灸、因时施治、按时服药等理论观点,故而受自然界影响,人体经脉气血有时候衰、有时候盈,在恰当时机给予针对性治疗干预,所以获得了最佳治疗效果[10]。除此之外,研究组6个月内复发率10.00%,低于常规组30.00%,差异显著(P<0.05)。说明午时、酉时耳穴贴压按摩疗法有助于患者降低复发风险,这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保障作用[11]。同时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5.00%,高于常规组75.00%,差异显著(P<0.05)。说明午时、酉时耳穴贴压按摩疗法在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的情况下,备受患者青睐、认可,应用前景广阔。

总而言之,对于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而言,在午时、酉时给予耳穴贴压按摩疗法作用重大,对患者失眠症状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值得现代临床将之作为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治疗首选。

猜你喜欢

交型头晕耳穴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茱萸肉桂粉 外敷治失眠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梳走头晕
交-直-交型同相供电系统的研究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至阴至阳合用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