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绿清塘

2022-10-28刘道云

湖南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清塘姨娘刘家

刘道云

檀山湾,月儿每每都是被大青山那双巨人般的大手托得高高的,月辉洒在毛头子屋前那半亩荷塘里,惊起藏在荷叶深处的蛙鼓,唤醒淡雅高洁的荷花。荷花散出淡淡的香,荷香萦绕着檀山湾的青山绿水,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天地间徐徐展开。画卷上既有连绵不断的起伏,也不乏顶天立地之峰势。

毛头子起身时,楼上客房里的游客们还在鼾声与睡梦中回味着檀山湾的美妙风景。直到阳光照进屋,牛栏里的白水牛发出“哞哞”的叫声,檀山湾的太阳才融进了这大美的田园。

老屋门前有一口塘,那会儿我在乡下务农时,生产队为了扩大水田面积,把塘里的水放干,做了稻田。塘底的淤泥很厚实,禾苗插上去返青特别快,分蘖特别多,两季收成如何即便我不说大家也都能知道。这半亩田,能收六七担毛谷,在那会儿,可算得上是高产田了!更可喜的是,收割时,人们总能在禾谷间抓到拇指粗的黄鳝、中指大小的泥鳅和巴掌般的鲫鱼,给弯腰辛劳的人们添上几分意外的喜庆。也因此,无论是割早稻还是收晚稻,人们都争着抢着要去塘坝里干活。

毛头子不管生产队分不分配,他总会自己抢在前头。有多事的人说:“没分配的毛头子不准去!要不然不给记工分!”毛头子并不理会,说急了他便脖子一红,青筋蹦起老高骂道:“那塘是我祖上种藕的荷塘!我都去不得,谁还有资格?”

他说的实在没错。这口塘早年是种荷花的,它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叫清塘。围着塘还修了一条青石板栈道,东南角上建有一座八角亭,亭旁栽了几株金丝柳。亭子的牌匾是刘家三少亲笔写的楷书“清荷”二字。大柱上挂着一副鎏金阴刻的对联:“一步雅,二步华;三月梅,四月茶。”毛头子会背,可要是有人问他,他就卖关子,不合时宜的人他打死都不会说。有人悄悄地说他:“你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他也会悄悄地说上一句:“跟白痴说文化是对牛弹琴嘞!那联子是上了我家族谱的。”说这些时,毛头子总是微微扬头,颇有几分得意。

算起来,毛头子还是刘家三少嫡系的亲属,他喊刘家三少是没出五服的爷爷。因为旧时娘舅开亲,毛头子的爹娶了舅舅家的女,他来到这个世上虽然天资聪慧却经不起岁月,刚读完小学就得了一种怪病,每天头疼,脑袋长得特别大,脖子又特别细,头脚生疮,嘴唇变得特别厚,才十几岁就像成人那么老态,还不长个儿,成了远近闻名的“怪物”。但是他特别喜欢看书,不管是放牛时还是帮着他娘烧火做饭的时候,手上都拿着一本破书反复地看着,哪怕是一张旧报纸也能在他手上停留三五日。村上的人都说他是刘家三少转世,也有人说是刘家三少的魂附了体,还有人传他是书童托生的。总之,好话有人说,坏话更多,说是他娘和他爹造了孽。

毛头子除了看书还有一个最大的嗜好,那就是去祖山用毛边纸拓印石碑上刘家三少的墨宝碑文,再拿回来屁颠屁颠地送给村子里那些修族谱的老人们。那些老人们并不喜欢这些,只是碍于面子,不好伤着傻瓜毛头子的心,都会故作珍惜地接过他拓来的碑帖,客气地给他装一撮老旱烟,他便喜不自胜地卷上,使劲地抽上两口,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离开老屋已有些年数了,听老屋里人说,在我离开的第四年,村里搞土地联产承包,毛头子用一块上好的垄田,跟村里的四伯兑下了清塘这块屋门下的田。四伯家住在垸子里,他正好不想要这块屋前面的水田,因为它实在不好打理:农家房前屋后都喂着成群结队的鸡鸭,稻谷一抽穗,鸭子就开始叼着稻穗当嫩草吃,谷穗刚扬完花,便成了鸡的最爱。这群鸡鸭赶又赶不走,打又打不得,一见人来了,鸭子往田里头钻,鸡就趴在田埂上晒太阳,让主人家很是没得主意。

毛头子要换田,四伯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然而毛头子更是求之不得,田一到手,他便忙活起来了。先是把被茅草覆盖多年难见踪影的石板路给清了出来,又好生修缮了一番。等这条本来就绕塘铺就的古朴栈道露出了真容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着节气买了藕苗,深深地植入田里。邻里们都好似关心一般劝他:“种藕当年是没有收成的,等到了年底下,没有收成,看你拿什么当饭吃!”他全然不顾。

有人从屋门前石板路上路过,吆喝着喊“卖鱼水”,他找了十块钱,买了一碗刚出壳的鲫鱼墨水,倒在荷塘里。人们又议论道:“墨水要长到巴掌大,至少也要三五年……”

毛头子也不理会这些闲语,不管别人说什么,他只是咧着嘴,傻呵呵地笑。好事婆婆们把他说急了,他就抛下一句,“你们懂个卵!这叫藕塘里套养鱼,它还有个漂亮的名字,叫荷花鲫!到时候,搬条巴掌大的鲫鱼用荷叶包着,清蒸荷花鱼吃,那才叫一个甜美嘞!你们是没吃过,哪知道这美味!”

有人听他这么说,会撇着嘴取笑道:“你怕是也只在书里看到过,从来没吃过吧!”

毛头子更是不示弱:“我至少在族谱里看到过,你们都没见过老族谱嘞!我祖上刘家三少当年就是吃这藕塘里的荷叶蒸鲫鱼,记在族谱里的!”说完这些,他便得意地从口袋里掏出塑料袋装着的老旱烟,裹个喇叭筒叼上,划几根火柴点燃,使劲地吸几口,噘着嘴冲着天吐一串烟圈儿,慢吞吞地移着步子走开了去,还丢下一句,“没闲工夫跟你们这些个俗人瞎扯,等我荷塘里鲫鱼有巴掌大了,我请你们都尝个鲜,你们就什么都明白了!”

村民们都笑着应道:“嗬!那你说话可得算数!”

毛头子早已走远了,谁都不知道他是听到了还是没听到。

村上这帮妇人们也都没有把毛头子说了什么、许了什么放在心上,直到来年过了秋分,毛头子将他那日说下那番话语时在场的几个妇人家一个挨一个地喊了一气,说是请她们下午来他屋前的荷花塘亭子里坐坐,好好品一品荷叶蒸鲫鱼,尝尝荷花鱼的美味。

女人们都应着好。等毛头子一走远,檀山村里好事的七姑妹就手里拿着给自家汉子纳的鞋底子,游到上屋里问帮献家的:“毛头子来喊过你没?”

帮献家的满脸堆着笑应道:“喊是喊了句,我可没当真。你也不动动脑子,毛头子一个缺心眼的傻子,说请你吃荷叶蒸鲫鱼,你也信?且不说他屋前的荷塘里那年的鱼墨水长没长大,就是有,他也得会做吃食啊!他娘一大把年纪了,屋里又没个帮手,就是有家伙也得煮得熟喽。咱这一大帮子人吃,就算一人只伸一筷子,估摸着他娘连手脚都做不赢。更何况鱼在水里,那塘上面长满了荷叶,毛头子能抓出鱼来吗?”

“那咱俩也去看个笑话。要是真连鱼鳞都没看到一片,我看毛头子还敢不敢再放大话了。”

两个人又絮絮叨叨了一番,满腹质疑,这傻乎乎的毛头子喊她们去屋里吃荷叶蒸鲫鱼,是不是在戏弄人喔?

老蜡树上的大喇叭里忽然传来了《采莲》那带着花鼓腔调的音乐,七姑妹一听,脚都痒痒了:“快走!凑热闹去!这毛头子啊,怕真是弄出点啥动静来了!”

两个人刚转过屋后竹林,喇叭声便越来越大了,还夹杂着村支书激动洪亮的声音:“大家先安静!听我说两句!首先我代表檀山村一百三十户村民、四百二十四位父老乡亲,欢迎来自兄弟村村组的各位领导乡亲来我们檀山湾传经送宝!今天是我们檀山湾大喜的日子,檀山湾毛头子以他屋前这半亩清塘为依托,种藕,套养荷花鱼,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传承民族文化,他在村支两委和驻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的共同支持下,开办了清塘农家乐,以祖传秘制烹饪手艺开创民族品牌——荷叶蒸鲫鱼!今天就是开张的日子,一会儿啊,请大家一道品尝品尝!如果你认为好,就告诉你身边的人:檀山湾古老的清塘边有一道秘制传统的乡里菜——荷叶蒸鲫鱼!”

秋老虎当头,晒谷坪上铺满了金色的稻谷,荷塘边上已站了许多陌生人。毛头子坐在清塘的八角亭里,手里拿着两张报纸,正旁若无人地看着。七姑妹走过去,一把将他的报纸抢在手上,嚷道:“你这死毛头子,喊我们过来吃荷叶蒸鱼,一大帮子人都馋得围着你这荷塘转圈了,你倒好,坐在这关心起国家大事来了。”

毛头子并不恼,傻呵呵地笑道:“你没见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干部都在帮我娘打下手吗?你看那锅上的蒸笼,都冒热气了,你们就没闻到鱼香味吗?”

“那塘边上的那些陌生人是哪里来的?也是你请来的?”

“我可没那么大的面子!你看那些人穿的衣服,都是城里领导模样。是驻村工作队请来的,是来檀山湾开最美乡村现场交流会,挖掘非遗项目,创建地域品牌的——我屋里荷叶蒸鲫鱼也是非遗秘方了嘞。队长还说要拿我这块清塘做示范基地嘞,就以荷叶蒸鲫鱼做品牌,帮我屋里开一个以乡土非遗系列农家菜为主的农家乐。”

七姑妹嘴一撇:“你想得倒美。领导们哪个不是只会动动嘴皮子?都是些站着说话腰不疼的。咱们这会儿的檀山湾可不是早年的檀山湾了,没有大集赶了,你开个农家乐,也得有人来帮你端碗吃啊!”

毛头子从她手上把报纸抢了回来,嚷道:“妇人之见!你懂个屁!”又指着报纸上一排醒目的黑色标题道:“推进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队长说了,我们是要挣城里人来乡村旅游的钱。”

毛头子说完,咧开嘴傻傻地笑:“今天我请你们这几个长舌妇来,就是来尝尝我娘做的荷叶蒸鱼。我娘常说,她是吃过刘家三少当年做的荷叶蒸鱼的嘞!”

七姑妹一听,嘴撇得更高了:“毛头子,你这牛吹大发了吧!你娘才多大?怎么可能吃过刘家三少做的荷叶蒸鱼?要说你奶奶吃过还差不多!”

毛头子也犟上了:“我家的事,我当然知道得比你多!我娘是童养媳!你不知道了吧!”

这一句话还真堵上了七姑妹的嘴。几个女人怕七姑妹脸面没地儿放,纷纷扯开了话题,对着荷塘喊:“你们看!这荷花还真好看!还有莲蓬嘞!”

七姑妹也不再争了,顺着身边同来的几个女人指着的方向看去,抢白道:“开了荷花,自然要结莲子嘞!”

几个女人听她这么不懂眼色,都不再理会,混入围着荷塘打转的人流。

毛头子扯着脖子,不算大声地喊了一句:“一会儿就有荷叶蒸鲫鱼呷啰!”

七姑妹拉着帮献家女人的手,嚷道:“快别走远了!别起大早赶晚集。外面来这么多人,今天非得尝一口毛头子吹得天花乱坠的荷叶蒸鲫鱼!”

几个妇人手牵着手,又回到了清塘亭。帮献家的献媚般跟毛头子套近乎:“我们几个可是你亲自请来吃荷叶蒸鲫鱼的,你可得先端给我们几个人吃才行!我们几个尝好了,就在乡亲们跟前给你做宣传。你毛头子开农家乐,要有个好口碑嘞!”

毛头子并不理会帮献家的说辞,抹了把头上的汗,脸上挂着笑,打着哈哈回到:“我是想让你们吃了,情不自禁地叫好,才能堵上你们这帮长舌妇的嘴。不求你们说多么好,只要不昧良心,别唱歪曲子就行喽!”

七姑妹立马打断他的话:“要堵嘴也行,你得先端给我们几个吃。”

一番话逗得毛头子呵呵地傻笑:“我就说嘛,你就是闻到了灶屋里荷叶蒸鲫鱼的香味啰!挪不动腿了吧!”

《希望的田野上》的乐曲声从栈道旁伪装成各色岩石的喇叭里传了出来,村支书那粗声粗气的吆喝声也随之而来:“大家都先静一静,听我说两句!太阳已经过了头顶,今天来参加活动的各路传经送宝的贵宾也都已经到了场,你们应该也闻到了荷叶蒸鲫鱼的清香,现在我宣布:清塘农家乐——荷叶蒸鲫鱼品尝活动正式开始!由于人数多,没有摆那么多桌子,作为活动的主办方我深表歉意,只能辛苦大家有序排队,一钵饭一包荷叶蒸鲫鱼,请大家自觉到厨房领取!我要强调的是,饭钵子用完以后,烦请各位一定要堆到老蜡树下,千万别往荷塘里丢,以便我们的工作人员及时回收清理!各位父老乡亲,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围在荷塘栈道上的人流涌动了起来,散落在四周的人群也慢慢汇聚了起来,顷刻间人声鼎沸,仿佛又呈现出昔日檀山湾赶大集的景象。也许是麦克风没关,也许是有意要告诉所有参加品尝会的人们不用急,喇叭里传出支书与他人的一问一答:

“支书!今天来的客人已经无法统计到准确的人数了,准备的荷叶蒸鲫鱼不知够不够每人一钵?”

“先保证来宾朋友们都能吃上!他们是远道而来。你把我的话传出去,咱们本村的人明天补上!”

这番话从喇叭里传了出来,不知怎么了,檀山湾的父老乡亲们都阴一个阳一个地从那排得长长的队伍中退了出来。七姑妹没多迟疑,也默默地退了出来,拉着帮献家的向队伍前面赶了过去。一直在前面忙得满头大汗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对着二人嚷道:“不能插队!一个一个来!”

“瞧你说的,我们不是要插队,是来帮忙的!这么多人,你们哪里忙活得过来?”说着,七姑妹又冲着毛头子娘喊了句:“老嫂子,还有围裙吗?”

“没了,你拿我腰上的围着吧。”毛头子娘边说边解。七姑妹头都没抬,“算了算了,没有也没事。”帮献家的在一旁又补了一句:“人这么多,没那么臭讲究。赶快帮帮忙发荷叶蒸鱼。”

两个人往笼屉前站了站,吆喝道:“大家伙不用挤!支书说了,保证每位客人都能吃上!”嘴上喊着,手里麻利地发着,把一钵钵热气腾腾、鱼香浓郁并散发着荷叶清香的佳肴递到每一个人手上。喇叭里的音乐还在响着,伴着食客们的叫好声,把这清塘里的一朵朵荷花都吹开了,粉红的,洁白的,包裹着浅绿色的莲蓬,在微风中荡漾着。

毛头子不知什么时候闪到了七姑妹的身后,对着她的耳朵喷着烟草味:“受累了!我在那边给你们俩一人留了两份。”

七姑妹回头看了他一眼:“不用,不用。人这么多,留什么留啊!屋前屋后住着,早晚都能吃上。”

“那不行!今天你必须吃上!我毛头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帮献家的甩了一把头上的汗,没好气地轰着毛头子:“去去去,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别在这儿碍手碍脚的!下一个!”

七姑妹再次抬起头时,看到清塘栈道上都是端着钵子吃鱼赏荷花的人了,没有高声的喧嚣,人们由衷地赞美着荷叶蒸鲫鱼的清香,纷纷对着毛头子竖起了大拇指。

七姑妹有些不解,毛头子告诉她:“吃鱼不能说话,有刺。”

帮献家的听着两人的说辞,在一旁打着哈哈:“这说明城里人讲规矩,懂礼数。老古话不是说了吗,食不言,寝不语。”

毛头子一听,手在后脑使劲地搓了搓,对七姑妹笑道:“你听听,人帮献家的还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吃鱼就更不能语了,我奶奶还活着的时候说刘家三少吃鱼的时候从来不说一句话,而且吃得特别讲究,一条鱼他能吃得只剩一副完整的骨架,可见他有多么爱吃鱼,并且还很会吃鱼。”

喇叭里支书还在不停地喊:“哪位来宾还没有品尝到鱼的?尽快来取!”一个妇人手里牵着一个孩子来到七姑妹面前,一只手在怀里摸索着掏出一张钱来:“妹子,我买两份,带回家给我老头子尝个鲜。”七姑妹便说:“今天不用拿钱买,所有的吃食都是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请客,帮献家的,你给她拿两份!”

一片叽叽喳喳间,毛头子似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脖子伸出老长,打量着说话的女人。仔细辨认一番后,转头冲着灶房里喊:“娘!快出来看!印背地花山里的三姨娘来了!”

毛头娘听到喊声,立马放下手中活计,一手扶着门框,向门外张望了许久,愣是没见着人,又扯着嗓子大声地问:“净瞎说!咱这日子过得这么紧巴,咋会有你三姨娘这样的富亲戚登门!”

毛头子愣了一会儿,跑过去把老娘扯出门,径直牵到被他称为“三姨娘”的人眼前,指着人说,“我还骗你不成?你看,这不就是三姨娘吗?”又笑着问:“三姨娘,你们娘俩吃上了荷叶蒸鲫鱼没?”

“吃了吃了,好吃!”

毛头娘便强装出一副笑脸,带着几许责怪的口吻道:“都到屋门口了,也不先进屋坐坐!这会儿不像先前了,没啥好的吃,但是城里有的菜,我屋里也搬得出,城里没有的,我屋里也上得了桌……”

“姐姐,瞧你这话说的,让我都不好意思了!我今天是跟我儿子他们一起来的,一开始也不知道就是姐姐家开了农家乐……唉,自打进了城,就没来过这檀山湾了,只怪妹妹不懂事……”

毛头娘听她这番话,上前一步,拉上她的手,头也不回地往屋里走。跟在三姨娘身后的小女孩扯着她的衣角,一个劲地喊:“奶奶!爸爸还在那边等呢!不是说好了,你过来买两份荷包蒸鲫鱼,然后就回城里了吗?”

毛头娘这才回头望了一眼那小女孩:“没关系,一会儿叫你爹过来,吃了晚饭再走,荷叶蒸鲫鱼我这个做奶奶的,管够!”

三姨娘转身握住小女孩的手:“快叫大奶奶,她是奶奶的亲姐姐!”

小女孩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打量着眼前这个她要喊“大奶奶”的女人,又看看自己奶奶,似乎是在做什么对比。

“她咋那么老呀?”小女孩的问题天真又直白。毛头娘一脸的沟壑,穿着一身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衣衫,两根骨架似的腿架起一副瘦弱的身躯。明明牵着自家奶奶的手是那么瘦小,却青筋绷起,显得那么刚劲而有力。奶奶叫她喊人,明明自己还没开口,那人却连声说:“喊了!喊了!真乖!”

走进屋里,毛头娘把三姨娘让到方桌前坐下,丢下一句:“你先坐着,我去给你祖孙俩倒茶。”

回来时,只见她一只手上端着一杯茶,先放桌上,又双手逐一放在两人身前,变戏法似的从衣袋里抽出一个红包来,递到小女孩的手上,笑道:“来!这是大奶奶给你的见面礼!”

三姨娘立马阻止道:“使不得!使不得!我们都没给你带一点东西过来,这可怎么使得!”

“唉!没那么多讲究!今天不是碰上的日子吗,也就算是这外甥孙女与我老婆子有缘了!”

不知怎的,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在三姨娘的包里响了起来,毛头娘将那头说的话听得真真的:

“妈,买两包荷叶蒸鱼要那么久吗?我都在车里等了好一阵子了……”

三姨娘则说:“你还不知道吧,这清塘农家乐就是你大姨家开的!我正在你大姨家喝茶呢!”

毛头娘不管对方听不听得见,自顾自地朝着三姨娘那头喊了句:“大外甥!你也过来吧,在我这吃了晚饭再回去不迟!”

“下回再来!我得跟着领导们一起回城里!要不这么着,我妈留在这吃晚饭,晚上我再来接她们!”

三姨娘立马说:“那怎么可以?来回跑一趟要三四个小时,还是我跟你一起回去吧,了了明天还要读书!”

“那你们就快点出来啊!”

“你把车开到蜡树下,来接我们一下吧!”

“行!”

三姨娘挂了电话,又和毛头娘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会儿,东南西北地扯着。毛头娘看着三姨娘,感慨地说:“这会儿比以前好多啰!这几年政府派来檀山湾的工作队接连不断,搞完精准扶贫,又接着搞乡村振兴。这不,帮着我屋里开发挖掘了当年刘家三少记在族谱里的那张食谱,就那个荷叶蒸鲫鱼。还支持咱家开了这清塘农家乐。今天这阵仗你也看到了,生意好得不得了,还说要上报我那傻儿子,哎,就毛头子,那什么……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嘞!”

毛头子的娘越说越起劲,越说越有精神:“你有空了,也要像其他城里人一样,回咱檀山湾的老蜡树下走走,住几天。我跟你说啊,这城里好些人都喜欢来我这小住几日,还夸咱檀山湾,山好、水好、空气清新,说是什么天然氧吧……”

三姨娘根本插不上一句话,直到蜡树下传来几声滴滴的汽车喇叭响,才出声打断毛头娘,“你大外甥到了老蜡树下了。”边说边起身,“咱姐俩有说不完的话,有时间我一定回檀山湾住上几天,到时候咱老姐俩再好好唠唠这几十年来檀山湾的变化,体验一把老姐姐你屋里富足了的小康生活!”

老蜡树下,毛头子正被几个新闻媒体人包围着,长枪短炮都对着他,每个人都在认真听他说着檀山湾绿水青山的美丽。

猜你喜欢

清塘姨娘刘家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消失的村庄
大姨娘的手工活
姨娘,让我再送您一程
卢华
耳环
春山闲话
提高水花鱼苗成活率的四措施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