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运动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2022-10-27沈婉蘅

灌篮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运动传统

沈婉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相关概念综述

(一)教学模式

伟尔与乔伊斯率先对“教学模式”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将其视为教材选择、课程构成、基于教室或其他场所展开的引导教学行为的一种范式和规划。在《教育大辞典》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学教授顾明远对“教学模式”作出如下解释:体现具体教育理论的逻辑框架,使既定教学任务具备比较具体且稳定的教学活动架构。

我们可以将教学模式理解为一种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教学模式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复杂多样性的,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逐渐开始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

(二)体育教学模式

可以将“体育教学模式”视为体育教学和教学模式的结合,是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领域派生出的定义。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基本分为以下三类:体能训练类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技能类体育教学模式和心理发展类体育教学模式。对运动技能类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划分,又能得到能力培育、程序教学、模仿教学三种范式,主要方式以把握运动技巧和能力为主;个人发展模式强调智力与情感的发展,实现个性成长,由启发教学、情境教学、领会教学、发现教学、发展主动教学、成功教学、快乐教学等模式组成;体能锻炼范式具体分为活动教学、身体素质教学、训练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发展能力、身体素质。

(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以往的程序化教学或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下,重视立足于培养运动技巧和能力方面展开教学活动,教学的过程更倾向于本体化信息处理,重视程序性教学形式的运用,如展示、讲授、练习、纠正错误、重复练习等。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运动技术的研究,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传统教育模式在学生学习运动知识技能方面,是按照运动技术结构,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受教育者在传统教学框架下可以全方位、完整、直观、标准地把握既定运动技能,有助于受教育者把握一些难度较大的运动技巧,属于代表性、传习式体育教育方法。

(四)运动教育模式

运动教育模式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西登托普(美,著名体育学专家)开创了这种课程教学范式。该模式产生的理论支撑是以游戏理论为基础的运动教育思想,通过老师直接引导,团队协作与共同学习的方式,运用固定分组与角色扮演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整体过程中贯穿竞赛活动,使得具备各种运动能力的受教育者获取多样化、真实运动体验的教学方法。运动教育模式包括运动季、球队归属感、正式比赛期、实时记载、季后赛的庆祝活动和节日趣味性。

二、运动教育模式理论基础

(一)团队学习理论

运动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团队学习理论,从整个运动教育模式的赛季期间角度来说,团队成员一直维持合作,协同发展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只有在赛季期间届满后才会终结。通过《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作者Senge对“团队学习”作出了如下界定:基于共同愿景与自我超越而形成的,是完成团队共同任务、发展团队成员总体搭配的过程。将团队学习的思想应用到课程教学领域,一方面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发展社交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帮助受教育者在结束学习生活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交关系,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重视借助客观情境在实现真实目的中获取认知与技术能力,借助客观且繁杂的场景,为受教育者提供提问机会,设置假设,在应对难题的环节收集多样化的资源,相较于以往的教学设计,其存在显著差别。老师在情景教学中同样应转变角色,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同时也是促进认知的主体,将受教育者摆在核心位置,老师的作用是辅导和引导。师生是课堂实践共同体的组成,他们共同完成有意义的、真实的目标,如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一起商讨实现任务的方式。

(三)游戏理论

对于身体运动,西登托普将其纳入游戏形式范畴,认为身体运动的实质在于游戏,对于人类而言身体运动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其原因就在于其具有游戏特征。通过游戏形式来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把握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唤醒受教育者对学习体育的热情,竞赛方式同样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博弈理念,帮助受教育者以饱满的精神加入体育学习的活动中来,通过学习树立责任意识,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稳定的团队构成同时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三、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理论依据

运动教育模式是基于游戏思想的运动教育理念为运动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强调老师发挥直接引导作用,采取团队协作的学习方法以及稳定分组、角色扮演的组织形式,严格遵循人本原则;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基于凯洛夫教育理论和凯利舍夫的特殊认知过程,将传授运动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传统教育模式更强调的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的最终目标为一是要培养具有参与体育活动能力的运动者;二是要培育具有尊重和理解礼仪、规则和体育运动传统文化素质的运动者;三是要培育推崇运动文化的同时能够践行对这些文化的维护与支持的富有热情的运动者。运动教育模式更重视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应用能力,力图提供学生真实而丰富的运动体验,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三)学习方式

受教育者在运动教育模式下占据核心地位,老师在受教育者的探索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自主学习中发挥指导作用,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受教育者;老师在传统体育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受教育者以被动灌输的方式汲取知识,更倾向于老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四)操作程序

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运动季,我们可以认为运动季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单元,运动季包括练习期、季前赛、正式比赛和季后赛。图1为运动教育模式的具体单元教学过程。

图1 运动教育模式的具体单元教学过程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提高动作技术水平,教师处于直接指导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如何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由教师进行安排的,学生则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具体的操作程序见图2。

图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图

(五)学生角色

受教育者在运动教育模式下一方面扮演着学习主体的角色,另一方面还扮演着决策主体的角色。老师对受教育者发挥诱导与辅助作用,帮助后者自主发现与探索,在团队成员间探讨互动等,以此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教学方式更强调老师在教学环节的作用,受教育者在教学整体过程中的地位是被动和从属的。

(六)评价模式

终结式评价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针对受教育者学习运动技巧和能力、认知的水平进行考量,侧重于对结构的评判。综合式评价是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评价方式,侧重于综合过程与结果来进行考量,关注受教育者参与积极性、技巧能力,强调过程性评判。

在图3中归纳总结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实施特点、教学目标、指导思想、遵循规律和理论来源方面的不同。

图3 两种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总结

四、运动教育模式的优势

(一)忽略运动基础差异

运动教育模式倡导所有受教育者加入其中,要求每一个受教育者在竞赛与学习中演绎各种角色,从而获得全面的学习和体验,减少因运动基础的差异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课程的情况,以达到学校体育的全员教育目的。

(二)符合身心发展特点

运动教育模式下,校园体育教学不以将受教育者培育为运动员为目标,所以调整了比赛设计,放宽条件,即便竞赛项目一样,同样运用等级竞赛的方法,形成难易水平不一致的等级竞赛,从而为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训练提供更多机会。

(三)注重学生全面培养

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下即扮演着运动者的角色,同时在单个或多种团队学习中扮演所需角色,例如教练员、裁判员、技术代表等,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学习到更全面的体育运动知识,在学习的同时增加临场经验,对全部运动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欣赏。

(四)灵活多变切合实际

运动季是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单元,因运动竞赛季赛划分一般得到平时练习期、季前赛期、正式比赛与季后赛期,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单元,该模式呈现出更强的多变性与灵活性,能够顺应教学现状与教学内容的变化,以此获取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成果。

五、总结

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两者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缺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动作技术的学习为侧重点,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方面和动作技能的掌握方面都比较好,但是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的调动不高,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体育教学和课堂管理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运动教育模式提倡以竞赛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比赛的热情,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的能力,比赛中不同的角色扮演也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在对学生个人个性的培养方面,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但是,运动教育模式也有一定的劣势,运动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把握十分关键,在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比赛的安排上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分配。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运动传统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不正经运动范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少年力斗传统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