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探索

2022-10-25黄伙钗

成才之路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黄伙钗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目标;设定;达成

新课改强调,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开展阅读教学,即阅读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落脚点,渗透核心素养培养要素。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归结为阅读教学目标版块、阅读教学内容版块、阅读教学方法版块和阅读教学反馈版块,其中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最基础的环节,此环节的有效性关乎到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反馈活动的驱动,因此,教师要予以重视。关于各个阶段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问题的探讨,是语文教学中的老话题,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此进行了论述。而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部分理论研究关注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 但没有细化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领域,有的理论研究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缺乏对整体阅读目标的研究,有的调查研究手段单一,忽视动态变量,缺乏深度。为此,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的具体策略, 以此丰富语文阅读目标设定的理论研究,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的理解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是指依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结合阅读教学内容,预先确定好要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达到的、可以量化的预期学习效果。科学有效、全面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可以为后续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活动要贯穿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关注语文阅读素养的培育,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指按照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参与、阅读技能、阅读积累、阅读情感、社会适应等内容的目标完成情况。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实现,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存在的问题

现以《詹天佑》阅读教学为例,随机抽取三位语文教师,以课堂观察的方式记录其阅读教学目标设定、阅读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经归结后,发现三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如下。

1.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缺乏整体性

在《詹天佑》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将其归结为不同的版块,而不同版块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性不强, 缺乏整体意识和统一性。这种分割式的阅读教学目标设定方式,不仅导致阅读教学难以进入理想化状态,还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率和质量。例如,对于《詹天佑》的阅读目标,某位教师的设计如下。(1)学习生字,理解其中的内涵。(2)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了解铁路建设的过程,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正确领悟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中的情感。很明显,教师机械化地将课文的阅读目标划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个阅读目标如同三条平行线,不相交,也不统一,即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和文本特点搭建阅读教学目标的整体架构。这样的阅读教学目标难以引导学生进入到理想化的阅读学习状态中。

2.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缺乏具体性

部分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时缺乏具体性,即阅读教学目标粗放化,含糊不清,既不明确,也不具体,这样就难以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以某语文教师设计的《詹天佑》阅读教学目标为例。(1)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做到对词语的理解。(2)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概内容。(3)引导学生疏通整个铁路建设过程,培育爱国精神。以目标(1)为例,其中的“理解”是指正确使用词语来造句呢?还是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相应词语的内涵?对于目标(2)中的“整體感知”,如何判断整体感知的效果是否达到了?对于目标(3)中的“疏通整个铁路建设过程”,怎样才是“疏通”了? 很明显,以上教学目标模糊不清,难以量化,这就无法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行为。

3.教师对文本内容的解读缺乏深度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教师深度理解文本内涵为基础的,但部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缺乏深度,甚至出现偏差,这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例如,在《詹天佑》的阅读教学中,詹天佑的坡度设计是教学的重点,对此,有的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总结:“大家讲得很好,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保持决心和毅力,要发挥头脑和智慧的效能,这样才能够创造性地找到办法,詹天佑就是这样做的,因此他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榜样! ”很明显,教师的总结出现了偏差。课文讲述的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詹天佑作为爱国工程师的突出贡献,而对于修筑铁路困难的理解,是教师的个人解读,并与文章主题有偏差,这就是教师没有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的体现。

4.合作阅读形式化

在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师会采取合作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但部分教师开展的合作阅读存在形式化问题, 即在提问之后,只给学生留出几分钟时间去探讨。至于探讨是否展开,探讨的话题是否是设定的问题,学生是否开小差,这些情况教师都不关注。几分钟之后,教师拿回课堂主动权, 不组织学生分享探讨的结果和收获,继续以让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开展教学。可见,这样的合作阅读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教学,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另外,在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还存在半途而废的情况。例如,当课堂节奏没有控制好时,有的教师就会改变之前的阅读教学目标,圈定重点段落或语句以略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 这导致学生对部分内容的理解比较模糊,实际阅读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

三、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的具体策略

1.设计清晰、整体性的阅读教学目标

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粗放化的问题, 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去改善,以清晰化和整体化为标准,驱动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精细化。(1)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处理好认知层次、情感层次、技能层次的关系。教师要站在整体的角度来优化布局,找到三者的结合点,使之相互渗透,使学生在整体性的阅读教学目标体系中深度理解文本内涵。(2)教师在表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时, 要做到清晰化, 体现出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例如,对于上述《詹天佑》阅读教学目标中的“引导学生疏通整个铁路建设过程,培育爱国精神”,可以替换成“对于文本中有关铁路建设过程的讲述, 可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并在此过程中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品质进行鉴赏和评析”。很明显,修改之后的教学目标是细化的、可执行的,学生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的阅读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本内涵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基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具体策略如下。(1)抓住文本中的关键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挖掘。为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形成全面理解,教师可适当补充相应教学资源。(2)关注文本中的重点语句, 鼓励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进入相应语境, 以此真正理解作者借此传递的情感。例如,在进行“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将学生引入深度阅读状态,并辅之以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传递的低沉伤感的情绪。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而阅读兴趣是自主性激发的动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因素。(1)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将阅读活动常态化。(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手抄报的方式驱动,可以撰写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还可以设定专题阅读活动,或以诗歌诵读比赛的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从而达成既定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例如,组织“阅读百家讲坛”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后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4.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要对阅读活动有正确认知,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可以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学生需掌握的阅读方法如下。(1)朗读法。以朗读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实现声音与文字的交互,以此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美文朗读,关注声调切换、情感收放等细节,或组织朗读比赛、演讲等活动,在进行语言输入训练的同时,拓展语言输出的渠道。(2)略读法。即以浏览的阅读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目录、引言、标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迅速建立文本阅读框架。(3)精读法。即进入全面、深入的阅读状态,关注文章的遣词造句、情感动态、语言结构、写作手法。对此,教师可以阅读鉴赏活动为载体,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的落实原则

1.有效提问

要想让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达成真正落实,教师就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例如,在《詹天佑》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问题预设,并根据预设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阅读这篇课文后,你了解了詹天佑的哪些事迹? 詹天佑的哪些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文章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品质”。课前预计的问题要与课文有关,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师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教学侧重点,抓住单元主题或相应的语文要素设计问题,凸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2.有效对话

有效对话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走进文本的过程, 是学生阅读文章时个体的理解、体味、批判、反思,是与文本多角度、多层面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只有走进文本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这也是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例如,在《詹天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钻研文本,读出文本的精彩之处,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疑惑, 这样才能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让阅读教学目标真正达成。

3.有效朗读

学生在阅读时依托具体的语言文字, 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象,可体验到文章蕴含的人情美、人性美和山水美, 获得美好的感受, 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要达成以上阅读教学目标,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需要朗读,需要带着感情去朗读,为此,教师要拿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例如,在《詹天佑》閱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及他对铁路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卓越的创造才能, 以此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有效的朗读模式,让学生走进文本世界,深度感悟文章传递的思想情感。在朗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字里行间隐藏的情感,以及文章的逻辑思路、语言修辞等,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

4.有效感悟

感悟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话是学生理解文章的途径,感悟也是学生理解文章的途径之一。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语言、段落进行分析,想象文本中描写的场景, 并做出个性化的思考、判断,或者将文本内容与个人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以此理解文本语言,参透文本内涵。例如,在《詹天佑》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后,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两段内容是理解詹天佑内心世界的基础,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给你的触动最大? 如何理解这些句子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上述问题是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经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能准确找出反映詹天佑内心世界的语句,并做出自己的解释。但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存在差异的,为让所有学生都能准确理解文本内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再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于部分学生的错误理解,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可追问学生如此理解语句的原因,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进行多元化思考,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拓展性。

5.有效迁移

阅读迁移能力是指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方法等, 正确而有效地运用到另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去,也就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可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表达的秘密、言意融合的妙处,习得阅读方法、思维方法、表达方法,然后将这些发现以及习得的内容有效地迁移运用,并在语言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如,在阅读某段文字后,学生能知晓这段文字陈述的事实、传递的情感、运用的修辞,然后将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再如,在关于人物主题的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叙述方式、修辞等布置一个练笔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写一个熟悉的人,要写出其独特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这样,学生就实现了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

五、结语

综上所述, 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落实,关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关乎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从上述教学案例分析可见,在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环节,教师要树立细化意识、整体意识,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涵,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此落实阅读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