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改革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2022-10-25贺金龙

成才之路 2022年23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教学方法

贺金龙

关键词:高考改革模式;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深化高考改革有利于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扭转“考什么学什么”“分分计较”等“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各类高校科学选拔人才,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2022 年,甘肃省正式实施新高考模式。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学要进行相应调整。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总结新高考模式下高考地理教学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 中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为例,探究新高考改革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一、新高考改革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变化

1.地理学科地位的变化

在实行新高考模式之前,湖南省将地理学科划分为文科,而地理学科兼具文理双科的性质。例如,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 的知识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观。基于社会对文理科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学生在选择科目时,放弃了地理这门学科。例如,2015 年,湖南省普高报考人数为39.99 万人。其中,文科和理科的报考人数分别为15 万、21.2 万人,职高对口考生人数为2.8 万人。从中可以发现,湖南省2015 年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少6.2 万人, 这对地理学科的教学影响较大。湖南省新高考改革自2014 年开始实施,在新高考模式下, 学生对高中地理的认知发生了变化,选择地理学科的人数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新高考实施的选课政策解决了地理作为文科的限制,促进了高中地理学科地位的提升。此外,新高考模式下的平行投档高考投档制度, 是让学生采用专业与学科相结合的方式选择高校专业,而选考物理、化学的学生可选专业较多, 选考地理的学生专业可选范围较小,这就对地理选考人数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地理课时安排

在实施新高考模式之前,学生会在高一学年进行会考,结束未被选为高考考试科目的学习,而后集中精力学习高考考试科目。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下, 学生会在高二学年上学期的10 月参加学业考试,结束未被选为高考考试科目的学习。为迎接学业考试,学校会安排相应的考前复习课程。这其中,地理学科多则每周安排3 节至4 节课, 少则每周2节课。与改革前相比,学生多了几个月的学习时间,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教学难度也相应提升。

3.地理教学内容

新高考改革模式下,地理学科的必考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例如,“地球运动”是地理教学的重难点,被纳入高考考核范围内,而必修I 的自然地理部分对“地球运动”的要求较低。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地理高考内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地理教学方法

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下,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情况等都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教师在运用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时,不仅要解读、贯彻新课标的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与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满足新高考改革模式的教学需要。新高考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材料图表信息提取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抽象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能力等。当学生具备这些地理学习能力后,教师可通过相应的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新高考改革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1.创新概念教学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这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下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法为基础,运用“语言艺术+ 选材展示”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的提升。以必修I 教学为例, 学生需掌握的知识比较多,如果對其中的地理学科术语掌握不到位,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就会存在困难。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生活化的方式加强概念教学,把生活与地理课堂相结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促进概念教学成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固态软流层方面的知识时,为避免发生认知混乱的情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的状态是固态还是液态”。以生活化的方式诠释抽象化的事物, 这在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2.合作探究教学创新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育。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时, 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碰撞和融合思维,通过广开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流畅的语言将地理问题表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和认知。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教师就是通过创设这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记忆。

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确定教学方法的类型。以下对几种常见的合作探究类型进行梳理,以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变化。

(1)采用直观提示类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可采取形式多元的方式进行直观提示,常见的有语言讲解、图文展示、教学演示等,以此帮助学生直观获取地理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简洁,语速要适中,采取演示法和地图法直观展示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按照“情境假设→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反馈→达到设定目标”的流程来进行教学。

(3)采取自主探究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在明确探究主题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中自主发现问题,学习有关知识技能,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按照“确定课题→学生自主探究→反馈→归纳总结”的流程来进行教学。

(4)合作讨论类的教学方法运用较多,相较于自主探究,学生的参与性更强。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在共同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建立学习小组,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行交流合作,在共同讨论中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配任务→小组合作→评估→解决问题”的流程来进行教学。

(5)实践强化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在观察和实际感知中直接获取经验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方式有课堂实验、地理调查、地理观察与地理制作等,以此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教师主要是按照“提出实践目标→实践操作→反馈→实践观察记录→得出结论”的流程来进行教学。

3.探究与典例相结合的创新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核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分析习惯,促进疑难问题的解决。为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解题思路与技巧方面强化指导。新高考改革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为导向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对此,教师可选择一些典型题目,尤其是对学生能力要求高的题目,稍加修改后作为课堂探究活动的依据, 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分析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合作讨论和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解题思路,以此促进学生实际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常见的做法是在课后思考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并将探究与典例进行结合,让学生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以此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微课模式创新

微课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教学重难点内容,体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难以抓住课堂重点,出现理解困难,并影响到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而微课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必修I中的地理事物原理规律教学中,教师若采用常规的方式讲解,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并容易导致师生产生疲劳感。而微课对知识点的呈现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为学生温习知识、自主学习等提供支持。

三、案例设计———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为例

1.教材研究

(1)知识点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 第2 章第3 节的内容。前期,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点有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 现在需要深入学习大气运动状态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气候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热力环流知识的学习后,对大气运动方式形成了深入理解,问题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同步得到提高。“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的空间性更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绘图能力方面也有较高要求,因此,部分学生在理解与记忆过程中会产生畏难情绪。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一,对“大气环流”概念有基本认知,掌握气压带、风压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具体的分布规律。第二,气压带、风压带有哪些移动规律。2)过程与方法。第一,引导学生理解三圈环流过程, 绘制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示意图。第二, 在合作探究中梳理某种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二,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分析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移动的规律。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

(5)教学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和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同时穿插读图法、绘图法和直观教学法。

2.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环节。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材料,如展示伦敦奥运会期间的相关天气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伦敦举办奥运会时的天气与我们的夏天天气有哪些不同? 并说出理由。对此,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伦敦和我国夏季气温方面的差别, 积极讨论伦敦气候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全球气压带与风带。

(2)温故知新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温故知新为学生的新课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大气运动的简单形式,大家还记得大气运动的过程是什么吗? 学生回忆后,得出如下答案: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3)知识迁移环节。知识迁移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形成大胆假设的科学意识。提问:1)假如热力环流范围拓展到全球,将会形成怎样的环流模式? 2)单圈环流形成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教师以此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将图一所示的单圈环流图绘制出来。

(4)自主学习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學生在阅读课本内容后,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具体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50 页至51 页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北纬30°的低空下为什么会产生高气压带? 2)在北纬60°周边为什么会产生低气压带? 3)上述两处气压带成因相同吗? 教师以此引导学生在掌握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按照图2 所示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后,对三圈环流形成方面的知识有了基本认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还可就低纬环流形成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

(5)示意图绘制环节。示意图的绘制是课标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绘图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并能通过归纳模式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画出来,即图3 所示,以此强化学生对每个气压带和风带成因的理解, 并让学生在图3 的基础上,对风带模式图进行归纳,具体详见图4。

(6)知识运用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以此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伦敦夏季气候比较湿润,并让学生找出与其所处气压带风带的关系。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根据伦敦所处的纬度位置,进行判断,即伦敦纬度高,又被海洋包围,主要的气流来自西北部的大西洋,温暖的洋流向空气中释放出很多湿气,湿气一遇到冷空气就形成雨,所以伦敦的气候比较湿润。

(7)承转环节。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的影响较大,在少数区域有两种交替控制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总结,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1 页的内容, 根据文本中的图例回答下列问题:1)季节移动成因是什么? 2)有什么移动规律? 3)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来判断所处季节的依据是什么? 这样,学生就可结合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察、分析找出气压带风带所在位置。

(8)合作挑战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就本部分的难点知识开展合作。这样可以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使其掌握如何把侧视图转换为俯视图, 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示意图画出来,最终达到有效解决课后问题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引下, 学生结合气压带风带在不同季节的位置特征,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在绘制夏至时俯视图中的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时,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分布模式图,并尝试绘制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9)归纳总结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设置知识框架,让学生完善空白内容,并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完成知识点的梳理。这样,学生可在建立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并提升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下,地理学科教学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对此,教师要适应新高考背景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 以学生为主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地理课程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