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导向的收缩城市复兴策略
——英国利物浦经验及启示

2022-10-23衣霄翔

中国名城 2022年9期
关键词:利物浦活动文化

衣霄翔,于 帅

引言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的趋势,城镇化进程速度放缓,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不再相对单一地以城市增长和乡村收缩为主导,城市收缩现象也开始大规模地出现。根据国际经验教训,城市收缩存在极大隐患,如果处理不好收缩与发展的关系,收缩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社会经济的衰退。研究国际成功经验,把握收缩城市复兴的价值导向和方法维度,对我国收缩城市研究和治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利物浦在20世纪初经历了城市收缩后,通过多元导向的城市复兴政策实现了再增长,其中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欧洲文化之都”项目(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简称ECoC)的成功实施使得利物浦的人口由收缩转向增长,社会经济也实现了持续振兴。此后,利物浦以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组织建设等方式引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利物浦ECoC项目及后ECoC时期的发展策略,为我国收缩城市的复兴提供借鉴。

1 利物浦的收缩与复兴

1.1 城市收缩进程

利物浦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默西河口东岸,是英国的第二大港口和商业中心。17-18世纪,在港口经济、海外贸易、工业革命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利物浦的城市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区和种族的移民,人口迅速增长,并在20世纪初达到68万人。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品质下降和阶级分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为城市发展埋下了隐患。随着1970年港口经济的衰落,利物浦经历了大规模的去工业化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城市经济遭受重创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港口贸易下跌与技术革命造成市区大批工人失业,1980年利物浦的失业率超过36%,是英国大城市平均失业率的两倍多,位列英国之首。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大幅流失,截至2008年底,与1931年的历史人口峰值相比,利物浦人口减少了43.5万人,减少幅度达49%。城市收缩导致内城大面积区域衰败,沦为贫民窟,市中心的大量企业与居民向郊区扩散,中心区房屋空置率上升,公共设施缺乏且严重落后,空心化与郊区化日益严重,利物浦的城市形象也一落千丈。

1.2 城市复兴历程

二战后,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聚焦于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政府采取了贫民窟清理与城市再开发的政策。这一计划造成了近乎毁灭式的影响,约有16万人被动迁出市区,原有的家庭、社区及企业的网络关系被迫遣散,郊区化与人口流失进一步加剧。为此,撒切尔政府开启了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开发时代,采取了以私人投资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改造活动。私人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城市中心的活力,大面积的荒废区域被重新开发,但由于缺乏对城市整体布局的长远考虑,不能保证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反而加剧了人口外流。

从20世纪末开始,利物浦从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城市复兴向多元导向的城市复兴转变。在城市治理方面,政府从项目的主导者转变为协调者和合作者,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政府、私人部门以及社区共同参与的公、私、社三位一体的合作关系。多元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物浦从1930年开始的大幅度人口收缩现象得到逆转,2001-2017年,城市总人口增加1.2%,实现了再增长。其中,2003年利物浦成功申办了5年后的ECoC,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振兴,推动了利物浦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2008年ECoC之后,利物浦坚持以文化导向的发展策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利物浦ECoC的发展历程

2.1 “欧洲文化之都”项目

ECoC是欧盟于1985年推出的一个文化项目,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完善的评选、实施与评估体系。在这一体系框架下,欧洲城市通过激烈的竞争与长期的筹备可以获得为期一年的对外展示和文化交流的机会。迄今为止,已有六十多个欧洲城市被授予ECoC称号。该项目的初衷是发扬欧洲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强调欧洲人共有的文化特质,提高人们对同一文化地区的归属感。随着1990年格拉斯哥通过ECoC在城市更新与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效,ECoC开始被视为一种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方法。此后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ECoC为举办城市提供了一个文化、经济和社会复兴以及形象提升的机会,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2 利物浦ECoC的产生背景

1999年,英国被指定为2008年的ECoC东道主。对于利物浦而言,ECoC可以作为促进城市复兴的助推器和引擎,成为复制“格拉斯哥效应”(Glasgoweffect)的一种手段,利用文化政策解决影响深远的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同时,利物浦拥有丰富的文化资产、拟实施的计划和资金、有影响力的支持者、巨大的再生规模和潜力,具备申办ECoC的充分条件。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致力于利物浦市区重建规划的英国第一家城市再生公司——利物浦愿景公司于2000年发布了《战略再生框架》(Strategic Regeneration Framework),明确将竞标ECoC确定为提高利物浦市区在区域、全国和国际认知度的一种方式。2003年,利物浦从12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当选2008年的ECoC主办城市。

2.3 利物浦ECoC的实施方案

2.3.1 发展愿景

利物浦从以下5个层面提出了利物浦ECoC的发展愿景:第一,积极地将利物浦重新展示给国内和国际游客,并鼓励更多的游客来到利物浦和英国西北部;第二,鼓励来自默西塞德郡和其他地区的人参与文化活动;第三,通过该项目为城市文化部门创造长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第四,宣扬艺术和文化能够使利物浦成为更好的生活、工作和旅游场所的理念,使本地居民更好地认识到艺术和文化的作用;第五,回应地方和区域的利益相关者们对城市更新的诉求,对城市在ECoC项目中的定位进行重新梳理。

2.3.2 运行机制

按照合作关系和资金来源区分,利物浦ECoC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3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主要品牌活动——“利物浦08”及相关活动的策划,由利物浦文化公司与广泛利益相关者合作开展,共同协调策划主题年,为活动募集资金;第二层级是以文化活动为引擎推动城市复兴,并与城市再生和更新计划相结合,建立更多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第三层级是从城市走向欧洲层面,与来自欧洲其他地区的更多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获得来自欧盟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最终从欧委会获得超过80万英镑的资金,直接用于利物浦ECoC项目。

2.3.3 实施项目

对利物浦而言,ECoC不仅是一场为期一年的盛典,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工程,主要包含三大类项目。一是主题年活动策划,为了加强利物浦举办活动的能力和最大化ECoC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物浦从2004年便开始策划不同主题年,并一直持续到2010年,引发了广泛的公众参与。二是在主题年基础之上,利物浦文化公司的创意社区团队策划了创意社区项目(The Creative Communities Programme),在赋权社区、为社区艺术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在城市建设上,不断增强文化和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利物浦ECoC到来做准备,如利物浦一号购物中心(Liverpool One)等。这7年的主题活动不仅提高了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推动了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定位转变。

3 基于ECoC的城市复兴策略及成效

3.1 文化主导策略

3.1.1 基于文化活动的复兴策略

在ECoC支持下,利物浦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在活动数量、类型、等级上不断发展,以文化复兴提升城市影响力。第一,举办的文化活动数量多、频率高。利物浦在2005-2008年的4个主题年内共举办了超过4.1万项的文化活动,平均每天举办超过28项文化活动,激发了城市连绵不断的文化活力。第二,文化活动具有多样性。利物浦注重满足不同城市居民和游客的兴趣需求,积极举办覆盖公共艺术、艺术展览、音乐活动和体育赛事等领域的文化活动,为吸引广泛人群的积极参与奠定了基础。第三,文化活动等级高、影响力大。利物浦不断提升所举办文化活动的等级和规模,2008年一年之中就举办了第五届双年展、MTV欧洲音乐奖、世界消防员运动会、第137届高尔夫公开锦标赛等多项世界知名的文化活动,使得利物浦地方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得以展现。如此众多的活动引发了广泛的民众参与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对利物浦的文化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1.2 基于广泛合作的组织模式

利物浦在艺术活动组织上积极寻求社会合作,探索了政府、企业、艺术家、社会组织多方合作模式,大大降低了组织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在合作模式上,集合社会组织的创造力、政府的组织力与影响力以及企业的资金与资源,激发城市文化活力。在资金支持上,利物浦文化公司统筹社会资本并积极为艺术家及组织提供资助。据《影响08》(《Impact 08》)表明,2005-2008年活动所创造的艺术成果相当于140名全职艺术家4年的工作量,对利物浦的艺术发展和文化复兴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在合作平台建设上,为艺术家们提供免费的表演平台,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和业余表演者加入;在合作网络构建上,积极探索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模式,形成了利物浦艺术再生联盟(Liverpool Arts Regeneration Consortium)、中小型艺术集体(Small and Medium Arts Collective)等艺术文化交流网络,为大量艺术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保障。

3.1.3 基于文化设施的平台建设

ECoC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巩固文化复兴的传播效应,利物浦推动了以完善文化设施为基础的文化宣传平台体系建设,形成了超越ECoC的可持续文化推动力。在ECoC期间,政府积极增加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物质空间品质,致力于将利物浦建设为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文化设施建设上,通过多公司业务合并,统一协调更新项目,包括建设利物浦竞技场和会议中心(Arenaand Convention Centre Liverpool)、利物浦博物馆以及翻新蓝衫艺术中心(Bluecoat)等。此外,公共活动和大型展览的举办以及披头士故事展览馆(The Beatles Story)和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等现有景点的持续改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了本地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2007-2009年,利物浦的博物馆、画廊使用率均有所提升,2008年本地居民前往博物馆、艺术画廊等文化设施的比例高于英国其他地区。

3.1.4 基于品牌塑造的形象提升

在ECoC活动中,利物浦文化公司和利物浦市议会以品牌创造者和品牌用户为基础进行了地方品牌塑造,开发了“利物浦08”这一地方品牌,旨在捕捉利物浦的活力和创造力,并充分利用ECoC推动利物浦成为世界级城市。其中,品牌创造者包括利益相关者,如利物浦市议会等政府机构、志愿部门、当地企业和公共机构等,这些组织都在文化活动中积极发声;品牌用户包括游客、当地居民、投资者、企业、公共部门等,共同影响和创造品牌。在与品牌创造者的合作方面,相关利益方建立了牢固的合作网络,如利物浦愿景公司与其他公共和私营部门成立了倒计时小组,为ECoC的到来做准备;在品牌用户的体验方面,利物浦文化公司实施了“08迎宾培训计划”(08 WELCOME),鼓励当地居民尤其是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参加这一培训,从而向品牌用户展示利物浦的多样性、活力与国际化的城市形象。

3.1.5 基于居民参与的价值传播

以支持ECoC为契机,利物浦提出多项鼓励居民参与文化复兴的计划,调动居民参与城市生活的积极性,提升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志愿者计划为例,利物浦文化公司为解决ECoC相关活动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在2005年推出一个为期4年的志愿者计划,该计划为志愿者提供了拓展社交网络、提升城市荣誉感、获取新技能和新事物、锻炼个人能力的机会,同时激发了居民的自豪感,引发了广泛参与。此外,为提高文化在社区中的覆盖度以及激发弱势群体参与ECoC的热情,创意社区项目在5年内耗资1 100万英镑,为艺术团体或个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利物浦文化活力和民间艺术发展。

3.2 相关发展策略

3.2.1 基础设施完善

在ECoC期间,利物浦希望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及城市形象,从而吸引游客。以公共交通为例,大力支持铁路、巴士和邮轮码头等公共交通发展,政府通过与交通协调部门、铁路干线服务商、巴士供应商等公共交通运营部门进行合作,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以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同时开发了新的邮轮码头,鼓励游客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进行参观和活动,增加了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在以ECoC为契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之下,利物浦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更新机会,由此带来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惠及更多城市居民,在更长时间里促进了社会生活复兴。

3.2.2 创意产业发展

ECoC作为发展区域创意产业的催化剂,进一步扩大了创意产业部门的影响力,推动了文化复兴成效向经济发展成果转化。在产业设施建设方面,受ECoC推动,利物浦建设了国际数字内容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Digital Content)、当代城市中心(Contemporary Urban Centre)等公共设施,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在企业发展方面,通过政府积极推动,2006-2007年企业总数增长近3%,总就业人数增长5%以上;2007-2008年的增长更为显著,分别为近7%和8%以上。在文化产业合作网络方面,利物浦建立了艺术家和艺术组织的跨部门网络和机构,获得数百万英镑国家赠款,由此带来的总收入在2008-2009年也比前一年增长了26%。利物浦ECoC的举办对于城市和区域的创意产业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并在后续十年促进了可持续性的增长。

3.2.3 空间环境提质

借助ECoC,利物浦为保障服务质量、提升城市吸引力,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方面增大投入,产生了积极且长远的影响。在城市物质形象提升方面,实施了“城市景观计划”(The Look of the City Programme),旨在让利物浦成为“绿色、清洁和装饰得体的城市”,该计划也是利物浦ECoC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行动上,将利物浦ECoC的品牌标志和元素展示在城市中的各个界面,包括设置标志和横幅、建筑物的装饰、旗杆和灯柱等基础设施的装饰、公共交通的装饰,在主要地铁站出入口设置媒体墙等。该计划极大地提升了利物浦的品牌知名度和城市整体外观,也改善了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对利物浦的看法。

3.3 城市复兴成效

3.3.1 经济发展成效

利物浦ECoC的主要目标是利用旅游业驱动经济发展,促进游客消费和游客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吸引游客方面,2008年利物浦ECoC共吸引游客970万人次,这些访问对利物浦、默西塞德郡和西北地区产生了超过7亿英镑的经济影响。在拉动旅游消费方面,以酒店住宿为例,利物浦的酒店入住率和客房销量均大幅增加,2008年利物浦酒店总体入住率保持在80%左右,销量比2007年增长了26%。此外,据相关研究表明,默西塞德郡中小型旅游企业对利物浦ECoC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大多数企业表示利物浦ECoC促进了其营业额增长。同时,西北部开发署的研究表明,英国88%的企业了解利物浦ECoC,68%的企业认为它提升了利物浦的形象。在ECoC影响之下,整个西北地区被视为更好的经商地,认为该地区不适合经商的企业比例从2001年的40%下降到2009年的15%。

3.3.2 社会进步成效

ECoC对利物浦城市复兴的成效还体现在更广泛的社会影响上。在就业方面,ECoC推动了近1.5万个全职工作岗位产生,使利物浦就业率在2003-2007年大幅上涨。在治安方面,利物浦的犯罪问题一直比较严重,但得益于ECoC推动的治安水平提升,利物浦的总体犯罪率逐年下降,且下降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中心居民的安全感在逐渐上升。在城市服务方面,利物浦的城市公共设施得到了进一步修复和发展,据2007年的调查可知,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利物浦的设施水平比伦敦以外的大部分英国城市更好。总体而言,ECoC推动利物浦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居民自豪感和地方认同感。

3.3.3 文化传播成效

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文化活动是利物浦ECoC的愿景之一,ECoC在提高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方面卓有成效。2009年,在对利物浦四个社区的800名居民进行调查中,6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2008年至少参加了一次ECoC活动,14%的居民认为他们尝试了一些新的文化活动。十年后的《影响18》(《Impact18》)调查报告显示,44%的受访者认为ECoC提升了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兴趣,27%的受访者认为ECoC推动了他们参与文化活动。

创意社区项目极大地拓展了利物浦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促进了民间艺术发展以及民间文化资产积累。据《影响18》显示,2005-2018年利物浦市内城区(包括邮政编码区L1-L3和L69的区域)的民间文化资产增长了53%,市中心的民间文化资产增长了43%。与此同时,基层文化倡议的重点从在表演艺术、音乐和遗产等领域进行纯粹的创造,演变为在教育、就业和培训等领域中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和公民参与,基层文化正向着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

3.3.4 形象提升成效

据《影响08》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对利物浦城市形象提出了积极评价,人们对利物浦的城市形象认知较ECoC举办之前有了较大提升。在此后的十年间,对利物浦城市景观的评价依然以正向为主导,81%的受访者认同ECoC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好。在媒体报道方面,自2003年来,媒体对利物浦ECoC活动以正面和中立的报道为主。在社交平台方面,利物浦的艺术组织围绕ECoC在Facebook、Youtube等平台进行营销与宣传,产生了积极效果。在国际游客的评价方面,超过90%的游客认为利物浦安全且友好,城市餐饮和购物场所的服务质量远超过其他同等级城市。在本地居民的评价方面,超过60%的市民对利物浦的看法非常积极,认为利物浦的人群、建筑物、海滨、夜生活、博物馆和画廊都是城市形象的良好体现。利物浦的城市评价在2008年之后的十年间依然保持在较好水平,在2018年的调查中,91%的受访者认为利物浦正在改善,并有一个积极的未来。

4 后ECoC时期的文化导向发展策略

4.1 以文化活动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

2008年以后,为了推动游客经济持续增长,延续了文化活动主题年形式。在2009和2010年举行了海滨音乐、海滨艺术、海滨电影等系列海滨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盛典。在随后的城市文化复兴中,利用多元文化资产,举办了多届利物浦国际音乐节、农历新年庆典、快船环球游艇赛等文化、艺术、体育竞技活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2012年利物浦酒店客房销量比2008年增加了37%,吸引了超过100万游客;2017年,游客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3.9万人次。

为进一步发挥文化活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014年利物浦市议会制定了《利物浦文化行动计划2014-2018》(《Culture Liverpool Action Plan2014-2018)》。提出通过节日文化活动展示城市多样性,确保游客能感受城市景观的持续改善,从而增强城市吸引力。通过跨文化领域的活动,以及与许多利益相关者的紧密合作,实施体育、艺术、节日、流行文化、数字化等一系列文化战略,并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在具体行动中,利用城市文化遗产和公共空间支持文化活动的举办,例如用海滨和文化遗产支持默西河节和利物浦国际音乐节,开发城市公园用作活动场所等。在后ECoC时期,对城市文化资产的投资和文化活动产品的持续输出使利物浦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大力推动了游客经济的持续增长。

4.2 以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形象持续提升

利物浦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2004年“利物浦海上商业城”(Liverpool Maritime Mercantile City)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英国在全球具有最大影响力时期的商业港口的最高典范;201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文化遗产作为引擎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景观,是后ECoC时期利物浦文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09年利物浦政府通过了《利物浦世界遗产地管理计划》(《Liverpool World Heritage Site Management Plan》),划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6个保护区域及相应的缓冲区(图1),并通过保护当地建筑多样性、保留历史特色以及保护街巷肌理等,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在文化遗产利用方面,实施了“城市中心空间优化战略”(City Centre Movement Strategy),增强了码头空间、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相互联系,创造了一个更加连贯的叙事场景,并将其应用于许多大型的城市活动。

图1 利物浦海上商业城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

在文化景观改善方面,利物浦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项目。例如,2011年新利物浦博物馆开幕,2012年OpenEye画廊搬迁到新开发的曼岛,2013年重新开放中央图书馆和档案馆并开发公共空间用于圣·乔治音乐厅的活动和展览,2014年Every man&Play house剧院开幕以及利物浦爱乐音乐厅重建和翻新等。在城市形象宣传方面,利物浦市议会与营销部门合作,立足于世界遗产地的特殊地位,发展“利物浦欢迎你”城市品牌和文化合作关系,在全球舞台上推广利物浦文化。

4.3 以文化组织引领社会环境持续进步

利物浦拥有大量高水平的文化组织,包括大型的成熟的艺术组织,大量的戏剧、舞蹈、音乐、视觉、跨学科和数字艺术制作团队等。文化组织既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主体,更是城市文化资源的核心,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吸引游客、为城市居民提供创意和文化服务。为了继续发挥文化组织的引领作用,2009-2014年,利物浦制订了艺术和文化投资计划,并提供财政支持。在全球经济低迷和英国经济衰退导致公共支出大幅削减的背景下,这一计划创造了多样化的市场机会和收入流,平衡了公共部门财政支出,使文化和社区组织仍能发挥作用。2014年,提出新的利物浦文化投资计划来支持文化组织的进一步运行,在整个行业内提供便利的中介、宣传和支持服务,以发展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并简化行政程序。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文化组织与学校、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儿童服务、学校议会等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年轻人参与创意和文化活动,增强艺术、媒体、体育和文化领域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在社区参与方面,发展城市活动项目,开展根植于市民生活和城市精神的文化活动,确保社区获得免费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提高市民的参与度,提升凝聚力和自豪感。

5 利物浦城市发展经验给予的启示

5.1 文化导向的核心价值:认同与自信

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和基础设施兴建去带动城市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为缺少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过度依赖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开发去刺激经济增长是不符合收缩城市发展逻辑的,非但没有解决人口收缩及相伴的消极问题,反而加剧了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矛盾。所以,“输血”不如“造血”,城市复兴需要内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这离不开文化的驱动与滋养。城市文化包含了可见的城市风貌和空间特色、可诉说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以及源于广大居民内心的地方感和归属感等。遍布各处的文化要素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对城市的积极影响是深远的,体现为潜移默化地塑造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认同感是将文化转化为城市活力与发展动力的重要条件,本地居民对地方的认同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外地访客对城市的认同是固化城市吸引力的关键,两者彼此促进、相互带动。

收缩城市所面临的挑战不仅表现为人口流失及相伴的社会经济衰退和环境恶化,还有更严峻的人心流失的问题。如果人们对一座城市的信心消亡、眷恋殆尽,城市发展动力没有可持续的来源,城市所面对的外部机遇无法转化为发展动力,何谈城市复兴?所以,不能一味地就经济论经济,就产业论产业,就空间论空间,而是要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中,重塑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对城市的自信。就收缩城市而言,应将文化作为复兴的催化剂和引擎,将文化复兴与社会经济振兴、空间环境高品质发展等方面高度结合,从城市内部根本解决发展乏力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对接外部机遇。

5.2 文化策略的多维作用:纽带与触媒

文化的形态是极其丰富的,文化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也是多维的,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还包括对当代文化的塑造;不仅是对文化资源的利用,还包括对文化事业的建设;不仅是打造可凝练、可传颂的文化符号,还表现为获得广泛市民的认同与参与。借鉴利物浦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经验,可概括为三方面要点:一是充分挖掘既有的文化资源,利用好自身基础去塑造文化自信是最高效的方式,也是发展文化事业、组织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的重要抓手;二是积极创造文化资源的增长,鼓励文化产业和文化组织的发展,推动文化设施的建设,借助各种机会或创造机会去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文化增长持续为城市注入发展动力;三是强化文化的渗透作用,向广泛的市民渗透,让更多人参与文化建设与传播,向广大的空间渗透,让城市空间在更大范围上展现出城市的文化魅力。

总而言之,在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中,文化的核心作用是纽带和触媒。文化关联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城市的产业、建筑、空间环境与人文活动等无一不体现文化的要素并承载文化的内涵,文化策略需要联动这些方面,从而以点带面地促进这些方面共同提升。就收缩城市而言,在人口持续流失的过程中,城市的空间会出现不适应和不断恶化的问题,城市的产业很可能会遭遇长期的不振,城市的有形资产在不断萎缩,将进一步威胁到社会发展的稳定与活力。文化作为无形的资产,拥有绵长且澎湃的生命力,可附着于、产生于各种有形的领域,并为各领域实现资产增值和活力再造,文化是收缩城市在复兴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剂良药。

说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洪嘉宇同学对本文亦有重大贡献,在此致谢!

①1990年格拉斯哥通过举办“欧洲文化之都”活动,从工业时代的产业之都成功转型为文化基地,在产业大萧条中重获新生。格拉斯哥的经验及其随后的发展成为了以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复兴论据的基石。

② 利物浦愿景公司(Liverpool Vision)成立于1999年,是致力于利物浦市区重建规划的英国第一家城市再生公司,领导了利物浦市许多城市再生项目,如利物浦一号购物中心等。2008年利物浦愿景公司进行了业务重组,新成立为单一的经济发展公司,在协调利物浦一系列并行的城市更新项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 利物浦文化公司(Liverpool Culture Company)由利物浦市议会组织成立,是利物浦 ECoC 的管理和委托机构,该公司已于 2009 年被利物浦市议会内的利物浦文化和旅游业务部门所取代。

④ 主题年分别为2004信仰年、2005海洋年、2006表演年、2007遗产年暨利物浦建市800周年、2008ECoC年、2009环境年、2010健康福祉与创新年。

⑤ 《影响08》(《Impact 08》)是由利物浦市议会委托利物浦大学和利物浦约翰穆雷斯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利物浦ECoC对该城市、地区乃至全国层面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影响,研究年份为2005—2010年。

⑥ 政府机构包括利物浦市议会(Liverpool City Council)、利物浦商会(Liverpool Chamber of Commerce)、默西合作伙伴关系(The Mitchell Partnership)、西北部开发署(Northwest 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y)、ECoC公 司(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Company)。

⑦ 《影响18》(《Impact 18》)是一个建立在《影响08》基础上的纵向研究计划,旨在研究举办欧洲文化之都项目对利物浦社会经济的长期影响。该研究由利物浦文化资本研究所(Liverpool Institute of Cultural Capital)与国际ECoC网络展开合作,建立系统的评估方法并运用于ECoC计划以及其他重大文化活动中,这一研究模式被誉为评估ECoC和类似文化计划的最佳实践。.

猜你喜欢

利物浦活动文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谁远谁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利物浦风情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