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与食
2022-10-22孙功俊
孙功俊
饮茶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生活中的地位由此可知。因此,饮茶,也是我们品味生活的一种方式。
自古文人多茶情。诗有《诗经》,茶有《茶经》,话茶吟诗,饮茶谈经,啜饮润心,酬和怡情。故历代文人不仅知茶爱茶享受茶,还以茶入诗,以诗茗茶,所以,有关茶诗茶文多不胜举。
我是出生在农村的庄稼人,常年干体力活儿,口干舌燥,所以每天都要喝水解渴。整日喝白开水颇觉口淡,索然无味,便沏上茶水喝,即可解渴,喝完后,一种甘甜的滋味在口齿间持续未散,口感甘醇。久而久之,我就慢慢喜欢上了喝茶。
懂茶道的人,是品茶;不懂茶道的人,才叫喝茶。品茶的人,将茶小抿入口,茶香留在口中;喝茶的人,将茶一饮而尽,茶香留在心中。所以喝茶与品茶,两者是有区别的。我不是文人,不谙茶道,也不知茶文化,对于茶的优劣好坏几乎一窍不通。喝过西湖龙井,喝过六安瓜片,喝过太平猴魁,喝过黄山毛尖,也喝过云南普洱、福建的铁观音,等等。这些名茶在我看来,和普通的茶叶一样,我的味觉中并分不出什么特殊,除了入口时的那一丝苦涩和淡淡的清香,似乎感觉不出它们的差别。不懂茶的优劣,并不影响我喝茶。我在乎的是喝茶的过程,一如享受生活的过程。
喝茶的过程,首先是观茶。撮一小撮茶叶放入玻璃茶杯中,然后注入沸腾的开水,茶叶随着水流在茶杯中翻滚盘旋,仿佛初春那一池碧水和池边嫩柳,浅黄的绿随微风轻摆,将荷叶上的露珠拂下,惊了池中觅食的游鱼。茶叶上下盘旋,起起落落,恰似人生的坎坎坷坷。接着,还没有吸足水分的茶叶,便挤挤挨挨地争相占据着杯口,像是要争得一孔释放自己芳香的出口。慢慢地,拥挤的结构开始松散起来。先是一片、两片饱浸水分的茶叶飘飘荡荡地沉入杯底,还略显孤独。随后,所有的茶叶都摇摇晃晃地沉落杯底,茶水的颜色也随之由淡变深。这时,你定睛地注视着这杯茶水,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我们的生活,很多人不是都先好高骛远地苦苦追求,在经过无数磨砺和摔打之后,再逐渐变得淡定沉寂的吗?人最终都是要回归本分的,就像杯中的茶叶。
观茶之后,自然是喝茶了。作家三毛说过: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这道出的是一种高超的品茶境界,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茶,不知是经了谁的手,从枝头到水中,奔向了一个新的世界作一次人生旅行,这水陆两栖的精灵,浓浓的酽一次就是全部的人生。
一杯清茶在手,轻轻地呷啜一口,淡淡的苦涩味从舌尖滑过,温润咽喉,荡涤肺腑,唇齿飘香。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有苦。人生如茶,多一片或浓,少一片或淡,无论是浓或淡,苦乐都是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一杯茶,似人生,其苦自清;一条路,似饮茶,其淡如萍。喝茶,非关之于茶、水,而关之于心。用心去喝,水亦是茶;无心而喝,茶也是水。
喝茶,品咂着茶的苦涩与甘甜,也体悟着人生的起伏与荣辱,品味着人世的苦乐和炎凉。或许人生就是一杯茶,在不同的时候,才能显示出或浓或淡、或甜或苦、或香或涩。沉浸在茶的香味中,恍惚觉得茶的味道就是生活的味道。喝一口,是苦涩的;再喝一口,心便沉静。
喝茶,喝的是健康,养的是心境,它比咖啡清醇,比饮料健康,比泉水滋润。如今,茶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空闲时,多喝茶,真的可以平抚心境,启迪智慧,怡情修身。它可以陪伴我们度过淡淡阳光的午后,也可以陪伴我们度过寂寂无眠的长夜。
在品味这杯人生的茶,只需慢慢享用。时光只是细小的点缀,而慢享生活,从中品味不同滋味,才可以保持一种心境。
粥
千百年来,粥是大众喜爱之食物。历史文献记述不少,如《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这恐怕是最早记录煮粥的文字了。其后,粥食逐渐演化为药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济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也讲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一把米用清水洗净,添水放入锅中,然后用文火慢慢来熬就,可芸芸众生。平头百姓,一生贫苦度日,以粥为家常便饭,桌上长年累月两盘咸菜,稀粥汤汤地映照出人的影子。文人生活大多困顿清寒,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以粥为有味清欢,以粥来养精蓄锐。因此,苏东坡写出了《寒食帖》,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旧时大户人家赈灾济贫,常常是开设粥棚,一碗粥或许救活一条命的。粥,司空见惯的粥,在多灾多难的世道,总是如此宽厚仁慈。
乡下人家的一日三餐中,早餐一般安排为粥,应该是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了。如春夏之际,早晨吃籼米粥、粳米粥、小米粥,有清凉滋润,补充体力的益处。寒冬之时,早晨吃青菜粥、芋头粥、红豆粥,食后则浑身暖和,精力充沛。待到寒冬腊月,无论是北国,还是南疆,家家户户都飘出腊八粥的香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热乎乎的两大碗,一年到头的甘苦滋味,应该都在这暖暖的粥里了。
由“粥”想起了苏州沧浪亭畔那个绝世贤淑的美女芸娘,青涩年少时的某个夜晚,她得知心上人沈三白要来时,玉手浣米,灶火盈面,虽然一颗心开始蹦跳,她还是要用心熬煮一碗粥。只一碗粥不行,她还准备一碟小菜,她想,心上人若是刚出锅的“粥”,我这弱女子就是一碟“小菜”,“粥”不离“菜”,我愿生生世世陪伴他。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无独有偶,唐朝宰相李勣官做得很大,人老了请假回乡探亲,看到病在床上的姐姐,他老泪纵流,恳请姐姐饶恕不能相伴左右,共担疾苦。于是,他亲自淘米添水为姐姐熬粥,弯腰吹火的时候锅腔里窜出的火苗一下子把他的胡须烧了个精光,姐姐心痛不已,啜泣连连“使不得啊!使不得啊”。李勣用手揉揉被烟火呛得流泪的双眼,像儿时调皮的模样冲姐姐做个鬼脸,握着姐姐的手说,我们都老了,能为姐姐煮碗粥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手足之情,因一碗粥而牵挂着,温暖更加……
如今,粥的花样在不断翻新,现代人对膳食很讲究。有黄金色玉米粥,有温性清热南瓜粥,有黑糊醇厚芝麻粥,有香喷喷红枣糯米粥,还有大米加上豆浆的甜浆粥、脊肉粥、蕃薯粥、胡萝卜粥、燕麦粥、绿豆粥、花生粥,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吃不到的。
前几年在青岛打工的那些日子,冬天的早晨,和工友们去街边小巷的餐馆里吃粥,一碗稀粥端上来,再加点儿咸菜或者榨菜萝卜干之类。一屋子便有了素雅气,人也就跟着精神了。三三两两的吃粥人,坐在简陋的小馆,或喁喁私语,或独守沉静地一勺一勺慢慢品着,直吃得内心满是温暖。也许一个与你山珍海味的人,在酒足饭饱之后,会随时将你忘记。而与你一起共喝一碗清水煮的稀粥之人,却会永远在内心占有一隅。穿过岁月的平平淡淡,仍然相知相惜。
有人说,喝茶在于品,吃粥在于悟。一个人的一生,难免要经历一些事情。多一份阅历,多一份辗转,粥中的滋味就多一种。一个喜欢吃粥的人,或许少了些许精致,或许少了些许典雅。只有普通的粗饭疏食,过着淡泊平和的日子,在一粥一饭的滋养里,低守一份宁静,一份温暖,看岁月花开花落,看人生细水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