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探究

2022-10-22翁秀琴

科教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思政院校

翁秀琴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19)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课程思政的改革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速度加快,为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改革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基本概述

课程思政是一种符合现代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在学校教育中不断拓宽教育的渠道和内容,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和全课实施思政的育人格局,将学科专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融合,同向同行,在最大程度上形成协同教育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系统的思政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不断寻找人生目标,并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而课程思政属于思政课程的分支体系之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与高职各类专业课程相结合,充分践行育人的教育目标。在此过程中,不仅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将同步注重职业道德的塑造,积极开展理想化教育,转变课程教学的功利化色彩,促进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应当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手段,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教学的指导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2 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契机

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在高职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更丰富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促进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新媒体技术的诞生为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素材,能够更有效挖掘学科教育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不断实现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

3 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挑战

3.1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人生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可分为人生观与价值观两个角度来理解。人生观主要是指个体对于人生的根本性看法,例如人生的目的、意义以及生活的态度等等,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状态。而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价值问题进行判断的根本性看法。由于不同个体对于不同价值产生不同的认识,进而又会形成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念。持有不同世界观的人,将产生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两者都具有实践的特点,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体验和落实,才能不断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成为具有积极人生价值观念的人,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在高职课程教育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

3.2 碎片化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职教育课程中,以学生的学科专业为核心,不断促进专业素养的形成。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探索的能力,促进创新创造思维的激发,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而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则必须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只有能够在相应的知识指引下,加强独立思考与判断,不断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创造,才有可能提高综合能力,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3.3 多元化的虚拟性网络环境,影响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

道德意识是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将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职业道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而道德意识的形成涉及诸多因素,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完善的道德观念、情感、意志和意念等。而要实现意识的构建,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当前的高职学生受到网络环境的巨大影响,不仅将网络当成各类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情绪宣泄的主要方式。而在情绪宣泄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遭受到负面影响,从而给自己的思想造成极大的负担,甚至引发心理层面的健康问题,影响道德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具有极其严重的影响。

4 新媒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策略

4.1 重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在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成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不断促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促进道德意识的形成,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课程思政教育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有效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引导性地位,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新媒体教学的视角下,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基于新媒体技术构建课程思政教育体系,通过统筹规划全面实施创新教学,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学生从课程的聆听者转变为课程的参与者。例如,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相关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和教学课件制作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见解,既能够有效增强教育内容的匹配度与针对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政思维,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4.2 搭建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官方平台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与网络信息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而网络信息环境鱼龙混杂,包含了大量具有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的不健康信息,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将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的正确性引导,就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偏离于正确的轨道。为了有效解决网络信息环境的负面影响问题,高职院校应当立足于学校的层面,构建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官方教育平台。通过该平台对复杂的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过滤和筛选,排除对学生成长不利的负面信息和消极因素,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真实的、及时的、可靠的、正能量的信息,确保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中保持本心,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为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同时,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肃清网络环境,向学生传播正能量,进一步巩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果,为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例如,在高职院校的校园网中,开辟校园课程思政教学模块,同时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创建官方账号。打造课程思政教育的意见领袖,将学生中表现优秀、思想良好且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塑造成优秀的榜样形象,在相关平台中加强宣传,引领正能量,引导学生对网络舆论形成正确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思想的发展,促进道德意识的形成。

4.3 结合新媒体技术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职教育的信息化,也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包装,开发具有新媒体特点的配套课程,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模式的吸引力。在此过程中,必须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充分结合新时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引领者,有效应用新媒体技术,组织课程学习和小组探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不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师应当结合新媒体技术开发线上课程,制作精良的微课内容,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相应的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性学习,让课外信息化学习成为课堂的有效补充,不断拓宽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例如,教师可以将相应的课程与思政教育元素相结合,录制成体系的微课。将课程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络,学生可充分应用碎片化时间展开学习,及时接受思政教育,促进思想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应用网络平台中的交互空间上传教学题库,学生通过网络答题,不断检测教学效果,还能与教师实现即时性的网络沟通,提高学习成效。另外,还可以创建网络讨论区,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尝试结合思政教育的观点内容,分析时事热点,分析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思政教育课程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产生实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其他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学习平台,组织小组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主动性,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促进人生价值观念的完善。

4.4 通过网络化沟通营造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职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毕业后学生将进入社会开始就业,因此,思政教育的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鉴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说教式教学难以达到认同,影响教学成果。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借助新媒体手段与学生之间构建起更多样化的交流渠道,加强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能够有效融入学生群体中,充分把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需求,探究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被接受的课程教学形式。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除了应当构建完善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深度交流,通过学生喜欢的社交软件增强与学生的沟通,找到有共鸣点的话题,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的引导功能,有效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课程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强化专业课程建设与思政理论课程实施的协同效应,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思政院校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