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
——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0-22孙溢敏

科教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育人

孙溢敏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引言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需要工匠精神支撑引领,国家大力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社会召唤“大国工匠”,高职院校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文化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符合时代诉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涵养师生工匠精神,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学校“双高”建设提供文化引领,凝聚奋进力量,成为闪亮的“机电名片”。

此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调查等形式开展,随机发放回收师生有效问卷3675 份。开展对30 名学生、10 名教师的个别访谈,对学校实训车间、文化景观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综合统计、定量定性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1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涵养的关联性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具备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的特质,集职业理念、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于一体,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等方面的内容。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以育人为目标导向,涵盖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建设内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引领力,能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地涵养学生素质、情操,是一种隐性的育人力量。

1.1 融入工匠精神体现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国智造”的目标一方面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培养工匠人才和培育工匠精神并非一日之功,需长期的文化熏陶、习惯养成。校园文化是工匠精神萌芽、成长的“精神沃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师生涵养工匠精神,树牢职业理想、提升职业素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1.2 传承工匠精神契合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目标

党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承工匠精神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能力和劳动情怀,培养“惟专惟精、匠人匠心”的人才,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相契合。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有益于学校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

1.3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学软实力的体现。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是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优势所在,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对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路径进行积极探索,有助于职教文化品牌的打造。

2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理念文化为动力、制度固化为保障、环境文化为载体、行为文化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调研数据显示,73%的师生都认为校园文化对个人的影响非常大,92%的师生认为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密切。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发挥“机电文化”品牌效应,实现文化育人于无形,立德树人于点滴。

2.1 发挥价值引领,在理念文化凝练中传承工匠精神

理念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凝练地域文化,挖掘办学历史,总结奋斗历程,彰显育人特色,获全体师生认同的精神内核,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激励和涵养作用。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融入理念文化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本质和丰富内涵,浸染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塑造精神品格,促进理念文化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树立大国工匠的人生目标。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肇始于1930 年,前身为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校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精华,总结奋斗历程,明确育人定位,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理念文化,“崇实图新、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彰显着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追求和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作为。“克尽厥职,笃行技精”的校训体现了敬业岗位、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理想。“开物成务、明德至善”的校风,“实干砥砺才能,责任成就梦想”的口号,寄语师生要勤于钻研,磨砺技能,学以致用,立志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用好新生入学、新教师入职、新学期伊始、校庆活动等重要节点开展校史校情教育,通过了解学校创立、发展的历程加深对“崇实图新、自强不息”办学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二是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平台开展学校理念文化宣传,校风校训入脑入心;三是将校训镶嵌到校园楼宇墙面,镌刻在实训设备、纹绣在师生工装、印制到办公文具的同时更烙印在每个机电人心里,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调研数据显示,77%的师生认为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理念文化成效显著。65%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对自己的影响很大,82%的学生愿意把工匠精神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由此可见在理念文化凝练中传承工匠精神,为师生播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引导师生树“匠心”,培育职业理想,坚定职业理想,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

2.2 加强顶层设计,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体现工匠精神

做好顶层设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中体现工匠精神,激发组织和个人的内生动力。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具备一套有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支撑,一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宏观的框架性制度体系,写入学校章程、“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二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微观方面的操作性办法,例如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竞赛项目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培养办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对外办学、内部管理办法;三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管理日常。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做好“导生应用”和“诚信积分动态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创新考核办法,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应具备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各种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在日积月累中塑造工匠精神,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体现工匠精神,形成传承践行工匠精神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崇尚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

2.3 营造育人氛围,在环境文化打造中凸显工匠元素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是学校发挥环境对师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教育作用的物质载体,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审美意向。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环境文化,通过景观文化、楼宇文化、墙体文化建设,营造注重技术崇尚技能的育人氛围,成功铺筑“以文化人”的教育之道。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环境文化设计中,让环境文化与理念文化、视觉文化有机交融。一是以教学楼、办公楼、实训车间、校中厂、宿舍楼、园林景观、道路等为设计重点,融入产业元素、行业元素、职业元素、企业元素等,体现专业特色和工匠精神。二是重点打造工业文化墙、机械电子文化墙、工匠主题景观园、工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走廊、大国工匠及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宣传栏、技能大师格言墙等环境文化景观。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师生认为学校工匠精神融入环境文化建设效果好以上层次(含好、较好、非常好)占比88%。访谈中,专业课教师表示在办公楼、教学楼悬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摘选、技能大师格言、大国工匠事迹,展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砥砺教师,见贤思齐,爱岗敬业。激励学生,笃行技精,勇于创新。学生表示将“大国重器、大国工匠、昆明工业发展简史、高技能人才发展历程”展览融入实训车间,学习高凤林、胡双钱等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劳模模范,获益良多,激励自己要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匠心品质。让“校园环境美、文化氛围浓”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营造了注重技术、崇尚技术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

2.4 丰富主题活动,在行为文化开展中践行工匠精神

校园行为文化指学校师生员工遵循的规章制度与各种活动、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一方面是理念文化的外化和动态表现,受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影响,另一方面,行为文化一经形成,又反过来深化和影响着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最终落脚点,通过“理念传播——行为规范——习惯养成”三大阶段使学校文化的设计者和施行者共同推进行为文化建设,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吻合、富有个性而鲜活的行为文化系统。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立足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形成以爱国主义为底色、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品牌。一是把工匠精神融入仪式典礼活动。新生开学典礼,校领导为新生讲好家国情怀第一课,筑牢爱校报国机电魂,寄语师生锤炼工匠精神,锻造新时代“大国工匠”。毕业典礼,优秀毕业生代表领誓学生宣言,“追求真理,乐学精做;掌握技术,奠基职业;心存感恩,爱校报国!”砥砺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牢记母校教育,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教师节举办“传承尊师重教美德,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拜师仪式”,在全院范围内营造尊重技术技能人才、传承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二是工匠精神融入合作共建活动。举办职教周活动,展示职教成就、弘扬工匠精神。聘请耿家盛、秦选等10 位技能大师为学校特聘技能大师,开展“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精湛技艺”为主题的劳模工匠进校园——技能大师论坛活动,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技能大师、技术名匠的学习机会,讲好工匠故事,激励学生砥砺专业技能。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中厂、厂中校等载体,进一步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匠心品质;三是工匠精神融入主题文化活动。以“为民族制造育英才、为学院发展献热血”校园文化品牌为抓手组织开展“书香满机电,传承工匠魂”读书观影活动、“弘扬工匠精神,立德树人争先锋”主题征文、演讲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涵养工匠精神。四是工匠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学生走进企业,感悟企业文化,体验工匠精神。学校有3 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徒弟学生向企业师傅拜师学艺更传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匠心精神”。

3 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效果

一代代机电人秉持匠心,勠力同心、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经过10 余年的砥砺奋进,学院跻身为“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单位,是国家骨干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教学管理15 强、云南省学生管理15 强、云南省就业先进典型单位。在学院发展进程中,涌现出许多秉持工匠精神的优秀师生。学院有4 个技能大师、名匠工作室,学院构建“四级赛制”,每年组织开展广泛的技能比赛,获得多项全国、全省大奖。毕业生郭宏,创新了不锈钢碱发蓝技术,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优秀事迹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育人百名成才典型”。毕业生陈俊,荣获“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21 年毕业初次就业率97.02%,位列云南省第二名。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亮点鲜明,育人成就突显,技能成就出彩人生,激励机电学子匠心筑梦。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