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以特殊焊接技术证书为例
2022-10-22赵志强
王 莉,赵志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1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建设“1+X”证书制度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整体构建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内容除院校机制、体制外,同时也与市场发展及需求有直接关系。各院校通过课证融合的方式进行专业课教学能够使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改革更为深入,并且随着“1+X”证书制度全方位落实,也可进一步促进院校实现专业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双向融合。该制度下课证融合教学意义可从多个层面分析。首先,“1+X”证书制度对专业人才培训和教育管理有较强促进作用,同时其也可全面推动院校时刻以学历教育为基本、技术教育为主导,如此对各院校优化人才管理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皆有一定积极影响。其次,“1+X”证书制度建设后院校可将学历证书以及与其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技能等级证书、专业课程培训情况进行系统性统一,这一改变不仅有助于院校将更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规范纳入专业化人才培养环节,同时也倒逼院校不断适应技术发展后的新时代就业需求,以此进一步深化教育体系改革,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再次,“1+X”证书制度主要在第三方参与下对学生群体的职业技能考核、职业技能标准以及所颁发的相关证件进行严格掌控,将考证与教学划分为两大不同考核主体,更有利于社会群众大众客观评价各院校的人才教育水准,同时也可更为科学、全面地评判专业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具体要求;最后,“1+X”证书制度的深入执行必然会对各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极大影响。弹性学习制、授课制以及模块化教学等多元教学管理体制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不断涌现,而革命性的教学改革使各院校在教育习惯及方式上皆遭受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所以如何能够随着时代进步同向发展是各院校所面临的一大考验。
2 当前“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教学现存问题
在“1+X”证书制度建设下,要将特殊焊接技术这一证书与专业课程充分融合,首先应做到证书等级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一致,将两者结合视为课程融合教学起点,彻底实现教学内容与证书考核内容的深度结合;其次,实际岗位工作的基本任务与专业学习任务有效融合,各院校可将其作为课程融合的实践过程,将企业用人需求与专业培养目标全面对接,并在教学方式上不断优化创新,设计与本专业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工作任务与过程,以此促使学生群体能够在日常学习环节掌握更多焊接知识与实践技能;最后,证书考核评价与专业教学评价的有机结合,该部分属于课证融合的最终结果。“1+X”证书制度影响下,针对专业学生进行考核涉及两大方面,并由两大不同主体具体实施,第一是以学校为主,对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各项技能与理论知识展开评价;第二则是由第三方对学生进行“X”证书的具体考核与评价。但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院校在落实课证融合教学时多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该教学模式也一直难以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课证融合标准一直无法统一、课证融合内容尚不成熟、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第一,明确的教学规范与标准是课证融合实现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X”证书所对应的评价标准多是根据国家职业资格中各项标准所要求的技能、素养与知识为最终标准,而部分院校所设置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教学标准并未包含证书等级标准,因此两者一直处于独立状态,整体衔接十分有限。第二,课证内容融合并非是抛弃原有人才培育方案中所设计的专业课内容,也不是将专业教育转变为职业培训,而是应不断挖掘两项内容的教学优势实现融合教育,目前影响该部分融合深度的主要原因是各院校专业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相比存在一定滞后现象,并且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有限,从而导致其教学难以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结合。最后,依据调查可发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部分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尽管该考核模式下院校与专业教师更为注重学生实践技能,但详细分析后则可看出其并未真正做到课证融合的考核评价要求。以上问题不仅是影响课证融合落实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学生群体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3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优化的具体策略
3.1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X”证书制度建设中课证融合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校内人才培养与实际焊接岗位需求相契合。而加强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实现企业实践与校内学习的深度结合,并促进企业与学校之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从而推动“1+X”标准融合。针对焊接技术人员设置融合标准,各院校应将基本职业标准作为依托促使特殊焊接技术证书的相应标准能够与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有效衔接,两者的有效衔接可将专业课程视为重要载体,挖掘职业证书中的具体标准将其与教学目标和标准准确结合。以横向角度分析,各院校可将特殊焊接技术这一证书所涉及的相关职业标准逐一提炼,并将其与专业教学中所包含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多项标准相对应,以此彻底实现两项标准的有机结合,而这正是促进学习任务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反之从纵向角度分析,各院校应依据“X”证书中所体现的职业标准对焊接技能点与知识进行分级设置,成立分级学习任务组群,并在专业技能与知识训练中时刻秉持循序渐进这一特征,此外也应根据技能等级要求对最终考核评价标准进行设置,等级层面划分可以年级为前提。
3.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目前社会发展速度极快,各院校只有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才能确保焊接人才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与素养,反之若专业教学内容一直未进行更新则极易导致学生群体学习效率降低,并且其在实际工作时也难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而在课证融合下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育质量,院校可将特殊焊接技能证书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与内容与校内专业课程加以整合,以此将教学重难点全面凸显。除此之外,各院校应立足于市场需求以及具体的岗位工作要求对新时代社会中出现的全新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皆应及时跟进、补充,以确保校内专业教学内容时刻处于最新状态。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是为保证焊接人才在进入企业后能够快速投入工作,所以学校应针对行业需求对相关课程灵活设置。课证融合教学各院校需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并在设置和优化专业课程时提前进行市场调研,将行业需求及特殊焊接技能证书中所涉及的考核内容全面结合,突出教学针对性。关于学习内容的重新设置与创新,学校应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基本学历证书属于学生群体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的“敲门砖”,只有将两者完美融合才是强化焊接专业人才就业能力与素养的根本所在。鉴于以上要求,院校应对知识体系加以整合,立足于岗位工作实际状况以及基础学习任务着手课程创新工作。首先,制定详细的工作任务清单,并由教师带领,按照岗位工作的各项任务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应对焊接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设置学习任务组群,对接工作任务清单,以确保教学流程中的各环节能够妥善衔接;其次,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所对应的各项能力等级要求进行挖掘提炼,并将其逐渐转化为专业技能与知识,呼应课程学习任务;最后,学习路径构建。该环节主要是根据特殊焊接技术证书中的相关等级要求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学习成果。
3.3 以质量监控为抓手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对“1+X”证书制度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属于课证融合效果评价的主要抓手,目前第三方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评价是各院校所采取的主要课程评价方式,该评价模式中“教考分离”是其重要特征,尽管这一考核方式有利于校内掌控课证融合的整体运用效果,但其仍需在质量监控机制配合下方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所谓的质量监控机制,主要包括学业评价与证书评价两大方面,从“1+X”证书制度构建的最终目标分析,其是为使焊接人才具备超强就业能力的同时掌握多种专业技能。课证融合下实施专业课程考核主要是针对学生群体的技能以及学业水平进行双项考核,着重强调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岗位需求中所涉及的操作技能。在进行课业考核时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焊接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完成课业任务时需要在实践环节将相关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并通过最终所取得的成果对学生课业成绩进行判断。课业任务设置时可由一项或一系列实践应用任务组成,首先是课业数量。教师需根据课程目标合理规定数量,并且课业设置应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由微观过渡至宏观;其次,课业内容设置。该环节教师需注意课业任务一定要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以保证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最后,课业考核环节。各院校可通过最终成果对学生课业成绩进行综合判定,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具体等级标准。在完成课业考核后即可获取相应学分,以此作为特殊焊接技术证书考核的学分构成。此外,院校可以学分银行的方式实现证书与课程的有效连接,所谓的学分银行主要是累积学分,该方式不仅能够彻底打破传统专业教学中的时间禁锢,同时也可将技能培训与学校充分结合,学分银行制度具备较强弹性,所以采用该方式能够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提供较大便利,该制度支撑下学生群体可自行对学习内容、时间以及地点做出选择,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通过将学分、学历相融合、资格证书与技能等级相对接、“X”证书与校内学历证书的全面相通,可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3.4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专业教师素质与能力是课证融合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焊接技术人才培养各院校除基础课程创新与改革外,也需结合特殊焊接技术证书的具体考核标准要求课程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自身能力。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应由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与工作经验的焊接技术人员和校内专职人员共同担任,理论知识教学可由专职教师承担,反之焊接实践课程则可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除人才引入这一教师队伍建设方式外,校内教师也需通过培训、外出参观、深入企业、行业兼职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主体实践能力,而院校也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并为综合能力优化、教学水平提升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通过将实训、实习与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加以结合,可使该课程教师业务能力更为精湛、整体政治素养及创新能力也会有极大提升。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课证融合教学是“1+X”证书制度的建设基础,同时也是重要之举,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为行业及企业发展提供其所需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各院校需对课证融合影响全面了解,并立足于职业等级证书的相关标准与考核内容对传统课程教学加以整改和优化,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