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模式研究

2018-01-24马建霞

职业·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业计算机专业成果

课 题:本文系广州市2015年重点课题“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ZHRK2015A07)研究成果。

技工院校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已基本采用一体化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或示范下模仿完成一些项目(或任务),专业技能相比课改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总是在模仿或者照搬,很难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的缘起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各技工院校也开展了较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公共社团类(如演讲与口才协会、舞蹈协会等)、专业协会(或社团)等等,多年的运作中发现参加公共类的社团不能直接与专业技能培养挂钩,而专业协会(或社团)活动因规模有限学生真正参与的百分比也不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提升普遍较困难。

二、课业训练的提出

原因笔者学校提出了通过选取部分专业课程开展“课业训练”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业训练的设计以企业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为背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由学生团队(或个人)利用课余时间以开放性作业形式完成,最后以成果(或作品)形式呈现,通过制作作品、班级展示等活动,学生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成果,同时还锻炼了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了做、展的课业训练方式。

广州市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自2013年开始实施课业训练以来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作品质量距离企业真实的产品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评价体系一直很难有效且不便于执行等。尽管存在这么多问题,但实践证明课业训练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故笔者想通过计算机专业课业训练模式的研究找到更适合技工院校学生课业训练的开展方式,为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添砖加瓦。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课业训练是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中的一种,其训练任务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项目设计,以工作过程实践为重点,为学生创设真实或仿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手段。

目前对于职业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的模式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社团、专业协会等活动的研究上,对于如何从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以课程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训练模式研究国内还未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技工院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设计为依据,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用企业的真实或仿真项目开展项目式的课业训练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结果寥寥无几。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基于新三中心论和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两个方面的理念基础。

1.新三中心

“新三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状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育的归属是“学”不是“教”,教是手段不是目的,两者不可倒置,学生没有学习就没有教育;以学习效果为中心,重视效果。根据目的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根据效果进行评估。建立目的、行动与效果之间的反馈关系。不是老师教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

2.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操作技能亦称“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定向、模仿、整合及熟练四个阶段。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一是准确的示范与讲解,二是必要适当的练习,三是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四是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五、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1.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原有课业训练的相关资料,如学校《课业训练实施指导性意见》、计算机系各专业课业训练课题(项目)汇总表及2013-2014学年的课业训练相关过程等资料,并与开展的教师进行访谈,发现2013、2014两年学校在开展课业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课业训练开始之前老师对课业训练的宣传不充分,学生对课业训练的考评方式不明晰,导致部分学生对课业训练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是作品完成率较低且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班级学生采用的是个人独立完成课业训练任务,由于课业训练任务相对课堂上的任务来说综合性更强,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综合能力要求更高,部分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故学生总是在参与一段时间之后慢慢感觉吃力,甚至有的学生失去信心,导致作品完成百分比不高。

三是课业训练实施中教师过程指导不到位。因部分教师对课业训练的开展理解有误,以为课业训练就是布置作业,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只需在学期末收作业即可,导致过程管理及指导均不到位,造成课业训练在放羊状态下完成,效果有待提高。

四是課业训练的评价模式未能很好进行规划,部分学生认为课业训练是可做可不做的作业,老师制定的评价标准也显粗略,对学生项目完成的指导性不强,完成效果大打折扣。

2.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模式构建

经对以上存在问题的研究,研究小组研讨拟定,通过课业训练前的学生意向调查,确定课业训练的开展方式和评价模式,初步形成将课业训练开展为有企业全程参与的“做、展、评、聘”相结合的模式。“做、展、评、聘”是课业训练实施的四个阶段。

做。学生通过完成课业训练形成成果(或作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企业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为载体,根据老师提供的课业训练任务书,由学生自己找素材,根据任务的要求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做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成果(或作品),课业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集中或个别的指导并及时进行反馈,确保课业能按时完成,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展。以學期为单位每年组织两次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每学期末展出一次),展示可以分两个层面三种形式进行。两个层面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的课业成果展和以专业大类为单位的优秀学生作品展;三种形式是指可以采用静物成果展示、打印喷绘展示和动态成果展示(即展演答辩的形式)等。通过学生“动手做、公开展”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提高了学生“沟通、合作、质量、规范”等的综合职业能力。

评。指学生作品由企业督导与专业教师共同进行评审,并对课业训练的作品给出合理的修改建议;同时将课业训练的评审成绩纳入课程项目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提高学生参与课业训练的积极性。

聘。将学生修改后的课业训练作品与校园专场招聘会有机结合,策划组织学生毕业作品秀,邀请多家企业来校参加专场招聘会,并现场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通过参与学生的作品秀与学生进行当面沟通,企业可直接录用心意作品的作者成为企业的实习生(即与第三年的下厂实习相结合)。

3.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实践探索

课业训练实施是整个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具体的课业训练实施过程分以下几步完成。

(1)实施前的准备。一是重新选定开展课业训练的课程。按学校《课业训练实施指导意见》,首先成立系级课业训练工作小组,指导各专业开展课业训练,各专业群组织专业教师重新研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哪些课程适合开展课业训练。经研讨确定第一学年主要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通过完成1-2个课业训练项目,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第二学年主要对专业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组织开展课业训练,一门课程以完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每学期以一门课程开展课业训练为宜。

二是设置课业训练的训练项目,将课业训练任务纳入课程标准。各教研室(或专业教学组)统筹策划专业群课业训练项目设置,由专业教师研讨制定课业训练项目初稿,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审定课业训练项目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将课业训练项目的相关要求及执行方式纳入课程标准的建议栏,指导任课教师进行课业训练任务设计,并将课业训练的成绩纳入课程项目考核的一部分,保障课业训练的顺利实施。部分综合性课程(特别是第四学期的课程)可以直接使用企业真实项目开展课业训练。

三是制定课业训练的相关文件。课业训练相关文件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商讨,广泛吸纳企业建议,最后由专业课教师完善某门课程的课业训练指导性文件,并在学期初完成相关文件的编写或修订,如课业训练任务书、某门课程的课业训练评价标准及课业训练评分成绩统计表等。任课教师将编制好的课业训练相关文件报教研室主任审核,由系教学副主任审批后开始实施。

(2)具体开展课业训练即“做”。课业训练是跟随课程学习同时开展的活动,一般历时一个学期的时间,在具体开展课业训练的过程中一般经历任务布置与分析、课业训练计划的制订、任务实施、过程检查与指导、成果收集等一系列过程。

首先,由任课教师在开展课业训练前对学生进行宣讲,让学生了解课业训练的开展方式及要求,特别要做好任务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评价方式及评价的要求等。

其次,根据课业训练任务及要求制定课业训练实施计划,因课业训练是一个相对综合的项目,历时时间长,为使课业训练能有序地开展,在学期初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业完成的形式(个人或小组)制定课业训练的实施计划,经任课教师批准后开始实施。

再次,任务实施及过程检查与指导,学生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完成课业训练,形成个人或小组的课业成果(或作品)。过程中任课教师做好过程监控、指导和反馈,因课业训练跨度时间较长,可在班级成立自我约束的督导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如QQ、微信)等进行线上指导,根据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情况不定期地进行集中线下辅导,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及时通报任务的完成进度和质量,督促学生按计划进度完成课业训练。

最后,课业成果的收集与整理。对学生一学期来完成的课业成果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学生的作品进行初步审核,指出不足和修改建议,学生可再次修订作品再提交,部分综合性较强的课业训练作品(如企业项目)可同时提交给企业进行审核。

(3)对课业训练的成果进行“展、评”,并与“聘”相结合。经过一系列的课业训练过程实施,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课业训练成果,成果的推广是检验课业训练效果的最好方式,所以对学生的课业成果采用“展、评、聘”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与推广。

“展、评”在实施的过程中是相结合的,有展就有评,一般以学期为单位每年组织两次学生优秀作品的展示(每学期末展出一次),展示可以分两个层面三种形式进行。如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的学生课业训练展示分为两个阶段三种展出形式。

首先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全部参与),由团队代表制作好PPT上台讲解作品并回答评委的提问,除展示完成的课业作品外,还跟全班同学分享制作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过程中的收获及不足等,现场学生评委(互评)和老师评委对作品进行提问并按评价标准进行评分,选出优秀的作品。

其次是针对选拔出来的优秀作品,教师给予修改意见并指导学生进行修订完善,通过修改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并指导参加专业大类(或系)的课业训练展示会。专业大类的展示以两种形式开展,一种是将部分优秀的作品喷绘出来供全校师生及企业嘉宾参观学习,并组织部分嘉宾和师生对展出的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另一种是面对全专业大类(或全系)的学生及企业嘉宾进行作品讲解并回答评委提问。通过展、评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于毕业班学生的作品与校园招聘会结合,邀请企业现场观看学生的作品及讲解,从中选择适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学生,“评”“聘”结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形成“做、展、评、聘”的课业训练模式。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将课业训练内容与毕业面试作品相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品的质量有大幅的提高。

六、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的成效

笔者学校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计算机专业学生课业训练“做、展、评、聘”模式已初步形成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课业训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研究成效如下。

1.优化了笔者学校计算机专业课业训练的模式及效果

课业训练模式由起初的“做、展(班级内展示)、评(教师评)”到现在的“做、展(班级展示、专业群内展示、系内展示等)、评(多元评价)、聘”,训练模式不断完善,通过这几年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从2013年开始至今,课业训练经过5年的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业训练的项目由初期的普通训练项目到模拟企业真实项目,到至今的真实企业项目,学生通过完成企业真实项目,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另外每个小组通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结果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讨论、实施、汇报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017年通过对10多家企业访谈,企业反馈的信息显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有了大幅的提高,之前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基本要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现在一个月内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并能根据企业的需求自主学习;访谈企业普遍反应近几年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有很大提升,由原来的坐着等工作到现在的主动找工作干,责任意识及主动意识加强,与同事和客户的沟通能力也是有很大的提升。

3.对课业训练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向全省乃至国内技校进行推广

课业训练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做、展、评、聘”的运作模式,笔者学校在其他专业也已展开这种课业训练模式,如艺术系、机电系、旅游系等,后期可以進行提升推广到全市乃至全国。

七、小结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课业训练是可行的,学生通过自主完成课业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任务采用企业的真实或模拟项目,通过课业训练计划的制订、任务实施、过程检查与指导、成果收集等系列活动,并将课业成果的“展、评”活动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招聘相结合,形成“做、展、评、聘”的课业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

[2]许明春,张君诚,曾玲.第二课堂重构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践技术与管理,2014(12).

[3]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04)

[4]马建霞.第二课堂对技工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职业,2018(11).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课业计算机专业成果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电气控制与PLC》课业探索与实践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