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2022-10-22张思瑾刘康乐靳晓霞杨育娇
张思瑾,刘康乐,靳晓霞,徐 巧,杨育娇
(1.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2.平顶山市新华区实验幼儿园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1 开展“营养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指在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向引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增强思政教育时效性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营养学”是探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同时肩负科学性、应用性双重重任,并具有明显的人文性、时代性,是科学前沿与社会需求连接的桥梁。
2016 年8 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在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随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健康中国行动》等国家战略相继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对于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营养学”在授课过程中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深化专业内容与实践应用,使学生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知识体系,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提高对营养健康问题的认知能力和把握水平,为培养营养师、食品研发、食品检测等行业人才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以”营养学”课程为载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将古典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与今天的食药同源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理念,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公众造成的肉体与精神双重伤害,使学生深切领悟作为食品营养从业者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感;以国家战略政策推行现况,激励学生由己及人,提升民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爱国先烈事迹与今昔饮食情况对比,引导学生珍惜现有物质条件,并通过合理健康的饮食构建健康体魄,以健康身体报效祖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种好“营养学”这一方“责任田”,做好“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大学生营养与健康认知,深入推行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国国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2 “营养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元素优化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至关重要。找准思政融入点,才能更好地做到专业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科学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经过课程团队认真梳理、反复研讨、深度挖掘,本课程整理出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政策、先烈事迹、行业前沿、新闻解析等多元化思政元素,并通过在课程中引入学生研讨、课堂辩论、课外调查、投票互动等方式,将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有形的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的思政素养落点于实处,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一章为绪论,包括营养学发展史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在我国营养学发展历程部分向学生阐述我国优秀的中医药文化,在《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饮膳正要》《本草纲目》等古代著作中已细分食药同源食物类别,并在古方已有记载以肝脏辅助治疗干眼症,海带辅助治疗大脖子病等营养学论述,使学生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二章主要包含人体消化系统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对现有食物中的常见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进行分析、归纳——人体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是胃、小肠。而后引入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日寇在将军胃中却没有发现任何能为人体消化吸收的正常食物,仅发现草根、树皮。使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并学习先烈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强健体魄,报效祖国。
第三章为能量代谢,主要包括能量的来源、人体耗能的构成、能量摄入调节等内容。结合能量供求平衡知识点,引导学生对“青少年过度追求以瘦为美”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引出“健康中国”理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激励学生增强体质。
第四章为宏量营养素相关内容,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营养评价、膳食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等内容。这部分与行业发展、科研应用联系紧密,例如“口服胶原蛋白补充剂”营销案例、“生酮饮食”在医疗领域应用及减肥行业滥用等。以这些实例设立辩论赛,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宏量营养素的相关知识,自主查阅文献,对上述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辨别真伪、优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术诚信,增强思辨能力。
第五章主要探究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机体对B 族维生素需求量少,但其参与机体总能量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为结合点,通过能量代谢的调节需要各类营养素协同完成,引导学生增强团结精神。
第六章内容主要讲述矿物质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推送分享相关新闻报道“有两颗牙齿的新生儿”,引导学生对过度补充钙质的危害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在矿物质营养功能的教学过程中,以“骨头汤预防缺钙”,“铁锅炒菜防治缺铁性贫血”,“不吃早餐易患胆结石”等日常生活常见论点设置课堂讨论,并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对其真实性、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运用科学知识提升思辨能力。
第七章为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该章节内容对于学生把握人体营养需求与食物营养供应整体理念至关重要。其中不乏对于多种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的详细剖析。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超重肥胖普查节选,针对当今社会凸显的高油脂膳食问题,开展“肉食or素食营养配餐更优异”辩论会,引导学生从双方论述中理性看待各类膳食的优缺点,而非运用单一层面的认知摈弃某类或某些膳食,增加学生对营养与健康认知的整体性,使学生更加辩证地看待事物的相互联系、个性共性、现象本质。
第八章为不同生理时期人群的营养需求。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蛋白质对于婴幼儿人群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此部分教学过程中,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于婴幼儿童造成不可逆的蛋白匮乏病理性损伤为案例,使学生直观感受所作为食品营养从业者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进一步结合《2017 学生餐营养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养条例》《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的颁布和实施,促使学生更加了解国家战略,关注公众健康,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九章合理膳食是整门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通过营养学知识指导合理膳食,打造健康生活,进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是课程知识应用的落点,也是本门课程科学性、应用性与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汇。在此设置课外膳食实践调查,并让学生为家人制订合理膳食计划,增加亲情互动,培养家庭美德。而健康体魄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基础保障,更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在教师点评反馈学生膳食计划的同时,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的讲话,让学生切实感受祖国的发展与强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3 “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初探
3.1 提升思政教学素养,夯实育人理念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作为课程设计者的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主动抓住育德机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育者应先受教育,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素养,积极与思想政治教师沟通交流,参与专题研讨,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知行合一中对学生产生正能量的潜移默化作用。
3.2 提高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包括“营养学”在内的大部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课时量逐步压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中,影响了教学手段的灵活性,阻碍了教学内容的延展性,削弱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使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呈现教师主导拓展难,学生自主能力弱的不良态势。因此,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通过混合式教学,线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配合线下直观探究,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壁垒,增强教学手段灵活性,实现教学内容延展性,提高学生教学过程的参与度。使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优势互补,高效达成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本门“营养学”课程以MOOC平台和学习通为依托,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较为完善。教师以“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展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团队先后建设申报“营养学”校级网络课程和“营养学”校级思政师范课程。
3.3 强化OBE 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强化OBE教学理念,坚持贯彻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原位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思政教育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提升思政教育延展性,提高学生兴趣,加深科学内涵。
例如,开展“肉食配餐/素食配餐-营养优异性”辩论会、“家庭成员膳食营养情况”课堂外延调查;头脑风暴辨析行业前沿发展等,通过上述多种形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实际案例,将思政实例融入教学互动,将教学互动贯穿课程始终。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生生互动、活跃思维的良好态势,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应用,思政素养,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4 强化过程性考核,突出课程思政考核
为保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本课程采取以过程性考核结合结果性评价的考核机制评判学生的综合成绩。强化课程的过程性考核,降低结果性评价比例,并减少对到课率、客观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占比。更多地从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开放性问题的思考与判断,整体素养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在过程性评价板块,通过课程思政相关的教学互动情况计入过程性考核,以思政内容结合专业知识为开放性分析试题题计入结果性评价,切实将课程思政考核落到实处。
4 结语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课程思政建设是学生价值塑造的重要途径。“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顺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在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探索过程中,尊重课程本身的科学性与应用性属性,人文性与时代性规律,深挖思政内容,探索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策略,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切实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