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校企协同视域下高职师资的发展
2022-10-22王晨
王 晨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多个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相关文件。为落实上述文件,加强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我国教育部、财政部于2021 年8 月4 日,决定联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 年)。该计划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高职教师素质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还对企业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有着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密切,在校企协同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也成了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从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于高职院校的师资素质、培训以及评价机制方面的建设,加快“双师”教师素质培育,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化发展。
1 校企协同发展高职师资的现实价值
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学校和企业也随之快速发展,随着世界信息化以及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加快自身教学、育人以及服务社会等职能的完善和发展。企业与学校在产教融合中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师资作为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其发展对于两者皆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1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高效育人
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正逐渐转为软实力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培养拥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也成了发展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基地,其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和输出的人才的质量。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发布了数个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将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举措体现了时代对于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校企协同合作共谋发展的角度下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师资不足,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技术水平,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育人水平及效率。
1.2 满足现代企业需求,技术提升
当前社会正由经济型社会转向人才型社会,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由财物资本转为人才资本,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不断进行升级转型,企业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以及高质量劳动力来促进发展。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导致我国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制约着我国的产业升级转型。高职院校不仅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协同合作可以利用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发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起到间接促进的作用。
1.3 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共赢
我国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协同是一个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式。提升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可以大力促进产教融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让老师在“生产”中教,学生在“生产”中学。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与学校以知识作为纽带,教师与企业人员在学校与企业中“双向流动”,加强了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才辐射作用。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不断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优化,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师资发展对于学校与企业来说都是促进提升的重要手段,高校与企业应携手发展,共同进步,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水平。
2 校企协同视域下高职师资的发展现状
2.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校企流动不通畅
2.1.1 教师数量不合理
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概况——2020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高职专科的生师比为20.3∶1,比去年增大了1.04。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数量较过去相比有增长,但是距离国家规定的高等院校生师比18∶1 还有一定的差距。自2019 年的“百万扩招计划”开始,我国的高职院校生源在短时间内大量增长,随着这些生源陆续进入高职院校,教师引进的速度跟不上院校的招生速度,原有的高职师资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师资较为紧张,这从基础上限制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限制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2.1.2 部分“双师”教师素质较低
我国教育部对于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要求是: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要在整体教师数量中占比70%以上,尽管大多数的院校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这一要求,但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仅意味着“双证教师”,即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书两者的就成为双师型教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还是以应届毕业生以及青年教师居多,缺乏相关的行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技术提升方面受制约。一个合格的双师教师应具有优秀的师德、教育教学能力、职业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等,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2.1.3 专、兼职教师不平等
在校企实际合作的过程中,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人才到高职院校当兼职教师,可以缓解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不足问题,但这些高校的兼职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稳定性、流动性较大,不能持续保障教学效果。此外,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薪资、福利、专业发展等待遇的不平等,会降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降低兼职教师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2 教师培训系统不完善,校企平台不充足
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较为广泛,由高校应届毕业生、企业人员、社会人员等人员组成,入职培训之后即可上岗。由于高职院校师生资源的复杂性,高职院校需要多种类型的培训,如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以及针对不同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培训。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系统并不完善,缺乏校企合作的培训平台。
2.3 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校企接轨不顺畅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度不足,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锻炼仅仅是流于形式,企业人员进校园教学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学校的评价系统与企业的评价系统呈现分散状态,教师在企业和企业人员在学校都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两者没有全程参与评价环节。由于直接利益的缺乏,企业对于校方的评价考核重视性不足,积极性不高。由于缺乏校方与企方共同参与的连贯的考评机制,校企合作的成果无法及时有效地推出,阻碍了校企双方进一步的深入合作与交流。
3 校企协同视域下高职师资发展的提升路径
3.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服务校企双方
3.1.1 重视优质师资增长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高职院校应积极落实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重视优质教师的引进,高职院校的师资引进可以从多个渠道出发:一是企业,可以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艺精湛的技术人员,比如工程师、设计师、经济师等;二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聘请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三是社会,可以在相关行业协会、学会以及社会培训机构中聘请适合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人员作为教师。
3.1.2 加快“双师”教师素质提升
双师型教师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提升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实操能力,还要具有优良的师风师德和信息化素养。高职院校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基本点,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及时更新信息化设备,由计算机学院作为领头人,定期对全校教师展开信息化培训。高职院校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深入到企业中,加强教师与企业人员的联系与交流,在企业中“学、产、教、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技术实操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3.1.3 合理发展专、兼职教师
高职院校应做到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平等对待,保障兼职教师享受平等的相关待遇,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规范兼职教师的管理系统,稳定兼职师资,减少流动性,保障持续的教学效果。对于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明确的规定,重视兼职教师的发展提升,提高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高职院校应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两者相辅相成,互通有无,通过合作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2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搭建共享平台
高职院校要通过学校自身资源和借助外部资源两种方式进行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在学校内部,首先要开展课程实施能力培训,无论是企业人员或者外聘社会人员,通过这一培训都可以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其次要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AI、VR等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现代化。借助外部资源,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搭建教师培训平台,建造教师培训实训基地,学校遴选“名师”、企业遴选技术水平高的“名匠”,共同组建成一支高质量双师型团队,通过定期团队研修、项目工作以及交流学习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校企双向交流也是培训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派教师到企业岗位实践,学习生产中所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了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用人标准等;聘用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任教、产学研合作。
3.3 健全考评激励机制,推出合作成果
高职院校要健全考核评价以及激励机制,要积极完善多方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不仅要对于企业人员进校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定考评标准,还要对于教师进企业工作制订相应的考评标准,从学校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积极构建“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四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实施动态的评价激励机制,持续关注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增加过程中的考核,不再以学生的分数为唯一的考核标准。对于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高职教师和企业导师给予相应比例的奖励,将科研成果、教学成果以及技术生产成果作为评价激励的依据。
4 结语
我国的高职院校正稳步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作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资源,应重视其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流动。在校企协同的视域下,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影响着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深入交流、推进产教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成为首要发展的任务之一。对此,要从学校与企业两方面出发,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以及企业的技术更新职能,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协同发展,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