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研究
2022-10-22韦永强
韦永强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1)
为了更好地迎合国家战略,促进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科学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打造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的教育体系,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实践过程中,以文化育人为基础导向,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1 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概念
1.1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顾名思义,指的是像工匠们一样不断雕琢产品、改善工艺、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品质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具有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精神内涵。工匠精神需要高职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与研究兴趣,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而能够获得高超的实践技术水平,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1.2 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就是将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充分融入教育过程中,旨在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建立起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文化实践,更好地传承文化与理解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文化意识和人文情怀,培养文化实践素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情操和品德优秀的人,即“以文育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过程中,应用于创设氛围、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让学生在课程文化元素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文化实践,真正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功能,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从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树立榜样作用与引导意识,做好学术探究与现实探索工作,真正促进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
2 工匠精神视角下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意义
2.1 有利于增强文化育人的内在动力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工匠精神能够助力学校的文化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文情怀,在掌握精湛职业技能的前提下,培养职业操守,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增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为更好地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另外,高职院校能够借助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凸显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增强学校文化育人的内在动力,实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又一次飞跃。
2.2 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中,能够借助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其职业操守,使高职学生能够潜心钻研,立足本专业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选择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安排学习进程,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将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适应工作需要,以批判和质疑的眼光精心雕琢每一件产品,学会多角度辩证分析和看待问题,从而切实增强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另外,还可以提升高职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有效融入团队,以更高效率地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不断增强自身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能力,将工匠精神作为指引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有助于开拓职业前景,提升个人价值。
2.3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升文化育人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能够有效丰富文化育人的内涵与精髓,助力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另外,高职院校应该更好地抓实抓牢思政教育工作,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其理想信念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有效凸显教师引路人的责任,在塑造灵魂、塑造精神等方面承担时代重任,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与思政意识。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助力学生的技能成长与道德提升,发挥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高职学生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3 工匠精神视角下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策略
3.1 创设文化育人氛围
“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育人资源。大学文化无处不在,高校要提高文化育人的自觉性,营造良好氛围。”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不断增强工匠精神对文化育人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文化育人氛围的有效创设,构建文化育人基础体系,建立健全文化育人工作的规范机制,明确教学氛围创建的重点与难点,凝练具有高职特征和学校特点的职业文化,以工匠精神为着眼点进行院校个性文化育人体系的有效构建,着力打造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还应该加强校园媒体建设与信息传播效率,有效构建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在全校上下形成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伟大之处,并以此为指引展开职业技能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氛围的构建过程中要加强学校环境建设,秉承工匠精神的职业理念,将文化育人的内涵融入物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在校园主干道进行标识标语的张贴,可以将“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等古语作为宣传标语,提升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做一个充实幸福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就自我,奉献社会。
3.2 根据专业特点培养工匠精神
“专业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素质要求。”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教师应该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向学生讲解工匠精神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阐述敬业、认真、追求、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介绍体现能工匠精神的先进人物事迹,更好地引导高职学生立足本心,做好本职工作,在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浪潮中,做一名勇于奉献、勤于钻研的国之工匠,进一步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地介绍工匠精神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
3.3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有效地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其了解现代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运作模式,更好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规范机制,明确其中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学习环境。高职院校应该与当地的部分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作为学校挂牌成立的实践教学基地,承担着提供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实践的责任,从而有效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工匠精神在现代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实习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操作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体会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文化育人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该以“校内学习+校外实习”的模式为基础,借助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体会工匠精神的实际表现。对此,学校可以借助订单订购文化模式,与企业一同定制教学计划与培训标准,将学习、实习、就业进行联系,增强学生培养的连贯性。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应用产教结合,主动联系当地的机械工程示范企业,将其打造为学校的实训基地,更好地实现教学服务企业,企业促进教学的双赢局面。同时,学校应与相应企业签订工学结合协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为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设计“数控机床机械部件(构造)的装调”国家级精品课程,让实习学生深入车间进行实际操作,借助装调实训的模式,更好地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学习“坚持科技创新,靠质量品质更优赢得市场,在产品品质上坚持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学校可以开展装调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学生参与数控装调维修大赛,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从而更好地提升校企合作教学效果。
3.4 组织文化育人活动
在高职院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精进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对此,学校应该组织文化育人活动,借助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文化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实践操作、团结协作等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促进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
4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进一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本文介绍了工匠精神和文化育人的概念,结合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从创设文化育人氛围、加强理论知识教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组织文化育人活动四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为促进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