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为先,让学生爱上阅读名著

2022-10-21孙培亚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8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评书武松

文|孙培亚

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宝,是学生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古典名著为主题组织编排,为学生走进名著、走向整本书的阅读提供了条件。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本单元编排的四篇课文分别是由我国“四大名著”改编或节选而成的,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充分展现了古典名著小说的魅力。那么,在古典名著阅读单元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一、趣猜,借助猜测习得方法

在名著阅读单元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找到可以激发学生猜想的契机,设计有层次的活动,以猜一猜的方法引领学生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带领学生走上深度阅读之旅。

一猜,猜人物。教学《草船借箭》时,可呈现《三国演义》原著中关于诸葛亮的外貌描写“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让学生猜猜此人是谁,学生由“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很容易猜出此人是诸葛亮。然后呈现关于周瑜的外貌描写“姿志风流,仪容秀丽,佳配小乔,虎背熊腰,风流名将,才智过人”,让学生猜一猜,学生从“姿志风流,才智过人”等很快猜出了这人是周瑜。借助猜一猜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接下来的阅读学习奠定基础。二猜,猜故事。古典名著小说大都是以章回体的形式组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回目,让学生猜一猜本章回里面的内容会写些什么,然后再出示课文题目,让学生明白回目与小说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章回体古典小说的窍门。三猜,猜文意。在古典名著小说教学中,经过了猜人物与猜回目两个环节之后,学生对古典名著小说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这时候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者内容可以先大致猜一猜,然后再继续往下读,读完以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是怎么读懂课文的,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是如何解决的,等等,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出阅读名著小说的方法,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

在古典名著小说阅读单元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出发,让学生猜人物、猜故事、猜文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学生习得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迫切地想一睹为快,为学生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二、趣画,借助导图梳理情节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重的特点,可以把各级主题的从属关系以层级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形象,又直观。在名著阅读单元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文本内容的关系图画出来,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感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草船借箭》一文的课后练习中提出了让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的要求。由于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具有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经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按照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梳理文本的故事情节,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以及谁借箭,向谁借箭,为谁借箭,结果怎样等内容,然后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经过师生的共同完善,绘制出了相应的思维导图(见图1)。

图1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从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到聚焦相关语段,归纳提炼概括语言,最后再依据文本内容把其浓缩成相应的关键词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经历了从具体到概括的过程。而且,在读懂故事、厘清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在古典名著小说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有利于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教师改变传统机械操作的阅读形式,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文本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趣说,借助评书讲述故事

评书,又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四大名著”深受评书人的喜爱。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都是我国的评书名家。在古典名著小说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将评书的元素融入学生的复述训练,让学生以评书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说一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发生。

如《景阳冈》一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武松打虎的部分,课后练习中也提出了让学生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把故事讲一讲的要求。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故事讲得像说评书一样精彩万分呢?可以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 自然段,在读到一些动词描写的地方时加上与这些动词相匹配的动作,尤其要聚焦“一扑”“一掀”“一剪”和武松的“三闪”,以及形势反转以后武松的“揪”“按”“打”等一些关键性动作,让学生边读边借助动作或者想象来还原故事情节。然后让学生借助醒目或者音乐模仿评书人员的样子,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或者语气把故事讲精彩。在学生讲述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讲,再评选出“小小说书人”,在台上展示。

在学生讲故事环节中融入评书元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而又有趣的任务情境中感受到古典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与立体的人物形象。

四、趣话,借助评价品评人物

古典名著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的学生对这些人物的评价不同。教师为学生搭建评价人物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凸显名著小说的魅力。

如教学《草船借箭》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中对于诸葛亮与周瑜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说说自己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认识。有些学生可能会用“好人”“坏人”这些词语,认为诸葛亮是“好人”,周瑜是“坏人”,这样的评价显然是片面的。这时,教师可以适时补充相应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明白周瑜和诸葛亮都是各方杰出将帅的代表,他们各为其主,不能单单用“好”“坏”评价,鼓励学生从人物所经历的事件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景阳冈》时,可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说说自己对武松的认识。有学生认为武松很鲁莽,有学生认为武松很勇敢,是一个大英雄。为了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人物进行评价,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当武松打虎的事迹传到阳谷县时,阳谷县的人们会对武松作何评价?店家劝武松不要过冈,武松不听,坚持上山、过冈,当听到他打虎的经历后,店家会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武松的哥哥知道这件事以后,他又会如何评价武松?在山上被老虎伤害过的家人听到这件事以后,他们会如何评价武松?在教师搭建的评价支架下,学生明白了不同人站的角度不同,对人物的评价看法也有差异,因而在对武松进行评价时不能一概而论。

在古典名著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多元的评价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更多关于人物故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元思维,引领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丰富言语表达,提升思维品质。

阅读古典名著小说对于学生的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单篇走向整本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走进中国古典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教材双线目标要求出发,以激趣为先,以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为要,揣摩编者意图,认识到学生阅读名著的意义与价值,搭建阅读支架,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真正让学生走上名著阅读之旅。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评书武松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把身体当地种”——评书泰斗袁阔成的养生故事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关于研读古典名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运用研究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笑(外一首)
我家里的武松
To Be Continued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