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21陈薇薇李春茂张礼均
陈薇薇 李春茂 张礼均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浙江台州 318020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在脑血管疾病中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长期血压升高,导致颅内小动脉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血管壁弹性降低,血管破裂引发出血。小骨窗开颅手术是治疗HICH的常用方式,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可及时清除颅内血肿,解除大脑压迫症状。但术后再出血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对HICH 患者小骨窗开颅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小骨窗手术治疗的150 例HICH 患者,探究其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高HICH 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小骨窗手术的HICH 患者150 例,年龄48~67 岁,平均(56.87±7.94)岁。纳入标准:①符合HICH 诊断标准;②均进行小骨窗手术;③首次发病,发病时间≤24h,出血量>30ml;④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⑤经头颅CT 确诊为术后再次出血。排除标准:①曾使用致脑出血药物;②有凝血功能障碍;③依从性差;④合并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⑤其他因素导致的脑出血;⑥存在手术禁忌证;⑦合并脑部良、恶性肿瘤者;⑧合并精神障碍者。本研究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经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会批准通过(批件号:2019-YK019-01)。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由患者家属进行填写,对患者家属不知晓的内容由医生辅助填写。共发出问卷150 份,收回145 份,回收率96.67%。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居住地、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术前出血量、术前意识状况、出血部位、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血压、高血压病程、凝血功能、血肿形状、合并糖尿病、是否破入脑室等。该问卷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为0.857,内容效度指数为0.862,提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多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结果分析中<0.05 的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1 提示该因素可能影响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情况分析
在收回问卷的145 例HICH 患者中有35 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再出血率24.14%。
2.2 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与性别、居住地、年龄、术前GCS 评分、术前出血量、术前意识状况、出血部位无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发病至手术时间<6h、术前收缩压≥200mmHg(1mmHg=0.133kPa)、术前舒张压≥120mmHg、高血压病程≥10 年、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合并糖尿病、出血破入脑室的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2.3 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发生再出血为因变量(术后未发生再出血=0;术后发生再出血=1),选择单因素分析中<0.05 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h、术前收缩压≥200mmHg、术前舒张压≥120mmHg、高血压病程≥10 年、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合并糖尿病、出血破入脑室均为影响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发生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0.05),见表2、表3。
表2 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s 回归分析
3 讨论
脑出血的发病因素较多,其中高血压属于高危因素,血肿量较大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消除血肿占位,恢复神经功能。但术后再出血对预后影响较大,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或残疾,因此,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对避免再出血的发生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后的再出血率为24.14%,表明HICH 患者术后再出血风险较高,探寻影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对避免再出血发生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h 是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ICH 患者术后再出血大多发生在发病6h 后,发病6h 内进行手术清除血肿减压,可导致再出血的概率大大增加,安全性较低。研究显示,HICH 患者在发病7~24h 内进行手术效果较为满意,分析其原因,患者发病6~7h内手术由于血肿新鲜,不利于术中找到出血血管,可能导致止血不彻底,术后发生再出血。针对上述因素,应把握好手术时机,降低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收缩压≥200mmHg、术前舒张压≥120mmHg、高血压病程≥10 年均是HICH 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血管壁弹性降低,增加术后再出血风险。针对上述因素,应在术前有效降低HICH 患者血压,避免血压波动。
根据CT 检查,血肿可分为两种形态,即规则的圆形和不规则的分叶形态,若血肿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边界较清晰,手术可顺利清除,脑组织塌陷及损伤较为轻微,术后恢复较好;若血肿形态不规则,术中止血较为困难,若一味追求清除血肿的满意度,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后续发生再出血的概率较大。针对上述因素,在患者手术清除血肿的同时,应减少对脑组织的刺激,不必强求血肿彻底清除,以降低损伤脑组织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本研究结果指出,凝血功能障碍是HICH 患者在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病程长,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部分患者术前即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研究显示,凝血功能异常可导致术中止血困难,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后再出血风险。若患者长期服用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亦可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属于手术禁忌证,但部分患者脑血肿较大,意识障碍明显,仍需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可对脑组织形成新的创伤,加之凝血功能异常,导致止血困难,更易发生术后再出血。另外,合并糖尿病、血肿破入脑室均是HICH 患者在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可造成颅内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改变,增加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血肿压迫脑组织会导致周围组织坏死,也增加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基于此,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液学检测,了解其凝血功能,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HICH 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与手术时机、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高血压病程、凝血功能、血肿形状、合并糖尿病、出血破入脑室有关,可通过把握手术时机、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凝血功能、尽量清除血肿等措施降低HICH 患者的术后再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