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价值意蕴及发展理路

2022-10-21齐振东

大众文艺 2022年18期
关键词:抗联题材东北

齐振东 齐 心

(1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国辱,痛彻肺腑;抗战,同仇敌忾。1931年9月18日,举世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各地掀起一股股义勇抗日热潮。白山黑水之间,林海雪原深处,在东北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武装。东北抗联题材影片主要以东北抗联战斗英雄人物为主线,传颂英雄事迹,建构红色文化基因,充分体现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东北抗联题材影片主要以东北地域文化色彩为背景,传播伟大民族精神,将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环境、风土人情习俗以影片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东北抗联题材的每一部影片无不选材于东北抗联英雄,通过影片来宣扬红色革命事迹,弘扬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剖析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价值意蕴,厘清发展理路,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培育艰苦奋斗意识,意义重大。

一、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价值意蕴

红色电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媒介,它始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东北抗联题材影片多以展现东北抗联精神和爱国主义革命精神为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对于红色基因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时代精神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一)时代价值

东北抗联题材影片于20世纪30年代诞生,由于当时东北面临日寇侵略时期,电影事业严重缺乏发展环境。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基础领域建设良好,东北抗联题材影视作品质量逐步提升,在传承红色记忆、引领社会思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时代性价值。

1.传承红色记忆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东北抗联题材影片创造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铸就了优秀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不同时代影片的拍摄,都会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代际传播,让每一代人都留存红色记忆,体现影片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概念的提出,红色旅游路线备受关注,红色题材影片日益热捧。在这一背景下,东北抗联红色经典影片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文化,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深沉的自信,不竭的力量。从每一部影片中,瞻仰每一位英雄人物,聆听每一个英雄故事,红色文化带来的是无比深沉的自信,从传播到传承,红色文化迸发的是永恒的力量。《风云儿女》(1935年)影片讲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青年知识分子辛白华得知好友梁质夫抗战牺牲后,摆脱艺术圈也走上抗战前线,演绎着一个具有时代感的故事。

2.引领社会思潮

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社会思潮受社会存在和外来思想的影响较大,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一些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剧烈冲击和挑战。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导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红色文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晶和产物,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革命文化的真实写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红色血脉。东北抗联题材影片作为红色文化宣传媒介,引领着主流社会思潮,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求。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社会思潮起到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强化精神教育引导、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转化理论观点为精神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总体要求,熔铸于国民教育系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东北抗联影片以爱国题材为主线和出发点,体现主流价值。通过红色影片的呈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文化价值

东北抗联题材影片是中国抗战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献材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影片能够使观众了解我国东北抗战的历史,传承着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弘扬文化精神,奠定文化根基,彰显文化价值。

1.夯实红色文化根基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这为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先后成立“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抗联教育基地”“东北抗日联军影视基地”等。在影片题材内容方面,我们要注重历史文化价值与审美追求统一起来、要注重历史维度与视觉效果统一起来、要注重建构精神文化与社会文化统一起来,以此来夯实红色文化根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利用红色资源,再现红色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体现核心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展现团结力量。

2.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影片文化价值体现在观众对影片的感悟,烘托出一种精神向往。如《万众一心》(1927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张家镇,青年小林等人假借订婚在酒中下病毒将日军毒死,胡大嫂趁机将张处长打死的故事。《战地历险记》(1933年)讲述黄振汉与订婚女友丁明霞在战区走散,历经险阻,最终会和击退敌军的故事。《民族生存》(1933年)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一群无家可归的人们为了保卫民族生存,拿起武器英勇抗日的故事。《中华女儿》(1939年)、《八女投江》(1987年)1936年,胡秀芝在亲人遭日寇杀害后,毅然参军抗日。冷云是当时的抗联某部指导员,在一次战斗中,牵制敌人至牡丹江畔,因寡不敌众,冷云等八名抗联女英雄宁死不屈,她们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坏自己的八支枪,视死如归地投江自尽的历史壮举。《金玉姬》(1959年)影片讲述抗联朝鲜族女共产党员金玉姬参加革命工作,团结群众、顽强机智地跟敌人进行斗争的故事。《冰雪金达莱》(1963年)20世纪30年代,当时许多流亡到我国东北的朝鲜人与中国人民一起奋勇抗战的故事。《自有后来人》(1963年)1939年,日本占领东北时期,某城市中住着一家人,他们祖孙三代。老奶奶的儿子叫李玉和,孙女叫李铁梅。共产党员李玉和按照党的指示,将一份密电码转移到游击队去。奶奶和父亲英勇牺牲后,铁梅终于完成了奶奶和父亲未完成的革命任务。《松花江上》(1947年)东北松花江畔,一青年与一车店店家的孙女相爱后,不屈日寇的压迫,参军共同抗击日寇的故事。《三进山城》(1965年)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某地,刘连长受郑团长指示后,三次进城摸清敌军弹药储备和运输情况后被我军炸毁的故事。《烽火少年》(1975年)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发现一位受伤少年,带他养好伤后参军打鬼子报仇。在解放岭西镇的战斗中,他机智灵活地完成了引敌入瓮的一系列任务的故事。《归心似箭》(1979年)1939年冬,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某部连长魏得胜敌俘后逃出,心怀回归到部队的故事。《最后八个人》(1980年)东北抗日联军某部警卫团长白云龙率领七个人在王裕光假投降的背景下,暗地查探突围出路的故事。《关东女侠》(1989年)日寇侵犯我国东北时,绿林关东好汉营救了一位少女,该少女加入绺子后练就成为关东女侠,最后被擒和四虎从容走向刑场的故事。以上各个时代的影片都呈现出勇于斗争的时代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内容丰硕、内涵丰富,东北抗联精神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体现着信仰信念的坚定性、爱国情操的高尚性、牺牲精神的伟大性。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是历久弥新的精神丰碑,东北抗联战士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前进。在每一部影片中,我们大都体会到艰苦的战斗和超长的战时,观众也会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解沉浸在每一部影片中。影片本身具有的一定文化价值,也会传承出东北抗联精神的独特意义。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呈现,让每一位观众体会到影片的文化内涵,领悟文化价值,让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成为一种价值追求。

二、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发展理路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随着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不断进步,更深厚的审美意蕴与现实价值需要得到发展。纵观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影片的发展思路仍需拓宽、民族情怀仍需传承、红色血脉仍需弘扬。坚持以抗联英雄人物、爱国主义色调、受众认同程度为依托,力求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以抗联英雄人物为抓手,继续拓宽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发展思路

21世纪以来,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类型逐渐丰富,内容逐年丰满,文化价值不断深挖,形成了以东北抗联英雄人物为主题的一系列影片,呈现给大众独特的东北抗联英雄形象成为东北抗联精神的物质载体。主要以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为抗联英雄人物为抓手,拓宽东北抗联英雄的认知面和认同度。地方专设以英雄命名的县市、公园、街道等,以此来纪念英雄,加强国民爱国教育。《白山黑水》(1997年)、《步入辉煌》(1994年)、《报国忠烈之杨靖宇》(2015年)、《铁血英魂杨靖宇》(2016年)、《杨靖宇》(2019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将军带领抗日联军仅5千人英勇奋战,面对敌军70万,浩然正气、不屈不挠,坚持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倒在雪地上的壮烈事迹。这一系列歌颂铁血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事,让我们一幕幕领悟“靖宇精神”的真谛,一代抗日英雄,吞棉絮、吃树皮,忍受11天饥寒壮烈牺牲,身首异处18年,影片重现再次演绎豪迈人生传奇故事。《赵一曼》(1950年)、《我的母亲赵一曼》(2005年)影片讲述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面对日寇,赵一曼绝不屈服。在赴刑场的列车上,提笔给她儿子写下了遗书的悲壮故事。《赵尚志智取五常堡》(2009年)、《传奇将军赵尚志》(2011年)影片主要讲述了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组建珠河东北抗日武装游击队,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的传奇故事。《哈尔滨大谋杀》(1985年)1945年12月,中国共产党按照“双十协定”精神,由李兆麟将军任哈尔滨中苏协会长,期待与国民党接受合作。但却被处处设陷,最后在哈尔滨水道街被凶手杀害。分析抗战题材影片后发现,大部分主题影片中选定的人物事迹也作为了后期影视作品的主流思想。

(二)以爱国主义色彩基调为擎手,持续传承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民族情怀

抗联爱国影片初衷目的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记忆。《满洲虎行动》(1993年)1928年秋,张学良去机场送行日本特使遇刺未遂后,命令林飞虎和陈小平追查暗杀内幕,最终查明主谋是关东军。主要讲述的是奉军卫队与日本驻奉天特务机关,展开了一场谋杀与反谋杀的生死较量的故事。《敌后武工队》(1995年)1942年,魏强率领武工队利用敌军内部的矛盾,夜袭车站,扫平了侵袭队,击毙了哈巴狗,又炸毁了宪兵队总部为乡亲们报了仇,大长了人民抗日的士气。《狼烟》(2009年)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关东民众奋勇反抗,沉重打击日寇、汉奸、伪军、土匪的故事。《虎头要塞牺牲》(2011年)一群国民党军和八路军的战俘被抓到虎头要塞充当劳工,背下了整部密码的交通员老胡来东北与抗联组织接头,不幸入狱,最终被营救的故事。《铁道游击队》(2015年)讲述在抗战时期铁道游击队击敌进攻的故事。《第一支特种兵》(2017年)有一支英雄好汉军队是中国的第一支特种兵,他们与苏联红军战士一起打鬼子的故事。《东北抗联锄奸记》(2017年)一部讲述东北抗联的儿童影片。

以爱国主义为红色基调,利用影片进行显性与隐性爱国教育,衍生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重走红色革命路线,打卡红色教育基地。让大众了解红色资源,全民开展红色基调教育,传承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民族情怀。大众媒介通过宣传教育,传播主流价值观,突显民族集体记忆,共享心理归属感,共同产生认知体验。东北抗联题材影片唤起抗日战争记忆,能够激发民族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凝聚民族力量、促进民族团结。

(三)以受众认同程度为托手,赓续弘扬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红色血脉

东北抗联题材影片成为重识民族集体记忆,唤起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影片能够传达红色信仰价值,顺应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民族价值认同。影片传播使人们保持对东北抗联的文化记忆,进而将集体记忆有效融入,实现传承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题材影片是建构民族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感、使命感的重要责任所在,承担着实现价值认同的功能。回顾历史及革命英雄人物,深刻领悟独具历史特色的精神风格和文化信仰,体现精神传承的价值。

在影片传播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宣传平台,做好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扩展大众认同范围,充分满足受众的审美观需求。《归心似箭》这部电影生动地展现了东北抗联战士及群众百姓的人生命运,使东北抗联题材影片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红色精神境界,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认可。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利用东北区域自身文化优势,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吸引更多拍摄组到东北进行拍摄录制,完善东北抗联题材影片的受众认同体制,合理优化影片的传播机制。但由于受宣传力度等外部因素影响,影片受众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区域,为赓续弘扬红色血脉,应充分发挥好新媒体平台优势,积极利用好网络媒介的传播功能,弘扬红色血脉,更好地发挥东北抗联题材影片受众认同程度。

猜你喜欢

抗联题材东北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大东北的春节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抗联英雄赵尚志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