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究
2022-10-21宋丹临沂市兰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宋丹 临沂市兰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预算绩效管理根据形势进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对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绩效管理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这些单位需要尽其责,充分利用目前的资源,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内控效果。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做到财政效率精简。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预算项目成本和绩效指标进行衡量,并根据内部财政资金的支出,采用最佳的管理手段。通过实践可知,如果预算绩效管理措施合理,那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产安全会更加有保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为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合理性,必须从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方面入手。因为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这两者之间是有较强关联性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一)目标具有一致性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对公共服务质量进行提升,对资源进行更合理的配置。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其都是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通过管理人员来执行和实施的,其目标是为了使财务管理安全更有保障。从本质上分析,这两者在执行和管理这两个方面来看,其目标是一致的。
(二)贯穿全程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可知该内容可以在多个层面起到一定作用。预算绩效管理需要贯穿到多个环节中去,这样才能够实现全过程控制。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同样也是需要通过全面性原则来实施的,这样才能使其能够充分融入到管理环节中去,从而帮助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得到更好的实施。
(三)相辅相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仅系统性强,而且综合性也较强。其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多个流程和环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是关键所在。从一定程度上来分析,该项内容可以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其他经济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必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可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因此,不难发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在政府管理大方向中,预算绩效是重点之一。2018年9 月25 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财政资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之后,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2018 年12 月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进行了修订。由此可见,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的财务管理作用越来越凸显,通过数字反映结果,从而方便后续的绩效评价。经过对财务管理数据的分析,达到预算绩效分析的目的,并且解决一些问题。通过科学化和合理化的财务决策,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财务决策作用的充分发挥,也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控制,方便进行预算编制资金的合理分配,使预算的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在内部控制视角下,为了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必须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如果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那么势必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受到影响。就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预算编制不科学。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一是预算编制需要收集大量的财务信息和核算会计数据信息,这对于有关工作人员的考验是极大的。而且,从内容上来看,预算编制需要覆盖多个部门和多个科室,其内容也较为复杂,也就加大了预算编制的难度。二是预算编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也有较高的要求,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法律纪律意识不强。这些现实情况都会对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产生较大的的影响。
(二)内控体系不完善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文件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因为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在开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时候,没有根据单位的业务特征和管理现实情况来开展,也没有对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合理设置。其次根据本单位历年风险因素进行预算风险防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不能做到让内部控制系统根据绩效目标来进行全程监督,所以绩效数据和目标的执行情况较差,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加大。另外,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内部审计监督不合理、岗位职责与管理权限划分模糊不清等问题。
(三)评价机制不合理
通过打造一个合理和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受到更多的约束,从而提高其有效性,这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中都存在不完善或者不合理之处。比如,预算管理缺乏评价体系。在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其质量监督存在较大的问题。并且,绩效管理要求不明确,监管指标也不能对绩效管理要求进行较好的反映。这些现象都表明了绩效评价体制机制落实不到位,而且绩效评价的缺乏导致绩效监督工作有效性不强。
四、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科学开展预算编制
新经济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编制流程进行规范化和细化。这就要求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针对日常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制定预算编制准则,并合理设置预算管理部门。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预算编制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对于预算人员而言,还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编制预算方案,从而确保预算编制的客观性,并且要做好长期规划,根据本单位的发展目标来制定合适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从而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合理性,促进本单位预算管理又快又好地发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务必确保单位中的各个部门和人员都能够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中去。这是因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不仅与财务管理部门有关,而且与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等部门息息相关。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人员需要收集和整理财务信息数据及相关的其他业务数据,这些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难度较大,也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难度加大。鉴于此,有必要对预算绩效管理有关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二)强化内控体系建设
将内控与预算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并且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和单位管理现实情况来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在该体系中,对单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要做好内部组织与机构建设。也就是说,要设置好包括内部控制部门和风险管控部门在内的部门。其次就是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该制度中,需要对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责权进行明确,并规范工作流程,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分析等。另外,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需要加强协同机制的完善。比如,有横纵向的协同机制、外部主体参与机制等,这些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帮助非常大。
在内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各个主体的职责,针对各个层级人员的特征,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可以实现内部一体化的管理,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得到高效率的贯彻和实施。
除此之外,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大数据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主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而且这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的沟通与交流也是非常有利的。另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事前和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采取不同方法来做到全过程监督。
(三)健全预算考核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中,做好每年的绩效考核计划的制定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包括公共服务质量,还需要考虑数量标准。另外,还需要制作绩效报告来对单位绩效进行评价。对于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各个单位都需要建立预算绩效考评部门,做好相关机制建设。此外,必须明确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这两者的差别,使评价机制具有相互独立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做好预算编制质量和单位年度工作等工作是同等重要的。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针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也需要深入而广泛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使内部控制信息资源库越来越完善。另外,还需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以及后续的发展动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目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据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帮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方便做出正确的预算管理决策。
(五)预算管理要实现全程总控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控制非常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到向上逐级汇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标准进行明确,帮助标准能够得到进一步执行,而且,要根据绩效考评制度来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平化和合理化。中央财政借助重点政策与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使原有政策得到优化。
五、结语
众所周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这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提高,那么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所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言,必须明确本单位在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找到本单位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