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微
2022-10-20朱春萌
朱春萌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必须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点,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打造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教育格局,以便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以新媒体为背景,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机遇,着重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2-0029-04
新媒体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的新型媒体形态,具有容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能够较为快速地向用户推送各种信息,满足他们休闲娱乐、学习培训的需求。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喜欢各种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也很强。新媒体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能够对大学生政治素养、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产生显著影响。高校应立足这一现实,围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发展需求和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进行探索,以优化工作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从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一、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具备十分鲜明且独特的特征,包含十分丰富的元素。第一,新媒体环境具有虚拟性。这里的虚拟指的是“空间”,即该环境是无形的,主要是以图片、文字、影像等传递信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每个用户都可以依托对应的媒介在虚拟平台上交流,且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递者。第二,新媒体环境具有丰富性。即新媒体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不仅形式多样、类型充足,而且能够进行共享,让用户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第三,新媒体环境具有开放性。即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信息都可以实时流通。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也可以将自己得到的信息分享给他人。第四,新媒体环境具有交互性。即利用新媒体可以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愿意沟通,随时都可以与他人取得联系、分享信息。第五,新媒体环境具有广泛性和时效性。使用新媒体的用户十分庞大,新媒体中的信息也来自不同的渠道,涉及不同的层面,其覆盖范围非常广,另外新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并迅速扩散,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想要的内容。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机遇
1.困境
第一,多元信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往往是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精神、民族信仰的基础。在以往的思政教育中,高校往往会更加系统、全面地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也更加复杂,其中难免会掺杂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甚至会存在一些非理性的、错误的、消极的观念,与大学生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成对冲,不利于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修养的发展。
第二,真假信息混杂,影响大学生的判断。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言论、传播信息,但是一些虚假信息也不时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在这种形势下,由于缺少社会经验、不够理性,大学生容易受一些低俗文化、虚假信息的影响,从而发表一些不当的言论,或是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辨别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三,对思政教育工作形式产生影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理论为基础,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且大学生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较少,必须依赖课堂学习和教材才能达成学习目标。而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拓展。如果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也不利于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2.机遇
第一,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变革。新媒体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也能够将各种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还可以实时传递信息,这些都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思政教师既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新媒体展示不同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也可以运用新媒体推送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还可以改善教学的手段,优化授课策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或是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以往,学生能够接收到的思政教育信息主要来自课本和教师,或者来自新闻,资源十分有限。而有了新媒体以后,教师可以搜集更多的信息,如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学术研究成果、娱乐新闻、社会新闻以及文史资料、经管资料、医药卫生资料,或是其他高校分享的优质思政教育课件、教案等,且只需提前下载、收藏,然后在讲课时根据需求使用,还可以在专门的思政教育网站根据教学需求筛选对应信息,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内化学到的理论知识,并进行灵活运用,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
第三,新媒体开拓了思政教育的空间。課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场所,尤其是新媒体出现以后,高校教师可以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让学生在任意地点根据个人的需求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整合成视频、PPT课件,并将其分享到网络平台上,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同时可通过学习交流的平台,如微信群、论坛等,让学生实时分享个人的学习收获或一些真实的案例,在讨论、互动过程中内化知识,完成思政学习任务。在此期间,学生不必到统一的地点接受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自由选择,这有助于拓展教育空间。
第四,新媒体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者,而教师主要是知识的“灌输者”。有了新媒体以后,教师就可以改变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如要求他们观看视频资料、浏览对应网站,或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思政内容,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和分析,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吸收和内化理论知识,并将其作为行为指导,不断约束和管理自我,继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观念,保证教育成效
第一,落实生本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面向的是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思政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态,同时详细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思路和方法,并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可以开展情境教学活动,设计合作学习环节,或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担任教师,完成授课任务,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及时补充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立体、多元的环境中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合理应用新媒体提高教学成效。思政教师要把握好应用新媒体的尺度,即选择合适的时机,合理地应用新媒体。例如,教师可以在解释相关思政理论时,以新媒体展示社会新闻、生活案例,让学生结合真实事件理解抽象的知识,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认知,辅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要学会制作和使用PPT,而且要学会录制微课、剪辑视频、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并根据教学需求合理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思政知识,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升授课质量。
2.优化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第一,运用新媒体翻转课堂。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思政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翻转课堂,从而进一步提升授课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教师应提前制作导学课件,可以是PPT,也可以是微课,还可以是Word文档,并在其中融入学习任务,然后借助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学习新课,梳理重要的知识点,再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完善教学设计和布置课堂练习题,保证后续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思政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学所得进行解答,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学所得,共同研究疑难问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思政教师可以进行简单总结和梳理,强调重难点和易错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布置课堂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
第二,新媒体与慕课结合。慕课是一种新兴的在线课堂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授课资源,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为此,思政教师可以将慕课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认真筛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思政素材,并借助新媒体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上统一观看,或是在课下自主学习,从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在思政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与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在线上展开实时交流,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前借助新媒体与教师交流新课内容,获取相应的指导,然后进行针对性探究,也可以在课后和教师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还可以在线上分享自己近期的经历、心理状态等,及时寻求思政教师的帮助,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因此,线上互动可以不断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然后主动配合教师,为思政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重视评价,推动学生成长
第一,将媒体道德作为评价指标。新时期,高校学生必须学会甄别各种信息,也要进行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因此,高校在设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指标时,应当将学生的新媒体道德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并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学生在各个新媒体平台上的发言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其是否严格遵守新媒体道德、是否存在不当的言行,同时要关注他们的诚信记录、心理发展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思政教师再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第二,优化和完善思政教育评价模式。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高校思政教师应不断优化和完善思政教育的评价模式,推动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同时结合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案,给予学生更加有效的指导。思政教师可以为学生定制“成长档案”,并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将其录入档案,定期进行比较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的变化,发现其闪光点,同时找出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强化思政教育的成效,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
4.拓展阵地,强化育人效果
第一,引入热点问题。思政教育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内学习和探索,并学会迁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助力学生健康发展。為此,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运用新媒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关心的各种热点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教学案例、探究任务,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学会从多元角度看待世界、分析问题,并基于实际判定是非、对错,主动反思自我,明确“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从而顺利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第二,建设特色网站。想要保证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高效结合,高校就需要建设相应的网站,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从而凸显育人成效。高校可以针对思政教育专门建立一个内部网站,将其与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官网等关联起来,设置对应的端口,便于学生利用不同的新媒体软件登录,定时推送党史学习材料、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并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一定时长的浏览任务,从而促使学生在浏览过程中吸收更多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第三,組织实践活动。除了学校,社会也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思政教师应当善于开发社会资源,并在新媒体的帮助下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思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开展调研活动,如低碳出行、医疗教育、诚信问题等,同时发挥不同媒介的优势,可以录制视频、制作电子问卷、拟写倡议书等,然后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
5.组建教师队伍,规范教学流程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且教师必须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为此,高校要提高思政教师的招聘门槛,并对在职教师加强培训和指导,使思政教师能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素质,同时掌握新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技巧,然后在教学实践中灵活组合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高校还应组织思政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思政教师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或教学困惑,从而提升思政教师的执教能力,为大学生思政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
四、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想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高校应立足现实,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同时以新媒体为载体,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辅助大学生吸收理论知识,掌握多元的理论学习技能,使大学生在思辨过程中获得更多启发,并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进而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严波,王勇,桂巧玲.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9(06).
[2]骆郁廷,余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新媒体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9).
[3]兰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8(02).
[4]欧阳光明,刘秉鑫.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其建构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06).
[5]张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探索, 2016(02).
[6]季明,高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以微信公众号为例[J].江苏高教,2015(04).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Zhu Chunmeng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ful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seize opportunities, face challenges,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so as to create a mor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education pattern,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nd help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aiming at the difficulties and opportun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new media; collegeand univevsities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