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乡村,情系乡村教育:甘肃通渭乡村教育现状与思考

2022-10-20田军

成才之路 2022年22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教育改革教育资源

田军

摘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乡村教育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传承优秀文化、培育人力资本等重要任务。虽然国家大力推进基本教育均等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但生源流失、师资流失、教学观念陈旧及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等问题仍然成为阻碍部分地区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实施。乡村教育应铸魂育人,思政引领,助推师德师风建设;资源整合,凝心聚力,服务乡村教育发展;深化改革,精准施策,稳固乡村振兴成果。

关键词:乡村教育;乡村振兴;教育资源;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2-0057-04

乡村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乡村教育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仍然是教育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个短板,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酷的自然环境、教育的支持力度,以及乡村教师的待遇、发展空间、传统观念的束缚等,都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因素。振兴乡村教育,加大教育支持力度,优化育人环境,从乡村实际出发,推进教育改革,推进乡村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以甘肃通渭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强化乡村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推手作用,旨在为全国乡村教育振兴提供借鉴。

一、乡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地理位置偏远,办学条件差

净化乡村教育环境是搞好乡村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甘肃省通渭县地处祖国的西北腹地,“苦瘠甲于天下”的地理位置使得本地区乡村学校布局分散,教学点以零星点缀的乡村学校为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环境严酷等问题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巨大阻力,寄宿学校成为乡村学生的主要选择。但乡村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短缺,教育资源建设滞后,教育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且乡村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乡村的实际发展需求有时难以匹配,难以带动乡村建设。

2.师资力量流失,社会风气陈旧

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特岗计划,以弥补和支持薄弱的乡村教育,但无法从根本上让优秀青年教师“安居乐业”,留住人,难留心。部分年轻教师认为乡村学校提升空间小,影响未来发展,因而无法潜心于教育,扎根到农村教育中。一批批特岗教师有时如同走马灯,服务期满即调任或跳槽,农村师资队伍中的青年力量本该是中流砥柱,但有时却似昙花一现。有的教学点教师非常少,教师只能被迫成为全科教师,而能力提升、取长补短、切磋教学法成了空中楼阁。陈旧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家长难以放心,也留不住学生资源。因此,有条件的家长绞尽脑汁让孩子转学,而留在乡村学校的大多为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家庭监护不力,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学习质量难以保证,能力提升阻力重重。

3.经济发展制约,教育难成合力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地域性差异巨大等问题依然严峻。乡村整体生活质量不高,教育教学资源匮乏,除了政府投资外,鲜有其他产业或是社会渠道助力乡村教育,经济问题成为阻碍乡村教育发展的一座大山。一些乡村家庭经济拮据,可用于教育领域的投资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学校很难形成“线下教学为主导,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乡村教育通往“结合信息化、聚焦现代化”的道路荆棘满地。此外,乡村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加上教育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以及当下较大的就业压力,使他们常常不愿意将有限的家庭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教育事业缺乏家长的支持,难以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无法让乡村孩子从根本上通过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乡村教育所面临的这些窘境,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二、多措并举,构建优质乡村教育体系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根本性脱贫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发展乡村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以下几点,乡村教育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1.铸魂育人,思政引领,助推师德师风建设

乡村教育要助推乡村振兴,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自觉是其本质要求。乡村教育应定位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只有深刻认识实现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意义,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教育处在新时期下的责任与使命,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要立足教育、区域、学生的实际,用思政引领,开创铸魂育人新格局,持续深入面向师生开展“红色基因”宣传教育,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引导学生着眼感受知现在,放飞理想看未来,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坚定信念、涵养情怀、积淀素养,确保乡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乡村学校要注重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素养,确保乡村教学团队思想素质过硬,行为准则向思政建设看齐,落实以德育为主的教育方针,制定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案,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乡村学校还要引导教师扎根乡村、站稳讲台,探索新时代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的教育教学方法,把握师德建设的核心,着重增强乡村教师的家国意识、教育情怀,开展职业准则及道德教育,增强其家乡认同感。

2.资源整合,凝心聚力,服务乡村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囿于城乡教育水平条件的较大差距,偏远乡村的学龄儿童数量骤减,部分乡村学校面临着有校无生或被撤并的窘境。当前,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相对欠缺,教学条件艰苦,办学效益较低。此外,乡村教育工作者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教学及生活环境严酷,难以借助于人才引进方式吸引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导致教学团队新鲜血液注入缓慢,且存在流失的问题,阻碍了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乡村教育的持續发展十分困难。统筹社会资源、汇聚八方力量,凝心聚力让乡村教育基础更加稳固,拓展成效更可持续,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有效保障。

第一,加大乡村教育财政扶持力度。乡村学校基础设施较差,教育经费匮乏,教育设施比较简陋,因此政府应适当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完善乡村教育财政支持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及企业参与到乡村教育的办学过程中,拓宽教育资金投入的来源,切实改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保障其正常运转。乡村学校应增设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对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沟通、抚慰,保证乡村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乡村学校应建设五彩纷呈的图书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健全“文化育人”体系,让乡村学生领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大千世界。乡村学校还应在体、美、劳上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重视程度,让乡村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鼓励乡村学生追求五彩斑斓的梦想,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乡村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乡村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形成阳光朝气、积极向上的性格。此外,应持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精准对接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将返贫、致贫家庭适龄人口纳入教育资助范围,确保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应助尽助,切实让乡村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和国家的政策扶持。

第二,加强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各行各业已朝着信息化、数字化蓬勃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推进乡村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城乡发展难以同步也愈加显示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产品普及、现代化设备应用于乡村教育的必要性。培养乡村教师把平时的教学信息与信息技术有效衔接的能力,使乡村教师能够轻松驾驭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让乡村学生开拓视野,激发乡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对助推乡村教育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乡村学校要重视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切实做到城乡教学理念一体化,还应加强网络教育的推广,使名校网络课堂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此外,在树立“向善向美”的共同价值导向、认知教育的差异性而非差距性的基础上,要加大乡村教育的稳中求进、创新赋能、有机统一,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农村幼儿园、小学初中一贯制的教育协同体,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和校际的同课异构,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广,传播范围更大。

第三,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师资队伍是乡村教育的根本保障,因此想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乡村教师素质的提升和乡村教师的辛勤付出。乡村教育系统应持续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和提高乡村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水平,让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乐于扎根乡村,安于为乡村教育施展才华,竭力奉献。只有增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吸引力,提升乡村教师幸福感,才能稳固师资力量,实现乡村教育的人才振兴。要真正落实城乡优秀教师轮岗制度,从根本源头上解决乡村生源流失问题,教师职称评定可向乡村倾斜,并制定切实可行、吸引人才的职称评定机制,调动青年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乡村学校要注重通过以情感人、管理服务、待遇保障等,培养和留下富有乡土情怀、乡土气质和文化的优秀乡村教师。同时,基于当下乡村中小学男教师比例较小的现状,应通过相关政策优待、社会就业扶持等途径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政府教育部门应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各类制度和政策优化,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优质高校毕业生及各类专兼职教师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使其既具有深厚的理论教学水平,又兼备农村产业实践教学技能。还应注重产教充分融合,校企通力合作,探索契合乡村教育的教学规律,打造适配于乡村教育振兴的高素养、专业化教师人才队伍。

3.深化改革,精准施策,稳固乡村振兴成果

深化乡村基础教育改革,还应树立整体教育观,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做好其角色定位与转变,高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的旗帜,充分发挥教育的政治性、公益性、优质性及针对性,推动乡村教育向着优质、均衡、普惠发展。

第一,价值导向作用于教育教学。乡村教育应聚焦培养健康成熟的人格,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完成任务型教学目标向着整体性育人目标的全方位升级。乡村教师应了解乡村学生的成长规律,把形成科学的价值导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兴趣爱好作为乡村教育的重点,注重发挥教育系统综合育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学科教学整体育人功效,健全“三全育人”体系。

第二,提升乡村教育治理性,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乡村学校应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减负政策,增加学生的休息时间,减轻学生父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这既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乡村教育应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角下,审视乡村学校建设,培养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的乡村教育管理者和有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乡村教师团队。乡村学校要保障独立自主、静心纯洁的办学空间和环境,激发办学活力,提升教学质量,减少学校无关教育的非必要性工作,减少非教育类别评比检查,精简教育类别评比程序,切实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服务乡村教育,助力学生发展。

第三,强化家庭教育,完善教育体系。作为教育的根基与基础,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孩子有着终身性的影响。为谋求家庭幸福,很多乡村家长选择了常年外出务工或是早出晚归的个体经营,对于子女教育无暇关心,而是让祖辈直接看护,无法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无法发挥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造成了家庭教育主体的位移,亲子教育转为隔代教育。这种祖辈代为抚养教育的孩子家庭管理方式,也造成了农村家庭教育理念无法与时俱进,难以保障家庭教育的质量。此外,现阶段农村家庭教育缺乏政策性及切实有效的外界支持,家长对高质量家庭教育的需求无法与农村相对滞后的经济、政策条件相匹配,为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再添阻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提升农村家庭教育质量、助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互补协调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要求。面对农村家庭教育主体缺位严重、家庭教育理念更新滞后及缺少必要的支持等现状,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家长的教育主体责任。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参与程度及教育责任意识。乡村家长要与时俱进,切实认识到在孩子教育中家长不是旁观者,而应与学校形成对孩子的教育合力,扮演好“最重要的老师”这一角色。乡村学校应着力提高父母的教育参与度,增强其家庭教育责任意识,使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二是转变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科学建立家庭教育体系。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乡村家长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对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有重要意义。乡村家长应摒弃“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谬误思想导向,提高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子女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三是全方位构建农村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应形成“政府出台、学校響应、社区助推”的乡村教育政策支持体系,聚焦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配备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教师,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形成助力家庭教育发展的全方位支持体系。

三、結论

总之,想要实现乡村振兴,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但千头万绪,任重道远。而想要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应多管齐下,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使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转变思想观念,形成教育合力,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吸引人才扎根,助推乡村育人体系与家庭教育协同。

参考文献:

[1]办好乡村教育助推乡村振兴[N].吕梁日报,2021-11-18.

[2]董林.全面开创青海教育乡村振兴新征程[N].青海日报.2021-11-16.

[3]侯勇.川陕苏区教育治理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启示[J].四川教育, 2021(22).

[4]王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寻[J].邢台学院学报,2021(04).

[5]教育局.统筹做好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04).

[6]王孝军.激发乡村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奉献乡村教育内生动力的实践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1(08).

[7]姚小燕,谢伟.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12).

[8]田嵩.乡村教育舆情治理:内涵、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21(12).

[9]秦玉友,张宗倩,裴珊珊.教育在促进农村发展中如何发力———2020年后教育扶贫对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与路径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2021(04).

[10]管莎莎.教育精准帮扶下的乡村教师远程培训支持服务体系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

Rooted in the Countryside and Feeling for Rural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Rural Education in Tongwei Country, Gansu Province

Tian Jun

(Xishan Primary School, Maying Town, Tongwei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Tongwei 743300,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ducation undertakes the important tasks of block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promoting social equity, inheriting excellent culture, cultivating human capital and so on. Although the state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high-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problems such as the loss of students, the loss of teachers, outdated teaching concepts and the imbal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still becom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n some areas, and restrict the further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people with sou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uidanc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integrate resources, concentrate and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deepen reform, implement policies accurately, and stabilize the achievement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education;ruralvitalization;educationalresources;education reform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教育改革教育资源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