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研究
——以“央视新闻”为例

2022-10-20窦靓杜何琪

新闻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肺炎新冠

○窦靓 杜何琪

2020 年春,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在全球蔓延肆虐,一时间全国乃至全球对于疫情信息的需求激增。为有效遏制病毒的传播,保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国及时采取了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并迅速做出了“疫情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的研判。政府和多家互联网企业开展高效合作,依托各自的平台优势开启疫情专题信息发布、疫情地图查询等功能,使疫情信息公开、透明化,便于公众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在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官方主流媒体展现出巨大优势。以“央视新闻”为例,其依托权威部门提供的大量“独家”、“第一手”资料,做到了以独有的视角高度真实还原疫情下的国家、社会现状。疫情延续期间,“央视新闻”在微博、短视频、电视等媒体平台上全面铺开,创新新闻内容和传播形态,肩负起了社会“瞭望塔”的角色功能。

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央视新闻”的内容生产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和严重性,给新闻媒体内容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回眸2020 年初,疫情持续蔓延、封闭式管理、广大民众对即时权威疫情信息的渴求等,都对新闻信息的采集和传播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各类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也不断冲击着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新闻媒体需及时调整内容生产策略,方能彰显官方媒体的内容特色和责任担当。

(一)坚持政治功能+严肃新闻的媒介定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其病毒演变和持续时间仍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在当前疫情仍然不容乐观的情形之下,各媒体和平台的漏报误报、谣言传播等都可能会加重受众的信息焦虑。“央视新闻”等主流新闻媒体始终坚守做权威、严肃新闻的原则,及时传递疫情速报,更新疫情数据,切实提高疫情信息的受众触达率。疫情防控期间,“央视新闻”作为信息容量最大的融媒体之一,实现了新闻、政务、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融合,在信息聚合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针对国内企业、弱势群体和国际社会的帮扶政策经“央视新闻”的广泛报道和传播,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坚定了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央视新闻”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优势,构建了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网络,在疫情期间更好地将党媒的政治功能发挥了出来。

(二)跨领域协作,利用直播、VR、Vlog 等新技术提升观众参与感

媒体融合大趋势下,受众形成了碎片化、可视化、即时性等信息获取习惯和需求。面对疫情下复杂多样的信息需求,“央视新闻”利用网络直播、VR 新技术等开展跨领域协作,并借鉴Vlog 形式创新疫情下的内容生产。如在抖音平台上“央视新闻”实时直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官方信息的披露更具权威性和及时性;在微博端“央视新闻”24小时不间断地直播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在全景VR技术支持下吸引了数以亿计人次的观看,进一步提升了受众的观看体验感、参与感,全网化身“云监工”在线监督、围观。除此之外,“央视新闻”还发起了“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的公益电商直播,主持人朱广权以“段子带货”形式为湖北的各类滞销商品打通网上销售渠道,以当下热门的营销方式帮助湖北复工复产。在深度新闻的生产和挖掘方面,以“逆行武汉”为例,央视新闻以Vlog 形式深度报道疫情期间央视记者的逆行之路,让广大网民深入了解记者在抗疫前线的工作实况。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的一日工作纪实、海外学子的温暖回家路等都以Vlog 形式呈现,内容详实、紧凑。疫情期间,“央视新闻”的内容呈现立体、直观、有深度,成为鼓舞全民抗疫士气的一支独特力量。

(三)充分利用短视频媒介,即时、立体地丰富和传播新闻内容

疫情期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用户黏度明显高于部分传统新闻媒体。短视频具有门槛低、可视化、互动性强等优势,能够以简单易懂、清晰直观的方式随时随地将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受众,有效缓解了社会大众的信息饥渴。“央视新闻”在抖音平台上制作的短视频能够直入事件的核心,有效突出关键信息,具有极高的传播效率。“央视新闻”的短视频在满足疫情信息更新的刚性需求基础上,适时添加和融入了防控知识。短视频的信息容量得到充实,同时兼具辟谣和科普两大功能。“央视新闻”在短视频内容的生产和制作中突出了剪辑技术,实现快速转场、倒播、视频叠加的“画中画”效果等,将疫情前后、武汉内外等状态进行浓缩对照,使得信息密度更高,视觉冲击更强,视频观感更佳,最大限度地帮助网民快速抓住主要信息,给予用户即时满足的获得感。

(四)播报新闻与专题新闻并重,有效提升新闻内容的深度

此后,随着我国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渐好转,基于疫情信息统计和更新的播报新闻内容明显减少,主流新闻媒体将内容生产的重点放在专题新闻的策划和制作上。各平台上的“央视新闻”端口通过原创“武汉重启倒计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特朗普态度‘变形记’”和转载《新闻1+1》、外交部发言人的精彩言论等内容,第一时间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纪事,用时间轴的方式呈现了国家走向团结、强大、包容的历程,同时突出了白衣天使的英雄形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牺牲。“央视新闻”的深度新闻产品形态创新、内容专业又颇具大局观念,用深度和高度标注了国家记忆和民族精神、记录了中国方案和行动、彰显了中国担当和使命,镌刻了全球风雨同舟的历史瞬间。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央视新闻”的积极传播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信息传播呈现出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为主,各商业平台和自媒体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这不仅能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实时的信息发布,呈现真实的抗疫进程,也让疫情防控指南、个人防护知识等信息得以普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民众恐慌,为全国抗击疫情提振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一)信息透明和及时到位,缓解大众的恐慌心理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国民众的身体健康面临威胁,若疫情信息公开不及时,容易造成全民恐慌。自2020 年1 月20 日钟南山院士在央视《新闻1+1》首次权威发声后,“央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为全民战疫展开宣传造势。例如直播武汉疫情现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通过两微一端、短视频发布疫情防控相关指南等,还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开辟疫情实时监测数据专栏,实时呈现病例数据,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各类媒体的疫情防控信息,与地方融媒体中心共同进行患者同行车次、活动轨迹接触排查等。“央视新闻”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发布的权威信息,充分保障了受众的知情权,也为全国其他省份乃至全球应对疫情争取了时间差。突发事件面前,“央视新闻”做到了疫情信息发布的及时到位和公开透明,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广大民众的心理恐慌,同时对于更加全面精准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除此之外,“央视新闻”等主流新闻媒体对本次“新冠疫情阻击战”的报道,为我国树立了透明、团结、负责的国家形象,为全球应对突发事件树立了典范。

(二)及时调整生产结构,赋能社会生产

新闻传播本质上是对信息的传播。疫情防控期间,需求激增、公众的急切关注势必会令防疫物资的生产和供需关系产生波动,这对于资源优化配置、生产结构调整有着指向性作用。2020 年2 月2 日,“央视新闻”《战疫情·武汉直播间》专访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就缓解我国当前医疗物资紧缺等热点话题回应公众关切,其中对我国口罩产能及口罩生产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基于医疗物资的巨大缺口,以及央视权威新闻专访透露出的信息,很多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开始投入到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生产和扩产中,例如五菱、通用等企业上马口罩生产线,相关企业也纷纷全力投入原材料生产。这些举措从社会生产角度来看,无疑都是企业应对疫情做出的短期生产应急调整。在国内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期间,全国各地企业开始做好复工准备,“央视新闻”对于复工复产时间、具体要求和帮扶优惠措施等第一时间进行权威发布,为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正常运行注入一剂强心针。

(三)挖掘、传播爱与正能量,提振国民信心

疫情防控期间,“央视新闻”将摄影机对准抗疫一线,深入挖掘了许多生动的真实故事,向社会传递爱和正能量,凝聚全民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如主流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逆行”武汉时,仅用一张钟南山院士在高铁用餐车厢里休息的照片,就迅速引导和稳定了社会舆论。除此之外,“央视新闻”也不忘本次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幕后英雄,比如普通快递小哥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通过深度访谈和制作特辑等形式,高度赞扬他们汇聚爱与温暖,守护医务工作者的良知善行。无论是把妈妈“借”出去的女孩陈琪方,还是从参加过非典战役的爸爸手中接棒的邵明慧,这些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不仅培养了社会大众对医生职业的崇敬、理解,也有助于发扬、传承优秀的家庭文化传统,引导社会重视传承的价值。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压力,官方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发挥出了鼓舞国民信心、汇聚战疫力量的强大作用。

(四)社会关系“还本真”,召唤社会正常秩序的回归

新闻的采集与传播,往往以细微之处的记录展开关于社会治理、社会关系等宏观话题。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初期,由于缺乏对病毒信息的了解,民众容易产生畏惧甚至抗拒的情绪,在网络上相继出现了关于“逃离武汉”的恐慌言论和刻意隐瞒疫区接触史的行为,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疫情蔓延的危机。“央视新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用大量的镜头向受众呈现了“全民抗疫”过程中的美好画面,如方舱医院里和谐的医患关系、疫情防控一线的互相扶持、自愿开展志愿服务、民众自觉在家隔离等。这些点滴事件,反映了整个社会在应对灾难和危机时的团结和正能量,展现了文明、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从心理层面引发民众的共鸣,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认同感和责任感,进而引导民众自觉遵守防疫规定,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新闻媒体的镜头下,疫情期间的社会关系摆脱了财富、地位、阶层的附加影响,全社会形成了积极、温暖、奉献、团结的价值统一。

三、新闻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播优化措施

2003 年非典疫情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新闻媒体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时,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机制仍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及时优化和改进。面对网络语境的日新月异、受众信息消费习惯的逐步改变、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和长期性,新闻媒体必须积极转变思维,整合传播优势,通过技术革新、跨领域合作,不断提升媒体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整合新旧媒体的传播优势,双向输出优质内容

依托互联网语境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对突发性事件的预判和传播具备较高的敏感度。自媒体新闻来源更加广泛、生产更为及时,但是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面却难以同传统主流媒体相匹敌。如何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效融合,使两者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则是未来新闻媒体发力的方向。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新媒体展现了内容和传播方面的一些独特优势,开始向传统媒体大量提供和输出内容、素材等。如《新闻1+1》中主持人在与疫情前线进行连线时,就是以微博热搜、抖音热门话题作为主题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新媒体语境中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传统新闻进行内容开发和挖掘的线索。在“内容为王”的当今社会,要想打好传统新闻和新媒体的“组合拳”,就必须充分整合二者的传播优势,打通双向流通渠道,让新闻资源在各媒介领域中自由流转,将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拓展内容生产思维,建立开放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VR、Vlog、直播等新技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新闻生产和传播中大放异彩,特别是UGC 生产力量被传统媒体纳入新闻生产体系。UGC 即用户原创内容,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其与互联网新技术均属于用户思维的产物。非典时期,公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信息和资讯的来源渠道主要依赖权威媒体。互联网时代语境下,传统媒体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建立新闻资源储备库,新闻生产线和传播链均由封闭转向开放。武汉医院内的医疗垃圾清运工、重症监护室的白衣天使、12岁独自踏上归国之路的勇敢少年……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新闻内容生产的主体不再局限于记者,大众视野盲区同样隐藏着巨大的新闻价值等待被挖掘和开发。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拓展思维,注重情感挖掘和故事讲述,让受众在浏览冰冷数据的同时,也能收获感动。

(三)引入交互理念,提升媒体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纵深发展,交互理念的引入与媒体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平台端口的设计之中引入交互理念,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舒适感,而且交互理念也可以指导内容生产。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大媒体平台积极将自身内容生产与疫情防控相结合,成功打造了疫情下的内容生产新形态。比如腾讯特别策划《疫情知识官》节目吸引用户参与互动;湖南卫视在综艺节目中以“云见面”的方式,通过展现明星居家隔离的日常片段,发挥明星效应,引导受众在娱乐过程中完成疫情知识的科普和传播。未来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以专题新闻为代表的深度新闻在生产和制作上,必须打破信息简单叠加的方式,通过了解用户的喜好和需求,将用户的创意、评论和热点搜索也纳入内容生产之中。交互理念下的用户既是内容生产者,也是内容受益者。盘活用户群体,媒体平台才更具生存价值。

[1] 朱辛未.突发公共事件中央媒新媒体平台的报道策略初探——以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例[J].传媒,2021(03).

[2] 陈硕.电视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生产困境与创新——以凤凰新闻和央视新闻为例[J].出版广角,2016(16).

[3] 张岚.“浸”媒体时代如何用VR 全景“玩转新闻”——以央视新闻客户端《VR 频道》为例[J].传媒,2019(13).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肺炎新冠
来势汹汹的肺炎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雪中放牧新风景
新冠病毒的自白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