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务类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2-10-20张莉阿丽米热艾则孜

新闻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模态话语民警

○张莉 阿丽米热·艾则孜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碎片化、网络化以及具有轻松愉快内容、新颖结构、结合多种模态形式的传媒作品更易受到众人的青睐。节目《守护解放西》以切片化的形式和幽默、紧张等多种氛围渲染介绍不同的真实案件和坡子街派出所工作人员的日常,进行正能量传递,并选择在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播出,受众范围更加广泛。因此,对该节目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究其在社会和实践层面的价值,能为科普和纪实性节目提供启发。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来源和发展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来源和特征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范式的一种,而话语分析是通过对话语的特征进行研究而考察话语在交际和被认知时的制约因素。话语分析范式分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多种话语分析范式中,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运用多种语言模式的当代媒体节目有更好的适用性。

多模态就是指通过包括语言在内的多种媒介和手段,如图像、音乐、肢体语言、声调等多种模式和渠道进行交流。国内学者朱永生于2007年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的定义和意义以及理论基础等。张德禄认为媒体和多模态的结合研究对话语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汪燕华在2010年提出多模态话语中感知渠道的多样性,媒介的丰富性,以及符号资源的多元性和社会性。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

多模态话语最初是简单地将话语分析领域从语言延伸至戏剧和艺术方面,随后RolandBarthes 等学者开始关注到话语中文字与图像的关系,并尝试做出符号分析框架。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多种符号语言在交际时的作用和关系,多模态话语也开始演变出多个流派。现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

社会符号学流派作者Kress 等人早期提出多模态在意义表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语法、排版、颜色等因素在传播过程中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最早以Halliday为代表人物,他概括出社会符号的语言具有人际功能、概念功能,以及语篇功能。

国内学者张德禄从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进行媒体层面和意义层面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系统的分析方法,其实用性强,对国内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使用张德禄2009年提出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同时参考他提出的综合框架,对《守护解放西》节目进行多模态话语的意义和模态间的关系分析。

二、《守护解放西》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守护解放西》的语言呈现是通过声音和图形符号共同展现的,对图像话语进行语法分析时不考虑字幕、关键字、提示对话框等。媒体形式分为语言媒体和非语言媒体,在对如字体颜色、表情包贴纸、背景颜色,以及背景音乐、音效等因素进行分析时,都归类为非语言符号与图觉模态或声觉模态一同分析其意义。

(一)图觉模态对语义功能的呈现

节目视频图觉模态分析过程中,有一系列图素——图式——图像的例子。片头采用红蓝两种颜色为主调,以漫画和现实结合的形式组成坡子街民警办案过程中一系列激烈和紧张的画面。从第一季第一集0:11到0:12的视频中快速闪出了四张不同角度的监控漫画图片,这四个图素都暗示着一种具体的治安环境,这属于概念功能,紧接着画面一转,坡子街派出所民警在监控室里拿着对讲机观察多个监控画面,从概念功能分析,这个过程开始交代参与者。00:13-00:33以图素——图式的形式,分别交代抓捕、审讯、民警帮助百姓等过程,00:34-00:35呈现了坡子街民警在红蓝灯光前敬礼的图式,至此这些图式交代了一个完整的治安图像,该过程通过几个图式的衔接交代了参与者、环境与百姓之间的关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谋篇功能都有充分体现。

整个节目包含多个图素到图示,再到图像和情节的部分,讲述了令人深思反省的多类型案件,在交代案件参与各方的同时,又在讲述着民警与百姓、案件治理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体现知法、守法的大主题。在多模态交际的语境中,单独的图形符号也具有独特意义,节目多处运用了图形符号,具有多种功能作用。

颜色的运用也体现着不同的意义或语境。如在展示作案人聊天记录时,都会用红蓝背景来隐喻警灯,让观众有警惕之感。作案人被审讯时的背景、提示对话框、“警察叔叔有话说”绘画气泡的字体颜色,都是蓝色,而蓝色具有镇静作用,也象征着理性冷静的话语者形象,是图形符号人际功能的一种体现。

(二)声觉模态对节目效果的正向作用

对《守护解放西》中出现的后期制作和真实情景的声音符号进行声觉模态分析发现,后期制作的声音符号分为背景音乐和音效,真实情景中的声音符号分为伴语言符号和环境音。

背景音乐在环境渲染、情绪递进、引起共鸣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每集片头画面的背景音乐都给人一种紧张、严肃的感觉,能让观众迅速进入到解放西治安守护的氛围当中;背景音效有着吸引观众注意、增强戏剧性、趣味性的作用。例如:有新的案情之时,都会有警铃音效,能够引起观众的警惕性。真实情景中多次出现民警与案情相关人员用方言进行交谈,这种伴语言模态的运用既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又让交谈方感到更加亲切;真实情景中的环境音给人以沉浸感。包括汽车鸣笛、都市喧嚣,体现出执法人员在高压工作环境下的冷静,让观众进行简单初步的职业体验。声觉模态的多种功效对增强《守护解放西》的趣味性、真实感,以及引发观众共鸣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增加了可观性与独特性,更拉近了基层治安工作者与百姓间的距离。

(三)纯语言模态话语建构的创新

在分析《守护解放西》的纯语言模态时,主要从标题、情节、背景、对话、评价、后果这六个方面展开。在该节目中,每一集都有体现本集故事情节的小标题,后续整集节目都围绕这个主题发展,具有引导和概括作用。这些标题运用的词汇网络化,风趣幽默,亲切温暖,对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守护解放西》每一集都以精炼的词汇使观众了解事件情节。在案情结束时,利用黑色背景的长文交代事件后果。通过具有提示作用的小窗口来精炼概述案情的形式,让观众尽快了解案情,并增加观看兴趣,情节的发展也会通过人物间的对话共同展开。关于案情及警员的背景介绍采取倒叙或插叙的方法,采用人物自述的方式,起到与案件情节相互推进的作用,每位警员初次出场时的自白和后期文字共同构成警员介绍,用很短的时间在观众心目中塑造新亮相警员立体、全面的形象。《守护解放西》的话语建构有效突破了以往民警在观众心目中形成的严肃、威严形象,可以看出民警对百姓的关切与重视,也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层治安工作。

(四)《守护解放西》中的多种关系模式

在对《守护解放西》视频中任意一个模态进行分析时都必不可少地需要其他模态的配合表达,否则,节目组想要呈现给受众的信息就会有所缺失,所要展现的图景就无法真实还原。在多模态话语模式关系中,主要存在两大类关系,即互补关系与非互补关系,在一类情形之下,多模态形式一同表达意义,而当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都无法充分体现话语者的意义。在《守护解放西》中就存在许多类似情况,我们把这一类关系归为互补关系,它存在强化和非强化两种情形。另一种情形之下,多模态之间并无明显的相互补充完善关系,在缺少一者时,仍可完整表达原有意义,这种情况为非互补关系,它包含内包、交叠、语境交互等三类情形。

1.《守护解放西》模态间互补关系的强化作用

互补关系模式的强化情形中分别有主次、突出、扩充三种关系,三者都是模式之间的相互强化,对《守护解放西》模态关系进行分析时,对三者应加以区分。由于真实情境当中的人际关系等复杂因素,及节目内容的特殊性和隐私问题,在后期制作时通过对此伴语言模态的主观理解,添加了明确的纯语言模态内容。正常情形下的主次关系以语言为主,伴语言为次,而通过反转这种关系,以语言模态为次,视觉模态为主,起到了一定的娱乐效果,并让我们体验到了比语言表达更加真实的情境内容。

在节目的采访环节,背景是守护解放西的LOGO,而被采访对象的声音则是前景化的,背景抵消了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其他背景因素的影响,如每集片尾的民警讲话环节,出现的精句后期会被使用特殊字体及其他颜色的改变进行突出,这便是图觉模态对声觉模态的突出,而穿插的录像片段是对民警话语意义的扩充。

扩充关系在节目中运用得较为频繁,在提到一些专业知识以及进行法律科普时,画面中都会有“警察叔叔有话说”的提示,对原有出镜工作者表达的专业名词进行了拓展和扩充,让我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接受了法律知识的普及。在非强化关系中,包括区分联合、交叉、协调这几种形式。联合关系里,不同类型的媒体共同体现意义,在民警对案情现场情况进行描述的过程当中,画面再现真实现场的监控录像;而交叉关系在节目多处也有所呈现。参加过节目的民警再次出现,他对当事人进行审讯时,为了产生震慑力,让当事人停止继续编造谎言,插播自我介绍视频,这两种模态交叉体现了整体意义;协调关系贯穿整个节目,使观众了解基层治安管理,学习法律知识,只有当多种模态共同协作,观众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坡子街派出所处理案情的经过,并沉浸式地学习法律知识。

2.《守护解放西》模态非互补关系的重要性

在体现整体意义方面,模态之间的非互补关系较之于互补关系作用较弱。非互补关系中有交叠、内包和语境交互这三种子关系模式,交叠关系包含冗余、排斥、抵消现象。《守护解放西》的字幕是典型的冗余现象,字幕作为图觉模态是画面中具体说话内容完全重复的呈现,它对画面中语言所展示的意义没有明显的补充或者强化作用,完全是为了给观众阅读提供方便。冗余在具体视频呈现中有一定的自身功用,而模态之间形成的排斥和抵消关系,大部分往往是不可抗拒的。例如:剧中屡次出现的醉酒案情中,都存在当事人情绪激动,并用肢体动作和大声吼叫打断民警劝导内容的情况,声觉模态和语言模态之间形成了矛盾,从而形成相互排斥的关系。

内包关系起不到完善信息的作用,但能将原本整体、抽象的内容部分、具体地呈现出来。通过语言模态介绍情节时,出现警员讨论、开车追缉、分析证据的部分工作画面,在此过程中的语言讲解是具有整体性的,图像只提供了语言模态所表达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体内容,使语言模态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形象。

一些模态在单独存在时,无法清晰构建话语者所要表达的特定意义。例如:警员与民众进行交谈并解决问题时,在播放交谈声音的同时,画面转向了放在一旁未开封的午饭,这种情景被动参与到影片表达的整体意义中,即“民警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体现了民警工作的辛苦,情景依赖性较为强烈的信息交流具有多模态化的性质。

三、《守护解放西》多模态话语的社会实践意义

(一)多模态形式结合增强普法效果

依法治国、普法先行,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长期性的工作。《守护解放西》的传播目的是开展普法教育。由于片中不懂法的人屡见不鲜,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将此类现象通过多种模态形式整合呈现,并利用各种模态间的关系加强传播效果,让观众意识到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重要性。

(二)沉浸式体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内容上讲,《守护解放西》在每集结束时都会以采访的形式总结案情,并引导受众对类似事件进行正确的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这些良好价值取向以及观点的传递是受众在多种模态结合呈现案件发展的沉浸式体验中获得的。这一呈现方式能让受众更有代入感,给受众提供文明、和谐、友善、诚信应当被崇尚和赞许的语境,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三)节目体裁和渠道的创新

警务类节目的严肃性、距离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原因,而《守护解放西》出圈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将纪实类节目中的剪辑、设计思路带入这一传统题材中,使得基层民警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得以消除,丰满的民警形象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共情,传播效果大大增强。

《守护解放西》通过哔哩哔哩网站上线,将主旋律内容带入年轻人平台。作为一个具有很强互动性的平台,互动形式加强了观众对节目内容的参与感,也获得了话语赋权,消除了与治安工作以及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感,营造出一种亲切温暖的交流语境,在高粘度的网络社区中快速传播。《守护解放西》中出现的多模态话语通过后期的设计制作被强化,建立起更多的模态关系,使得话语内容更加丰富,并在多模态话语讲述中使宏观主题得到了升华。

结语

本文对《守护解放西》这一纪实节目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时,了解了多模态话语对现代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加之互动性较强的传播平台,使大众传播更加接近人际传播的多模态交流形式,受众的真实感体验大大增强。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发展方向来看,在媒体融合、多元发展的趋势下,多领域的传播方式会转为多模态传播,多模态话语分析将会被更加广泛地应用。

猜你喜欢

模态话语民警
画与理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基于滑动拟合阶次和统计方法的模态阻尼比辨识技术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