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酮可可碱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研究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10-19李达志
李达志
(玉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广西玉林 537000)
脑梗死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是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液流速减慢或停滞,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溶栓及介入治疗虽可迅速恢复脑部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但受限于时间窗,大部分患者只能采用常规治疗以控制额外风险。己酮可可碱是通过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等方式,来改善血液流变性、扩张血管的一种治疗脑梗死药物。单用己酮可可碱仅在改善脑血流方面有一定作用,但临床倾向于结合其他药物以改善侧支循环[1]。丁苯酞可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脑灌注,弥补己酮可可碱在改善侧支循环上的不足,阻止炎症级联反应形成,建立全面的神经元保护机制,维持脑部神经生理功能正常运转[2]。本研究旨在探究己酮可可碱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玉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38~82岁, 平均年龄(63.097±10.873)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8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4.654±8.818)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7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入院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肢体麻木等典型症状;②发病时间小于2周;③NIHSS评分[4]1~10分。排除标准:①既往溶栓或介入治疗者;②大面积脑梗死者;③脑疝形成者;④合并脑出血,或近3个月有出血性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本研究所用药物: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广州万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204,规格:5 mL∶0.1 g)。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瓶,含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方法:所有患者均按《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给予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5 mL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00 mL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5级,显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100%;少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89%;改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加重:NIHSS评分较治疗前增加[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少效+改善)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采用NIHSS评分[4]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评分越低,则表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量(CBF)、血流灌注指数(PI)、双侧动脉平均流速。CBF、PI、双侧动脉平均流速均采用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徐州市联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070466,型号:TCD-Ⅱ)检测数据。 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包括: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集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置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市普康电子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62220214,型号:PF-460)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进行t检验,两组间多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进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l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具有组间、时间、组间×时间差异(F组间=9.748, P组间<0.001;F时间=9.748,P时间<0.001;F组间×时间= 11.305,P组间×时间<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在各个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
注:F组间=9.748,P组间<0.001,F时间=7.814,P时间<0.001,F组间×时间=11.305,P组间×时间<0.001。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治疗后1 d相比,bP<0.05;与治疗后3 d相比,c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 d 治疗后3 d 治疗后7 d观察组 26 4.385±0.623 3.410±0.408a 2.737±0.412ab 2.315±0.456abc对照组 31 4.374±0.640 4.263±0.517a 3.613±0.526ab 3.184±0.535abc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BF、Pl、双侧动脉平均流速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CBF水平、双侧动脉平均流速均显著升高,PI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BF水平、双侧动脉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BF、PI、双侧动脉平均流速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BF、PI、双侧动脉平均流速比较(±s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CBF:脑血流量;PI:血流灌注指数。
组别 例数 CBF[mL/(100 g·min)] PI 双侧动脉平均流速[V/(c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6 24.083±5.564 40.560±5.513* 0.974±0.157 0.613±0.074* 30.957±1.281 38.251±1.374*对照组 31 23.795±5.789 31.679±5.835* 0.967±0.152 0.725±0.058* 31.574±1.513 34.701±1.414*t值 0.045 2.090 0.063 2.620 0.562 4.2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ICAM-1、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s )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s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s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
组别 例数sICAM-1(μg/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6 24.081±2.564 15.560±4.513* 4.725±1.501 1.182±0.736*对照组 31 23.795±2.789 19.679±3.835* 5.713±1.502 2.673±0.894*t值 0.141 3.726 0.902 2.298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出现神经功能受损,出现肢体偏瘫、麻木、语塞、意识障碍等症状[5-6]。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合理选择治疗药物能够为改善脑部供血、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诱发因素是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再灌注损伤,控制此类损伤发展是防止患者脑功能恶化的基础。观察本研究结果可见,治疗后观察组CBF水平、双侧动脉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I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此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态。己酮可可碱是一种非选择性磷酸二脂酶抑制剂,能提高环腺苷酸(cAMP)水平,降低血液黏度[7]。在此基础上丁苯酞能够保护脑缺血区线粒体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减轻神经元稠亡,恢复侧支循环直径,促进缺血部位血管生成,有效挽救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的恢复有助于增加双侧动脉平均流速,促进脑部获得充足的血氧供应,增加CBF。同时,减少脑部氧自由基生成,发挥抗氧化、加快脑部血流灌注速度、恢复正常脑动脉血流供应的作用,改变血液流变特性、扩张血管,提高双侧动脉平均流速,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缺血性再灌注损伤进行抑制。
炎症减轻、血流动力学紊乱被纠正后,脑神经内分泌、代谢系统功能得以恢复正常运转,脑神经不易受到促炎因子刺激而异常放电,神经功能得以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在各个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己酮可可碱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恢复神经功能。利用己酮可可碱降低梗死病灶处血液黏稠度的同时发挥丁苯酞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进一步强化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功能的改善作用[8]。
控制再灌注损伤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到炎症反应在脑部损伤中的作用。hs-CRP是发挥炎症反应激活作用的一种因子,hs-CRP水平随脑梗死患者脑部促炎因子活性的持续增加而不断升高,脑部神经元、营养传输通路均会受到hs-CRP活性增加影响,最终表现为sICAM-1等组织炎症损伤相关因子表达上调[9]。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sICAM-1、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此联合治疗能够下调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在以上药物联合治疗下,缺血脑组织血管壁表面有形成分不易黏附,脑部获得有效血液供应及营养物质补充,加上丁苯酞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炎性细胞不易浸润或扩散,sICAM-1活性受到抑制,hs-CRP等促炎因子作用空间逐渐缩小甚至消失,神经炎症反应因而得以消除。
综上所述,己酮可可碱联合丁苯酞可分别从改善脑部血流灌注、重建侧支循环、保护脑细胞等方面入手控制急性脑梗死病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脑部血流动力学、抑制其脑细胞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