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地区10 067例体检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2022-10-19冯家立

大医生 2022年20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季节人群

冯家立,徐 鲁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湖北武汉 430000)

维生素D是一种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维生素D(D2和D3)在肝脏中羟基化为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25OHD是人体中含量最多、最稳定、半衰期最长的维生素D代谢产物,其血清浓度水平是反映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目前,中国人群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十分普遍,而维生素D水平与人群所处的地域、纬度、阳光紫外线等因素相关[1],因此,研究不同地区人群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为该地区制定个体化的维生素D补充方案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武汉地区体检人群的血清25OHD水平,了解和探讨当地不同性别、年龄、处于不同季节与人群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0 067例。其中,男性6 087例、女性 3 980例,年龄18~92岁。按照年龄分为18~44岁组,45~59岁组,≥60岁组;按照季节分为春季(3~5月)、 夏季(6~8月)、秋(9~11月)和冬季(12~次年2月)4组。具体一般资料见下文。纳入标准:年龄≥18岁;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等可能影响25OHD水平的疾病。本研究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研究方法所有体检者清晨采集静脉血4 mL置于含有分离胶和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血液自然凝固后,在2 h内离心分离血清,离心机离心力设置为2 670 g,离心时间7 min。分离血清后,立即使用DiaSorin LIAISON XL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25OHD含量。试剂、校准品均为DiaSorin公司生产的原装配套试剂,质控品购自美国Bio-Rad公司,室间质量评价和室内质量控制均符合相关要求。

1.3 评价标准目前对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标准还没有明确的共识,本研究依照国内外相关指南[2-3]以及受检人群25OHD水平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适宜于本研究受检人群的25OHD的参考值范围,如下定义:血清25OHD≥20 ng/mL为维生素D充足,12 ng/mL≤25OHD<2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25OHD<12 ng/mL维生素D缺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en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在纳入本研究的10 067名体检者中,男性6 087名(60.46%),女性3 980名(39.54%)。年龄范围为18~92岁,其中18~44岁组共有4 899例,占48.66%;45~59岁组共有 4 271例,占42.43%;≥60岁组人数最少,共897名, 占8.91%。受检人群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6.02±6.13)ng/mL,最低值为4.0 ng/ mL,最高值为107.0 ng/ mL,中位数为15.2 ng/ mL,四分位间距为(11.7, 19.5)ng/ mL。

2.2 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本研究中维生素D充足、不足和缺乏的比例分别为22.54%、49.81%和27.65%。在不同的年龄组中,18~44岁组缺乏率最高,≥60岁组缺乏率最低,分别为32.11%和23.30%;45~59岁组不足率最高,≥60岁组不足率最低,分别为50.48%和48.61%;≥60岁组充足率最高,18~44岁充足率最低,分别为28.09%和18.45%;不同年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99,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18~44岁组与45~5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91,P<0.017);18~44岁组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74,P<0.017);45~59岁与≥6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8,P>0.017)。这表明18~44岁人群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45岁以上人群。见表1。

2.3 不同性别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分析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女性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男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78,P<0.05),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女性人群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男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048,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性别成年人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分析

2.4 不同季节时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分析不同季节时人群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324,P<0.05)。两两比较发现,冬季和春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人群维生素D水平最高,为(17.84±6.36)ng/mL, 秋季次之为(16.47±6.02)ng/mL,冬季最低。不同季节时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153,P<0.05),夏季维生素D营养状况相对较好,充足率为31.49%,缺乏率为17.17%,冬季相对较差,充足率为12.41%,缺乏率为40.83%。夏季和春季维生素D营养状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604,P<0.05),见 表2。

表2 不同季节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分析

3 讨论

补充维生素D最初被认为是佝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对维生素D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对人体钙磷代谢平衡的维持及保持人体骨骼肌肉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现今,维生素D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保持身体健康的多功能激素原[4-5]。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维生素D是维生素D3(胆钙化醇)和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维生素D3是在皮肤中合成的,需要阳光中的紫外线参与,维生素D2主要来源是蔬菜、酵母和真菌。

当前,对于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分级标准并未达成共识,参照美国健康研究院[3]、英国骨质疏松学会[6]和澳大利亚骨质疏松学会[7]的标准,血清25OHD≥20 ng/mL即可认为维生素D足够,但北美内分泌协会指南[8]认为,为了达到维生素D的骨骼和非骨骼效应益处,需要满足25OHD≥30 ng/mL。 一项覆盖中国18~44岁成年人的横断面探索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界值应当设置为17.6 ng/mL[9]。而北京[10]、上海[11]、贵阳[12]的一些大样本研究显示,选择25OHD在20 ng/mL左右作为是否存在维生素D不足的判断指标是合适的,因此本研究采用的维生素D参考范围符合武汉地区就诊人群的实际情况,适用于本地区的成年人群。

日光照射皮肤后合成的维生素D是人体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这一来源途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纬度、日照时间等,本文主要分析年龄、性别、季节对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本研究人群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16.02±6.13)ng/mL, 与上海[11]、嘉兴[13]地区的研究结果接近,低于四川[14]地区和贵阳[12]地区的研究结果。四川地区尽管和武汉市所处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平均海拔高于武汉市,而贵阳地区处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这些因素可能是四川和贵阳地区维生素D平均水平高于武汉地区的原因。从年龄因素来看,45岁以上人群似乎具有更好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和平均水平,这与张巧等[12]和胡洪华等[14]的研究结论一致。推测可能是与45岁以下人群长期室内工作学习接受到太阳照射的机会少有关。从性别因素来看,女性人群的维生素D平均水平及营养状况差于男性人群,这与大多数的研究报道一致[11-12,14],这可能与女性较男性更加注意日常防晒,加之女性人群使用化妆品较为频繁而导致通过皮肤光照途径合成维生素D减少有关。从季节因素来看,夏季人群维生素D水平较其他季节较高,冬春两季维生素D水平较低;夏季维生素D营养状况相对较好,冬季相对较差;冬季和春季人群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维生素D存在季节变化的特点,可能与不同季节日照时间不同,以及气温过低人群室外运动较少有关。本研究维生素D上述季节性差异的结论与Cardoso等[15]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武汉地区70%以上的人群均处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状态,应当引起重视。女性和18~44周岁人群维生素D缺乏更为严重,这一类人群应当更加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另外, 在冬、春季武汉地区人群应当注意增加日晒适当补充维生素D。需注意的是,维生素D营养状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何种因素是影响本地区维生素D含量的关键因素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季节人群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喜欢的季节7
相聚在花开的季节里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