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置身意境分析意象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探究

2022-10-19

考试周刊 2022年36期
关键词:情趣意境古诗词

杨 杰

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前提是通透地了解诗词的风格和艺术魅力,感悟作者炙热的情感,体验诗词意境的美妙。而通透了解诗词的关键在于引领学生直观感受诗词的音韵美,以达到领悟诗词情趣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然后引领学生去捕捉和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了解诗词的情感美;最后再帮助学生整体分析诗词意境,领悟诗词的风格和氛围,了解作者的情意、诉求、志向及观点,达到升华情感,感悟真理的目的。如此,整个诗词教学过程中就会变得非常科学平滑、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自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

一、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分析意象和意象的意义

从音韵、意象和意境三个维度切入来学习古诗词是一种实用且高效的古诗词学习方法。诗词的音韵美是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的,但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个性的解读,学生想要理解意象和意境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和精心设计。诗歌意象是指作者将自身的主观观点、感情融入客观事物中,赋予诗中景物、事物象征意义、内在隐喻、深刻内涵的客观事物。通俗点说,意象可以理解为“借景抒情”的“景”或者“托物言志”的“物”。意象是具有情感属性和象征意义的,承载着作者的期望、理想、情感和寄托,是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刻内涵的事物。意境则是由一系列相关意象构成的画面或环境,意境极具氛围感,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诗词的意蕴和风格。例如,马致远的《秋思》营造出了凄凉荒凉的深秋意境,李白的《静夜思》营造出了游子思乡的孤独意境,《草》这首诗营造出了生生不息,顽强积极的奋斗意境。意象和意境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是融入作者心血、志向、情感、观点的智慧结晶,也是诗词的灵魂。综上所述,意境和意象包含了精深的传统文化,很好地彰显了诗词的风格和形象,赋予了诗词独特的气质和魅力。意境和意象分析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有力途径,也是真正读懂诗词、感悟哲理的必然举措。了解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学生才能真正入情入境,跨越时空地同作者对话,最终达到了解作者情趣、品德和价值观念的目的。学生接触到的积极情感、正确观点、魅力文化越多,审美情趣自然高雅健康,超凡脱俗。

二、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始终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认为古诗词读多了,会背了,自然就能明白诗词的内涵。多读和抄写也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模式之一。然而,机械阅读和重复抄写是索然无味的,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而且诗词音韵、意境和情感才是诗词的核心精髓,不了解诗词的这些特点,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很难变得健康高雅的。古诗词蕴含的思想跟创作者的性格特点、社会特点、年代特点有很大的关联。古人常常会将自己的情感、理想、观念以及对世俗的看法寄托诗词意象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没有将诗词内容和诗词的创作背景联系起来,没有帮助学生厘清作者的写诗的缘由与心境,没有引领学生去分析作者创作的目的,对此,学生很难透彻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此外,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诗词,从而片面地将字词诗句翻译成白话文,却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引领学生来分析鉴赏诗词的整体意境与核心思想,难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跟共鸣。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在于重背诵抄写,轻意境感悟和意象分析,这一问题需要迫切改变。

三、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

(一)揣摩音韵,领悟诗词的情趣

古诗词在遣词造句、对仗设计、起承转合、音律安排等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诗词拥有非常鲜明的音韵美,这也是很多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甚至被后世传唱的原因之一。诗词的音韵美感感触起来相对简易和直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吟诵热情,引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整体地感受到诗词造句之精妙,意象设计的美感和巧妙。具体分析,教师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切入,来引领学生揣摩诗词的音韵美。

第一,咬文嚼字,咂摸字词的精妙。古诗词的每一个字都是经得起推敲和玩弄的,都是经过作者反复地斟酌和吟诵的,绝不是简单的汉字组合,而是在考虑情味、趣味和品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所以,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聚焦那些意蕴十足的字词来引导学生诵读、揣摩、联想和延伸。例如,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时,其中有一句诗是对果子和蔬菜的描写:“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在这句诗中,“肥”字就很有音韵美和画面感,对水果来说,大和甜是衡量水果优质的指标,而肥带给人一种果肉多、汁水多的感觉,肥美之意就是这样来的,一个字就涵盖了大和甜两种特征。而且肥通常具有弹性,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所以肥将杏子写得俏皮可爱,个大甜美,能够很好地勾起读者的食欲,调动读者的情趣。再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就值得推敲,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灵动,以名词的形式写出了动词的效果,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雅情趣和艺术表达。因此,语文教师要聚焦古诗词中的精妙字词、点睛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吟诵、联想对比,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字词的魅力和巧妙,以达到促进学生了解诗词情趣的效果。

第二,置换比读,领悟原词的和谐与音韵。古诗词创作注重合辙押韵,这种韵律感让诗词读起来一气呵成,朗朗上口,如同饮山泉美酒一般畅快。例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以聚焦茅檐低小的小字,将其置换成矮字,再引领学生阅读,学生则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该词的别扭和突兀,诗词美感骤减。因为诗词中结尾的“小”“草”“好”“媪”等字是韵母相同的,在朗读的时候学生不用改变口型,律动感十足,自然可以带给学生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通过置换比读的教学方法,学生更能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第三,把握节奏,注意诗词的音调和停顿的变化。古诗词中的意象景物是不能分割的,句式中的词语也是对仗工整的,而且字词融入了作者情感,所以古诗词的朗读要读出节奏和情感,语气快慢、音调高低、节奏停顿都要合情合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时,要告诉学生将古诗词的节奏与作者的情感、诗词意象和对仗内容结合起来,直观展现古诗词的节奏起伏与脉络跳动,防止诗词朗读徒有节奏,却无情感和美感。例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一句就要读得轻快、欢喜,突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一句要读得欢心、洒脱和惬意,表现村居生活的恬静与和谐,突出田园生活有超脱物质之外的宝贵东西。

(二)分析意象,感悟作者的情意

意象是诗词最基本的审美单位,是决定诗词风格、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寄托作者情感思绪的有力载体。了解古诗词的韵律美可以让学生从表面看见古诗词闪光的外在,让学生领略古诗词朦胧的美感与陶冶人心的功能,但如果要想进一步挖掘诗词的内在,领略诗词的情意,出现情感上的共鸣,教师需要聚焦诗词意象,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分析意象的内涵和特征。

分析意象特征,理解意象情感的重点在于掌握有效的意象分析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意象时,要帮助学生打牢基础,让学生对“风、花、雪、月、梅、兰、竹、菊、日落、夕阳、冬雪、松树、鸿鹄、鸾鸟”等传统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确保学生了解这些常见意象象征的意义和背后的隐喻。上述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其有着独特的情趣和内涵。这些意象是民族先辈们共同认可,约定俗成的。如“梅”这一意象就有傲雪凌霜、不畏强权、高雅芳洁的象征意义;日落、夕阳、流水、深秋等意象通常用来感叹时光短暂,生命易逝;月与思想经常绑定在一起,飞星则与传情、传恨绑定在一起;竹代表生命力顽强,兰表示高洁,菊有隐逸洒脱的意思;梧桐象征着凄凉、寂静;乌鸦、寒蝉常用于离别和无法见面的场景中;鲲鹏、鸿鹄喻为有远大志向和伟大抱负的人……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学过的古诗词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开设专门的意境分析课或意境鉴赏课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意象,助力其了解意象背后的隐喻和象征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此外,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作者的生命经历,创作过程及时代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因为意象除了具备共识的象征意义外,往往还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会体现作者的独特情感与风格。例如,我们常说李白是一个浪漫、豪放的人;李清照是一个多愁善感,情感细腻的女子;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人。这是因为这些诗人偏爱的意象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意象,也会因为诗人的个性与经历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读。在臧克家眼里“老马”是忍辱负重的,但在曹操眼里“老冀”却是志在千里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的月是和谐浪漫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月却有着淡淡的哀愁和无奈。所以意象代指的情感和寓意是会有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学生要清楚这样的差距,不能单纯地套用意象的普遍意义去理解每一首诗词。例如,在教学林升的《题临安邸》时,“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其中的“西湖歌舞、暖风”这一意象表面有着太平、繁华、热闹的意思,但结合诗人创作的时间和背景来看,此诗写于宋高宗统治的中原沦陷时期,整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阶段。但在这样的氛围中,宋高宗和达官权贵依旧乐不思蜀,不思进取,一味逃避,这就必然注定了亡国的结局。所以“西湖歌舞、暖风”等意象并非象征太平,反而是亡国的前兆,暖风也更像阴风,“游人醉”并非象征生活惬意,而是象征文人士子醉生梦死的堕落状态。学生如果不清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很容易错误地理解意象,对诗词情感的把握也会出现偏误。对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需要结合作者的平生经历、写作风格、其他作品以及时代背景来解析意象,对作品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帮助学生了解诗词意象的个性及特指意义。

最后,在分析意象时,教师要传授学生溯源对比法和联想记忆法。在面对一些简单的意象时,联想记忆可以让学生脑海产生画面感,进而感触到意境的真实感、氛围感和趣味感,强化学生对意境的理解和认同。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因为很多学生小时候都抓过蝴蝶,引导学生想象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再次回到当初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如此,学生也更能理解诗中的意象,了解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与热爱情感。再如,在《清平乐·村居》中,溪流是诗中反复出现的意境,溪流带给人清爽、灵动、舒缓、澄澈的感觉。教师可以试着将诗中的溪字换掉,换成“地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河东”“屋前卧剥莲蓬”,然后让学生尝试阅读,发表观点。学生经过反复吟诵和认真赏析后,就会发现这样的改动会让整首诗丧失特色,少了灵动、柔软和清爽的韵味,诗读起来也不够和谐。这样的溯源对比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意象的重要性和优劣性,对学生分析意象,理解诗词是大有裨益的。

(三)置身意境,升华学生的情感

一连串的意象会组合成画面感十足,情感真挚,美不胜收,氛围浓郁的意境。置身于意境中,学生能更好地与作者感同身受,了解作者的格局、志向与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时可以采取引导想象、情境创设、音乐渲染等方法来全面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原诗词中美丽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透彻真切地感知诗词的美丽画面和真挚情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教师可以使用情境创设法来展开教学,利用多媒体投影仪上呈现一幅冰天雪地、人迹罕至,只有老叟独坐江头垂钓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这幅画面的感觉。学生可能会说寒冷、孤寂、孤独、忧愁、淡然等感觉,这个时候教师再慢慢地念出《江雪》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与诗句的指导,必然会有更深刻的感悟,让学生入画、入境、入情。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中的“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教师则可以使用引导想象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画面,如从视听角度去想象蝉虫的鸣叫,突出院落的冷清,想象蝴蝶在花丛中的自由情境,想象勤劳的人耕种忙碌时的欢喜和劳累,以此感受寻常百姓生活的动静结合、忙碌闲暇,突出生活的平凡真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景物层次去想象,天空的太阳,低空的蝴蝶,地面的人们,以感悟诗中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画面美。教师也可以用远近视角去慢慢揭开诗中意境的朦胧美和细节美,学生会在忘我的想象过程中慢慢融入作者创设的美丽画卷中,进入物我相融的境界。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如果能播放一曲舒缓的音乐或者在安静的氛围中播放水流鸟鸣的自然声音,就可以让学生找到和谐、美好、轻松的感觉,学生也能更快速地进入诗词意境中,感受作者的高雅品位与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会在意境感悟中得到升华。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古诗词的音韵教学,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层面直观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风格、基调和情趣,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意象和意境打下扎实的基础;接着要通过开设意象分析课,结合诗人创作背景,进行联想对比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分析意象,了解诗词的情意;最后要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延伸,让学生置身诗词意境,以达到调动学生情绪感知,启发学生独特感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猜你喜欢

情趣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