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方法
2022-10-19王文平
王文平
增效减负是伴随双减政策形成的教学理念,要求新时代的教师需要遵守双减政策的要求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与作业负担,但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减少数量的同时要保证质量。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使作业内容不局限于语文知识本身,而是延伸至其他学科当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因素,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作业设计。
一、 增效减负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影响
(一)重质量,轻数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而只从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数量不再是进行作业布置的标准,教师逐渐开始重视作业内容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业的数量。例如,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常常要求学生抄写字词,如果抄写的数量较多,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而在增效减负的要求下,教师在要求学生抄写生词时,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所写的字和词进行分类,如颜色类文字,在抄写这类文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抄写,从而既能让学生通过分类更深一步掌握字词的含义,又能通过不同的颜色笔检验学生对色彩的辨析以及表示颜色的字的熟悉度。这样一来,作业的质量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将语文作业与美术课的颜色辨析结合起来。
(二)重选择,轻统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均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学情进行作业选择,只能被动地接受统一作业安排,导致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作业比较简单和基础,不需要太多思考就能完成,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则认为作业的难度过高,百思不得其解,从而出现两极化差异,与双减政策与减负增效的要求不符。而在增效减负的背景之下,教师需要重视的是作业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以选择性。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阅读并写出一篇观后感,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体验感。
(三)重合作,轻自主
在以往的作业布置中,大多数作业是以学生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的,很少布置合作性的作业。而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减少作业数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合作的形式为学生布置团队作业,从而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完成作业任务,获得知识答案,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团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减轻个人负担,使其在与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作业完成,并且还能根据团队成员的不同观点学会不同的思考方式。
二、 跨学科的概念
对于跨学科来说,当前尚未有统一的概念对其进行认证,但是研究最多的是关于跨学科是一种交叉的学科,能够表现出每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科进行应用,能够达到“1+1>2”的效果。可是当前部分教师认为跨学科只是将两个学科叠加在一起,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对跨学科的教学也有很多的争议,但是基于原则的不便,大多数都认为跨学科主题活动教学就是选中一门学科作为中心的学科,通过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该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这样的教学理念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巩固,丰富教育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发展。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的学科,主要目的就是用来交流,将语文作为中心的学科,通过其他不同的学科对语文进行加工,保证语文与其他学科产生一定的联系。
三、 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遵守实效性
在增效减负的要求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作业内容,需要对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改变以往以机械抄写和背诵为主的作业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有效的作业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和压力。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重通过作业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巩固其基础知识,因此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样一来,将作业质量提升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遵循趣味性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愿意完成作业,并且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师在增加作业趣味时,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设计,从而大大提升小学语文作业的趣味性。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必须遵循实践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检验学生是否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需要注重作业内容的实践性,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现状
(一)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
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一种刻板思维,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教师则认为为学生多布置作业能够产生量变到质变的效果。从家长的方面来说,家长会为学生报各类辅导班和兴趣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各科教师都想着为学生多布置作业,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方式不一定就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这样的安排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实际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外在压力,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也需要通过娱乐活动和实践活动掌握课外技能,这样一来,将会阻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作业设计缺乏新意
在现阶段小学作业设计中,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布置生词抄写、背诵课文以及预习课文等作业,内容相对单一和乏味,没有与生活实际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不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样的作业只能单纯地实现练习目的,却不能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对作业设计进行创新,为学生布置多元化的语文作业。
(三)重数量,轻质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认为只要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大量练习,就能促使学生在题海中发生质变,提升学习效果,但却没有考虑到这种作业布置方式会为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占据学生大量的时间并且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从而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和排斥感,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并且这种方法与增效减负的要求也不相符。此外,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教师布置过量的作业,不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教师忽视与其他各科目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导致作业布置过量,学生每天放学后几乎要花费所有的课后时间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剥夺了学生休息的时间,致使学生每天在课后埋头完成任务,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展其他活动,这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对世界的认知性是不利的。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让学生反复抄写数遍生字生词,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枯燥乏味,时间久了学生容易对其降低兴趣,从而布置作业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五、 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串联各学科内容
串联法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联系在一起,帮助教师将各科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与之有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从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整合教学。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中整合的跨学科知识点布置作业,从而既能丰富小学语文的内容,又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有不一样的体验,提升其体验感。比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了《童年》之后,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在写的过程中需要讲述童年中关于思想变化、体育运动等方面的故事,从而让学生将作文与体育、思想政治等学科结合起来,既完成了语文作业,又能在写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对其他学科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发散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将学科知识渗透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想实现跨学科作业设计,必须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充分学习与了解,从而才能将其更好地融入语文知识当中。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可采用课堂作业的形式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比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朗读作业,在朗读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桂花雨会想到什么音乐,并继续询问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将这篇课文与音乐歌曲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分享的音乐了解学生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想象,并从学生分享的歌曲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首作为朗读的背景音乐,或者让起来朗读的学生自行选择背景音乐,这样既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音乐课的律动和音律,帮助学生将音乐与语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到日常生活中所听的音乐均有可能与相关语文知识建立联系,同时也了解到语文知识丰富多样,能够与不同的学科产生关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章情绪的变化为学生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如情绪忧愁时播放伤感的音乐,如情绪激动时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三)设置主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想实现跨学科融合,可以为课堂活动设计一个特定的主题,通过这个主题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打破学科的边界,体现语文的包容性,同时又能展示其他学科的不同魅力。比如,教师在教授《山居秋暝》这一课时,在布置作业的环节,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作业本上制作一个以思乡为主体的小型板报,并要求学生需要使用尺子、圆规等数学用具将板报的版式布置得更加精细;在设计板报内容时,要运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涂画,并且还需要用到少量英文单词或字母,从而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凝聚组员想法的板报;完成之后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这样设计的意图,从而促使学生将语文与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同时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素养。
(四)由语文学科拓展至其他学科
语文课程的跨学科作业设计需要以语文作为核心,以其他学科作为辅助,有语文知识点延伸拓展至其他学科知识内容。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应当通过语文知识让学生学会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一课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以及在自然科学上了解到的速度最快的动物是什么,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至实际生活和自然科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和自然科学课程进行思考,实现学科融合的目的。第二,深入分析知识内容,语文学科涉及较多的知识点,其中,语文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对掌握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适当将数学的应用题题目作为语文作业,让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题意,之后再给出答案,这样既能解决数学问题,又能增强语文理解能力。第三,通过语文作文将其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在完成作文课程教学后,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将其他学科知识与作文主题联系起来,如科学实践体验、劳动实践体验等,通过写作的方式将参与过程、制作过程与感受等表达出来。第四,通过阅读素材将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阅读素材不应该局限于语文文学作品,可以将社会百科、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方面的素材作为阅读内容,从而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并通过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总而言之,教师应当从语文入手延伸至其他学科,灵活设计跨学科作业形式。
(五)改变作业评价方式
在进行作业布置时,不仅要考虑作业的内容与数量,还需要考虑作业评价的形式。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更多地注重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教师在进行作业检查时通常只是简单地根据答案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对错与质量。而在双减政策和增效减负的背景之下,教师需要丰富作业评价形式。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并及时对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肯定。在学科融合作业设计的背景下,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其他学科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基于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起进行评价,这样既能够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了解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帮助各学科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教师在评价作业时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与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如对成绩较好的同学应当适当提高标准,对成绩落后的同学则应该适当降低标准,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评价,提高准确率。同时,教师除了采用自己评价的方式以外,还可以发挥小组的作业,采用小组评价的形式,让小组之间互相对对方的作业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又能促使学生通过评价他人的作业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及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改善自身的缺点。
(六)减少简单重复操练作业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容易错误地将语文作业理解为背诵,因此教师会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语文作业单一导致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刻板认为语文学习基本以抄写文章、背诵文章为主,大量的抄写生字词的作业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过于机械性,缺乏趣味性学习,部分学生难以认真完成,效率低,因此语文教学有效性不足,所以应该减少这种重复枯燥的作业。例如,学习《中国文化传统节日——端午节》时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作业不再是抄写学习的生字词,而是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邀请学生分享各自在端午节中会做的事情,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七)增加创新开放实践作业
为了避免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刻板影响,教师应该转变传统书面作业,增加实践性作业,使学生摆脱单一的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有利于发挥语文作业的教育价值,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养,在实践作业中注重作业开放性与创新性,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仍然以学习端午节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学生在学习后了解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可以通过做手工体现出自己对爱国诗人屈原崇敬之情。学生自行选材,研究后精心制作,并与他人进行分享自己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未限制学生作品制作题材,具有开放性,学生制作作品具有实践性,这种作业方式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积极联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
(八)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
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不同,所以教师要能够因材施教,设计针对性作业,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面对同一学习内容表现不同,因此可以分层做作业,使学生都能够获得作业完成的成就感,感受学习的乐趣。比如,学习同一首诗歌时,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以熟悉诗歌与生字词为主,基础中层学生可以注重对诗歌的理解,并适当拓展,基础厚实的学生可以收集相似专题的诗歌,丰富学生认知。
(九)注重作业反馈
教师在布置合理的作业后,要做好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的准备,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要进行检查,以免学生认为教师不在乎作业从而敷衍了事。另外,对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着重看待,对其进行深入的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零星问题可以通过课后来单独讲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作业的检查和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作业中的不足和优势,从而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避免自己也产生相同的问题。还可以让家长也参与作业反馈,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可以由家长先进行检查,从而减少教师批改作业的难度。如果题目类型是简答题这种较为开放的题型,教师可以整理一些学生经常写出的错误答案,与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为何会频繁出现这种问题,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在日后的学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教师对作业的重视,进而能够让学生减少对作业的敷衍,引起对作业的重视。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教育事业中,随着改革政策的深入实施,“双减”“增效减负”等理念已经不断在各学科教学中得以落实。在增效减负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秉持提升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理念,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实施学科融合教学。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实施跨学科作业设计,将语文知识和作业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多元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