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视域下“三微”模式在护士长科研能力训练中的应用

2022-10-18谭创舒玲龚波吴传芳杨东华丁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护士长金课动机

谭创 舒玲 龚波 吴传芳 杨东华 丁琼

随着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为适应学院型医院发展需求,科技影响力逐渐成为评价医院整体实力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1],大多数护士的研究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与研究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新时期的护士长应具备多元化意识,尤其是较强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充分调动护士开展科研的积极性[2]。然而目前传统的科研在职培训对护理科研能力的提升效果甚微,因此,寻求科学有效的科研训练模式尤为重要。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自2019 年1 月成为某综合性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以来,与学院一同达成医、教、研协同战略合作,开启了“腾飞工程”。护理部以此为契机,于2020 年1—6 月,以护士长作为试点,探索在金课视域下基于微课题-微科研小组-微研究的“三微”科研训练模式,即依托学术团队中的“微科研小组”,借助微信平台,利用微时间,以课题为导向,从简单的微小课题着手,以一个较短的周期开展微护理研究的科研训练模式,旨在提高护士长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激发其科研热情和内在科研动机,充分发挥其角色职能,从而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全院护士科研整体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长沙中心医院现开放床位1 800余张,护士长67名(含正、副护士长、片区护士长)。2020 年1—6 月,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所有护士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自愿参加本研究者;(2)有科研培训需求。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晚期或休产假、病假≥1 个月者;(2)外出进修学习时间≥1 个月者。最终入组42 名护士长,年龄32~46 岁,平均(38.02±5.24)岁,其中女性41名(97.6%),男性1 名(2.4%),大专及以下学历3 名(7.1%)本科学历34 名(81.0%),硕士学历5 名(11.9%);工作年限10年以上14名(33.3%),15年以上25名(59.5%),≥20 年3 名(7.1%);中级职称25 名(59.5%),高级职称17名(40.6%);担任护士长年限≤5年14名(33.3%),5~10 年21 名(50%),≥10 年7 名(16.7%)。

1.2 研究方法

1.2.1 师资选拔

辅导导师的入选条件:(1)硕士及以上学历;(2)任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3)主持有省部级或院/校级科研课题或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3 篇。科研小组联络员入选条件:(1)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历;(2)工作年限≥3 年;(3)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参与或主持院/校级科研课题或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1 篇。

1.2.2 培训方法

在金课视域下基于“三微”的混合式科研训练模式,历时6 个月,具体做法如下。

1.2.2.1 微科研小组组建

科研团队由医学博士(负责科研团队管理与指导)、统计学专业老师(负责统计学指导)、辅导导师(负责课题指导及培训)、科研小组联络员(课题全程跟进)等成员组成。根据科室类别将42 名护士长分为6 个小组,依次为外科片区组(7 名)、内科片区组(7 名)、妇儿护理组(6 名)、急危重症组(8 名)、肺科片区组(8 名)、北院片区组(6 名)。分别由6 个微科研小组进行指导,其中每个微科研小组由1 名科研导师及1 名科研小组联络员组成,其中每名导师负责管理2 个微科研小组。

1.2.2.2 开展科研培训

第一阶段(3 个月):微课堂学习+小组培训的线上下线混合式教学。基于金课理念开展混合式训练,包括线下公开课、线上微课堂学习和小组实践教学(线上+线下)。微课堂学习每月两次,每次5~15 min。微课堂形式多样,包括录制视频发送至微信群、转发中国大学慕课App 内容、微信群小组课题讨论、微科研小组视频会议形式等。由微科研小组导师及小组联络员利用业余的零碎时间进行授课。实践课以小组为单位单独进行,包括统计软件上机演练,文献检索实践,经典文献阅读,论文写作沙龙。

第二阶段(3 个月):开展科研训练。(1)选定微课题:微课题选题着眼点主要关注于临床护理细节,研究内容是临床实践或护理管理中遇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在科研选题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位成员选取本科室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身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微科研小组的指导下,选择其中一个临床问题,拟定一个微小型课题,并确立研究周期,作为本组的课题研究。(2)开展微研究:每个微科研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指导下,重点围绕微问题的提出,科研设计、问卷设计、科研实践、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论文撰写、论文投稿等步骤,利用微时间,从而展开一系列微型科研活动。并合理分配任务,要求每位成员对科研的过程全程完整体验和实践。整个课题研究,组长全程跟踪指导。要求每位成员每个月撰写科研笔记。

1.3 评价方法

1.3.1 研究工具

(1)基线资料调查问卷,在查阅文献、参考相关研究后自行编制,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科室、工作年限、担任护士长年限,技术职称等。

(2)科研能力自评量表[3]:共6 个维度,37 个条目,包括论文写作(8 个条目)、资料处理(7 个条目)、科研实践(6 个条目)、科研设计(5 个条目)、文献查阅(6 个条目)、问题发现(5 个条目)。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法(0=无法做到,1=较少做到,2=尚可做到,3=经常做到,4=完全能做到),总分得分范围 0~148 分,得分越高,表示科研能力越强。该量表Cronbach α 系数为0.76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1,重测信度为 0.902。

(3)一般自我效能量表[3]:该量表共10 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得分范围为1~4 分,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4)科研创造力量表(creativity measurement,CM)[4]:该量表包括6 个条目单维度。采取Likert 5 级计分(1=几乎没有,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Cronbach α 系数为0.877。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配对比较采用Wilcoxon 符号秩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护士长科研能力评分比较

培训后护士长科研能力评分得分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护士长科研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1 培训前后护士长科研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为z 值,其余检验统计量值为t 值。

2.2 培训前后护士长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由培训前的(2.23±0.47)分提高至(2.66±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P<0.001)。

2.3 培训前后护士长科研动机评分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士长科研动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长科研动机评分总分高于培训前,其中内在动机高于培训前,回避失败科研动机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动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护士长科研动机评分比较(分,)

表2 培训前后护士长科研动机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金课视域下基于“三微”的混合式科研训练能提高护士长科研能力

研究发现,护士长科研能力总体处于较差水平[5-6],与国内研究一致。研究在金课视域下基于“三微”的混合式科研训练模式,对护士长进行科研训练,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长科研能力评分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充分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长科研能力水平。国内学者对“三微”模式的定义不一,有学者将该模式应用于教学,包括微信-微课堂-微临床,在骨科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中取得较好的效果[7];也有学者采用基于微信群-微视频-微日记的“三微”教学模式用于护理技能竞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护理技能水平[8]。而本研究采用的“三微”模式是基于微课题-微科研小组-微研究的新型科研训练。“金课”强调“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9]。本研究以金课的“两性一度”作为标准,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科研训练模式相结合,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及时进行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微小课题[10];“微研究”是围绕微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科研方式[10]。“微科研小组”是指在一个大的科研团队按照研究方向分为若干个“微科研小组”,每个“微科研小组”视为一个更小的科研团队,由2~3 名导师具体指导,是一种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11]。王从军等[12]学者采用混合式教学探索以培养研究性思维为目标的《护理科研方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借鉴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借助团队中“微科研小组”的力量和微信平台,有效利用微时间,对每位护士长实现具体指导,提高其创新能力。研究要求研究者从一个个实际的临床实例出发,寻找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围绕问题点进行文献查阅,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微课题;对策即研究,确立问题后,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提升;收获即成果,要求研究者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学习笔记和反思,从而逐步提高科研能力。这种简单快速的科研方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上手,研究起来较为轻松,尤其适用于科研基础薄弱、时间精力不足的科研初学者。

3.2 金课视域下基于“三微”的混合式科研训练能提高护士长自我效能

研究表明[3,13],自我效能感与个人的工作性质,工作经历以及工作的难易程度成正相关。护士长作为护理团队的领头雁,既是科研计划的制订者,又是组织实施者,其科研能力水平对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与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大部分的护士长未经过专业的科研训练,在面临晋升、开展科研方面仍困难重重,导致自我效能感偏低。研究在金课视域下基于“三微”的混合式科研训练模式,结果显示,培训后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充分说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长自我效能感。微课题和一般的课题相比较,具有小、快、灵的特点,小即问题的切入口小,快即周期短,灵是指方式灵活,但会遵循课题研究的一般规律,注重提高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其深度思考,提出质疑,强化其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其科研创造力。研究采用“三微”模式,以一种相对轻松、简单的培训模式带领护士长从事护理科研活动,增加科研经历。在微科研活动中学习最新检索工具、研究方法以及前沿理论等科研经历有助于帮助基础薄弱的护士由浅入深的系统化开展护理科研培训,帮助其循序渐进,逐步形成科研思维形成,有利于自我效能的提升,增强科研行为。

3.3 金课视域下基于“三微”的混合式科研训练能激发科研兴趣,促进科研动机

科研动机是科研行为的始动因素,是驱使人们进行科研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驱动力,包括内在动机、避免失败和外在动机[14]。外在科研动机往往是因为外在诱惑或压力所致,而不是基于科研活动本身的兴趣;内在科研动机则恰恰相反,研究者能够从科研活动中得到满足[14]。有研究发现,我国临床护士的科研动机仍以外在动机为主,从事护理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14]。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表明,临床护士内在动机得分与科研能力的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而避免失败动机与科研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均无明显相关性[15]。因此,如何促进内在科研动机的提升和外在科研动机的内化,降低研究者的回避失败动机,探讨科学合理的科研培训模式意义深远。本研究在金课视域下基于“三微”的混合式科研训练模式,培训后护士长科研动机总分高于培训前,其中内在动机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失败科研动机评分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动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长内在科研动机,降低回避失败动机。“三微”科研训练模式中的“微课题”不同于以往的科研项目申请,它是以现实临床工作中产生的微问题为探究对象,旨在引导研究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见微知著,重点在于研究者能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10]。微研究中的“微问题”驱动,能够有效地激发研究者对临床护理中科学探究的激情[10]。研究者通过认真观察临床中的细微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查阅文献,自主提炼处理的,期间获得的直接经验,能够让研究者全程深度体验创新活动的完整过程,完成由被动到主动创新活动的转变,使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乐趣,从而促进内在科研动机。

4 小结

研究在金课视域下基于“三微”的混合式科研训练模式对护士长进行科研训练,引导其体验了护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科研思维,并提高了护士长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护士长的角色功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该模式对临床护理科研骨干培养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护理队伍科研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护士长金课动机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动机比能力重要
等 你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一张字条:“我不抢救”
新任跨科护士长如何应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