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2021-09-22郑成铭李厚本赵晓菲刘越周泽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6期
关键词:范畴金课编码

郑成铭 李厚本 赵晓菲 刘越 周泽涛

[摘           要]  以在校本科生为访谈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了解大学生对“金课”的看法。通过编码分析提取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氛围、课程考核、师生关系、课程收获8个主范畴,构建了“内容—过程—成果”的“金课”特征模型,揭示了大学生心目中“金课”的主要特征。

[关    键   词]  大学生;扎根理论;“金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24-02

一、引言

2019年,教育部推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各高校纷纷响应,“金课”成为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话题。为表述方便,本文后面部分均用“金课”替代“一流本科课程”,且不用引号。

汤晓蒙等认为,金课是指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要求,以高校所有课程为约束对象,在各环节和全过程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1]。邹维等辨析了金课与“受学生欢迎的课”的异同,指出金课并不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课[2]。吴银银深入分析指出金课建设的落脚点,即“不为快乐”的教育最终要导向有价值的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培养有价值的人,而不是单纯快乐、幸福的人[3]。邓忠波提出金课建设应该高站位、系统谋划,在动力机制、教师队伍、质量标准建设等关键环节上不断下功夫[4]。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课程教学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大学生群体对金课持有怎样的看法似乎较少受到关注。基于此,作为在校大学生,研究者尝试了解大学生对金课的看法,试图在金课建设研究和实践方面做一点探索。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是由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位社会学家共同研发出来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找寻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出相关的理论。

(二)数据采集

为获取一手信息,需要进行一定规模的访谈。研究采取理论抽样,选取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20名在校本科生作为访谈对象,涵盖4个年级、16个专业。访谈于2019年4月至7月间以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进行,采取半结构化方式。在访谈开始时,研究者先简明扼要地说明访谈的目的和项目情况,然后从课程、教师和大学生三个方面了解本科生对金课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根据被访者的谈话内容,适当引入相关话题。

三、分析过程

课题组根据访谈录音整理出一手访谈资料,形成访谈文本和备忘录3万余字,采用人工方式完成编码。

(一)开放编码

将受访者的访谈记录进行分解,将资料里多次出现的概念和关键词进行反复比较、筛选和提炼,剔除重复频率较低的概念和信息,最终获得101个概念和29个范畴。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建立类属之间关系的过程。通过主轴编码,提取了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氛围、课程考核、师生关系、课程收获8个主范畴(见表2)。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即对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处理,综合并进一步挖掘核心范畴。提炼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3个核心范畴。通过这3个核心范畴将8个主范畴联系起来,构建了“内容—过程—成果”的金课特征模型(见图1)。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研究者先对前16个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再以预留的4个访谈对象进行验证,没有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出现,说明本研究已经达到了理论饱和。

四、研究发现与分析

研究构建的“内容—过程—成果”的金课特征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心目中金课的标准或特征。

(一)金课的首要特征是让学生“学有所获”

大学生对金课的首要看法就是“学有所获”,这可以被认为是金课的关键特征。“学有所获”主要体现在就业、能力提升、学业成绩和个人感受4个方面。能力包括知识、视野、思维以及实用技能等;学业成绩指获得较好的成绩,能够得到学分;个人感受指金课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金课的课程内容应该实用、丰富,难度适中且紧跟前沿

课程内容的知识容量、难易程度、实践性和前沿性是金课的基本特征或标准。其一,应具有较大的知识容量,不应仅停留于书本知识;其二,内容应该难易适中,不应过于简单,但难度过高会导致成绩不理想;其三,内容应多联系实际,多讲授实用的知识;其四,内容应具有前沿性,不应脱离时代。

(三)课堂氛围、师生关系和课程考核是金课的重要保证

从课程内容转换为学生所期望的课程收获,还需要以下三个条件的支撑:其一,课堂氛围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更认真听讲、发言;其二,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和学生有较多的互动,教师应在多方面给予指导;其三,较为严格的课程考核,学生认为金课应该按较为严格的标准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以多样、灵活。

(四)教师是金课的灵魂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状态,直接影响该课程是否称得上金课。一门金课,其任课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学识素养、较高的教学能力、负责的工作态度、灵活的教學方式方法。个人魅力也是金课老师的重要条件。

(五)学生是金课的重要构成部分

金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职业规划、个性是影响金课的重要因素。

(六)合理的课程设置是金课的前提

作为金课,课程内容应与专业高度相关,且不同年级的课程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应设置更符合时代发展新趋势、新需求的课程。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学生视角的新发现

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和教师以及教育管理部门所理解的金课,其标准或特征总体上是一致的,但还是存在一定差异。

1.大学生对金课的标准持有相对务实的看法

比如,他们把学习成绩和获得学分作为金课的主要标准,同时对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很重视。

2.大学生对有关金课的看法较少涉及自身的学习行为

他们对课程、教师、学校管理等方面能够提出较深入的看法,但对自身学习行为对金课的影响却较少谈及。

3.大学生对金课的看法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

比如,一方面他们希望增加课程内容的难度,进行更严格的考核,愿意接受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希望比较轻松地得到高分,拿到学分。

(二)研究启示

1.对金课的认识有待完善

不应把金课理解为静态的“课程”,而应将其视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打造的课程及课程实施的过程。

2.需要采取切实措施,以确保学生学习中心地位的实现

教学实践者和研究者都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加大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探索个性化教学、分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3.金课并不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课

邹维等对这個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金课未必都受学生欢迎,且教师的独特性并不在于都要受学生欢迎。本研究的发现也支持这一观点。

(三)研究不足

本研究的采访对象为地方普通高校,其培养定位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果在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或以研究生为访谈对象进行类似的研究,研究结论或许有所不同。这也说明了本研究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汤晓蒙,何昕,杨婕.有关金课概念的省思[J].高教探索,2020(10):67-72,87.

[2]邹维,张东娇.“金课”就是“受学生欢迎的课”?[J].现代大学教育,2020(4):105-110.

[3]吴银银.“金课”建设的理论探源与教学实践[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1):93-97.

[4]邓忠波.大学课程中“水课”现象审视与“金课”建设进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0(4):68-74.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范畴金课编码
虚拟仿真实验“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高效视频编码帧内快速深度决策算法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
不断修缮 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管理体系
陶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