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
——以“法治社会”教学为例

2022-10-17广东李慧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6期
关键词:法治社会抛物高空

广东 李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通过情境创设,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议题式教学,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围绕设定的议题,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零散的观念系统化。将二者相结合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多彩舞台,是培养堪当新时代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富饶土壤。相比传统教学,议题式教学通过教师抛出主要问题,以学科知识为主线,设置相应学科任务,以提高学科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实现学科知识与学科素养的融合。笔者现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法治社会”的教学为例予以说明。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议题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设置紧扣生活的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学科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突破知识的纯理论性,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笔者围绕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高空抛物”这一现象为切入口,提出总议题: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设置分议题:(一)法治社会,我学法;(二)法治社会,我明理;(三)法治社会,我力行。三个分议题紧扣“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厘清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有明确的任务驱动,提高法治意识素养。

一、源于生活情境,学法增信悟生活

在本节课中,关于国家如何构建法治社会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单纯讲授知识与《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要求背道而驰,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驱动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但结合多种情境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理论符号变成生活中的具体经验,有效地实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环环相扣导入正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就像教师抛给学生的一块试金石,力道合适、手法高明的投掷能激起思维的层层涟漪。本节课由于是借班上的一堂公开课,是笔者和学生第一次见面,因而笔者以交流对话的方式,让本来很紧张的课堂氛围变得从容,学生以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增加了对教师的亲切感,在无形中可以拉近师生双方的距离,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心。笔者设置4 个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问题,逐渐揭开本节课神秘的面纱。(1)大家是否有在班级门口的走廊里踢球的经历?球是否从楼上掉下伤过人?(2)大家是否了解以上行为是违法行为?(3)如果违法,以上行为触犯了什么法律?(4)你是否了解高空抛物所带来的危害?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对答交流,逐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相比一上课就进入课堂正题,看似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教学形式,以沟通交流对话的方式,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可使学生紧随老师思路走进课堂的正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

2.栩栩如生演绎生活

演绎生活顾名思义是角色扮演情境,学生可以假设置身教师给定的信息情境之中,在表演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活跃课堂的同时催生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关于法治社会要达到法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目的,全社会信仰法律是法律发挥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针对“高空抛物”这一现象,让学生从情境中感知行为与法律的关系。把抽象的法律形象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地展现在课堂上。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能力,增强对法律的信服。深入浅出地达成学生从情境中感知行为与法律的关系的知识目标。为此,笔者设置以下两个情境:

情境一:近日,幸福小区刚满百天的一个婴儿被“从天而降”的烟灰缸砸中,楼上200 户却否认是自己所扔。

住户A:直接找到凶手,依据民法典,谁侵权谁买单。

住户B:可是如果找不到凶手,是不是受害者就白白受伤了?

住户C:凶手如果是惯犯,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又该怎么办?

情境二:为图省事,幸福小区的王某把总重达9.3 公斤的11 块木板从五层阳台直接抛下。近日,我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王某当庭宣判,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 000 元。该案为高空抛物罪入刑后我市首例判决。

住户D :入刑?没伤人,小案件,大事办,有必要吗?

问题:请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讨论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以上情境设置实际案例的真实角色,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演绎,让学生结合生活场景明白“高中抛物”现象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问题讨论,借助相关法律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决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为之后了解“高空抛物”相关法律,做知法守法公民做铺垫,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

二、寓于生活情境,知法明理提素养

教育理论家徐特立曾说过,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斗争经验,谓之半和;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知行合一,行的先导是知。引导学生知法明理,需要教师组织活动。围绕议题,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将情境与议题结合,问题与活动相结合,开展针对本节课的互动、探究、思辨、合作等活动,学生根据活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知己知彼有问必答

社会是大思政课,课堂是小思政课。在生活中,通过各大媒体,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高空抛物”的新闻出现。假设上课的班级同学是某小区居住者,而小区 “高空抛物”现象频频出现,不同住户对此现象各抒己见。模拟生活实事,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在解决实际案例出现问题时,必然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法律的好奇心,增进他们对法律常识的了解,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三:近日,我们幸福小区中出现以下问题。

住户A 称:这栋楼隔三差五就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扔啥的都有,剩饭、茶水、大蒜皮,业主群里经常有人吐槽。

住户B 称:高空抛物,大家都怨声载道,必须绳之以法。

住户C 称:只要不砸到人,高空抛物也不怕。

问题:请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讨论你如何看待以上不同居民针对“高空现象”的观点。

以上为悬疑情境,不同的观点需要学生去辨析,学生要想有话可说就必须要有知识储备。经过讨论,学生可以在探讨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现象都是违法行为。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这些违法行为违反的是哪些法律?这时如果在学生不清楚答案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答案做一个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展示《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拓展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学法知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2.关心时事胸怀天下

时事是指国内某个时间段发生的政治大事。高中生堪当新时代民族复兴重任,关注时事了解国家动态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关注时事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此外,教师跳出主题,让学生了解其他日常行为与法律的关系,可以让课程内容充实有深度。笔者选取2021 年3 月1 日以来,生活中的一些被纳入刑法的行为,通过列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纳入《刑法》的情境设置,可以让学生明白完善相关法律对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1)捕食野生动物《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后,捕食野生动物可能涉嫌犯罪。(2)乱养外来宠物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相关规定,外来物种的随意引入、放生和丢弃,将会涉嫌犯罪。(3)恶搞英雄烈士,催收高利贷,冒名顶替等。设问:除了高空抛物,以上行为纳入《刑法》有何意义?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建构知识,学生很容易生成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通过信息情境展示,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活动中交流讨论,约束自身行为,做守法的合格公民,增强对法律的认同,增强法律权威。

三、用于生活情境,守法于心贵在行

1.各司其职共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推进法治体系建设,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需要相关国家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而全民守法更是推进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内容,公民守法落在实处就是将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青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养成法律习惯,培养法治思维。设问:假设我们就生活在幸福小区,“高空抛物”现象频频出现。你该怎么办呢?教师设置公民、小区物业、居委会、国家四个角度,组织学生分角色讨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不同主体在法律落实中的各自作用不同,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角色都需要承担各自的责任。这样的讨论和回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宏观上引导学生明白法治国家建设人人有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公共参与能力。

2.一己之力助宣传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公民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要努力做法律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作为学生如何在生活中真正为法治建设献策,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如同宣传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号召大家都依法行动。教师安排“建言献策”环节,升华情感价值观,让教学成为教育,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让同学们对总议题说出自己内心的大胆想法。以标语为先导,督促自己要落实行为,敢于宣传主旋律。在教学最后,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请为你所生活的社区拟一条杜绝高空抛物的口号。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提出了(1)奏响当前主题曲,向高空抛物说不。(2)你不抛,我不扔,才能看到满园春。(3)高空抛物NO NO NO,幸福生活来享受等口号。通过口号设计,激发学生对这一问的兴趣,点燃了学生对本堂课的激情,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议题,尽情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实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落实了本节课的初衷。

情境创设的议题式教学,情境是基础、议题是中心、问题是纽带、活动是载体。一方面实现学生增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另一方面使课堂环节紧凑,师生互动交流,传递情感,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国事、天下事。精彩的教学片断,学生难以忘怀,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点燃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这样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才能真正地做一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生导师。

猜你喜欢

法治社会抛物高空
高空抛物罪的实践扩张与目的限缩
高空走绳
关于抛物-抛物Keller-Segel类模型的全局解和渐近性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法制节目的发展策略探讨
律师在社会治理中的“当为”与“不为”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策略
网络营销视角下的法治电子政务文化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