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节目的发展策略探讨
2017-02-09韩江红
韩江红
摘 要 电视栏目功能性由显到隐,由单一到多元,其形态也一直在不断丰富发展,人们能在边学边乐中将自身的法律知识提高,电视台频道收视率也可得到提升。纵观我国各个卫视台的法制节目,不难发现一些基本规律,从这些规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探索发现法制节目的发展道路。通过新闻媒体普及法规,使百姓懂法,在千家万户形成懂法守法的观念。
关键词 法治社会;法制节目;普法;电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3-0129-02
作为传统媒体电视记者有责任通过电视这个窗口普及法规,使百姓懂法,在千家万户形成懂法守法的观念。人们能在边学边乐中将自身的法律知识提高,电视台频道收视率也可得到提升。纵观各个卫视台的法制节目,不难看出、发现电视法制节目在表现上的基本规律。数年来我国的各个电视台的法制节目日渐成熟。“概念普法”已经在常规的报道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寓教于乐而且节目形式多样内容引人入胜,让百姓通过电视保护自己、处理法律案件的手段常态化。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伴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变化和发展。电视媒体的功能性逐渐显现,由简单的单一到多元化的改变,它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2005年至今,耳熟能详深受电视观众喜爱的法制节目方式有“今日看法”“律师在行动”“今日开庭”等法律服务节目。这些节目都在以自己独有的特点表现着。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的表现方式,也各自存在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将电视节目的普法、解法的基本规律都展现出来。从这些规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探索发现法制节目的发展道路。
下面本人就浅谈自己对法制栏目的一些想法。
1 注重节目深度,加强创新
作为一名地市台的法制节目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媒体已经进入一个台和台、频道和频道、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阶段。如果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无趣的节目只会让观众换台,降低收视率,最终被淘汰出局,成为频道频率的摆设。
1.1 创新节目的表现方式
法制节目不仅要具有说服教育性,还应该具有服务性和实用性。节目不仅要好看、好玩,还要能够启发人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让人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让观众更深刻地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也就是说在节目内容上要深度挖掘。
法制节目还要具有独立性,要有个人表现观点,作为一档法制类的节目,不光能普及法律、宣传法律,还能够唤起观众观看节目后,通过法律事件得到的种种重视,使节目切实在观看后能产生影响。所以节目要不断在表现方式上创新。情景再现、议案普法、专家点评,法律互动等不能做单纯的模仿,照抄搬旧。
比如加强节目的“互动”性,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和专家一起讨论,做其中的一个演员,或直接讲述自己的案列等都是很重要的方式。让节目在突出新闻性和实效性的同时,更体现了受众意识,观众体验感。倾听观众对栏目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对播出内容的观点,在节目的最后设置专门板块有选择性的播出,开播初期可开展有奖收视,提高观众的参与性。还要设置热线,进行专门的记录整
理等。
1.2 创新节目内容
在节目内容上,组建编导小组,组建专业的法律评论专家。挖掘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案件进行深度报道。并在社会上和司法行业招募信息员,拓宽素材来源。聘请社会演员再现案发现场,综述案件发案原因结果,最后有力点评。案件选题要从关注百姓生活,能够引起百姓共鸣入手,在社会上形成自然的影响力,吸引受众,增大收视率。
1.3 法制节目需有深度
我台法制节目有《法治第一线》《律师说法》与新闻节目《上党夜线》《长治新闻》相比,制作过程中存在就事论事、以法说法的单一手段。这样在节目的深度上就暴露了严重的缺点。如果遇到一个好的案例和故事,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在做了常规报道的同时还需以挖掘案件背后的社会经济背景、案件发生的文化心理以及当事人的特殊生存环境和精神特征为重点。把节目视点增宽到关注当事人当时生存的状态,心里的变化、以此读解人物的命运变迁和曲折情感,从而让节目手趣味性可看性。形成自有的具有法制特色的品牌栏目。
节目在具有了趣味性的基础上,记者还要举一反三挖掘同类案件的特殊性,相关人物的生活背景,或者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并要利用自身优势掌握时效性,通过对案件、事件故事化、人物细节化的手法,做出节目的个性,使节目具有定性,固定收视群体。
一般而言,法制节目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严肃规范它的内容,摄录再现案件和当事人的精彩看点。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从电视表现手法上改变模式。从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视角来彰显社会生活、彰显情与理、彰显是与非。人们十分重视的道德层面是人们关注的各方面的边缘问题,媒体记者必须要深度挖掘、并做出深刻批评,使节目的观点耐人寻味,更发人深省,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遵纪守法气氛,唤起人们心中对法律的尊重,树立生活和工作上依法做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虐待老人、妇女使家庭伦理道德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但殴打凌辱老人、妇女不仅仅是所谓的道德问题了,而是已经触犯了法律。许多这样的法律准绳需要我们的法制节目来不断深入受众的心里,不断深入到整个社会的法制理念。
2 加强对主持人专业素养的培养
电视媒体要加强对主持人专业素养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清楚、有疑惑的问题时,一定要有清楚准确的依据,这就需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从而使观众在耳目一新的同时强化对栏目品牌的认知。
3 注重报道尺度,排斥误导和媚俗
我台的《法治第一线》《律师说法》都是法制宣传报道的主打节目。肩负着普及法律知识,督促法制队伍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重大责任,节目真实纪实性直接反映到犯罪过程、手段等社会丑恶现象,有时会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在观看后,引导不良很容易造成误导,这些敏感的问题极容易使法制节目成为一把双刃剑。节目制作如何精良、节目策划如何到位、报道事件如何曲折,都在围绕一个一个重点,就是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得到观众的认可,但是在认可的同时,要避免误导现象的发生。不能为了追求猎奇而一再出现血腥和不堪入目的画面,包括政法部门的侦查手段等。在法制节目的策划和编辑中,单纯追求收视率就违背客观规律,就是与宣传理念背道而驰,所以记者在选题制作时一定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法制节目应时时刻刻把握好舆论导向的作用,注重人文关怀。应该在日后录制节目之前询问好主人公需要注意的事项,注重对主人公的身份保护和其他应有的保护,这也正是体现了法制节目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4 严以律己,创品牌节目
4.1 严以律己,打造专业队伍
一种全新的电视法制栏目如果得到观众认可,说明它有相应的收视群体,有自己的市场,满足了一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观众。我们不但要为节目创作者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机制,还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审核制度。让记者严以律己,做出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法制节目,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打造出电视法制节目的品牌栏目。
做好法制的品牌节目还需要一支采编业务能力高、法律知识渊博的专业队伍。他们要活跃于政法系统、司法系统,有着良好的素材来源基础,并能和律师交朋友,能够组合社会力量办好节目,打造频道特色。
4.2 严格审核,以保证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加强栏目的审核制度。法制节目的目的重在普法,在引导观众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节目要从选题、主题、画面、编辑手法等每一个组成元素上严格把关审核。一次失败将使栏目终结,要让奖优罚劣成为节目的一道准绳,每期节目都要抽调观众和专家进行点评。用此评选出好节目,好编导,好记者。以保证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传媒,在自媒体时代,仍然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之一的,引导与满足电视观众仍然是媒体人的职责所在。党的原则和“三贴近”要求新闻媒体人要严以律己,牢固树立党的原则性,做出有利于法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彰显法律权威性的高质量、高品位、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梁衡.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J].当代传播,2007(3):65-66.
[2]陈应革.法制新闻的特点与功能[J].中国记者,1999(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