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逻辑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赜
2022-10-17鱼根平
鱼根平
摘要:深度阅读是一种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其要求学习主体的深度投入,重在学习过程的深度建构,指向学习结果的高效生成。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大单元主题为统领,通过多文本组合体现编排意图,并将“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渗透其中,因此教师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立足学情特点并遵循单元内在逻辑,进行深度阅读教学设计。文章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八个单元的深度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单元逻辑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阅读;单元逻辑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9-0081-04
深度阅读是以学习主体的积极投入、高阶思维的全面参与、阅读素养的高效发展等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传统阅读教学重知识轻素养,教师对文本的详细分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体悟,这容易导致阅读碎片化、思维浅层化、体验简略化,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统编版语文教材“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双元组合的结构特点,为教师梳理单元内在逻辑提供了条件,而精读课、自读课、名著阅读等一体化的阅读架构,为开展深度阅读教学提供了实践性资源。这样,教师就可在具体教学中立足学情特点,精准把握教材框架,遵循单元内在逻辑,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1.促进文本对话
深度阅读能使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理解语文要素,从教材框架、单元主题、文本组合等多方面深入文本,感知其语言,理解其审美,体悟其文化,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对话。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的阅读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教师可据此提炼单篇阅读的重点,或整合内容并制作成微课视频,或让学生列表格自主梳理知识点。为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主动阅读并深度建构知识体系,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教师可呈现示例,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象: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还有秋虫的鸣叫声;读,我还能“闻”到的味道。可见,教师以问启思,以例导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想象画面之美,可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要素
基于单元逻辑的深度阅读教学体现了对语文课堂教学要素的优化。其以教师的“导”来推动学生的“学”,可使学生通过深度挖掘文本抓重点、解难点,实现对课堂要素的优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为提高深度阅读教学效率,其要注重知識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学情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从形式到内容上加以创新,让学生从整体上建构单元逻辑。这就要求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问导学,以用促学,或针对文章内容、写作技法提问,或就文中观点提出见解,或联系生活思考文本。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还可运用浏览或跳读的阅读方法,筛选、提取并整合关键信息。从学习角度来看,基于单元逻辑的深度阅读教学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
3.激发主体兴趣
青少年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图画、视频以及活动等感兴趣。对此,在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童话故事、游戏等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文本阅读兴趣的形成,或从趣味性的谜语开始,或从形象化的情境开始,或从悬念性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会通过合作探讨、质疑问难、交流碰撞,深度理解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掌握单元内部的逻辑关系。当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后,将会建立阅读信心,进而将阅读信心转化为更持久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
4.体现课改方向
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度阅读侧重于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因此其契合新课改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巧用提问策略,构建深度阅读支架
课堂提问既是师生对话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对文本感知与理解程度的有效反馈。在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巧用提问策略构建深度阅读支架,创设问题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语义,或直接呈现问题,以具体精准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或引导学生反向提问,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本内容。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和《呼风唤雨的世纪》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略读课文《蝴蝶的家》着重让学生学习提问的技巧,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这种编排呈现出阶梯式能力提升的特点,即由范例示范到自我学习,最终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篇童话,是学习提问策略的首篇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夜间飞行的秘密》是在前一篇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学生可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篇课文的提问策略,然后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引进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后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并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然后再读课文,提出更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根据深度阅读的需要,教师可以搭建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架。(1)搭建问题支架。教师可从简单的问题着手,如《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课后练习题“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或《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些问题都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2)搭建方法支架。方法支架是指教师给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可据此自主寻找阅读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事实上,学生的深度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过程中,其可对教师提供的阅读方法进行筛选、甄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中,教师可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学习启示等三方面设问,让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并结合阅读提示开展深度阅读。(3)搭建合作学习支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以此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在恰当时机适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开展热烈讨论,进行思维碰撞,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可帮助学生理清问题清单,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2.文本解读有厚度,提高审美价值观
深度閱读的本质是通过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弱,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水平,影响到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提升。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初步体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之美。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呈现出碎片化、浅层化、表面化的特点,对此,教师首先要厚读文本,感受到文本中的真情实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例如,《观潮》是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方面展现钱塘江大潮的,教师可通过厚读文本宏观把握与精细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能力。这样,学生很容易理出文章思路,并在脑海中呈现钱塘江大潮的画面,形成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观潮》充满了韵律感,好似一首动听的音乐,对此,学生可借助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想象,形成深度的审美体验。可见,教师从厚读文本入手,引导学生采用联想法阅读,多角度与文本对话,可使学生深度品味文本的言辞之美,领略文本的意境之美,体悟文本的情感之美。在《观潮》情感教学环节,教师还可播放民乐《钱塘江畔》,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朗读,进一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文中很多语句生动、形象,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可以采用勾画圈点法,在听读或朗读中感受语言之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欣赏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以富有冲击力的画面与声音触发学生的“观潮”体验,然后出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让学生联系“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深入理解潮水气势浩大的美感,想象潮水来临时的壮观画面。这样,诗意的表达、细致的刻画、不同文体的多向联系、课堂内外阅读的有效贯通、语言文字与视频画面的呼应,可让学生进入文本的意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画面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建构能力。
3.注重知识迁移运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在深度阅读教学中,针对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如何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可整合教材及文本,将自身对文本的解读转化为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或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系统性地进行思考,然后由浅入深地感知、理解、建构文本。在对文本充分理解与建构的基础上,学生可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以检验阅读的实际学习效果。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要素之一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对此,教师可以精读课文《牛和鹅》为例,让学生学习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为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根据预习任务清单,提前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金圣叹批注《水浒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批注的形式及方法,什么时候需要做批注,该如何做批注,并能正确区分批与注的不同。教师还可在展示课件的基础上,进行范例指导:“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是根据“有疑问”做批注(填写在课文左边的空白处);“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是“有体会”批注(填写在课文左边的空白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进行提问,还可由文本进行拓展,让学生自主质疑,畅谈阅读体会,并根据对文本的解读进行相应的批注,如“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了”是理解性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是对文章表达技巧或写作技法方面的阅读批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借助课后交流平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批注,学习批注的方法、角度等,从而深度理解课文。在引导学生学习批注时,教师可先将本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呈现形式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批注,初步感知批注的作用,接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借助课文中的批注让学生交流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接下来让学生再读课文,试着从不同角度给课文作批注,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用批注的方法理解“阅读链接”中的文本。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在学习做批注的过程中实现深度阅读。
4.复述与想象,深度理解且建构文本框架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因此在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融入想象与联想,对文本“再创造”,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围绕历史传说故事展开的,本单元的篇目多是适合学生在阅读中驰骋想象的典型文本。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故事主要脉络,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就涉及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及建构文本框架。以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为例,教师可采取以下方式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帮助学生从“语文素养”方面深度理解课文内容并建构文本框架。
(1)有效扩展课文,使故事情节清晰。教师有效扩展课文的过程,是对文本框架结构进行深加工的过程,可使学生清晰掌握故事情节以及叙述节奏。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其故事情节简单,对此,教师可按照故事发展顺序,理清故事主要脉络。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起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经过)取之,信然。(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寻找故事的发展顺序,然后借助故事的发展顺序架构人物之间的关系。当故事顺序与人物关系理清之后,学生就能理清整个故事情节,然后以现代文将故事复述出来。学生探究文本框架结构的过程是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据此学生可清晰掌握故事情节,然后组织语言复述文本。
(2)搭建文本支架,理清文本思路。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的有利于有效理解知识的“支架”。学生在这种框架模式的引导下,能够把复杂的学习任务一步一步分解开来,从而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西门豹治邺》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理清课文结构,明确事件发展顺序: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兴修水利,然后搭建文本支架,让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并讨论“西门豹怎样调查民情摸清底细”等问题,再根据对文本的整体解读绘制思维导图,以此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知文章大意。这样,学生就能找到关键信息,如“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神娶媳妇”“有钱人家花钱消灾”“没钱人家纷纷外逃”“人祸大于天灾”等,了解谁在害人,谁是受害者,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复述故事的发展顺序。
5.聚焦单元主题深度探究,提高学生语言建構能力
在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单元内在逻辑的同时,还要聚焦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以单元主题的宏观统领性实现从“单篇阅读”到“多文本阅读”的转变,让学生在联系与比较中学会整合,在“主题聚焦,整体探究”中学会建构,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及运用能力。在聚焦单元主题时,教师既要从宏观方面探究文本的组合规律,还要从微观角度把握文本的细节及迁移方法,即结合单元主题精准施教。这样,学生在明确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开展深度探究,可实现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其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同步得以提高。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一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聚焦单元主题开展深度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总之,基于单元逻辑的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可促进文本对话,优化课堂教学要素,激发主体兴趣,体现课改方向。对此,教师可从教材架构体系入手,理清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从课本中找方法,并提炼与阅读有关的语文要素,找到突破口,引导学生从“浅表阅读”走向“深度阅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秋萍.遵循单元内在逻辑,开展深度阅读教学———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9).
[2]殷燕军.拓展性深度阅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天津教育, 2020(27).
[3]丁秋兰.实施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7).
[4]洪小蜜.巧用联结策略促进深度阅读———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探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03).
[5]查静.阅读单元语文要素的编排解析与教学跟进———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10).
[6]郭生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19).
[7]李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 2018(12).
[8]蔡定伟.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J].课外语文, 2017(15).
[9]张金保.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 2016(10).
[10]张梅.浅谈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J].广西教育,2015(45).
Exploration of Chinese Deep Reading Teaching Based on Unit Logic
Yu Genping
(Nanyuan Primary School, Taiping Town, Zhen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05, China)
Abstract: Deep reading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of Chinese reading, which requires the deep input of the learners, focuses on the deep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points to the efficient generation of learning results. The unified edition of Chinese textbooks is guided by the theme of large units, reflects the layout intention through multi text combination, and infiltrates"Chinese competence" and "humanistic spirit". Therefore, teachers can bas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and follow the internal logic of unit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to carry out in-depth reading teaching design. Taking the eight units 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fourth grade of Chine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hinese in-depth reading based on unit logic.
Key words: primaryChinese;readingteaching; deep reading; unit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