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创新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2022-10-17刘坛
刘坛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学科教学要求。对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在分析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探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达到新高考改革对语文科目的学习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9-0137-04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新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选科和录取形式上,不再分文理科,而是采用6科选3科的形式,再配上语数外,简称“3+3模式”。新高考改革突破了传统育人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也为高中学校和高校提供了办学自主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认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落实新高考理念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依旧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形式与内容,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相对较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吸引力不足。第二,部分教师不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尊重,师生、生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其也因此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此,语文教师要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在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使其树立语文学习信心,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探寻和思考,教师应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基础,避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回归课堂,以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第一,在语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小学、初中与高中的语文学习缺乏有效衔接。第二,部分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也不注重语文学科的学习,尤其是部分理科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上,留给语文学科的学习时间较少。随着这种消极的语文学习状态越来越严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越来越弱,甚至有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第三,高中语文知识难度较大,对此,部分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抵触心理。究其原因,是有的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面对内容复杂的语文知识不知如何入手学习,并逐渐失去学习信心,这直接造成语文学习效率下降的后果。因此,教师要以新高考改革为背景,积极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语文教学思路、形式与内容,创建高效语文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1.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
兴趣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努力求变而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可以有效消除高中生疲于应付考试的学习状态,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究语文知识的内涵。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如果没有较好的学习状态,将无法迎战高考。对此,基于新高考的背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使其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奠定基础。另外,语文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人格魅力,将学生引入到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特别的美,并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同时,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还可缓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原则
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习惯有极大关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素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应试化”的背诵与记忆方法也不适应语文新高考的考查要求。基于新高考背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堂,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使其积极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品质较好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从中感受作者跌宕起伏的心情,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的真情实感,感受语言文字所具有的韵律美,以此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陶冶情操。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平台,使其主动交流思想,表达心得体会,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步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3.注重因材施教原则
正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自孔子《论语·雍也篇》)。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影响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特点、知识能力水平、学习状况,都会影响到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不同的路径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度追求学习与复习进度的一体化,而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加以区分对待,结果只能是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效率。因此,在语文课堂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差异化教学,对于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给予其关怀和鼓励,避免出现歧视的情况,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其逐渐树立语文学习信心。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形式、内容以及考评机制,目的在于提高优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夯实中等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激发后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进步。
1.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新高考语文的重点内容。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阅读内容、充足的阅读时间,是学生语文阅读效率提升的保障,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保障。而通过大量的课内、课外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学生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看,基于高考的压力,学生没有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材料进行有效阅读,取而代之的是海量的作业、习题、考试卷。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以高考为风向标,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高考不考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甚至错误地认为阅读课外资料浪费学习时间,没有目的性与考核性的阅读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因此不注重优化阅读教学方式,不注重丰富阅读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很显然,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新高考背景,高中语文教师要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积极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树立学生的阅读学习信心,以群文阅读的学习方式推荐与课本或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技巧,摘抄阅读材料中的好词、好句。这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为下一步的写作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指定相关文章进行阅读,并让学生总结鲁迅先生文章的写作技巧,从而避免漫无目的的阅读行为。这不仅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
2.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轻松的学习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扎实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学习效率。对此,教师要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氛围,加强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发散思维,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一,正确定位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课堂主体身份,将知识通过单一讲授的形式传输给学生。学生基于高考的“应试”要求,只能单纯地选择接受,而缺乏对授课形式的选择。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还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教师要正确定位师生的课堂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创造生生、师生互动的机会,促使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并引导学生就文章中的具体细节进行讨论交流,从而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积累字词,为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可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课堂创新的保障。
3.优化创新各教学环节
基于新高考背景,高中语文教师要创新教与学的各环节,积极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紧紧围绕“如何学”开展教学。教师作为课程内容的传授人、学习方法的引路人,不仅要做好高中语文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确定语文学习方向与目标,使其摒弃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样,学生可在明确的语文学习方向的指引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积极探讨,以此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做好学生的课后复习指导工作,让学生自主总结课堂教学内容,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在这一过程中,高中语文课教师可通过科学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查阅帮助,提供必要的知识汇总引导,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摆脱思维定式,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高效使用各种语文工具书籍,以及如何借助网络、参考资料掌握语文课程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做好教与学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优化,对于实现新高考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4.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新高考改革实现了由“应试性”培养向综合素质考查的转变。基于新高考背景,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对此,高中語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语文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表现出的共性,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方式是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以此产生不同的培养效果,做到因人而异的培养,实现因人而异的能力提升,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被唯美的辞藻所打动,有的学生被文章的主旨所吸引。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培养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方式,促进新高考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效率提升。
5.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回归课堂、回归书本”
新高考改革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对此,教师要从整体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科学设计课堂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授课形式单一化,以灌输式为主,并强调答案的一致性,这使得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缺少自主思考的能力,无法获得语文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的提升。很显然,这不符合新高考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也是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对此,基于新高考背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教学手段单一化、教学形式靠灌输的问题,回归课堂,回归课本,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回归课堂、回归书本”落实到位,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
基于新高考背景,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此,在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在分析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探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创新各教学环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回归课堂、回归书本”。
参考文献:
[1]郭小彦.新高考和强基计划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J].课外语文,2021(28).
[2]乔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的转变[J].黑河教育,2021(09).
[3]李倩,吴欣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三个转变[J].中小学管理,2017(09).
[4]王晓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转变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1(04).
[5]杨伟平.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青海教育,2020(05).
[6]黄有慈,黄丽娟.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以广西百色市普通高中为例[J].广西教育,2020(10).
[7]崔戈,杨晓利.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0).
[8]侯协添.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调整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9]肖少卿.高中语文课教学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挑战和对策[J].安徽教育科研,2018(08).
[10]李忻.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转变分析[J].高考,2018(06).
[11]王玮.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中学语文,2017(27).
Thinking about Innovating the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iu Tan
(Tianshui No.2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Tianshui 74102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reform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has fail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ubject teaching. Therefore,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single indoctrination teaching mode,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quality of Chinese subje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on according to materia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the principle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bility and meet the learning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for Chinese subjects.
Key words: new college entranceexamination;senior middleschoolChinese;classroom;teachingmode;innov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