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lliSpheres微球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

2022-10-16杨熙园陶晓娜吕哲宇宋丹沈雅平

贵州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微球供血肌瘤

杨熙园 陶晓娜 吕哲宇 宋丹 沈雅平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盆腔肿瘤,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35岁以上的女性中发病率可达25.00%,而尸体解剖得出的发病率统计则更高[1]。目前介入治疗中的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 作为一种创伤小且副作用轻,并能完整保留子宫解剖结构的微创方式,已广泛地在临床工作中逐步开展[2-3]。我院从2018年开始使用 CalliSpheres微球进行UAE治疗,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CalliSpheres微球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有相关临床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无生育要求,术前均接受子宫B超及盆腔MRI影像学检查,确认其符合WHO组织规定的子宫肌瘤诊断标准[4]。患者的纳入标准: (1)年龄>18岁的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2)单发肌瘤直径在3 cm以上或多发肌瘤中最大直径在3 cm以上;(3)不属于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 子宫肌瘤分型中的带蒂黏膜下肌瘤(0型)、带蒂浆膜下肌瘤(Ⅶ型);(4)未合并其他子宫恶性病变。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妊娠的子宫肌瘤患者;(2)年龄大于60岁或已处于绝经期的患者;(3)合并有急性或慢性盆腔炎症;(4)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5)合并严重的肾功能不全;(6)存在子宫动静脉瘘的患者。

1.2方法 (1)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妇科B超及MRI影像学检查、血常规、凝血全套、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外,有长期久坐、血栓家族史、高血压、肥胖及糖尿病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患者术前还常规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或血管造影检查明确是否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完善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评估卵巢功能情况;于患者末次月经期结束1周后行介入治疗。术前1 d给予左前臂防回流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道,并做碘过敏试验,阴道冲洗;肥水灌肠1次,术前30 min留置导尿管。 介入材料:栓塞剂为CalliSpheres微球(白球),规格300~500 μm(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5F-血管鞘、035超滑导丝、5F-造影导管(泰尔茂,日本)。(2)操作方法: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左侧肱动脉成功后,置入5F-血管鞘,在超滑导丝引导下将5F-Cobra导管或单弯导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术,行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及肌瘤轮廓情况,然后根据肌瘤供血动脉分支,引入微导管在微导丝的辅助下超选择插至肌瘤供血动脉分支,再次造影确认后,缓慢注入混有碘佛醇注射液和CalliSpheres微球(白球)栓塞肌瘤供血分支动脉血管,直到栓塞剂停滞或出现少量反流时,再次造影如异常供血分支消失、肌瘤染色消失,结束栓塞;术毕,拔出导管及血管鞘,压迫穿刺部位10~15 min后绷带加压包扎,避免过紧影响远端供血,注意尺、桡动脉搏动情况,穿刺侧上肢制动24 h。术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必要时止痛、对症治疗。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5]。

2 结 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最终入组30例,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插管并完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年龄28~58岁,平均39.40岁;单发肌瘤13例,多发性子宫肌瘤17例。月经正常9例,月经过多21例,其中合并重度贫血4例,中度贫血7例,轻度贫血9例,血红蛋白为56~102 g/L,平均(81.23±4.35)g/L;合并痛经症状10例,有5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腹下坠感、排便困难、尿频等肌瘤局部压迫症状。

2.2子宫肌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 子宫肌瘤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多见,较少见患者卵巢动脉也参与供血。肌瘤越大血供越丰富,子宫动脉及供血动脉越粗,子宫动脉迂曲、分支紊乱,在肌瘤处形成血管网,实质期可见类圆形肿瘤染色;经导管注入微球栓塞后再次造影,可见肌瘤血管及染色消失。

2.3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的变化 患者治疗后子宫及其肌瘤体积呈进行性缩小,疗效在术后12月时最为明显。见表1。

表1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的体积

2.4子宫动脉微球栓塞后的疗效评价 术后3月、6月、12月的显效率分别为26.67%、36.67%、80.00%;有效率分别为40.00%、56.67%、16.67%;术12月显效及有效患者共29例(96.67%),无效仅1例 (3.33%)。见表2。

表2 子宫动脉微球栓塞术后有效率[n(%)]

2.5术后月经的变化情况 月经量的计算按照月经期所使用的卫生巾数量确定,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2个月后,术前21例月经量过多患者,其中有14例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缩短,周期减少1~4 d不等;4例患者月经量有所减少,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1例月经量过多患者的经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闭经,未做特殊处理,分别在术后第4个月、6个月后月恢复正常;月经量正常的9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暂时性闭经,但均在术后2个月、4个月后恢复正常。

2.6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术前患者的血红蛋白为56~102 g/L,平均(81.23±4.35)g/L。术后12个月复查血红蛋白恢复至96~158 g/L,平均(119.10±28.85)g/L,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7卵泡刺激素的变化 为评估术后卵巢功能受影响程度,术前与术后12个月分别监测卵泡刺激素水平,结果显示:术前与术后比较分别为(6.89±1.93)U/mL与(7.05±2.11)U/mL,卵泡刺激素水平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2.8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术前合并痛经症状10例,其中有9例明显改善,有1例轻度改善;有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下腹下坠感、排便困难、尿频等压迫症状,行子宫动脉微球栓塞术后4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另1例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上述临床症状有部分缓解。

2.9不良反应情况 30例患者中15例在术中就出现轻、中度的下腹部疼痛;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腹痛疼痛,在予止痛、卧床休息等对症治疗后,3~7 d疼痛症状均能有所缓解,2~3周疼痛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7 d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未予特殊处理后观察1~2周后均自行消失;3例患者术后2~9 d内有低热情况,体温在37.30~38.20℃之间,给予物理降温、补液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余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妇女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据相关研究报道,围绝经期女性发病率高达70%[6]。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包括经期延长及疼痛、经量或白带增多、不孕、贫血、下腹包块、下腹坠胀不适、乏力、心悸、尿频、尿急等。子宫肌瘤大多为富血弓肌瘤,栓塞子宫动脉可阻断肌瘤的血供,使肌瘤和子宫体积缩小,能有效缓解症状,早在1995年Ravina[7]及1997年Goodwin[8]等相继报道将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获得成功,取得了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效果。根据2015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指南[9]将介入UAE治疗作为与外科手术与药物治疗并重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手段。UAE 在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治疗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的认可。

本研究术后12月的总有效率(96.67%),术后血红蛋白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本研究发现UAE子宫肌瘤12月后,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贫血、痛经、下腹下坠感、排便困难、尿频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卵巢功能无明显变化,因此我们认为使用CalliSpheres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更确切,且能有效防止肌瘤的复发。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只进行了1年内的近期随访,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以后需要大量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来进一步证实CalliSpheres微球对子宫肌瘤的远期影响。

结合本研究的近期疗效观察表明,CalliSpheres微球(白球)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有一定优势,可让更多子宫肌瘤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微球供血肌瘤
壳聚糖/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缓释微球制剂表征中的应用进展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自由空间泵浦玻璃微球的光学特性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不同粒径组合纳米聚合物微球调驱性能研究